起底代扣黑洞:上億資金如何被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悄悄盜扣

2020-11-18 新浪財經

來源:澎湃新聞

原標題:起底代扣黑洞①|上億資金如何被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悄悄盜扣

不用費心破解密碼,也不用通知驗證,就能悄悄盜走他人銀行卡內的資金。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出現在至少10起刑案判例中的信用卡詐騙犯罪新手段,以及眾多正在投訴維權的消費者的遭遇。犯罪分子持有公司,並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建立代扣業務合作,只需要相關銀行卡號、卡主身份證號等基本信息,便可以完成扣款,事先不必經卡主確認。儘管央行出臺措施整頓代扣業務,但犯罪並未完全消失。

此外,一些借款APP惡意收費,甚至討要高利貸,也在借用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代扣通道。在這些普通老百姓覺得不可思議的犯罪行為及亂象背後,風控是如何坍塌的?澎湃新聞梳理相關判例、採訪銀行卡被盜扣的受害者、行業人士及法律專家,起底第三方支付機構代扣業務背後隱藏的「黑洞」。

沒有消費、沒有還貸、沒有去銀行、密碼也沒有洩漏……什麼都沒做,銀行卡內的錢,莫名就消失了。

在各大投訴平臺,時常可見關於銀行卡帳戶資金被莫名代扣的投訴。銀行卡持卡人被扣走的錢去哪了?

近日,湖南法院判決的一起「代扣」為作案手段的信用卡詐騙案,涉及扣款金額上億元,從而揭開了一個犯罪團夥利用第三方支付機構製造的「代扣黑洞」。在這起17人作案的代扣詐騙案中,騙子們不用密碼,通過他們掌控的專門用於扣款的公司,以商戶名義與第三方支付機構建立支付合作,隨後通過該「通道」,直接扣走陌生人銀行帳戶資金。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這種代扣詐騙並非個案,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全國多地法院已判決案例至少10起,為犯罪團夥「所用」的持牌支付機構達十餘家。

「代扣」業務漏洞中滋生的犯罪

一種新型的、針對銀行卡「代扣」業務而來的犯罪團夥,在暗流湧動。他們擁有公司,「工作」就是偷走別人銀行卡裡的錢。

2015年9月,廣東媒體曾曝出一條新聞,一儲戶銀行卡裡的8萬元餘額在十分鐘內被轉走。後來銀行查明,轉移資金的方式,是某公司通過某支付機構的批量代收接口將資金從該客戶儲蓄帳戶扣走,但該客戶並未與此公司、儲蓄帳戶開戶銀行籤署任何協議。

這是較早被披露的一起「代扣」變「盜扣」案例,當時一度引起廣泛關注。然而,「代扣」詐騙犯罪團夥並沒有銷聲匿跡,反而瘋狂作案。澎湃新聞梳理裁判文書發現,這一新型犯罪模式也正是在2015年開始初具規模。

對持卡人而言的代扣,對銀行或支付機構而言,則是代收。

代收作為一種新型支付方式,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應用廣泛,如水電氣費、有線電視費、保險費、理財產品等多種代收場景。這些場景中的公司與付款人籤訂服務協議後,公司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按期自動從客戶帳戶扣費。

其中,代收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根據收款人委託,向付款人開戶機構發起支付指令,並完成相關貨幣資金轉移。代收機構從付款人開戶機構(銀行)扣劃付款人帳戶資金給收款人,付款人開戶機構不再與付款人逐筆進行交易確認。

自2011年支付寶獲得首張支付牌照後,陸續有多家符合資質的第三方公司得到了央行發放的網絡支付許可。其中一些支付機構,被犯罪分子利用。

詐騙團夥的手段之一,是成立、受讓或掌控作為「收款人」的公司。這些公司通過各種包裝或者偽造相關授權書及合作協議,取得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銀行卡代扣合作,隨後即可直接發起指令,對他人銀行帳戶進行免密扣款。

杭州中院2019年12月12日判決的陶雲桂、朱曉、路榮國詐騙案中,朱曉與路榮國約定,通過第三方代扣的方式竊取他人銀行卡內的資金。隨後路榮國從他人處受讓了安慶鑫網投資諮詢有限公司,並通過偽造相關合作協議,從北京暢捷通支付技術有限公司處申請了銀行卡代扣業務。

北京暢捷通支付技術有限公司的風控主管鄭某,這樣介紹鑫網公司與暢捷通的關係:

「暢捷通公司擬定暢捷支付網際網路支付服務協議、暢捷支付代收服務專項條款發給對方,但對鑫網公司提供的商戶入網業務模式說明、委託扣款授權書、合作協議、營業執照、開戶許可證、路榮國(鑫網公司法定代表人)身份證不作真實性審查。籤訂協議後,鑫網公司等商戶可用暢捷通公司提供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陸公司後臺頁面,輸入銀行卡的卡號、卡主姓名、卡主身份證號、綁定手機號和代扣金額等信息,發起一個代扣指令,公司就能在無需卡主驗證的情況下,將卡主銀行卡裡的錢扣到商戶公司的備付金上。」

也就是說,詐騙分子設立一個外表合格的商戶,通過偽造相關材料,即可開通代扣渠道,將毫不知情的銀行卡持卡人的資金轉移。

杭州中院認定,路榮國團夥通過暢捷支付扣刷被害人資金99萬餘元,構成信用卡詐騙罪,對路榮國判刑七年六個月。

工商信息顯示,鑫網公司成立於2014年,註冊資本500萬元,目前仍處於「存續」狀態,但被列入了市場監管部門經營異常名錄。路榮國佔股95%。

澎湃新聞梳理10份判例發現,詐騙團夥使用的公司名字有「XX貿易公司、XX科技公司、XX汽車租賃公司、XX投資諮詢公司、XX網絡科技公司、XX電子商務公司、XX小額貸款公司」等。

從犯罪分子的講述中可以看出,成立或受讓這些公司並不難,2014年我國工商登記改革後,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並放寬了工商登記的其他條件。

判例顯示,「代扣」式的信用卡詐騙判例自2015年在安徽出現後,很快擴及福建、遼寧、湖南、江蘇、浙江等省份,並在2018年達到高峰。據湖南瀘溪縣法院審理的一起代扣詐騙案,犯罪團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不到一年時間內成立數個專門工作室,成員達到17人,以「代扣」方式盜刷被害人銀行卡資金超1億元。

「料商」的生意

上述案件中,詐騙分子通過真公司、假協議,便輕鬆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盜刷資金。值得深究的是,無辜付款人的銀行卡等個人信息,是怎麼「精準」到達代扣騙子手中的?

最高法於2019年11月公布的數據稱,近20%的網絡詐騙案件是在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後進行的。在多份判決書裡,有餘額、可代扣的銀行卡,被詐騙團夥稱之為「料」。

具備「銀行卡卡號、卡主姓名、卡主身份證號、綁定手機號」的,被稱為「四要素料」。少一個信息,被稱為「三要素料」。

掌握這些「料」的人,被稱為「料主」,販賣這些「料」的人被稱為「料商」,獲得這些「料」的過程,被稱為「挖料」。多份判例中,「料商」能獲得盜刷金額50%—70%的分成。如在上述杭州中院判決的判例中,料主是兩次被以盜竊判刑的陶雲桂,他可分得扣款金額的70%。

多名詐騙分子表示,用代扣方式詐騙的「靈感」,來自於賭博網站。

如,在福建南靖法院2019年1月判決的一起判例中,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和詐騙被判11年的呂錦財稱,他在賭博網站輸錢後,決定「整一整」莊家,就註冊了更多賭博網站,獲得網站客服發送給他的用於充錢的銀行卡號,他再用平時總結的方法破解銀行卡密碼,又通過銀行卡客服詢問所綁定的手機號碼,通過補辦手機號的方式獲得驗證碼,最後交由代扣機構進行盜刷。

多名犯罪份子稱,賭博網站用來收集賭資的銀行卡,是從「黑市」買來的,很多不是實名制,屬於「三不同」和「一不通」的四要素「黑卡」。「三不同」即手機號碼歸屬地和銀行卡的開戶地址、身份證地址不同;「一不通」指手機號碼打不通。

詐騙團夥還認為,賭博網站銀行卡內的錢是非法的,持有者被盜刷後不敢投訴,更不敢報案,所以他們可以來一個「黑吃黑」。

賭博網站本身也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洗錢。2019年11月,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曾公開表示,2019年以來,人民銀行已經收到支付領域投訴舉報將近3200件,其中反映銀行支付機構涉嫌為賭博網站等非法網絡提供支付服務的佔七成以上。2019年以來,已累計核查處置2.5萬條黑產線索,平臺400萬個,涉賭帳戶2000多個。

顯然,代扣犯罪團夥「認準」了這門生意。在安徽淮北中院2019年10月判決的判例中,涉案團夥在2017年6月至11月,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扣款上千萬元,案發前,犯罪分子正計劃把公司整體搬遷到越南。

湖南瀘溪案中的團夥則是通過「傳幫帶」的方式,在雲南昆明、廣東東莞、湖南婁底分別成立工作室,並以此為據點,在當地成立或收購扣款「通道」公司,與全國各地料商頻繁「互動」,並在不到一年時間內,將盜刷陌生帳戶資金的案值推上億元大關。

不過,審理億元代扣大案的湖南瀘溪法院法官徐建國2020年3月11日告訴澎湃新聞,他並不認可詐騙團夥辯解的「黑吃黑」的說法。

「被告人供述其扣款的銀行卡來自賭博網站,但沒有相關證據證實這些卡上的錢是不合法或者構成犯罪的。即使被害人的銀行卡在賭博網站上使用,這個錢也不能任由他們(詐騙分子)侵犯。且本案是信用卡詐騙案,侵犯的是國家對信用卡的管理制度和公民的財產權兩個法益,單純說黑吃黑不妥當。」他說。

實際上,多份判例的被害人證言顯示,他們並非不敢聲張的賭博網站用戶,而是完全無辜的受害者。如有的是身份證無意丟失,有的是下載某些借貸App時個人信息洩漏,還有的甚至是公安機關找上門來,才發現自己曾被盜扣數千元。

瀘溪億元代扣案中犯罪團夥的覆滅,源於其中一名湖南吉首「料商」的東窗事發。

2017年12月,湖南湘西自治州瀘溪警方將混跡在「收門票、機票、酒店」QQ群的楊煒,以涉嫌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抓獲。2018年8月17日,瀘溪警方隨後發現楊煒背後更大的「代扣黑洞」,並決定以「8·16」系列信用卡詐騙案立案偵查。

據檢察日報報導,楊煒的雲盤裡存放著10萬餘條銀行卡、支付寶、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大部分沒有經過網站測試,屬於使用價值較低的「毛料」,但這正是楊煒等人牟利的基礎。判決書顯示,詐騙團夥在扣款前,會向涉案銀行卡打一小筆款進行測試,然後再進行盜扣。

為了「挖料」,「料商」們想盡各種辦法。如在網上購買木馬程序,通過向博彩網站的客服發送截圖的方式,將木馬程序植入博彩網站的電腦獲取「黑料」,或者收買賭盤內部人員。同時,有的詐騙團夥不滿足於「料商」的供料,自己組建團隊,利用爬蟲軟體等方式「挖料」。而這顯然使被盜扣的受害人範圍進一步擴大。

接入代扣業務的「通道商」

打通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代扣通道」,是團夥詐騙成功的關鍵步驟。為此,在這個代扣詐騙產業鏈上,還出現了專門的「通道商」。

在安徽淮北中院判決的代扣千萬元詐騙案中,被告人曾召勇通過5個公司,在5家支付機構開通了代扣渠道。這5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平臺是:連連銀通、天下支付、暢捷支付、雙乾支付、銀生寶。

曾召勇交代,開通代扣渠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己開通,一種是找黃牛開通。開通一個代扣渠道需要二三十萬元,同時要提供營業執照、開戶許可證、法人身份證、對公帳戶、營業場所照片,還要提供保證金。每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要求不一,保證金也不同。

在瀘溪法院的判例中,被告人梁經付通過「黃牛」何梓熙開通了中金支付有限公司的代扣通道。何梓熙能得到扣款金額10%-11%的回扣。法院查明,梁經付通過中金支付扣取的他人銀行卡資金1639筆,共計2861萬餘元。梁經付如約給何梓熙打款295萬餘元。

據何梓熙供述,她也是通過戴某對接上中金支付公司的,並且按扣款額4%給戴某「接入費」。

判決書中,戴某稱,其做中金支付有限公司渠道代理後,於2018年給了何梓熙一個中金支付有限公司與商戶對接的業務部李經理的座機電話,讓何梓熙與這個人聯繫,並且要她把商戶的資料交給中金支付有限公司去審核。後來何梓熙向戴某的銀行卡轉入126萬餘元。

澎湃新聞統計發現,瀘溪警方偵破的這起億元系列代扣大案中,團夥除通過中金支付扣款2861萬餘元外,通過易聯支付、易寶支付、暢捷支付、寶付支付、深圳快付通、銀生寶支付等6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平臺,分別扣款2000餘萬至數百萬元不等,總扣款金額1億餘元。

在團夥努力打通支付通道時,第三方支付機構出現「內鬼」也並非個案。

如瀘溪案中,寧豐團夥2018年7月通過吳某(在逃)介紹,認識了北京暢捷通支付技術有限公司工作的袁某。加微信後,寧豐以貴州吉祥昌傑汽車租賃公司名義在暢捷通開通代扣通道,承諾吳某、袁某按代扣款7-10%分成,寧豐最後通過暢捷支付扣款2570萬餘元,給袁某轉帳12.9萬餘元,其中2.9萬餘元是因為代扣通道投訴太多,怕袁某失去工作而給的補償。

瀘溪法院最終以被告人袁某在暢捷通工作期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財物9萬餘元,構成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判刑一年四個月。

在安徽六安中院判決的代扣案中,銀生寶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市場部副總監、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劉某,被認定利用職務便利,為貴州和安徽兩家公司在銀生寶辦理委託代扣業務提供便利和幫助,非法收受好處費共18萬元,被判刑一年,緩刑一年六個月。

「談判式」解決投訴

多起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供述,為應對受害人投訴及引發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質詢,他們採取了多種應對方式。

辦法一是開新公司設新戶,以及開拓新的代扣通道。

如瀘溪法院的判例中,梁經付團夥此前通過湖南達巖科技有限公司打通了易聯支付的代扣通道,幾個月後,投訴增多,他換成了湖南苑峰汽車租賃有限公司,以及湖南臻融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進行扣款。在易聯支付稱政策有變,要關閉其代扣通道後,他「轉戰」到了中金支付。

多名詐騙分子坦言,他們做不到「精準」詐騙。因此,多個詐騙團夥均制定了應對持卡人投訴的方案。

第一步,跟投訴人聯繫,了解他們的投訴原因。因為賭博網站的黑卡不可能找到戶主本人,如果是代扣行業的同行,就不退款,各分一點算了;如果確為卡主本人,則進行第二步,製作一些假手續,比如借款協議、委託扣款協議等,把這些提供給代扣通道(第三方支付機構)或銀行,製造出一種卡主委託其公司扣款的假象。如這些假手續仍不能應對投訴,則進行第三步:跟投訴人進行電話談判,比如退一半錢給他們,實在不行就全款退還。

實際上,多起判例顯示,詐騙分子會對一些「執著」的投訴者進行退還。如湖南瀘溪法院的判例中,犯罪團夥通過7家支付機構扣款上億元後,因出現各種投訴,詐騙分子又分別通過支付機構退款給投訴人。在每家支付機構的退款為數十萬至上百萬元不等。

據檢方指控,犯罪團夥「以自有公司名義,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開通的代扣通道,不需要銀行卡密碼,在他人不知情的狀況下,直接扣取他人銀行卡資金共計1.5億餘元。」由於部分款項因為投訴退款, 法院最終認定詐騙既遂金額1.008億。

上述杭州中院審理的詐騙案中,受害人陳某的證言證實了上述「談判式」退款過程。

2018年6月一天晚上,陳某的工商銀行卡被扣掉4.5萬餘元,隨後,他聯繫工行客服,通過銀行指引,聯繫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廣州銀聯。通過廣州銀聯,聯繫扣款「商戶」。有兩名自稱商戶客服的人聯繫他。幾輪談判之後,一位自稱商戶客服的男子表示,如確為陳某本人的銀行卡,可手持身份證拍照,加微信發過來退錢。

判決書顯示,被害人陳某對「商戶」要求他上傳手持身份證照片很為不滿,他拒絕在莫名被扣款後還服從這樣的「調擺」。他聯繫第三方支付機構,但支付機構客服也要求他這樣做。

犯罪分子為應對各類投訴者而制定的「扣後方案」,看似周密,實則忽略了最為重要的一點——一些根本不會「投訴」的持卡人,會給他們帶來真正的「滅頂之災」。

如上述杭州中院判例中,詐騙團夥的案發原因是:一名羈押期間的嫌犯,其被警方扣押的工商銀行卡中16.9萬元餘額,居然被以網銀代扣的方式盜刷。為此,辦案民警立案追查,繼而將其背後的代扣團夥一舉拿下。

相關焦點

  • 「網絡消費陷阱」揭秘 失守的第三方支付平臺
    視頻截圖  央視網消息:網購過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我們在網上買東西,往往並不是直接把錢付給賣家,而是付款到第三方支付平臺,等我們確認收到商品,第三方支付平臺才會把錢打給賣家如果第三方支付平臺出了「內鬼」,我們的資金還能安全嗎?近日江蘇一位楊女士在給遊戲Q幣充值時,就掉進了「陷阱」。  去年8月22日上午,江蘇鎮江揚中市油坊鎮的張女士來到轄區派出所報案,說自己在「QQ炫舞遊戲群」中買QQ幣,一不小心給騙了。  張女士在電腦上打開對方發來的連結,出現一個顯示為付款一元錢的二維碼。
  • ...民生置業旗下中投科信等助詐騙分子代劃扣,儲戶千萬存款「不翼...
    其後,該對外轉帳支出的10萬元又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回涉案帳戶。由此可見,李某在建行利雅灣支行處所開立的帳戶早已被相關詐騙分子控制。李某表示,其在建行利雅灣支行處開設帳戶僅用於存款,並未考慮辦理其他銀行業務,故開某時沒有開通網上銀行及手機銀行業務,也沒有開通簡訊提醒功能。
  • 戴先任:第三方支付平臺不能淪為「洗錢工具」
    記者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多地調查發現,目前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帳戶未實名註冊、管理不規範等問題,致使一些帳號可以在網絡上直接買賣,部分平臺淪為電信詐騙團夥套取、漂白非法資金的「綠色通道」。(4月24日 新華社)第三方支付平臺成了犯罪團夥的「洗錢工具」,這遠遠不是個案,而是不少詐騙團夥的一慣伎倆。
  • 互金Q3投訴榜:這些「惡意扣費」APP,是否涉騙? 如何規制?
    在填寫收付款銀行卡這一頁面,底部有個《代扣服務協議》,其中寫有:   您授權本平臺通過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對您發起自動扣款……   這意味著   10月13日,網友荀先生發布投訴帖《哆咪黑卡誘導開通免密支付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扣除會員費》,稱:   通過閃電借款的推薦,點開了哆咪黑卡的連結(app.9133go.com),並註冊綁定了銀行卡,期間並沒有購買任何產品,也沒有購買VIP,其便通過快捷支付扣了199元會員費。
  • 第三方支付平臺成洗錢工具 電信網絡詐騙打擊難度加大
    今年3月底,深圳警方成功破獲一起詐騙案,相關涉案團夥在10餘天內騙得700多萬元,而這一犯罪連結的最後一個環節,便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快速轉帳取現,以此實現對抗深圳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的緊急止付機制的意圖。而這無疑加大了打擊和追查電信網絡詐騙的難度。
  • 第三方支付變臉詐騙洗錢池部分平臺已成詐騙溫床
    部分平臺成詐騙溫床    北京市公安局統計,2015年以來,當地成立的打擊防範電信犯罪領導小組,累計已經幫助受害人挽回十幾億元的損失。公安機關調查發現,七成被騙資金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此案中絕大多數被騙資金都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取現。」浙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打擊侵財犯罪偵查支隊支隊長刁松林說,近期浙江警方在偵的多起電信詐騙案件中,詐騙團夥均是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實施資金轉移。    2017年前三季度,深圳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已幫助5671名受害事主凍結嫌疑帳號9872個,攔截被騙資金3.15億元。    然而,攔截的資金不過是一部分。
  • 第三方支付洗錢風險及監管建議
    第三方支付潛在的洗錢風險  (一)客戶身份和交易背景存在虛假可能。客戶的身份和交易背景是銀行甄別判斷客戶資金交易是否正常的最基本依據。但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說,任何人只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註冊,都可以成為其用戶,沒有嚴格的身份審查。
  • 虛假股票交易平臺「割韭菜」 第三方支付為虎作倀兩人獲刑
    網絡薦股「割韭菜」一再上演「殺豬盤」,為非法平臺提供支付通道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難逃責任。「只有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流轉,被騙走的錢才能『安全』進入騙子口袋,所以說,第三方支付機構掌握『殺豬盤』的命脈,一點也不誇張。」承辦案件的檢察官說。
  • 帳號網上買賣 第三方支付平臺成為詐騙洗錢通道
    【PConline資訊】4月24日消息據消息,近日深圳警方破獲一起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相關涉案團夥在十餘天內騙取七百多萬元,而利用第三方支付渠道洗錢是該案件的最後一環。根據報導,目前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多地,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帳戶未實名註冊、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導致一些帳號可在網絡上直接買賣,部分平臺淪為電信詐騙團夥套現、洗錢的綠色通道。
  • 帳號網上買賣,淪為洗錢「綠色通道」——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亂象調查
    記者在廣東、北京、上海等多地調查發現,目前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存在帳戶未實名註冊、管理不規範等問題,致使一些帳號可以在網絡上直接買賣,部分平臺淪為電信詐騙團夥套取、漂白非法資金的「綠色通道」。據深圳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負責人王徵途介紹,詐騙團夥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贓款和洗錢的手段一般有3種。即: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行的商戶POS機虛構交易套現;將詐騙得手的資金轉移到第三方支付平臺帳戶,在線購買遊戲點卡、比特幣等物品後轉賣套現;將贓款在銀行帳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多次轉帳切換,逃避公安追查。「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洗錢,除了及時止付沒有更好的辦法。」
  • 關於第三方支付,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此名詞首先出現於中國,在中國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必須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業務許可證)。之所以稱「第三方」,是因為這些平臺並不涉及資金的所有權,而只是起到中轉作用。它原本是用來解決不同銀行卡的網上銀行對接以及異常交易帶來的信用缺失問題,通過提供線上和線下支付渠道,完成從消費者到商戶以及金融機構間的貨幣支付、資金清算、查詢統計等系列過程。
  • 百貨業務收入逐年下滑,翠微大廈溢價170%收購第三方支付企業
    4月1日,翠微大廈披露了一系列公告,都是關於收購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科融通」)的,後者主要從事銀行收單的第三方支付業務,此次收購構成重大資產重組。記者梳理了翠微大廈近10年財報,其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常有起伏,基本「原地踏步」,沒有多少起色,其所從事的百貨零售業務受電商衝擊,面臨較大挑戰。
  • 一年內被罰近3億元,新形勢下第三方支付如何反洗錢?
    近3億元反洗錢罰單背後:多個痛點待解細心觀察不難發現,今年央行對支付機構開出的百萬級以上的巨額罰單,大多均涉及到反洗錢問題。其中,今年4月的一張上億級支付罰單,驚動了整個金融圈。無論是在1月、3月、6月、9月,都陸續有支付機構因反洗錢違規被央行重罰。整體來看,年內第三方支付行業已收到至少59張監管罰單,被罰沒金額合計3.03億元,其中涉及反洗錢罰單的就有近40張,被罰沒金額高達近2.99億元,而這一金額,已經超過了上年度支付罰單的總額。
  • 網際網路安全聯盟機構揭秘信用卡違規代還平颱風險!
    如果使用代還平臺一年,您一年前只需要支付10000元的帳單,一年後將需要支付12000元,可謂成本巨大,得不償失。  B.個人信息洩露,「盜刷」風險巨大  為了實現「代還」的操作,代還平臺搜集了您大量的個人信息,包括了姓名、手機號、卡號等隱私信息,甚至是信用卡CVN2、有效期等核心信息。
  • 網際網路平臺經濟「量身」監管 三方支付洗錢漏洞將遏制
    北京銀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梁玉茹律師認為,加強交易、支付、物流、出行等第三方數據分析比對等相關規定,有效依託了網際網路大數據的優勢,很容易發現各種洗錢行為的蛛絲馬跡,可以有效識別各種異常交易,無疑能夠大大打擊利用網際網路平臺的洗錢行為。第三方數據比對,遏制詐騙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 不提供服務了ofo仍在自動扣費?如何解除免密支付記者來支招
    為了避免再被扣費,周女士急忙解綁,她先是撥打了續費簡訊上留的電話,結果發現這個號碼是空號;她又試圖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聯繫ofo方,也都沒得到對方的回應。最後,她聯繫了微信客服,得知自己ofo季卡的自動續費功能是通過微信開通的,於是趕緊請客服人員幫自己取消了,微信方面稱會與ofo方聯繫。
  • 卡未離身錢飛了 快捷支付惹的禍
    經過銀行方面核查,李先生卡內的資金通過29筆小額、高頻的第三方快捷支付交易被盜取。  29筆小額交易盜光卡裡錢  8月17日早上,李先生起床後發現手機收到5條某國有銀行發來的消費簡訊提示,交易金額從50元-500元不等,且每筆交易間隔不到兩分鐘,銀行卡內餘額從8267.37元變為6.37元。
  • 揭秘信用卡代還
    01.違規代還平臺的原理信用卡違規代還其實就是通過特定應用程式、行動支付APP利用信用卡帳單日和還款日的時間差,獲取持卡人支付關鍵信息後系統自動化發起虛構交易,以較小的金額進行循環還款的行為。如果使用代還平臺一年,您一年前只需要支付10000元的帳單,一年後將需要支付12000元,可謂成本巨大,得不償失。B.個人信息洩露,「盜刷」風險巨大為了實現「代還」的操作,代還平臺搜集了您大量的個人信息,包括了姓名、手機號、卡號等隱私信息,甚至是信用卡CVN2、有效期等核心信息。
  • 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對手來了!首家國際巨頭100%控股第三方支付機構...
    圖片來源:天眼查外資青睞中國市場事實上,2019年9月,央行就批准了國付寶股權變更申請,允許PayPal通過旗下美銀寶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收購國付寶70%的股權,成為國付寶實際控制人並進入中國支付服務市場。在中國巨大市場潛力的吸引下,外資一直在尋求進入中國支付領域相關市場。比如此前,美國運通、萬事達、VISA均已獲得銀行卡清算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