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安貧樂閒度春秋,詩詞對弈有雅興。上回的落花詞意、芭蕉詩情和夫妻對弈之趣,還在腦海中不斷閃現,如詩如畫的情景,讓人心生嚮往之情!《秋燈瑣憶》裡蔣坦和秋芙生活在那個年代,年代是泛黃的大清朝,是歷史的記憶,夫妻二人瑣事連綴成章。文章終有結尾,蔣坦和秋芙的故事終將結束,這是個悽美的結尾。總不忍去看結局,因為結局來了就沒了,人事俱無,讓人收穫一懷空虛。但曲終,終要人散,還是看到了《秋燈瑣憶》的結局。結局如何?結局讓人一聲長嘆!
苔箋,梅花衣
在家中,兩人總是不斷給對方製造驚喜與新奇。秋芙曾富創造性地把用金盆搗爛戎葵葉汁,摻上雲母粉,將詩箋染成蔚綠色,然後在上面為蔣坦抄寫《西湖百詠》的詩句。因為這,蔣坦的朋友季虎曾寫詩說「詩成不用苔箋寫,笑索蘭閨手細鈔」。
而蔣坦,為秋芙製作梅花畫衣,香雪滿身中秋芙飄然若綠萼仙子。因了這花與香氣,每到春暮時節,秋芙翠袖憑欄倚,鬢邊總有蝴蝶環繞,翩翩飛舞中,蝴蝶渾然不知春天已經過去。
琴聲悠,山水樂
蔣坦與秋芙,樂詩樂琴更樂山水。蔣坦與秋芙遊歷的時候,總是隨身攜琴。有一次,兩人遊歷至石屋洞中,秋芙彈起《平沙落雁》,琴聲與澗水滴答聲交相互映,一時間,蔣坦與秋芙仿佛出於紅塵之外;泛舟湖上,秋芙又在船上彈起《漢宮秋怨》,蔣坦披衣而聽,暮煙在山間繚繞,星辰與湖水輝映,琴聲縹緲間仿佛遠離塵囂,飄入仙境。
蔣坦與秋芙,深秋時,賞梅簪花;桂花飄香時,在虎跑泉的木樨樹下品茶,折花報春;他們在蘆花飄散的時節,到佛寺中尋仙問道;在白雲庵喝蓮子湯…… 一切都如此美好,一切都成了故事,變成一卷《秋燈瑣憶》而已!
曲終人亡成絕響
蔣坦與秋芙,他們的生活清貧而富有;有苦楚,更有樂趣;有無奈,更有樂觀。就是在這樣的生活裡,蔣坦寫出了與秋芙點滴生活的《秋燈瑣憶》。在《秋燈瑣憶》寫成不久,秋芙因病去世。而蔣坦,在鹹豐十一年,杭州被太平軍攻佔時,他逃難慈谿,後又回錢塘,最後在戰亂顛簸中去世。
再也沒有詩,沒有琴,沒有山水……曲終人散去,人事俱茫茫。悽美的故事、仿佛縈繞耳邊的琴聲……一切都成絕響!
跋
讀罷掩卷,兩行熱淚無聲飄落。《秋燈瑣憶》裡蔣坦和秋芙故事仍然在腦海中演義,心中為故事的結局而感慨。世間的人、物、事……為什麼從來看不到他們的昨天,也看不見他們的未來?蔣坦和秋芙他們去了哪裡?生命為什麼如此短暫?一切的美好為什麼總被無情地撕碎?我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眼前的一切是否真的存在?生命的意義何在?「渺滄海之一粟,寄蜉蝣於天地」的我們要怎樣面對今天?窗外,人間四月天,花謝花飛花滿天,一絲楊柳何曾系住東風,亂紅又飛過鞦韆去!但是我們還有夢,不能沉淪在悲傷的故事裡。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秋燈瑣憶》就讓它埋在心裡陶冶性靈吧!
圖自網絡,涉權請刪。#秋燈瑣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