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新年號「令和」, 將在5月1日起啟用。此次年號更改創下多個首次,意義深遠,同時也蘊含日本今後發展方向和戰略,引發外界密切關注。
「令和」出自日本典籍《萬葉集》的梅花歌:「初春令月,氣淑風和。」 有「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之意。
據日媒統計,「令和」是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古籍,而非中國。1300多年來,日本其他的247個年號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為《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其中出處最多的是《尚書》,共35個,其次是《周易》27個。
新年號評選階段,有呼聲表示,應站在日本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從日本古籍中選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曾表示:「為反映日本人的新精神新時代,新年號的擬定也應該認真研究包括日本古籍在內的所有經典書籍。」有人猜測日本也許是想擺脫漢文化的影響。
然而,《萬葉集》與中國傳統文化實則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中國的《詩經》,不過其仍然無法抹去源於中國古典文化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萬葉集》借鑑了中國詩歌的題材、形式以及表現方法,收編了部分漢詩。此外,《萬葉集》成書時,日本尚未擁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詩歌採用漢字為注音符號記錄而成。
從文化層面上講,出自《萬葉集》的「令和」,既強調了日本文化不同於中國,同時也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的重要影響,有「中日融合」之意。
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進行的改元,而且是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由現任天皇籤署政令公布新年號。日本天皇明仁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59歲的皇太子德仁將於次日(5月1日)即位,這是日本近代以來首次天皇生前更替。
而在歷史上,日本也會以各種理由更改年號,其中因災害、乾旱、疫病流行等導致的「災異改元」次數最多,為119次。直到明治天皇時期,才確定了「一世一元」制度,即每一代天皇只能擁有一個年號。
在日本,年號事關重大,有著祈禱國泰民安的象徵意義,反映了喜事、疫病、災害和改革等相應時代的世態。有媒體梳理了近現代4位天皇年號,每個都有各自特定時代的內涵。
新年號「令和」表達了對日本未來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期待。「和」字意為和平、和諧,「令」有「使」的含義,「令和」可理解為「使和平」。二戰後,日本制定了「和平憲法」,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新年號意味著日本仍將堅持這一發展路徑。「和」不僅代表了日本從戰後至今的一種和平意願,反映日本國民的期待,同時也是向世界宣示日本將來的國家道路和走向。
4月底現年85歲的明仁天皇即將結束30年的皇位,由皇太子德仁在5月1日登基繼位。明仁天皇以親民著稱,他在歷史問題上秉持的誠懇反省態度受到各方尊重,這是給新天皇留下的重要「資產」。
雖然日本天皇沒有實權,但根據日本現行憲法,天皇是國民象徵的宗旨。從繼位至今,明仁天皇的日本皇室的主要工作是「國際親善」活動、出席國家重大祭典和慈善活動等。明仁天皇也有意讓自己適應新的時代,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國家服務者」和「國民傾聽者」。
他是日本第一個對國民發表講話時不再使用「鄭重體」的天皇,顯示出親切、親民的態度。1991年,日本火山爆發,明仁天皇夫婦探訪緊急避難中心,屈膝安慰民眾。按照慣例,與天皇對話時不允許有眼神交流,更不用說握手等身體接觸。此舉感動日本國民。
他不畏眾議,毅然拒絕只能在皇室和華族(貴族)中挑選皇后人選的規定,轉而迎娶平民女孩美智子,一下子拉近皇室和民眾的距離。
更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明仁天皇同皇后美智子應邀訪問中國,這也是日本天皇迄今為止唯一一次訪華。在日本侵華問題上,他說:「兩國關係悠久,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我國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幸時期,我對此深感痛心!我國國民基於不再重演這種戰爭的深刻反省,下定決心走和平國家的道路。」
此外,明仁天皇在魚類學上的學術造詣相當高。在蝦虎魚研究方面,他是世界權威,可能是世界唯一的權威,他建立的蝦虎魚類分類體系己被世界大多數魚類學家所接受。
歷史上,日本天皇長期無任何實權,更改年號多由幕府決定。直到1979年(昭和54年),日本政府頒布了「元號法」,規定首相指定一些學者,提出數個年號,諮詢參眾兩院議長等人意見後,交由內閣會議決定。
據媒體報導,今年「年號懇談會」由9人組成,包括曾獲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日本放送協會(NHK)會長上田良一等學界、新聞界和商界人士。
由於提出年號方案的學者,都是文史哲領域的泰鬥級人物,大多數年過古稀,如果在新年號公布之前不幸去世,其提出的方案也將不會被使用,需要由內閣會議重新決定。
而且日本內閣還很重視新年號公布前的神秘性和權威性。為了防止洩密,內閣成員在參與決定前必須交出手機和智能手錶,並一直留在決策室中,直到正式宣布為止。
在日本,年號命名有其嚴格的規定。根據日本1979年通過的《年號法》,須符合以下六個標準:
◆ 符合民意,寓意美好
◆ 兩個漢字
◆ 易於書寫
◆ 便於誦讀
◆ 未曾使用
◆ 忌用俗語
而這次,圍繞制定新年號,安倍政府也設定了6個注意事項,即:
◆ 使用常用漢字
◆ 漢字筆畫最多為12至15筆畫
◆ 儘量避開民間預測或期待最高的年號
◆ 不要用經常作為人名的漢字
◆ 不與大企業重名
◆ 第一個漢字的英文字母不能是「MTSH」,避免與前幾個年號的的英文首字母重複
對大多數日本人而言,年號不僅僅是一種計算年份的方式,更反映一個時代的民族情緒,打上政治經濟文化的「烙印」。
例如,昭和時代(1926-1989)被稱為「光輝的日本時期」,是二戰後日本經濟復甦、在世界地位不斷上升的一段光輝歲月。
平成時代則被稱為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進入21世紀後經濟倒退,步入老齡化社會和低欲望社會,呈現出與昭和時代完全不同的經濟面貌。
而5月1日新年號的正式實施,意味著「平成」年代的落幕,日本將正式開啟「令和」時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正迎來一個根本的轉換期,梅花之歌」象徵著日本的精神,寒冷的冬天過去,溫和的春天就要來臨。所以,這個新年號包含了追求和平、充滿希望,開創新時代的美好願望。」
總之,日本之所以這個時候更改年號,是因為在經濟衰退、人口老齡化等諸多問題之下,日本需要一個春風和煦、洋溢希望的新時代,「令和」是日本政府向國民表明要開創新時代的一種決心。
作為國家,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方可為大國;作為個人,以為追求美好生活為動力,方不虛此生。作為企業,更要以為人們創造品質生活為願景,方能欣欣向榮,泰然以此為榮。
圖片及部分素材整理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