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改個年號,為何引發多方關注?(深度好文)

2021-02-07 泰然

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新年號「令和」, 將在5月1日起啟用。此次年號更改創下多個首次,意義深遠,同時也蘊含日本今後發展方向和戰略,引發外界密切關注。




「令和」出自日本典籍《萬葉集》的梅花歌:「初春月,氣淑風。」 有「在人們的美麗心靈相互靠近之中,文化誕生並成長」之意。



據日媒統計,「令和」是日本歷史上第248個年號,首次出自日本古籍,而非中國。1300多年來,日本其他的247個年號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為《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其中出處最多的是《尚書》,共35個,其次是《周易》27個。



新年號評選階段,有呼聲表示,應站在日本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從日本古籍中選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曾表示:「為反映日本人的新精神新時代,新年號的擬定也應該認真研究包括日本古籍在內的所有經典書籍。」有人猜測日本也許是想擺脫漢文化的影響。


然而,《萬葉集》與中國傳統文化實則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萬葉集》是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相當於中國的《詩經》,不過其仍然無法抹去源於中國古典文化的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萬葉集》借鑑了中國詩歌的題材、形式以及表現方法,收編了部分漢詩。此外,《萬葉集》成書時,日本尚未擁有自己的文字,全部詩歌採用漢字為注音符號記錄而成。


從文化層面上講,出自《萬葉集》的「令和」,既強調了日本文化不同於中國,同時也尊重中國傳統文化對日本的重要影響,有「中日融合」之意



這是日本憲政史上首次因天皇「生前退位」而進行的改元,而且是首次在新天皇即位前由現任天皇籤署政令公布新年號。日本天皇明仁將於2019年4月30日退位,59歲的皇太子德仁將於次日(5月1日)即位,這是日本近代以來首次天皇生前更替。



而在歷史上,日本也會以各種理由更改年號,其中因災害、乾旱、疫病流行等導致的「災異改元」次數最多,為119次。直到明治天皇時期,才確定了「一世一元」制度,即每一代天皇只能擁有一個年號。


在日本,年號事關重大,有著祈禱國泰民安的象徵意義,反映了喜事、疫病、災害和改革等相應時代的世態。有媒體梳理了近現代4位天皇年號,每個都有各自特定時代的內涵。


年號典籍內涵明治《易經》:「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聖人朝向南方聽取天下,天剛亮時就開始一日的政務。「向明而治」,有勤於政事之意。大正《易經》:「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凡事通過正當手段行事,便能亨通無阻。昭和《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期許國民的平和,與世界共存共榮。平成《史記•五帝本紀》:「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尚書》:「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事永賴,時乃功。」日本國內外與天地都能達成和平之意。

新年號「令和」表達了對日本未來政治和社會發展的期待。「和」字意為和平、和諧,「令」有「使」的含義,「令和」可理解為「使和平」。二戰後,日本制定了「和平憲法」,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新年號意味著日本仍將堅持這一發展路徑。「和」不僅代表了日本從戰後至今的一種和平意願,反映日本國民的期待,同時也是向世界宣示日本將來的國家道路和走向。



4月底現年85歲的明仁天皇即將結束30年的皇位,由皇太子德仁在5月1日登基繼位。明仁天皇以親民著稱,他在歷史問題上秉持的誠懇反省態度受到各方尊重,這是給新天皇留下的重要「資產」。



雖然日本天皇沒有實權,但根據日本現行憲法,天皇是國民象徵的宗旨。從繼位至今,明仁天皇的日本皇室的主要工作是「國際親善」活動、出席國家重大祭典和慈善活動等。明仁天皇也有意讓自己適應新的時代,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國家服務者」和「國民傾聽者」。



他是日本第一個對國民發表講話時不再使用「鄭重體」的天皇,顯示出親切、親民的態度。1991年,日本火山爆發,明仁天皇夫婦探訪緊急避難中心,屈膝安慰民眾。按照慣例,與天皇對話時不允許有眼神交流,更不用說握手等身體接觸。此舉感動日本國民。



他不畏眾議,毅然拒絕只能在皇室和華族(貴族)中挑選皇后人選的規定,轉而迎娶平民女孩美智子,一下子拉近皇室和民眾的距離。



更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明仁天皇同皇后美智子應邀訪問中國,這也是日本天皇迄今為止唯一一次訪華。在日本侵華問題上,他說:「兩國關係悠久,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段我國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幸時期,我對此深感痛心!我國國民基於不再重演這種戰爭的深刻反省,下定決心走和平國家的道路。」

 


此外,明仁天皇在魚類學上的學術造詣相當高。在蝦虎魚研究方面,他是世界權威,可能是世界唯一的權威,他建立的蝦虎魚類分類體系己被世界大多數魚類學家所接受。



歷史上,日本天皇長期無任何實權,更改年號多由幕府決定。直到1979年(昭和54年),日本政府頒布了「元號法」,規定首相指定一些學者,提出數個年號,諮詢參眾兩院議長等人意見後,交由內閣會議決定。



據媒體報導,今年「年號懇談會」由9人組成,包括曾獲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日本放送協會(NHK)會長上田良一等學界、新聞界和商界人士。


由於提出年號方案的學者,都是文史哲領域的泰鬥級人物,大多數年過古稀,如果在新年號公布之前不幸去世,其提出的方案也將不會被使用,需要由內閣會議重新決定。



而且日本內閣還很重視新年號公布前的神秘性和權威性。為了防止洩密,內閣成員在參與決定前必須交出手機和智能手錶,並一直留在決策室中,直到正式宣布為止。


在日本,年號命名有其嚴格的規定。根據日本1979年通過的《年號法》,須符合以下六個標準:

◆ 符合民意,寓意美好

◆ 兩個漢字

◆ 易於書寫

◆ 便於誦讀

◆ 未曾使用

◆ 忌用俗語

而這次,圍繞制定新年號,安倍政府也設定了6個注意事項,即:

◆ 使用常用漢字

◆ 漢字筆畫最多為12至15筆畫

◆ 儘量避開民間預測或期待最高的年號

◆ 不要用經常作為人名的漢字

◆ 不與大企業重名

◆ 第一個漢字的英文字母不能是「MTSH」,避免與前幾個年號的的英文首字母重複


對大多數日本人而言,年號不僅僅是一種計算年份的方式,更反映一個時代的民族情緒,打上政治經濟文化的「烙印」。



例如,昭和時代(1926-1989)被稱為「光輝的日本時期」,是二戰後日本經濟復甦、在世界地位不斷上升的一段光輝歲月。


平成時代則被稱為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上世紀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進入21世紀後經濟倒退,步入老齡化社會和低欲望社會,呈現出與昭和時代完全不同的經濟面貌。



5月1日新年號的正式實施,意味著「平成」年代的落幕,日本將正式開啟「令和」時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正迎來一個根本的轉換期,梅花之歌」象徵著日本的精神,寒冷的冬天過去,溫和的春天就要來臨。所以,這個新年號包含了追求和平、充滿希望,開創新時代的美好願望。」



總之,日本之所以這個時候更改年號,是因為在經濟衰退、人口老齡化等諸多問題之下,日本需要一個春風和煦、洋溢希望的新時代,「令和」是日本政府向國民表明要開創新時代的一種決心。


作為國家,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方可為大國;作為個人,以為追求美好生活為動力,方不虛此生。作為企業,更要以為人們創造品質生活為願景,方能欣欣向榮,泰然以此為榮。


圖片及部分素材整理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日本改年號是一種網紅行徑
    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如唐高宗有14個;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個年號,故後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康熙皇帝等。 袁世凱百日稱帝,年號為「洪憲」。年號制度發端於中國,後來朝鮮新羅在6世紀、日本在7世紀後期、越南在10世紀都因為中國的影響,開始使用年號;目前,中國、韓國、越南因為已經廢除君主制已經全面廢止年號。
  • 日本的第248個年號,真跟中國沒關係了?
    當地時間上午11時40分(北京時間上午10時40分),菅義偉在記者會上宣布了日本的新年號,「令和」。繼「平成」之後,「令和」成為日本第248個年號,該年號將於5月1日新天皇即位時進行更換。   第三,首次出自日本古籍《萬葉集》。
  • 日本的年號與天皇家
    ▲李寅生教授專著《日本天皇年號與中國古典文獻關係之研究(附:日本天皇家庭成員關係簡介)》中國的年號始於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那時日本國還處於渾沌中。年號代表國家正統,承認年號即承認政權統治的合法性。陶淵明入宋僅書幹支,朱梁代唐後,河東仍用天佑年號,蜀、岐仍用天復,即不承認新朝。
  • 新一屆日本年號令和,為何被稱之為最不像年號的年號
    新一屆的日本年號已經出來了,名字叫做令和。這屆日本年號,可以說得上是歷史上最令人一言難盡的年號,因為它打破了年號用漢典的慣例,之前的日本年號,要麼就出自於尚書,要麼就出自於周易,要麼就是詩經,而這屆年號,居然是出自日本人自己的詩經萬葉集。
  • 日本「年號」知多少
    之後在周邊的其他國家也被廣泛使用了起來,現在仍然在使用的只有日本了。也可以稱呼其為「年號」,這兩個單詞意思一樣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而且一直到江戶時代用的都是「年號」這個詞(因為年號是年代的代稱,有時候會因為發生了大型的災難而更改年號),明治時代以後呢就變成了一個天皇一個年號的制度(也就是一位天皇在位期間不會改年號的制度)所以之後就統一稱呼「元號」了。
  • 日本改年號之後,來看看設計師們的中二腦洞
    「令和」,對於日本設計師來說,怎麼能錯過這樣一個好機會好好發揮呢?新年號要來了,也順勢開啟另一個世代,想為未來求個好運,新的年代第一天一定要買杯令和杯麵來嘗嘗。2011年3月,毀滅性的地震和海嘯引發了福島的核危機。 代表合伙人Sadaya Takaku說:「我希望新時代是和平的,沒有任何災難。」
  • 「平成」到「令和」,皇帝的年號有啥講究?武則天為何有18個年號
    公元2019年4月1號,我們的鄰國日本老天皇退位,舊年號「平成」自然也成為了歷史,日本選用了「令和」作為新年號。現在的日本是唯一一個仍然使用年號的國家,對於歐美國家來說,對於「年號」這個概念可能還有些不太理解,但是對於咱們中國人肯定不會有這個問題,「年號」這個概念本就源於中國,日本是從中國學習的,那古代東亞地區怎麼會有這麼個東西呢?
  • 天皇走下神壇之後,日本年號也終於「歲月靜好」......
    作為世界上唯一還用著元號(年號)的國家,現在又要改元了。 恰逢4月1號愚人節,日本內閣官房長菅義偉宣布:今年5月1日新天皇德仁皇太子即位後,新年號改為「令和」,即日本史上第248個年號。 網友們的段子也層出不窮:如果你在日本生於1989年前(現年30歲),今年5月1日還沒有結婚,那麼你就是昭和—平成—令和「三朝單身元老」。 所以關於日本沿襲至今的天皇制度,以及年號的變更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這中間,有沒有什麼規律可言?
  • 日本年號知多少,原來日本年號都是抄中國的?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使用年號紀年的發達國家,其使用年號是學習中國漢武帝,日本天皇已歷經125代,年號從公元645年的第36代天皇孝德開始使用,第一個年號為「大化」,至目前的「平成」已沿用1374年。日本使用年號的1374年間,一共更換了247個年號,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兩個常用易懂的漢字。較為特別的有朱鳥,靈龜,養老,永和,貞觀,嘉慶等。
  • 關於日本年號你知道多少?
    自645年日本啟用首個年號「大化」以來,過去247個年號中辨明出處的均出自中國古籍,多數是《四書五經》等唐代之前的古典文獻。比如「昭和」出自《尚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平成」出自《史記》的「內平外成」和《書經》的「地平天成」。因為此前負責選擇年號的專家多由通曉中國古典文化的學者擔任。在這次新年號的評選階段,有呼聲認為,應該站在日本傳統文化的立場上,從日本古籍中選取。
  • 日本畫師把日本年號也給順手擬人化了
    日本今年的年號改為「令和」,同學們應該都知道吧?最近日本繪師志島とひろ把日本年號繪製成4個超級大帥哥,不愧萬物皆可擬人化啊! ▼年號「令和」(2019年~) 令和,日本新年號。出自《萬葉集·梅花歌卅二首並序》中的「於時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令和」是日本歷史上的第248個年號,也是首次使用日本古代典籍作為引用來源。
  • 日本新改年號與寫法.
    這也是日本首次從本國典籍中選取年號。4月1日,安倍就新年號召開記者會  圖源:視覺中國菅義偉展示新年號(東方IC圖)據參加了各界專家懇談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透露:這裡既有數個出自日本典籍,也有數個出自中國典籍
  • 日本的年號是怎麼來的?每個字都取自中國古籍
    不過,最終進入候選方案的三個年號「平成」、「修文」、「正化」均出自《尚書》、《易經》等漢語典籍。在日本,同時使用著兩種年號。除了全球通用的公元年號,還有日本獨有的年號(或稱「元號」)。今年2017年,日本年號是平成29年。
  • 「平成」變「令和」,從日本年號交替,聊聊中國的年號文化
    (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迎來了「令和」時代)這兩年日本的頭號大事自然是明仁天皇退位,德仁天皇登基,長達三十年的「平成時代」宣告結束,日本制定了新的年號「令和」,從此走向了「令和時代」。(「令和」是日本新的年號,出自日本古籍本《萬葉集》)根據日本的解釋,「令和」年號用典首次沒有出自中國古籍,而是採用日本《萬葉集》中的「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燻珮後之香。」大意是希望這個年號讓每個國民都綻放自己的花朵。
  • 日本的年號到底出自哪裡
    我認為「令和」其實在中國典籍中另有出處,只是出於政府宣傳引導的考慮,再從日本的典籍裡找了個出處。反正日本典籍也都來自中國典籍,要找個出處還不容易。果然,這次是萬能的中國網友找到了答案,我個人也覺得《禮記》「發號出令而民悅,謂之和」更像是一個國家的年號出處。之所以強調出處是《萬葉集》的清新詩句,除了增強日本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更深層次的含義也是日本所謂「皇權」的凋敝。
  • 「平成」之後:歷史上日本天皇年號由誰制定?丨日本文化
    年號的由來  在日本,「年號」亦被稱為「元號」,是紀年法的一種。更改年號即為「改元」。年號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中國西漢時期的漢武帝,始創年號為「元狩」,並追稱「元狩」以前的年號為「建元」、「元光」、「元朔」。漢武帝在位54年,共採用了11個年號。日本的年號制度仿自中國。
  • 日本平成年號即將終結,新的年號會是什麼?
    2至5個新年號備選方案。第2項:僅在皇位繼承時可改年號(一世一元制)1.平成(1989年1月8日~至今)註:計算方法為:公元年份-1988=平成XX年。比如2016年為平成28年。「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這句話在過去改年號的時候,在江戶時代就有8次、總共10次成為年號候補。這麼算下來,是在第11次甄選時才被採用。5.慶應(1865.4.7-1868.9.8)慶應源於《文選》的「慶雲應輝」。
  • 日本天皇要退位了,年號怎麼辦?
    身為一個差5個月就可以成為堂堂「昭和男兒」的「平成廢宅」,小蕭決定理性預測一下日本下一個年號。要是讓普通日本人來投票選出一個年號,估計每一個時代的偶像演員或運動員都有機會染指一下,但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保留年號傳統的國家,日本當然還是要保留皇室的威嚴。
  • 令和:日本的第248個年號
    據媒體報導,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4月1日上午宣布,「令和」被選為日本新年號。日本將從今年5月1日開始啟用「令和」為年號,這將是日本第248個年號。公元前140年,中國的漢武帝劉徹用「建元」做為自己的年號,開創以年號紀年的先河。
  • 東亞有趣年號小識錄
    3月31號發了篇講年號的不便之處的文章,末尾立了個Flag,說等新年號公布之後,再給大家分享一篇聊年號的文章。其實文章早就寫好了,只等排排版加點新年號相關的內容,結果每天下班回家只想躺平,心說拖到周末再發也無妨,結果就有讀者朋友前來留言,並指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