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炒雞蛋(孔娘子廚房出品,攝影:孔明珠)
夜飯吃飽去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看夏衍先生的《上海屋簷下》,回來把這篇文章補齊發出來。算是完成今天一件事。
以下是選自我的《咬得菜根香》書中有關烏鎮當家菜中的半篇文章,是我當年在烏鎮西柵採訪所得,先讀文章:
臭豆腐炒雞蛋
皇甫曉明坐了一會又轉進廚房,轉眼端出一盤黃澄澄的炒雞蛋。那顏色一看就知道是土雞蛋,但再仔細一看,裡面有白色的塊狀物,是什麼呢?雞蛋炒什麼?炒臭豆腐乾!啊,我不禁驚叫起來,這我沒吃過,誰發明的?我呀!曉明得意地回答,俏臉蛋已經笑成了一朵玫瑰花。
趕緊試吃,香臭結合的臭豆腐乾炒土雞蛋太好吃了,我原本就是個雞蛋迷,沒事愛弄個洋蔥炒蛋,搞碗香腸蛋炒飯,每天不吃個雞蛋好像缺點什麼。問下來,臭豆腐乾先得在油裡面略微炸一下,不能炸太老,然後將雞蛋液倒入鍋中一起翻炒。臭豆腐乾有點鹹味,注意少放一點點鹽,必須放一把香蔥。這盤煞是好看又中吃的菜操作簡便,客人點完單,馬上就可以上桌。炒雞蛋鍋子要燙,油要多一點是基本常識,無需我多說了。
但是臭豆腐乾的製作卻非得要說一說了。因為在我的少年記憶裡,爸爸一直有一隻寶貝罈子,就是烏鎮話講的「臭滷甏」。我小時候曾經根據爸爸的指令,做過很多次從臭氣燻天的甏中取臭毛豆,臭冬瓜、臭百葉以及臭豆腐乾的事情,那捏著鼻子被迫勞動的情景到今天還記憶猶新。是因為我人小見過的世面少,實在不能領會爸爸迷戀這口臭東西的偏執,我恨啊。直到水龍頭下面衝乾淨,放在碗裡隔水蒸好上桌,我用筷頭挑一點點吃,還是不能領會此物為何能讓爸爸神魂顛倒。
印象當中,我家的臭滷甏經常失敗,有時放進去的東西撈不出來都腐爛了,有時候久不關照爬出蛆來,種種當年的恐怖令我心懷餘悸。所以這次有機會請教老鄉,你們家是怎樣製作、保存臭滷的?這一問,一桌子的人都愣了一下,因為他們現在家裡有臭滷甏的幾乎沒有,臭豆腐乾都是從菜場裡買來而不是自家做的,包括曉明這盤臭豆腐乾炒雞蛋,那小白幹就是在一個相熟的老奶奶攤位上買的。要說怎樣做臭滷,也是記憶中上一輩人外婆、奶奶家的經驗,於是,姚經理、曉明媽等大家七嘴八舌拼湊了幾條:
原滷是指第一次製作,首先是煮毛豆的湯,老筍頭煮的湯、香菇湯、鹽水,居然有說可以放胡椒粉,而我記得家裡的臭滷甏是要丟花椒進去的。裡面的基礎材料放芥菜杆,讓它在裡面發酵黴變,大肚小口的陶瓷甏要密封,上面可以蓋南瓜葉。等到臭滷成熟之後就可以放入各種材料去滷,夏天小白豆腐乾放入只需半天就可以吃,青南瓜,老豆腐、百葉、連殼毛豆,要根據經驗來看需要滷多久,總是氣溫高時間短,冬天相反。臭滷甏最要當心的是生水不要帶進去,東西都要滴幹,否則細菌繁殖很快,就會生蛆。我還記得爸爸指揮我把鐵火鉗用火燒到通紅,然後「嗤」地一下插入臭滷來消毒。
因為以往家裡臭物大多是蒸來吃的,這次吃到這麼可口的臭豆腐乾炒雞蛋是又驚又喜,我哪天也要在家裡試試!
~~~~~~~~~~~~~~~~
說完哪天也要在家裡試試這句話,轉眼過去了七八年,直到今天我才終於把這道菜複製出來了。菜品見圖,懂的朋友一定已看出它的美味了吧。
烹調過程可以說是相當簡單。我買的是比較小的臭豆腐,洗淨後一塊掰成兩三塊,不要用刀切。油略多一些,今天家裡蔥用完了,只能切了根長的青辣椒進去,還挺配的。一盒臭豆腐四隻雞蛋,兩個人吃光。非常喜歡,以後會常做。
臭豆腐炒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