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我終將行蹤不明,但是你該知道我曾為你動情。——波德萊爾 《惡之花》
矛盾之三,情感強烈vs極端克制關於這一矛盾,可以從艾米莉·狄金森對待愛情的態度和她神秘的情感經歷來解讀。
1)對靈魂伴侶的追求
INFJ作為理想主義者,尋找的並不是單純的生活伴侶,而是一個與他們志趣相投,能洞察其內心思想,與之心靈相通的伴侶:不僅具備和自己相同的情感和目標,而且擁有相同的浪漫情懷,會因為某個倫理道德問題而進退兩難,也曾飽受自我分裂的苦楚,並且和他們一樣都致力於追尋完整自我的人。
對於靈魂伴侶,他們的情感濃厚深沉,有著強烈的渴望。他們常常幻想用一種戲劇化的方式來演繹自己的愛情故事,也從不憚於用充滿想像力的語言、詩歌或引文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但在表達時,文風也是偏向於朦朧,委婉,神秘的,用各種象徵,隱喻等手法來包裹熾熱滾燙的內心。
艾米莉·狄金森更是如此。她把對靈魂伴侶的渴望和深沉情感統統密封在《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靈魂選擇自己的伴侶》這首詩裡。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靈魂選擇了自己的伴侶
Then-shuts the door-
然後將心扉關閉
To her divine majority-
她神聖的多數
Present no more-
再不容介入
「靈魂選擇了自己的伴侶,然後將心扉關閉」 這正是狄金森的寫照,這一意象在影片中也有體現。她幻想著靈魂伴侶在午夜登上樓,黑夜中有他的身影,儘管看不清容貌,她仍會用所有時間等待這特殊的新郎。然後將門關閉。
然而這強烈的情感和眷戀,卻被克制掩蓋。因求而不得,狄金森把這份渴望轉移到了夢中的幻境,她愛上的其實是自己臆想出來的對象,理想中的美與激情的化身。正如很多理想主義者那樣。
因為遙遠,因為朦朧,因為無法觸及,他們愛戀的對象便如同想像中那般純淨美好。就像影片中艾米莉·狄金森對沃茲沃思先生的愛慕,因聽其講演而愛上的,實則是朦朧的愛的幻影。而導演用籠罩著紗的場景來對應沃茲沃思先生的出場,似乎也在暗示這一點。
是的,INFJ的愛戀是罩著著理想主義的薄紗,看不清的朦朧的美感。但正如語言文字,無法訴盡我們要表達的思想,我們愛上的人,也永遠無法符合我們想像裡的完美模樣。
然而,愛欲就藏匿在這永不契合的比喻和象徵裡。一經相識,又似那撥開的紗,隱退逃逸,消散了假象。
正如溫妮道出的真相,「他根本不是羅切斯特先生,而你也不是簡愛」。
2)情感受挫的打擊
對NF型人而言,戀愛其實是一個反覆試驗且不斷出現錯誤的痛苦歷程,當他們受到傷害或者不得已中止一段感情時,他們感受到的打擊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在一段時間裡,他們甚至不願與其他人交往,生怕像上次那樣無疾而終。
狄金森也是如此。在感情受挫後,狄金森開始閉門不出,也屢屢拒絕多次到來的愛慕者。當堅持不懈的愛慕者最終被狄金森刻薄的言語傷透了心而準備放棄時,狄金森那句「有些傷口是不會有血的,但卻會很疼」許是在小心地透露著她冷漠背後的事實真相吧。
我想,這正是INFJ的狄金森克制強烈情感的原因,試圖迴避這一打擊,在看不見的傷口中獨自隱忍著劇痛。也因無人可訴,只得將這份隱匿的愛傾瀉於詩歌當中。她在《我想你了,可我不能對你說》這首詩裡寫道:
我想你了
可是我不能對你說
就像那開滿梨花的樹上
永遠不可能結出蘋果
我想你了
可是我不能對你說
就像那高掛天邊的彩虹
永遠無人能夠觸摸
我想你了
可是我不能對你說
就像那火車的軌道
永遠不會有輪船駛過
我想你了
可是我不能對你說
就像那喜馬拉雅山頂
永遠不會有萬家燈火
我想你了
可我,真的不能對你說
怕只怕,說了
對你,也是一種折磨
這是電影描寫的狄金森的情感經歷——對於已婚的沃茲沃思先生的暗戀,沒有開始就已結束。只得將情感受挫的痛苦透過詩歌來傾吐。
然而還有一種猜測,是從她的書信中,透露的對蘇珊的不一般的愛戀。據有關資料顯示,狄金森對蘇珊的愛,與蘇珊對狄金森的情感有著不同的顏色與性質。當狄金森意識到這種不對稱性,她將全部情感駛向另一極端——她一直以來的恐懼已經成為事實,她的無限情感永遠不會得到一個完整的答覆。
她意識到這一不可辯駁不可逆轉的事實,知道蘇珊已經從她身邊經過,將她的手交給了狄金森的弟弟奧斯丁。
在夏天的時候,狄金森剪掉了她赤褐色的長髮。她的弟弟和蘇珊結婚後,搬到她家旁邊的房子裡。困在愛裡面的詩人,仍將從前和蘇珊每天散步的草徑叫作「一條足夠相愛的人同行的小徑」。
在1875年狄金森寄給蘇珊的書信中,有這樣一首明確而直接地同時以詩歌和愛情為主題的詩作——
To pile like Thunder to its close
堆疊如雷鳴直到最後
Then crumble grand away
隨即轟然坍塌散去
While Everything created hid
每樣事物被創造又被藏起
This - would be Poetry -
這 - 可能就是詩 -
Or Love - the two coeval come -
或愛情 - 這二者同時來到 -
We both and neither prove -
我們證明二者又一個都證明不了 -
Experience either and consume -
經驗其中之一就會毀掉 -
For None see God and live -
因為沒有人看見上帝還能存活 -
狄金森在這裡拿詩歌與愛情相比較,生而隱匿,一經創造即被藏起。如同她慣有的詩歌美學——藏著寫詩,不直說;隱隱約約,看不透。而這,似乎也與她私密而執著的愛情體驗相通。悲壯的崇高與不朽,一切創生而隱匿。
3)情感克制的緣由
不管狄金森的真實情感經歷如何,我們能感受到的是她對靈魂之愛的渴望,強烈的情感激蕩和每每求而不得後的壓抑,以及隱藏著的不可言說的痛苦。
而這一根源來自哪裡呢?亭哥猜想,除了害怕失去,也有對脆弱的恐懼。
這一點,在不少INFJ身上也有體現。所有內向的判斷類型(INFJ, INTJ, ISFJ, ISTJ)都有害怕脆弱的傾向。對於INFJ來說,其原因是他們的主導功能Ni是內向的,它負責收集信息。
這意味著在INFJ反覆思考的過程中,收集到的任何信息都會被困在腦海中。如果他們經歷過很多不健康的互動(比如受到傷害),他們可能會非常害怕在別人面前表現得脆弱——尤其是當他們察覺到對方對他們的感受麻木不仁時。這也使得INFJ練就出了下意識察覺對方真實意圖的能力,判斷對方是否善意來進一步確定該敞開多少心扉。
再往深層挖掘,恐懼脆弱也許是因為早期童年經歷,脆弱的情感沒有被合理的表達和承接,更甚者,因承擔了不屬於自己的情緒邊界,而忽略了自己真實的情感需求。
比如,影片中的狄金森小姐自小擔負起母親的角色,照顧家庭。她不允許自己脆弱,為自己構築了一個堅強的硬殼。她對自己布賴特氏病(在影片中的表現類似於癲癇)發作時的刻意迴避,倒在廚房被傭人看見後氣急敗壞的發脾氣,似乎在強調她不願把自己脆弱的一面展現給他人。
而這實則是內在的恐懼——自身並非足夠強大,也無力掌控諸多不順意。
這份對脆弱的恐懼,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在情感關係中更是如此。她在渴望一些東西,但又有些害怕。也許,情感關係之於狄金森,如同無邊的危險,一旦沉溺便失了自由。而她絕不允許這種失控,不允許失去她所追求的平等和獨立的自我。
如同INFJ的波伏娃所言:
終有一天女性會憑藉自己的力量而非依靠其弱點產生愛慕之情。不去逃離自我,而是發現自我,不去無條件順從,而是肯定自我。此時愛情之於女人才如愛情之於男人,成為生命之源,而非無邊危險。
因恐懼脆弱,INFJ在情感關係中,往往傾向於建立單方面的關係。他們認為沒有人會像他們理解別人那樣理解自己。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關係,他們有時也會在情感關係中創造這種關係。而這往往使得INFJ裹上殉道者情結,待在戲劇的三角戀中成為受害者。
他們也很容易在戀情中失去自己的身份,迷失自我。因過分專注於讓他們的伴侶快樂,而忘記了自己的欲望、觀點、和世界觀是獨立的,又或者,為了避免爭執,INFJ只是把觀點藏在心裡。
他們也可能會迴避情感關係,以防止上述兩種情況的發生。如果他們迴避情感關係,那麼他們就不用擔心維護自己的權利,也不用擔心在別人的痛苦中掙扎。
也因此,INFJ型的人走自己的路是很常見的,他們試圖弄清楚如何在沒有情感關係的情況下生活。這也符合他們不想變得脆弱的願望。他們建立了堡壘,沒有人能進入。但這也恰恰阻止了他們被真正理解。對於情感關係,他們可能缺乏承諾的欲望,可能會選擇單身,也可能會陷入到一種疏遠的關係中去。
這一點,在INFJ的艾米莉·狄金森身上得到了印證。而她也深知這只是自欺欺人的糟糕的謊言。
4)內在的真實渴望
現實中的我們,能夠真正放下情感關係的又有多少呢?我們不能忘了,INFJ們心底最誠摯的需求,不能觸及的軟肋,恰恰是他們對深層次的親密關係的渴望。
這種罕見的人格類型面臨著諸多挑戰,他們的思維過程使他們變得深奧,難以理解。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導師或志同道合的人,幫助他們在生活中成長和進步。他們也很難向其他人解釋清楚這些矛盾的複雜的人格特質形成的原因,或者說,他們連自己都不清楚為何自己是這個樣子。
當無法真實的表達自我,無法說出自己的真實需求,又怎麼能匹配以他們渴求的真實的深層次的情感關係呢?
也因此,要破這個局,INFJ們更需要直截了當地表明自己想要什麼,表達自己的需求,即便對方可能會對所聽到的內容感到不悅。要說出你的真實想法,這樣你才能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遵照你的語言來行動,你才能看見結果如何。
而這一切,需要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練習。成長就是你如何從明確你的需求,到表達和爭取你的需求;如何從現在的位置到達你想要到達的位置;如何把你作為社會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提供給其他部分一些珍貴的東西,並真正發揮你作為INFJ的潛力。
INFJ的存在並非因獨特稀少而傲居,他們身上珍貴的東西需要被看見和肯定。他們需要支持,哪怕只是餘溫,也足以旺火強焰。
當我對MBTI和INFJ這一人格了解的更深,我對自己的情況也更加明晰。或者說,因原來的自我剖析得出的結果,我又用各種工具和知識來加深了對此的認知。
我不知道這是好是壞,但我也真切的感受到,還有很多跟我一樣的INFJ小夥伴們,隱藏著不能觸碰的軟肋和不見血的傷口,我也希望你們知道,你也不是一個人在經歷這些,在別人的故事裡,我們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臟盤旋。
有人理解並欣賞INFJ,即使他們沒有直接經歷過INFJ所經歷的一些事情。而了解MBTI確實能幫助人們認識到INFJ正在經歷什麼,並以最佳方式支持他們。於我而言,我能做的,是試著去看到和聞到你們,而後彼此溫暖。
以上就是亭哥關於INFJ艾米莉·狄金森的人物解析,就落在她的情感處作一結尾吧。
在公眾號後臺,我常收到不少小夥伴的私信,希望我能寫寫INFJ的情感關係。對於此,我一直都不願提筆,因我跟你們一樣也無可避免的經歷著打擊和痛苦。我試圖從多個途徑,各種工具,去了解自己。而其中一個途徑,就是看人物傳記類電影,試圖從中找出和我一樣矛盾的人物,觀看他們的一生。
這部影片其實還有很多觸動到我的地方,無法一一詳述。但有一點,在於對INFJ到底該如何成長,少一些痛苦,影片從各個側面都有了提示,這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就記錄在文末,提醒自己,也分享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