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大學「我是譯者」弘揚傳統文化 英譯「中國詩詞」

2021-01-08 華龍網
重慶工商大學「新儒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我是譯者」第二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現場 劉雅麗 攝重慶工商大學「新儒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我是譯者」第二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現場 劉雅麗 攝重慶工商大學「新儒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我是譯者」第二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現場 劉雅麗 攝

    華龍網4月23日15時30分訊(李婷婷 劉雅麗)近兩年,《中國詩詞大會》的影響力持續攀升,喚醒了許多人的「詩性、詩情」,全國各地也紛紛開展起讀詩、頌詩、學詩和寫詩的豐富活動,傳承我國詩詞經典的同時,弘揚傳統文化。那麼,當中國經典詩詞與英語「相遇」,會碰出怎樣的「火花」?又會是怎樣的一種韻味?

    20日晚,為帶動全校青年學生重溫「古詩詞」,並運用英語翻譯的技巧,分享「詩詞之美」,由重慶工商大學校團委主辦,外語學院分團委承辦的,以「賞中華詩詞、承傳統文化、學英文精髓」為旨的重慶工商大學「新儒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我是譯者」第二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閉幕,為熱愛英語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英語翻譯古詩詞 美感不同卻別有「韻味」

    當晚,學生們選取經典古詩詞和現代詩歌進行了全英文翻譯和誦讀。杜牧的《江南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之儀的《卜算子》以及戴望舒的《雨巷》等經典詩詞逐字逐句被翻譯成優美的英文詩句。「雖然不完全符合我國詩歌當中特別講究的押韻,聽起來還是美妙很舒服!」這些最熟悉、最打動人心的字句,用英文詞彙翻譯出來,再輔以現場同學的中、英文傾情朗誦,激起了現場觀眾的無限「共鳴」,帶領大家體悟到「世界語言」描繪的中國詩歌魅力。

    據譯讀大會評委、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劉勇老師介紹,此次大賽中,詩詞的翻譯並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同樣的語句用不同的單詞來詮釋它,所達到的意境也有所不同。中國古代詩詞很注重韻腳,所以選手能在翻譯中做到尾韻是很有難度也很考究的。《送元二使安西》譯品中的後三句「Willows by the hotel seem so lunch and green.I urge you to have another glass of wine.Out of the Yangguan,old friends will not seen」就有這樣的思量。

    學生中「臥虎藏龍」 精彩絕倫「鬥詩詞」

    朗讀會上,還進行了《沙畫猜詩》以及「飛花令」趣味比賽,現場同學著實進行了一場《中國詩詞大會》的考驗。《靜夜思》、《遊子吟》、《使至塞上》……一首首經典古詩,通過場上播放的沙畫進行猜題,不僅要說出詩歌標題和作者,還要求背誦出來。然而,很多學生在沙畫繪畫伊始,就猜出了所描繪的詩歌,在藝術與文化的碰撞中,更進一步的展示了古代詩歌的深厚底蘊和文化魅力。

    「飛花令」環節則引得全場「詩性大發」,支持人隨機邀請現場同學兩兩一組「鬥詩詞」。在分別以「春」、「雨」為題的兩輪比拼中,一人一句直到一方在限定時間內答不出為止。何慶博同學竟以眾多不常見的含「雨」字詩詞讓在場師生大為驚嘆,完全不會因為對手的「挑戰」而阻斷,隨即信手拈來,獲得現場不斷掌聲和讚揚。

    此外,譯讀大會還專門設置了向首位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亞洲人許淵衝老先生致敬的環節,兩位同學聲情並茂地朗讀了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和許淵衝老先生的同名翻譯作品,氣勢磅礴、震撼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劉勇在大會現場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不少英文詩詞翻譯的「乾貨」。關於此次大賽,他表示,「所有翻譯的作品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雨巷》和《送元二使安西》,文學翻譯難度大,要翻譯出詩歌的韻味更難,所以大家要先學會翻譯,學會品鑑詩詞,學會用英文寫詩,才能把詩歌翻譯的準確、有韻味。」此外,他還即興創作了一首打油詩送給學生們以示鼓勵:「字裡行間展才智,意境重現信達雅。詩詞雖然有嘗試,意有所成一顆心。」

相關焦點

  • 《棋王》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英譯研究——以杜博妮 2010 年修訂本...
    本文擬以澳大利亞漢學家杜博妮 2010 年修訂的《棋王》英譯版本為例,考察譯者對其蘊含的道家的「道」和儒家的「仁愛」思想的傳遞和再現, 深入分析譯者在翻譯中國傳統儒道文化時所採用的策略,發現無論是音譯、直譯、文化補償, 還是譯者主體性的體現,譯文都始終遵循與原文形式上儘可能嚴格對照,內容上則忠實傳達。
  • 探索中國傳統戲曲外譯新路
    進入明清時期,傳奇作家和劇本大量湧現,一時間名作如雲,這些劇本日後也都成為中國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典籍。現有中國傳統戲曲外譯作品大多以文學作品的面貌與讀者見面。例如,為向世界說明中國,我國在1995年推出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大中華文庫》(漢英對照)系列,這是我國首次系統全面地向世界推出的外語版中國文化典籍,其中便包括了《西廂記》《長生殿》《關漢卿雜劇選》等優秀的傳統戲曲典籍。正如《大中華文庫》總序所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系統、準確地將中華民族的文化經典翻譯成外文,編輯出版,介紹給全世界,是幾代中國人的願望。」
  • 蘇煒《迷谷》英譯出版與譯者溫侯廷(Austin Woerner)
    他最初的翻譯章節被我傳給一、兩位著名漢學家友人審閱後大受讚譽,「這位Austin  Woerner的中翻英水平了得,我看他翻得比某某著名翻譯家還好!」加州大學河邊分校於是專為他設了一個翻譯獎學金,邀請他到加州大學開一個翻譯講座,同時完成《迷谷》全書的基本翻譯。與此同時,溫侯廷的高超中翻英水平卻因偶然機緣,被北島、劉禾、李陀等人發現了,把他「攔劫」到他們主編的「今天詩系列」的翻譯運作裡。
  • 元宵節詩詞英譯賞析:《青玉案·元夕》
    元宵佳節,怎麼不說一說古代詩詞!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詞膾炙人口。英文翻譯有很多。最著名的非許淵衝老先生翻譯的版本莫屬了。許淵衝----詩譯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譯六十本,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來將中國歷代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1999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 蔡華:理雅各英譯《中國經典》再版「他序」論略
    內容摘要:理雅各《中國經典》英譯系列不斷再版,原版譯介副文本組成有所調變。1960 港大版與 2011 華師大版中出現了「他序」,體現的是譯介領域專業讀者的接受實況,新增譯介副文本與原版譯者「自序」形成主客觀連續統一體關係,彰顯並推動著理雅各中國典籍英譯系列經典的跨時空接受與傳播。
  • 創意詩詞的新應用新價值才是真正弘揚傳統文化:婚禮婚慶雙喜詩
    有人說中國詩歌學會、歐美同學會會員黃胤然對當代詩詞文化最大的貢獻,其實不是他創意了諸多膾炙人口、屢屢被當作古人作品、屢屢被不同機構和個人有意無意侵權商用的格律詩詞,而是他為中國古典詩詞創意出諸多新應用、新價值。
  • 重慶銀保監局與重慶工商大學共建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培訓基地
    ');}-->   人民網重慶12月25日電 12月23日,重慶銀保監局與重慶工商大學舉行重慶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合作備忘錄籤約暨揭牌儀式,雙方籤署《重慶清廉金融文化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合作備忘錄》,將在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清廉金融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
  • 譚譯|英譯《射鵰英雄傳》即將面世
    而第一卷的譯者是個……西方姑娘……消息一出,中國的網友們簡直操碎了心……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意境就算用中文讀著都需要時間去體會,西方人的文化背景擺在那裡,對金庸又知之甚少…2005年,她第一次來到中國就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到英國之後,她決定進入牛津大學讀當代中國文化研究碩士。那時候她就已經開始崇拜金庸,並且表示,金庸是她一直想引介到西方的東方作家。2012年,郝姑娘自己開始著手翻譯《射鵰英雄傳》,但那時她只是嘗試翻譯一些片段。
  • 歷久彌新:中國史詩外譯傳播的多維思考
    中國史詩文化豐厚,內涵博大,是中華文化多樣性與整體性的重要代表。中國史詩外譯是史詩文化躋身國際史詩話語體系的一種文化傳播行為,對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保障國家文化資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重視史詩外譯人才  首先,譯者是史詩外譯活動的重要主體,也是對外傳播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史詩是否「傳」得遠,能否「播」入受眾的內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譯者能力。史詩外譯的特殊性要求史詩外譯者擁有比普通文學翻譯更高的能力素養。
  • 要促進傳統翻譯學科向「新翻譯」學科轉變
    湖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副會長、華中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許明武作了題為「中國科技典籍外譯的副文本路徑——以《陶說》為例」的主旨發言。許明武指出,譯者的翻譯思想是翻譯質量的重要支撐,科技典籍譯者須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構建譯本的學術價值。同時,在翻譯工作中,應充分考慮讀者的接受能力。
  • 第三屆《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節目項目」旨在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及《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相關文件要求,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實施中國傳統節日振興工程,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 錢佳楠︱翻譯的政治與美學陷阱:從《素食主義者》英譯談起
    這些年從事中文小說英譯的經驗讓我完全理解狄波拉的說法,但我也同時看到了文學翻譯在幫作品「搬家」時所面對的更複雜的政治語境:在原文讀者看來,所謂的「二度創作」本就是對原著的「不忠」乃至「背叛」;另一方面,即便「二度創作」成功地以目標文化的審美方式重建了作品的美感,這種重塑本身或許早就隱含了「討好」目標讀者之嫌?
  • 重慶工商大學、重慶郵電大學有望在廣安辦學
    以下內容整理自《四川在線》、《廣安發布》,特地向兩家媒體致敬: 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正在密集拜訪重慶的高校。 據《四川在線》報導,繼造訪重慶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四川美術學院後一周,12月23日,廣安市委書記李建勤再次帶隊前往重慶,這次是到重慶郵電大學和重慶工商大學。 一周內連續兩次前往重慶對接高校,廣安的目標明確——建本科院校。 目前,廣安已有1所高校——廣安職業技術學院,但卻沒有本科院校。
  • 譯論||戴文靜:中國文論英譯的譯者行為批評分析——以《文心雕龍》的翻譯為例
    [1] 布呂奈爾,葛雷、張連奎譯.什麼是比較文學[M]. 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60.[2] 古風. 中國文論「走出去」的若干問題探討[J]. 揚州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58.[3] 古風. 當前中國文學理論發展的新機遇[C].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三十九輯),2014:4.
  • 衛軍英:共讀古典詩詞是一種文化溝通方式
    (原標題:衛軍英:共讀古典詩詞是一種文化溝通方式)
  • 天津日報:記錄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人生足跡 弘揚中國詩詞深厚文化...
    本報訊(記者 張鋼)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將於今日在全國上映,該片記錄了中國古典文學大師葉嘉瑩坎坷一生,弘揚了中國詩詞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歷史價值。上個月,該片在南開大學舉辦特別展映,更是得到了師生與專家的一致好評。片中,導演巧妙地選擇了葉嘉瑩成長的四合院作為背景拍攝,她漂泊零落的一生,如同四合院一般層次錯落,令人感懷。影片把葉嘉瑩的生命歷程拆分成了六個章節,從門外到內院、庭院,層層往裡直至廂房,最後到達「空」的境界,但空不是空無,空是自在。
  • 今晚譯想 | 翻譯的得與失:譯者的幾個迷思(附福利)
    而這一過程,很難離開那些默默奉獻的譯者。前輩們的辛勤努力,為我們打開了世界的大門;後來者亦不辭艱辛,讓豐富多彩的語言、文化和思想繼續碰撞。然而,不得不說的是,翻譯確實是件非常辛苦的事,不僅需要優秀的外語能力,也需要極佳的中文表達能力,更需要對相關專業知識有較多了解。要做好翻譯,真的需要克服諸多困難,需要有強大的內心,而且要有興趣的支撐。
  • 「以名舉實」——從《飲食男女》中飲食文化負載詞的英譯談起 | 肖瑤 張順生
    本文將從電影字幕的翻譯特點入手,對飲食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以及影片中飲食文化負載詞的字幕英譯進行探究。一、電影字幕翻譯特點  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電影語言的翻譯屬於文學翻譯的範疇,但電影語言的載體與傳統文學作品的載體存在明顯差異,電影字幕翻譯需要服務於電影本身。
  • 王永利: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典藏瑰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達五千年。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文明共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西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可溯源更早。就近代來說,中國古典文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學西傳」的最重要內容,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先驅代表作品。
  • 中國傳統節日 弘揚傳統文化
    誦 讀 開 啟 心 智 思 考 奠 基 人 生 寄 語 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