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代君王,卻膽小怕事、昏庸無道;他是一個男人,卻心思細膩、多愁善感;他是一個文人,卻亡國稱臣、身不由己。
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如果要用現代的流行語來形容他的話,那就是「一個不會寫詞的文人不是一個好皇帝」。
身居高位、身披龍袍的他膽小無能,在政治上一敗塗地;情感豐富、才思敏捷的他著作頗豐,在文學上獨樹一幟。
我們現在讀到的李煜的詩詞作品一般分為兩個類別,一種是風花雪月、富麗堂皇的宮廷歲月,一種是哀婉低沉、如泣如訴的羈押生活,而形成這兩種詞作風格的主要分水嶺就是南唐滅亡。
越是到晚年,李煜對生活的悲傷、對生命的絕望就體現得越明顯,所以他晚期的詩詞作品一般都透露著無限的悲涼。
我們今天要分享的這首《浪淘沙令》堪稱李煜表達悲傷之情的經典詞作,他也是在這首詞裡第一次用了長短句的形式來表述,定義了一個全新的詞牌名。
昔日風光不在的李煜已經是垂垂老矣,拿不起玉璽的手卻依然能夠揮舞手中的筆桿,難以坐穩皇位的身體卻在詩詞的世界裡「君臨天下」!
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五代 李煜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我特別喜歡這首詞,不知道為什麼,每次讀起來總是覺得朗朗上口,心底浮現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或許是因為知道自己即將離世,李煜在走完了一半榮華、一半悽涼的歲月之後看透了人生,用最平白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內心最深刻的情感,所以這首《浪淘沙令》才如此動人。
暮春時節,午夜夢回,身上薄薄的衣物難以抵禦清晨的寒冷。窗外陰雨綿綿,屋內孤獨寂寞,人生之悽涼不言自明。
難得的夢裡讓詞人可以暫時放下國讎家恨、放下被俘虜的恥辱、被囚禁的無奈,回憶起往昔那些醉生夢死的日子,快樂仿佛就在眼前。
然而故國不在,夢中片刻的歡愉也終將化為泡影,隨風而逝。
為什麼詞人說不要一個人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呢?是因為放眼望去已經看到故土家園,曾經的山河已經支離破碎、落入他人之手,國破家亡的現實必定會引起無限傷感。
悽涼落寞的晚年生活讓李煜生出無限悲傷,詞中的分別不僅僅是指親友之間的離別,更是指看不到家園故土的悲哀。
這種寫法在古詩詞當中很常見,比如曹魏開國皇帝曹丕就曾在《燕歌行》當中寫到:「別日何易會日難」,但是很明顯李煜的情感更為充沛動人。
花開花落,緣聚緣散,這是世間萬物都難以逆轉的宿命,哪怕是一代帝王也不可抗拒,更何況這個悽慘的帝王現在還是階下之囚呢!
落花隨流水,春天即將結束,整首詞也隨之結束,更讓人痛心疾首的是詞人的生命也即將就此終結。
無盡的失落、無限的悲涼、所有的無奈、所有的絕望都將隨著詞人生命的逝去一起埋入黃土,或許未來在這裡生長出來的草木也一派蕭索悽涼。
整首詞幾乎每一句都是欲言又止,給我們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讓詞人的那種悲傷與哀怨乘著我們想像的翅膀穿越千年,直到現在依然能夠觸動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試想一下,數十年之後當你回首往事之時又會有怎樣的感悟呢?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都知道故人具雞黍,然而這句詩到底什麼意思?很多人都沒理解正確
8歲小孩質疑杜甫的《絕句》一詩,稱存在病句,讓老師都無法反駁
李商隱誇人:雛鳳清於老鳳聲,教你怎麼會說話,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靈犀」怎麼理解?千萬人使用,少數人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