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
文/曉曉
「臺下的50、60後請舉手。」在1月11日召開的2018中國化妝品高峰論壇上,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會長馬婭話音剛落,近千人的會場,只有零星三四個人舉手示意。
▍馬婭
誠如馬婭所說,這場由廣東省美容美髮化妝品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國際美博會(CIBE)聯合主辦的美業論壇,已然呈現了行業全新的面貌,她以最早一批50後美業人的身份表示,要把舞臺讓給年輕人。
「胡根華是我看著長大的,周朔也是新一代優秀接班人,他們才是美業的未來。」也確實,在以往的行業大會上,臺上坐著的通常是胡興國、周樹立等「創一代」,而本次會議舞臺上京潤珍珠董事總經理周朔、環亞集團品牌管理中心總經理胡根華的身影,以及美麗修行創始人易鷗、江小白CMO葉明的出現,無不在宣告著美業的新時代已然來臨。
新與舊的撞擊
在論壇的高峰對話環節,作為主持人的美共體發起人張兵武,向胡根華和周朔兩位少掌門發問:「有沒有什麼時候感覺父輩打造的企業有一點土」?
▍高峰對話環節
二位的回答也非常耐人尋味,胡根華俏皮地回應,「經典和時尚是循環往復的。」不過,從他主導的環亞美妝集合店喵吧這一項目來看,明顯與本土美妝企業的氣質有所區分。胡根華在會場分享道,「喵吧」這個名字便是他結合新生代的消費行為特徵改的,「最初的名字相對有點老派。」
▍胡根華
周朔則稱,「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剛接手企業的時候,覺得cs渠道真的好土,當然,是因為它與我們這代人的消費場景不一致。」一開始,周朔有過很多新的想法,也曾試圖改變很多固有的做法,而深入了解之後,他漸漸認可一個企業的基礎和資源是來之不易的,所有的創新都應該堅持企業最初的基因。因此,京潤珍珠不會跟風做口紅,未來也不會做彩妝,因為彩妝目前是無法加入珍珠這一成分的。
可以說,這不僅是二位少公子遇到的新舊交替,更是整個美妝行業面臨的新舊衝突。
典型如,在人人都喊年輕化的當下,「舊」的美業人與新的消費者之間存在脫節的現象,也就有了一系列對年輕化的誤解(詳見青眼微信號《你「粉嫩」的年輕化,更像是掉價》)。不過,從當下來看,新生代美業人正在努力拉近這種距離,一如胡根華所創立的「喵吧」,相對傳統cs渠道而言,顯然更接近於年輕人。
美博會作為承載、見證美業變化的平臺,也正做出自身的突破。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副會長、上海大虹橋美博會&中國(廣州)國際美博會副主席蔡永忠將2018年CIBE的五大關鍵詞定為年輕時尚、移動、跨界融合、強大的供應鏈以及全球化。
「分裂」的消費者
在周朔看來,上述變化主要基於零售話語權的轉變。他認為,零售關係的話語權經歷了四個階段的轉變:產品、品牌、渠道,再到如今的消費者主權時代。葉明同樣表示,在剛需時代,零售環境以供給側為導向,而現在,網際網路為消費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已經成為需求側為導向的時代。
▍周朔
與此同時,新時代下誕生的消費者,更是理智與感性的結合,甚至有點「分裂」。
易鷗介紹,美麗修行後臺用戶數據顯示,消費者對化妝品成分的認知正在明顯增長,這是更趨於理性的一面,他們關心的不是花多少錢,而是所花的錢能否帶來效果;另一方面,他們卻又非常感性,願意為了化個「適合見前男友」的妝容而選擇新的化妝品,甚至會為任何一種能夠打動他們的場景而消費。
▍易鷗
這樣的消費趨勢,讓她認為,美妝品牌將從「大而全」向「小而美」轉變。2017年是美妝收併購非常活躍的一年,其中,比較受青睞的是「小而美」品牌,如小眾香水、功效型小眾護膚品等。
胡根華和周朔表達了類似看法,品牌可以從小的成分賣點切入,通過口碑營銷,以小部分人群去影響大多數人。
以年輕人典型的話語方式,胡根華用「貓」形容新世代的女性消費者,「有主張,特立獨行」。而環亞的美妝集合店「喵吧」,即從滿足消費者理性和感性的綜合需求出發,定位為產品優選、品質升級,並且以年輕女性喜歡的貓形象,創造有情景、輕鬆有趣的購物空間。
對於消費場景的解決方案,葉明打了一個生動恰當的比喻,「消費者需要的是光明,不是燈泡。」具體來說,當消費者家中的燈泡壞了,他更願意選擇能夠提供上門安裝服務的商家,並為之付出哪怕高20%的價格。也就是說,消費場景即是挖掘消費者的體驗需求和精神需求。
為何都談「江小白」?
凡是到了會場的人,大概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江小白成了這場美業論壇上的焦點,幾乎所有演講嘉賓在分享時都提到了它。
「江小白不是一個白酒企業,是一個文創企業。」胡根華戲稱,白酒只是江小白賣文創的載體。誠然,不論是產品包裝上直擊人心的文案,還是不斷嘗試的跨界,從消費者端到企業端,江小白一直都在營造不同場景和文化下的情感消費。
在曉曉看來,美業人不自主地提到江小白,並不是恭維,恰恰是一種自我期待。作為當下消費品領域比較典型的創新型企業,江小白與年輕人的溝通方式、品牌經營理念也正是美妝品牌當下正在努力嘗試的。從另一方面來看,美業也正變得越來越開放,新鮮空氣的湧入,實則是行業的「活水」。
葉明認為,當下的生意應該是無界的,行業不應該以產品分類,畫地為牢。不管是什麼產品,本質上都是基於對消費需求的洞察,背後的邏輯是一致的。
▍葉明
胡根華也表示,2017年美業最突出的一個關鍵詞是融合,跨界便是體現之一,消費者的口味正變得越來越奇特,品牌承載的單一價值觀將不能滿足新時代下的消費者。
誠然,不論從消費者層面來說還是整個美業發展來看,背後離不開整體經濟的支撐,「國富民強」也再次被共同提及。
「品牌崇小、價格崇眾、品質崇優」,是葉明對於國貨在新時代提升競爭力的論斷;「有文化傳承基因的資源型企業將會更有生長空間。」周朔用「生長」而非「增長」一詞,來詮釋美業的未來;胡根華則樂觀表示,從前消費者沒有給國產品牌機會,但未來5-10年,是國產中高端品牌發展的大好時機。
每一個時代的人,身上都有屬於該時代的印記,自主發展了二三十年的中國美業,在新一代接班人的引導下,已然呈現了新舊碰撞中,更加積極、有擔當、充滿希望的「年輕」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