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一種天然食物,並不是化工合成製品,誤解太深

2020-12-28 我是王梅子

100多年前,日本人發明了味精,從此家庭廚房中少不了這種調料。日本人池田在100多年前發明了味精,從此以後,廚師和無數的主婦們,從菜品不好味道中解救出來,做飯似乎不再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青菜、豆腐、土豆放點油鹽,在鍋中隨便炒一炒,加點味精,就能夠做出令人讚嘆的美味,幾乎所有家庭都用過味精這種調味料,今天詳細說一下味精到底是什麼?

01味精的起源

味精距今才百餘年,是近代事情,和別的調味料一樣,它的發現也是一個偶然出現的,起因如下:

1908年的一天,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池田菊苗化學教授,正吃著妻子準備的可口菜飯。他發現湯的味道特別鮮美,用小勺攪動幾下,發現碗中只不過是一些海帶和幾片黃瓜。「海帶和黃瓜都是極普通的食物,怎麼會產生這樣的鮮味呢」池田自言自語起來,「嗯,也許海帶裡有奧妙。」職業敏感使教授離開飯桌,又鑽進了實驗室裡。他取來一些海帶,細細地研究。半年後,池田菊苗教授發表了他的研究成果,在海帶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穀氨酸鈉的化學物質,如把極少量的穀氨酸鈉加到湯裡去,就能使味道鮮美至極。

這個發現一出來,被日本商人叫鈴木三郎的看上了,本來計劃是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反而放棄,開始從海帶中提取穀氨酸鈉,和池田菊苗二人一拍即合,終於有一天,一種叫做「味之素」的調味品,在東京淺草一家商店面世,當時廣告詞是這樣的:家有味之素,白水變雞汁。然而沒想到的是,味精就這樣一下子被使用起來,家喻戶曉。

02味精的成分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還含有少量的水分、脂肪、鐵、糖、磷等物質,特別容易溶於水,味道非常鮮美,最佳的溶解溫度在70~90攝氏度之間。當初是在海帶中被發現,後來工業化生產,是由大豆,小麥等含蛋白質的穀物為原料,經過微生物發酵方法,製作出了純度高的穀氨酸鈉,從而加工成結晶狀或者粉末狀。

穀氨酸是人體需要的一種胺基酸,存在於各種食物當中,卻不能為食物增加鮮味,只有被提煉出來,變成穀氨酸鈉鹽的時候,才能為食物增加鮮味,所以味精的鮮味物質就是穀氨酸的鈉鹽,所以說味精是一種天然食物,並不是化工合成製品,誤解太深。

03味精的使用方法

1、味精在高於120度溫度的時候,能變成焦穀氨酸鈉,對人體產生有害物質,所以菜餚中放味精,要在臨出鍋前。

2、製作糖醋魚、糖醋排骨等食物的時候,不要食用味精,反而會使菜餚味道奇特,並不好吃。

3、食用味精還和菜的鹹淡程度也有一定關係,如果菜太鹹,加入味精,反而吃不出來鮮味。

4、在製作涼拌菜的時候,不要把味精直接放到菜裡面,先把味精融化後再放入,否則不宜溶解,起不到鮮味作用。

味精也算得上是一種天然食品,並不是個別人認為的化工合成製品,和別的調味品一樣,有自己的特性,在食用的時候要遵守原則,否則就達不到想要效果,而且還會產生一定副作用。

相關焦點

  • 吃味精會掉頭髮,吃雞精好?被誤解很多年,吃錯危害大
    吃味精會掉頭髮,吃雞精好?被誤解很多年,吃錯危害大。在100多年前,日本人池田發明了味精,從此一些飯店廚師以及家庭主婦從菜品不好吃中解放出來,無論什麼菜烹飪的時候,加入味精一下子變得鮮美可口起來,慢慢地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在相當一段時間滿足了人們追求鮮美的口感。
  • 雞精和味精哪個危害大?很多人都搞錯了,有一種是天然食物
    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的人往往都非常的喜歡做菜的時候放上一些雞精或者是味精,然而很少有人清楚雞精和味精的一些區別,而且大多數的一些人都會覺得味精和雞精也不適合放在高溫下,否則的話就會非常容易導致患癌症的風險,那麼這樣的一種說法是正確的說法嗎?雞精和味精哪個危害大?
  • 「味精大王」蓮花味精怎麼不「香」了與消費者對味精的誤解
    曾在上世紀9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用的調味品中都少不了蓮花味精。蓮花味精最輝煌的時候,曾經年生產味精6萬噸,銷量亞洲第一,世界第四。而現在,蓮花味精主業連續不振,業績一片頹勢,市場份額也被不斷蠶食。2020年1月30日,據蓮花味精公告顯示,蓮花味精2018年虧損達3.70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成負值,公司股票可能存在被退市的風險。
  • 雞精和味精哪一個危害大?多數人搞錯了,有一樣是天然食物
    所以說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吃到的美食都需要用味精和雞精進行調味,但是不知道大家清不清楚味精和雞精的區別在哪裡,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生活當中很多人往往在喜歡做菜的時候放一些雞精和味精,然而很少有人清楚雞精和味精的區別,而且大多數的人會覺得雞精和味精不宜放在高溫之下,否則的話很容易導致患癌症的風險,那麼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嗎?
  • 味精化學合成,會致癌?不敢吃味精、雞精的都看一下,專家已曝光
    導語:味精、雞精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有不少家庭做完菜都會加一點味精或者是雞精,用來提高菜品的鮮度。特別是用來調製湯品,沒有味精真的不如有添加味精的鮮。不知道什麼時候起,突然有這樣的一種傳聞,說味精是化學合成的會導致癌症。
  •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致癌物?雞精跟味精比哪個更健康?別再被騙了
    近幾年來,味精的口碑越來越差,我們廚房裡的調味料漸漸失去了味精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雞精。味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被人們稱之為化學合成物,甚至有傳言說經常吃味精可以致癌。事實真的如此嗎?味精和雞精相比,到底哪個更健康呢?
  • 味精有害身體還致癌?到底是真是假?終於有答案了
    >>>>味精的成分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鈉,是穀氨酸的鈉鹽。穀氨酸是一種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很多天然食物中都有存在。鈉離子更是廣泛存在於各種食物和調味品中,比如我們每天都會吃的食鹽。
  • 不懂就問:經常吃味精,會對身體有害嗎?
    作為調味品,每天從味精裡攝入的穀氨酸量,通常很難超過 1 克。與之相比,真的是小巫見大巫。另外,味精也不是化工合成的,它其實是發酵產品,是用微生物發酵糧食、澱粉等原料生產出來的,工藝和釀酒、制醋類似。科學家們早就研究過味精的安全性,世界衛生組織也把它歸入到「最安全」的類別。
  • 雞精和味精哪個危害更大?可能很多人都錯了,有一種是純天然食物
    除了我們經常用到的醬油、鹽、油等之外,像是雞精或者是味精,也是被很多人所使用的。但是很多的人都覺得這兩種東西對人的身體都有一定的傷害,所以他們就不會去放,然而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首先要明白它們兩個各自的成分再做比較。
  • 雞精和味精哪個危害更大?多數人或許想錯了,有一種是純天然食物
    其實在平常的時候,我們中國的美食味道特別的豐富,而且大部分處於一種重口味的狀態,所以在製作食物的時候總會放各種各樣的調味品而在家裡很多人可能都不會刻意的去買一些基金或者是味精,但是在外面吃飯的時候,飯菜中總是少不了這兩種東西,其實雞精和味精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不會碰的,因為他們覺得雞精和味精對於我們的身體有傷害
  • 味精和雞精哪個對身體的傷害大?常吃雞精、味精會致癌嗎?
    味精的化學名稱叫穀氨酸鈉,味精的提鮮作用就是依賴它,穀氨酸鈉不在任何致癌清單中,即使是在高溫作用下生成的焦穀氨酸鈉,同樣也不是致癌物,只是失去鮮味罷了。而焦穀氨酸鈉還被廣泛應用到化妝品、護膚品和藥品中,能起到很好的保溼和乳化作用,怎麼會致癌呢?
  • 「味精是化學工業品,我都用雞精蘑菇精!」愛吃吃不吃拉倒!
    人體能夠體驗到的基本味道之中,有一種叫做「鮮」。亞洲人很早就用各種濃湯作為調味品,來增加食物的「鮮味」,比如雞湯、骨頭湯、海帶湯等等。1907年,日本人蒸發大量海帶湯之後得到了穀氨酸鈉,發現這個東西嘗起來像許多食物中的鮮味。這個東西就是我們說的味精。
  • 味精有毒嗎?若味精吃多了,會有什麼影響?不敢吃味精的人都看看
    首先,很多人都覺得,味精是透明的。所以,味精也就是化學藥品。肯定是化工而成的。對此,這肯定是不利於健康的。事實的結果的確如此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味精是一種穀氨酸所提煉而成的東西。我們真正的了解到了味精的加工步驟,我們就會髮型啊,其實,在製作味精的過程中。並不會在其中加入一些不良的化工產品。其實是並不是這樣的,在製作的過程中,並沒有加入一些有毒有害物質。
  • 長期吃味精,到底對身體有沒有害?
    味精是化學合成的,吃多了致癌!你常吃的味精有「毒」,別吃!味精加熱會致癌,做飯的人要小心!……其實味精沒「毒」,甚至比只放鹽要更健康!聽說吃了味精有害健康?圖片來源:站酷海洛其實它很安全。味精的主要成分,是穀氨酸的鈉鹽,也就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之一。
  • 今天才知道,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很多人都被誤導,看完真漲知識!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到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雞精和味精是有一定危害的,在面對這樣的說法時,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感到疑惑呢?為此,我今天就來給大家解答一下這些疑惑,雞精和味精到底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然後和身邊的人分享一下,讓他們別再被誤導了。
  • 味精雞精對人體健康有害?高溫會致癌?很多人誤解了,漲知識了
    味精是怎麼來的:味精的化學成分是穀氨酸鈉,能刺激味蕾、增加食品特別是肉類和蔬菜的鮮味,常添加於湯料和肉製品中。1908年由日本人發現,可用澱粉或者糖蜜為原料生產穀氨酸,然後轉化而成,也可以通過工廠合成。味精對人體有害嗎?
  • 味精真的有毒嗎?平時炒菜到底能不能放味精?
    味精真的有毒嗎?平時炒菜到底能不能放味精?提起味精,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作為一種常見的調味品,它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存在。炒菜加入一點味精,能夠很快達到提鮮的效果,可是有不少人都說「味精有毒」、「味精緻癌」,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實際上味精是很安全的。
  • 色香味和健康,一樣不能少:做飯選雞精還是選味精?
    原創 人衛健康 人衛健康很多消費者都認為,味精是化學合成物質,不僅沒什麼營養,常吃還會對身體有害,雞精則不同,是以雞肉為主要原料做成的,不僅有營養,而且安全。事實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味精和雞精究竟有什麼區別?
  •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吃味精、廚師做菜還要加而且加得還很多呢?
    其實就是一種胺基酸鹽罷了;所謂對身體不好只是咱們用量的問題,現代人做飯口重,攝入的鈉鹽多了對身體是不好,但賴不上味精,因為人吃鹽總比吃味精多吧?也有人這樣說:味精是工業製成品的產物!那咱們反問一句,你吃的其他東西就不是工業製成品了?
  • 居然,有一種「味精」歧視
    美國的許多餐館把「不用味精」作為一種賣點。雲無心:美國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普作家,著有《吃的真相》等系列作品美國CNN日前報導了日本一家公司發起「重新定義CRS」運動。這篇文章引發了全球性的味精恐慌,這些吃完中餐之後出現的症狀被稱之為「中餐館症候群」,簡稱CRS。此後,越來越多的人宣稱自己出現CRS,《韋氏詞典》也收入了這個詞條,解釋為「敏感人群在進食尤其是吃大量味精調味的中國食物之後出現的一組症狀,比如頸部、手臂和背部麻木並伴隨頭痛、頭暈和心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