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不費一字三藏全
上次,我們提到二祖向達摩祖師求安心,首先提出來有個問題:「安心」,這兩個字非常重要!不但普通人,任何一個人都覺得安心之難。因為學佛、修道,學了一輩子還是安不了心;反過來說,此心真安了,返回佛性了,就是普通人也成佛了。這是第一個問題--如何安心。
第二,《宗鏡錄》卷第43的原文:「夫初祖西來,唯傳一心之法。二祖求緣慮不安之心不得。」為什麼花那麼大力氣一再重複說明二祖見達摩這故事呢?這裡有一個點題,點出這個題目來,也就是大家一般人學禪宗、學佛法搞錯了的。我們現在能夠思想、能夠感覺的心,佛稱之為緣慮心。這個心裡,一個思想接著一個思想,永遠連續不斷的。
莫做無用之功
我們一提到佛法的唯心,就把現在這個能思想作用,能感覺作用的,當成是心,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唐代詩人,學佛的白居易有一首名詩:
「空花那得兼求果,陽焰如何更覓魚。」
我們眼睛壞的時候,或眼睛碰壓了一下,起了毛病,就看到虛空中的光點,好象虛空之花,這個本來是假的嘛!但你要說它是空的,卻也是個現象,是病態的現象。所以,以這個空花來求得正果是不可能的。陽焰就是沙漠裡頭的海市蜃樓,就是太陽光照在海面上,因水蒸氣蒸發所產生的光影。另外,在高速公路上,尤其在炎熱夏天,車子開得快的時候,坐在車內看到前面馬路上都是水,開到的時候卻沒有水。幹的。可是那水真像,你就曉得這就是陽焰。所以,「陽焰如何更覓魚」?根本就沒有水,哪裡可以找到魚?我們的緣慮心,一個思想連一個思想的心,以這個心打坐、作功夫,以為自己在修道,無以名之,就叫做陽焰境界吧!
要注意哦!不管學什麼!禪宗也好、密宗也好,管你天宗、地宗,隨便你哪一宗,都是「陽焰如何更覓魚」。你以緣慮之心去修,以為這個是「一心」,那是笑話。對佛法基本都沒有認識清楚!
一般學佛的人注意哦!一切唯心不是這個,這個是意識緣慮之心。大家都以為緣慮之心,是可以做功夫的東西,例如佛法的調心,道家的煉心,儒家的養心,都還是緣慮心,像密宗修觀念咒子,或者參話頭、做功夫,甚至練氣功,都只能稱為調心,都是以緣慮心起修,不是究竟。你要求的,應是後面那個本體的心。
所以直指人心、明心見性,事實上不是指這個緣慮心,首先要明白,要搞清楚,不然錯誤大的很;尤其現在國內外講禪宗的,我們只好根據白居易的詩稱它「陽焰宗」。「陽焰如何更覓魚」呀!再不然叫它「空花宗」,「空花那得兼求果」!不可能的呀!
做人要老實
所以我們要了解一件事情:二祖當時同我們一樣,達摩祖師問他:「你找我幹什麼?」神光說:「此心不能安啊!」但是先前,二祖沒有剁膀子以前,不是講這個話;他說的是:「師父您從西邊印度來,有無上甘露的法門。」換句話,像我們有些年輕人,比如我年輕時候,找師父也是這樣,看到就跪,跪下來:「師父呀!聽說你有大法、大道,您一定要傳給我,你叫我怎麼樣都可以!」那句話,嘴巴騙死人不要錢,好甜哦!反正我要求道嘛!緣慮心!
所以二祖去見達摩祖師,也同我們年輕人一樣,那個嘴巴真會侍候人!「您有無上甘露法門」,反正好聽的名字都給它堆上去。碰到達摩祖師不受騙的,被祖師罵一頓,當然自己心裡有數,那些都是空話,捧了空花要來求道。剁了膀子以後,這一句話大概是又冷又餓又痛,痛出來的。達摩祖師說:「你幹什麼?你為什麼這樣?」二祖說:「此心不安!求師父給我安心!」口也!這老實話來了。
但注意哦!他學問已那麼好,至少在求學方面比我們在座的人好,打坐修道的功夫也比我們只有好沒有差,一切勝過我們,而他說心不安。最後又冷又痛又餓,剁了膀子,當然此心不安,恐怕手還在發抖,不過下雪天沒有關係,且馬上停止了。他問這個心怎麼安,這句話問的倒實在。達摩祖師經他一問,當然我們看書沒有味道,文字記載不夠寫實,當時沒有錄影,他那個眼睛一瞪:「還沒有安心,拿心來,我給你安!」尤其那外國人講話鬍子一翹、眼一瞪,蠻哧死人的。
二祖被達摩祖師問呆了。我的心,在哪裡?找不到!怎麼拿心給你!心到底在哪裡?畢竟找不到!要知道,在那種情況之下,二祖的緣慮心沒有了,更沒有第二心思去造一個假話來了,他已經被整得差不多了,僅剩半條命,才有最後一句實實在在的話:「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那好了,我已經給你安好了。」這一下才開悟。
達摩祖師的教育方法好厲害,但是也很客氣啦!假使是我就壞了,「那你怎麼會講話!」對不對!說我心找不到,卻曉得答覆我找不到,這不是心在講嗎?可見還有一個心。但達摩祖師的教育方法不走這個路線。這樣一逼,會把人整神經的,不可以這樣!所以趕緊告訴他:「你在這個地方,我已經給你安心啦!」無可安處嘛!不需要安處,有一個固定安處,就已經不是了。
就如《易經》上的話:「神無方而易無體」,我們一般人總喜歡捉住一個方位,捉住一個東西,定在那裡,以為是安心。那錯了!那都是緣慮心,不是真的。這是一段中國禪宗開始的公案。
再看原文,永明壽禪師提出來說:「初祖西來,唯傳一心之法」,二祖答覆他的話:「求緣慮不安之心不得」,找不到。因此可以了解,「即知唯一真心,圓成周遍」。我們現在用的心,無以名之,為了分辨它,把它叫做假心。
我們那個本自具有的本體之心叫做真心。因此你就曉得,天下唯我獨尊的唯一不二的真心,圓成周遍,無所不在,處處都在,處處現成。但是要怎樣才能達到這個境界呢?
你只要當下「言思道斷」,但不是嘴巴不講話;嘴巴不講,心裡頭卻還在講哪!
摘自南懷瑾全集[宗鏡錄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