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戰:彭城大屠殺(全)楚霸王的閃電戰

2021-02-12 渤海小吏的封建脈絡百戰

項羽這個霸王,有點鬧心。

他這個世界警察基本上是一天沒消停。

四月項羽剛剛分封,五月,齊國的太上皇田榮就把項羽封的齊王田都打跑了。

田都連任都沒上成。

田榮對自己的這個侄子田福說:不用擔心,接著當你的齊王,去什麼膠東!當什麼膠東王!這片土地就是咱們爺們說的算!

但此時項羽的名氣已經傳遍華夏,小孩聽了不敢哭,大人聽了不敢叫,田福害怕得罪項羽,偷偷的溜走,去了即墨上任。

田榮大怒,咋就這麼不爭氣呢!

六月,田榮攻擊即墨,殺掉了這個不成器的侄子,自立為齊王,並和彭越成為了戰略合作夥伴,命彭越攻打濟北王田安。

老朋友彭越再次回到我們的視野了。

彭越此時已經成長為了一股上萬人的力量,而且一直在反秦的戰鬥中屢立戰功,在魏地立下了不小的功勞。

但由於不認識項羽,所以在分封地盤時,被忽略了。

這讓彭越很不滿,所以他和一起反項羽的田榮擰成了一股繩,並在七月,斬殺了另一個項羽分封的田安。

至此,項羽精心分配的三齊,在三個月後,被田榮統一。

八月,劉邦出漢中的同時,田榮首先對項羽動了手,派彭越南下攻濟陰,項羽派蕭公角迎擊,被彭越所敗。

田榮的咄咄緊逼,導致了項羽決心滅齊,但北伐之前,他要解決兩個他認為的定時炸彈。

第一個炸彈,是被尊為「義帝」楚懷王。

楚懷王被項羽架空後,發配到了老少邊窮的彬縣,他心中是不服的,這一點,項羽也是知道的。

但項羽認為,有他鎮守西楚,這個義帝能興起什麼風浪,愛服不服,就廢了你了,你能怎麼樣?

但項羽沒有想到局勢會亂的這麼快,沒有三個月,齊地已經全部反叛,局勢已經亂到他需要親自出馬的態勢,如果他一走,這個義帝在大後方會有什麼動作,他鞭長莫及。

畢竟「義帝」還是名義上的老領導,英布,劉邦等原來都是在他的「名義」領導下,號召力還是有的。

所以,項羽決定斬草除根。

不過項羽還是比較有腦子的,這麼一個大鍋,不能自己背,派了九江王英布和臨江王共敖去下黑手,在江中,做掉了義帝楚懷王。

「懷王」看來真不是好名號。

這個放羊娃在山野中被找到擁立,又在江中被莫名殺掉,他同他的爺爺正牌楚懷王一樣,沒有逃脫詛咒,死了個糊裡糊塗。

第一顆炸彈拆除後,項羽又親自動手拆了第二顆,殺了韓王韓成。

殺韓成的原因在於,當初韓國的復國,實際上是在劉邦的幫助下完成的,韓國的宰相張良也一直跟著劉邦東奔西走。

雖無夫妻之名,卻有夫妻之實,雖然名義上是韓國的宰相,實際上跟劉邦一直穿著一條褲子。

從國王到國相,都像是劉邦的傀儡政權,這是項羽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在諸侯們紛紛就封時,項羽就扣住了韓成,一直留在了彭城。

張良這個外邊有人的小三也確實是讓人無法不誤會,分封后他不隨著韓王回韓國,而是送了自己的心上人劉邦一直到漢中,回來後又寫來書信,說劉邦燒了棧道,這個沒出息的這輩子不打算出來了。

沒幾個月,又傳來消息,劉邦以霹靂手段拿下三秦,統一了關中。

這時,張良又送來了信,說:劉邦得了最開始約定的關中就打住了,他可沒膽量往東打。

這個第三者狡辯政權在這一而再,再而三的忽悠,項羽看了會是什麼想法?

項羽非常擔心自己放走韓成後,親劉的韓國政權會對自己造成不利,於是,索性殺了韓成,封了自己的手下,原來的韓國人鄭昌去做韓王。

拆了這兩顆炸彈後,項羽覺得可以安心北伐了。

但這兩顆炸彈真的拆掉了嗎?

全部變成了延時的超級大炸彈。

第一顆大炸彈就是徹底逼反了張良。

張良在韓王被殺後,就喬裝易服,走小道投奔了劉邦。

自此,漢三傑聚齊!

算上老遊擊隊長彭越,劉邦集團還差兩位關鍵人物就能召喚神龍了!

在齊地鐵桿搗亂,韓國隊教練反水外,被冷落的陳餘也開始蠢蠢欲動。

他在看到曾經的好兄弟,今天的陌路人張耳被封王后,瞅著自己封的那三個縣越看越來氣,於是密謀找到了公開反項羽的田榮,借兵攻擊張耳,聲稱自己要幫助被扔到北方代郡的趙歇復國,並許諾,事成之後,趙國效忠於齊,為齊國把守西大門。

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田榮同意了,親自帶兵支援陳餘復國。

齊地開始成為了關東地區的反楚大本營,紛紛支持各路人馬脫離項羽領導。

十月,得到了田榮援兵的陳餘帶著自己的三縣人馬襲擊了常山王張耳。

張耳剛剛受封半年,趙地還沒捋明白了,大量的骨幹又被原趙王帶到了代地,再加上自己根本就不是將才,在陳餘的返鄉團和齊國隊的攻打下,張耳被迅速攆出了趙地。

張耳在無家可歸後,讓自己的謀士卜了一卦,敢問咱爺們路在何方。

謀士沒有說「路在腳下」的片湯話,而是分析建議了兩條路可選。

一個是封了自己的項羽。

一個是自己曾經的小弟劉邦。

這哥倆勢同水火,去了一方就意味著和另一方的決裂。

在這關鍵的選擇中,封建迷信幫了張耳一把。

卜卦先是往西走!

而且江湖傳言,漢王劉邦出關中時天象美妙到不可思議!

天意啊!

張耳往西逃跑投降了劉邦。

陳餘則從代郡迎回了原來的趙王,趙歇。

至此,僅僅半年時間,秦地,趙地,齊地,全部脫離了項羽的掌控。

在各地土崩瓦解的大局勢下,先抽誰成了問題。

項羽決定舉兵先抽齊。

這是爛根子!

伐齊之前,項羽曾調英布前來支援,英布稱病,僅僅派了5000人前來支援。

英布可是他的鐵勢力,不管真病假病,但可憐的5000人表明了他的態度。

不見得你說什麼,我就一定得聽什麼了。

剛特麼能歇歇,革命大半輩子了,還讓我把腦袋系褲腰帶上?

項羽突然發現,他分封下的所有勢力,無論是敵還是友,已經全都開始脫離他這個西楚霸王的掌控。

他的這個霸王,根本沒當出感覺來,不僅小弟們根本不聽話,敵人們也越來越多。他發現,能靠的,還是自己!

不指望了!打出個未來吧!

雖然反聲一片,但跨上馬的項羽,還是那個萬人敵。

項羽北上,先是將彭大隊長打敗,彭越一看大魔王出來了,於是且戰且退,與田榮援趙的大軍匯合到了城陽。

在城陽,齊楚會戰打響。

兵力上,雙方大致相等,全是十萬。

如果你在人數上沒有佔到巨大的優勢,跟項羽硬碰基本上就是極大概率的被殲滅。

這就好像你排兩個後衛跟馬拉度納是遠遠不夠的,你上四個堵他都費勁!

大戰打響後沒多久,齊軍就被項羽衝垮了。

彭越一看勢頭不對又率領自己的隊伍逃到了老根據地巨野澤打遊擊去了,田榮則聚斂敗兵向北退。

但項羽沒有給田榮休整的機會,楚軍放棄了彭越軍,疾追反革命頭子田榮。

由於項羽追擊太緊,齊軍無法坐船東渡大本營臨淄,只能退至平原。

這回完犢子了,齊地的泰山和濟水天險全指不上了。

你說你跑出來跟他對打幹啥呢!

在平原,田榮再次被擊敗並被當地人所殺。

田榮死前一定明白了,為啥自己的那個不成器的侄子要聽一個外地人安排。

真打不過啊!

齊軍群龍無首後被項羽屠戮殆盡,項羽隨即封被田榮一族趕走的前朝王室田假為新齊王。

項羽惱怒齊人,腦子一熱,盡燒平原房屋,劫掠錢財,婦女,並向東走,向齊國大本營掃蕩,燒殺搶掠一直到北海,一路上執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戰神動刀兵,就是上天派他項羽收人來了。

楚霸王變成了日本鬼子,各地齊人群起叛之,山東老鄉們各自組成民兵遊擊隊與楚軍抗衡。

各小組注意!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山東的楚軍變成了華北的日偽,深陷泥潭,拔不出腿來了!

田榮之弟田橫則乘機收攬田榮敗軍和各地憤怒的齊國人民再得數萬人,在城陽再次拉起一桿反項旗號,專打楚國鬼子。

項羽至此徹底陷入了齊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項羽的伐齊,看上去勝利了,但實際上他並沒有。

他並不知道何時該停止。

當他將頭號反革命頭子田榮消滅,擊潰了齊國的國防力量,扶植了田假做齊王,當他到這裡時,就應該打住了。

因為你的所有戰略目標已經全部達成。

他的軍事天才再次幫助他打敗了不服勢力,西楚霸王的威名響動中原!

如果他此時收手,相信齊國在他的兵威下,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非常老實。

各路牛鬼蛇神會秒變小可愛,中原大地將再次消停。

就像當年小日本把張學良趕出來後,如果就此打住慢慢消化,也許今天我國的東北盡頭就是山海關了。

但他的最大弱點暴露了出來:缺乏戰略眼光!

他並不明白打這仗是為了什麼!

被流放的歐洲項羽拿破崙同志說過:勝利的時刻往往潛伏著最大的危險。

這算是自我反省的金句格言。

他的外交部長塔列朗叛變這位法國最偉大國王時說的的理由是:拿破崙這人不能跟著走了,他永遠都要贏,他也一直在贏,但他總有一天會敗的,那時候法蘭西民族就是萬劫不復了。

成功有時候會讓自己覺得天下無敵。

在遇到有人想要挑戰你的權利時,你的敵意會加深,態度會更加激動,結果往往就是不知進退。

有一句千古概念:戰爭是政治的延伸。

這句話雖短,但卻是每個國家的政治家都要牢牢記在心裡的。

最好像毛主席語錄一樣早請示晚匯報後再去上班。

如果有別的辦法實現政治意圖,戰爭永遠是最後選項。

如果必須選擇戰爭,那麼什麼樣的戰爭目標可以達到自己的政治意圖就是制定戰略時的重中之重。

達到了目標後,就應該及時罷手!

每一個制定戰略的領導人都因該滿足戰略目標達成後的勝利!

因為你的每次行動,都是有成本的!

經濟學中有個笑話,叫做「破窗理論」。

一個人拿石頭把人家玻璃砸了,然後說咱再買塊新的,促進了消費,GDP就上漲了,經濟就循環了,這推動了一連串的生產。

汶川地震時就有九流經濟學家說:地震也是有好處的,會拉動經濟建設,會創造就業。

總會有些無恥文人的。

按照那種生物的說法,創造就業,發展經濟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國的挖掘機停工,關閉藍翔,讓所有的勞動力拿著勺去挖土!

玻璃碎了,買了塊新的,促進了生產,沒錯,但這錢原本可以用來買塊地毯。

社會的總財富減少了!

深層次講,你浪費了本可以用在別的地方的時間,資源與機會。

你每次打仗,所付出的成本是士兵的性命,士兵的精力,全國的無法正常生產,化敵為友的機會,回不來的好時光,等等等等。

項羽你打死田榮後,完成了戰略目標,扶植了偽政權,如果你打住,齊國會給你進貢,你的戰士們可以回家,老百姓可以生產。

那些用在無限戰爭泥潭中的機會和資源則有可能變成一座座大糧倉,一架架好橋梁,一群群新出生的娃。

如果貪心不足,或者隨性而動,通常就會帶來無窮盡的反噬。

不知道何時打住的人,是無法走到最後的!

因為他們缺乏自制力,缺乏大局觀!

人生很長,沒有戰略方針,沒有自制力的人,往往是走不到巔峰的。

百戰百勝的最後,就是數勝而亡!

項羽選擇了對齊地進行報復,把他對田榮的仇恨施加在齊魯大地上,結果自己卻深陷泥潭,而與此同時,劉邦的消息又讓他一次又一次的頭痛不已。

 

劉邦在拿下關中後,定都櫟陽,夷平了秦國社稷,建立了漢社稷,開放了秦國的各種園林,池塘,讓老百姓們開墾種田。

蜀地,漢中地的百姓由於出兵漢中有功,免租兩年,有從軍的,再免一年。

看見了嗎?

這就是另一種成本的體現,韓信迅速的結束了關中戰事,兩川因此得到了回饋,民心大定。

更重要的是,你永遠不知道這些省下來的成本會對自己的未來有多大的幫助。

轉過年來,關中大災,蕭何給政策,全往漢中蜀地逃荒,去了就有飯吃!

漢中蜀地張開懷抱歡迎關中兄弟們。

在一頭一尾,蜀漢這片土地成為了老劉家的福星避難所,真是極具對稱之美。

時間、資源,機會,都是有成本的!

你要做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十月,劉邦在穩定大後方後,除了留下韓信指揮少數部隊圍困章邯,大軍開始兵出函谷關。

劉邦的東徵和當初的西進是一個套路:勸降。

還是那句話,得明白戰爭的目的,能不打,儘量不打!

第一張牌是張耳,河南王申陽是張耳的老下級,老領導都來投降了,申陽權衡後聽說劉邦在關中把章指導都滅了,於是也投降了。

這條秦國啃了上百年的整條豫西通道隨之讓了出來。

劉邦設置河南郡。

同月,根子更淺的韓王鄭昌被武力拿下,潁川郡被收編。

就此,最關鍵的潁川、滎陽就此被劉邦攥在了手中。

轉年三月,鞏固河南地後,劉邦進略黃河北,自臨晉(陝西大荔縣東)東渡黃河,西魏王魏豹歸順認劉邦為大哥。

劉邦又率大軍直指河內(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殷王司馬卬應戰,被生擒,後見老領導張耳,司馬卬歸降,劉邦置河內郡。

至此,河東,河內平定。

拿下河內後,劉邦由平陰津(河南孟津)南渡黃河,這時,遇到了一位老人。

這個老人姓董,他對劉邦說:項羽奸險,殺其君主,是天下巨賊,大王此時應該為義帝發喪,號召天下共誅此賊。

有此真知灼見,劉邦立刻行動,替義帝發喪。

劉邦一把鼻涕一把淚,三軍穿喪服,隨後昭告天下,將順長江,漢水南下,討此巨賊,並約各國,共擊項羽!

趙國陳餘在接到大字報後開出了條件:殺張耳,我們出兵。

曾經的好兄弟,今天的催命鬼,問世間權利為何物啊!

劉邦腦子多靈,殺了個長得像張耳的倒黴蛋,換得了趙國出軍。

與此同時,田榮之弟田橫,擁立田榮之子田廣為齊王,在本土與項羽的傀儡田假搞對抗。

四月,劉邦率著自己的本部軍馬,和收編的司馬卬、申陽、魏豹、韓軍,以及南下的趙軍和彭越大隊長回合在一起,大軍五十六萬,兵出彭城。

這個五十六萬,肯定是虛的!

劉邦是去年十月開始東進的,到現在半年的時間。

他出函谷關時,滿打滿算6萬人,開國後隨何面對劉邦侮辱反駁的時候給說禿嚕了,劉先生在彭城也就步兵五萬,騎兵五千。

那一大堆諸侯,每個人最多兩萬部隊!

這支聯軍估計在15萬左右。

此時的項羽,眾叛親離,深陷齊魯,但劉邦的大軍,已經打到了他的根據地。

這位前朝的居委會主任,此時反而更像霸王。

但劉邦犯了一個小錯誤,大將軍韓信留在了關中去圍困章邯。

所以此時,中原只有一個大魔王。

公元前205年,四月,劉邦的聯合國軍向彭城進擊。

一路進展頗為順利,軍分三路包抄西楚而來。

北路曹參率領樊噲、灌嬰、酈商等部,自圍津渡黃河後,樊噲攻煮棗(今山東荷澤西南),大破楚軍。

曹參、灌嬰攻中原經濟中心定陶,破之,楚將龍且、項它敗走。

下定陶後,曹參命樊噲南下與中路會師,自與灌嬰、酈商追擊龍且、項它軍,至胡陵(今江蘇沛縣北),再破之,後與中路會師。

中路周勃為前軍,攻破曲迂進抵外黃,遊擊隊大隊長彭越率三萬軍來會師,樊噲亦從北路方向勝利來會師,向肖、碭地區推進。

南路軍類似於彭越性質的王凌遊擊隊也響應劉邦號召往西楚推進。(王凌為沛縣黑老大,當年和劉邦民選競爭沛公時缺乏蕭何等當地公務員選票落敗,自己拉了票隊伍在南陽越混越壯)

多麼似曾相識的一張圖啊。

地盤版圖是差不多的,國家作業系統是一樣的,軍事制度是一樣的,連士兵的構成也開始越來越相似。

除了高層外,壓根就是秦又拿起了機關槍。

要說區別,就是這回白起跑人家那邊去了。

在蕭、碭地區,中,南,北三路會師,與楚軍主力大戰,擊潰抵抗後,來到彭城腳下。

此時彭城,所有的精兵猛將,都隨項羽伐齊,只剩老弱數千留守城中,聽說劉邦軍進城,紛紛逃散,彭城不戰而下。

這一路,輕鬆的很不真實。

劉邦坐在項羽的寶座上,觥籌交錯中,不免飄然。

就在去年的四月,項羽意氣風發的分封諸王,劉邦欲哭無淚的灰溜南下。

僅僅一年,大勢顛倒。

被扔到世界盡頭的劉邦以十倍胡漢三的精神跨過山河大海,不想永遠的離開。

人家打回項羽的老家了。

這種劇本,再有想像力的編劇,應該也編不出來。

但風雲際會的特殊年份,老天作為編劇,腦洞開的不是一般的大。

接下來的劇本,更加讓人想像不到。

劉邦進彭城後,將及時投奔的彭越封做了魏國丞相,讓他去攻打魏國在中原的土地。

隨後令樊噲北攻鄒魯、瑕丘、薛等西楚據點,並令樊噲率軍在西楚北境駐守。

劉邦沒有揮師北上去找項羽決戰,將大量的主力布防在了彭城東側的齊楚主幹道上。

他的思路是對的,應該以逸待勞。

但勞累了很久的劉邦沒有抵住誘惑,在楚宮住下,搜項羽的財寶,搞項羽的美人。

各國將士隨後日日置酒高會,無限暢飲,慶祝創業成功。

群眾們大罵項羽的獨裁統治,如今聯合國大軍再此,他項羽還能怎樣!

他們忘了,當初章邯手中,也是有四十萬人的。

人家那四十萬,是實打實的。

您這五十六萬,是吹出來的。

彭城被克的消息傳到了齊地,此時的項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中。

齊這裡,還打不打?

楚那裡,還救不救?

想來想去,齊必須接著打,楚也必須馬上救。

因為這壓根就不是一道選擇題。

如果從齊地撤軍救楚,不僅前功盡棄,而且齊軍追擊的話,腹背受敵。

但如果不救,等著劉邦北上打他來,失去了大後方的楚軍此時所有的後勤,給養已經全部斷掉,越等就越被動。

這就很矛盾了,因為救火的水就這麼多,但燒起來的地方卻太多了。

而且瘋傳劉邦諸侯聯軍56萬人,規模空前浩大,自己這裡滿打滿算十萬人。

盟友們全部背叛,誰也指望不上,自己是久戰之師,劉邦那邊以逸待勞。

天時,地利以及軍力都處於巨大劣勢。

孫子兵法流傳到今天,被評入了各種版本的人類歷史最重要10本書之列。

它之所以流傳千年,在於它的核心觀點是普世的,是經過無數大量的事實驗證的。

全書就在說一句話:實力就是硬道理!

孫子兵法中推崇的是: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每場仗之前,要不停的算,從成本到細節,打一遍算盤後,看看贏得機率有多大。

用一系列的小優勢積攢成大優勢來碾壓對手。

最好在百分百把握勝利時,再動手。

動手的時候,最好不戰而屈人之兵。

人類歷史上,成千上萬場戰爭,絕大多數時,都是綜合實力更強的那一方,獲得了勝利。

看《孫子兵法》,最終悟明白一個道理就可以了。

別琢磨細枝末節的各種戰術。

定好人生的大戰略,做好自己的基本功,然後踏踏實實的踐行。

人生是長跑。

時間會幫我們篩掉絕大多數競爭者。

複利會幫我們達到人生的巔峰。

但是。

一說但是,就該轉折了。

有時,極少數的天選之子是可以強行逆天改命的。

2016年,NBA總決賽,騎士總決賽以1:3落後,對手是剛剛拿下史上最佳常規賽戰績73勝9負的金州勇士。

再此之前,從沒有人,在總決賽上,在這種劣勢中,能夠翻盤。

尤其主角是克利夫蘭,這個城市就是美國體育歷史上,悲催的代名詞。

有一句美國諺語:上帝恨克利夫蘭。

這個城市似乎從來沒得到過上天的眷顧。

已經幾十年在四大聯盟中從未獲得過一個總冠軍了。

但那一年的騎士,在極大的劣勢下,最終卻連扳三盤,挑落了除了小前鋒位置上,各位置均勝過騎士的金州勇士。

ESPN賽前的預測,騎士拿下總冠軍的概率,僅僅有3%。

這種史詩級的逆轉,在NBA的歷史上,唯一的一次。

1934年,有一支叫花子般的武裝,隊伍平均年齡不到30歲。

走了兩萬五千裡。

沿途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陷了七百多座縣城。

其間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無人煙的草地,翻過連綿起伏的雪山。

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奇蹟的一次戰略轉移。

這種險阻,這種強度,在人類歷史上,唯一的一次!

歷史上,總還是會有神奇的人出現的,雖然說這種人不常見。

帶領剛才那支騎士的,叫做勒布朗.詹姆斯。

帶領剛才這支軍隊的,叫做毛澤東。

前者就算此時退役,他的江湖地位基本上已經無爭議的排到了NBA歷史第二,而後者,更是中華文明五千年歷史中,最傳奇的前三存在。

劉邦此時面對的這位,也是歷史級的大魔王。

項羽在極大地劣勢中捋清了思路,人數多就一定好使嗎?多國聯軍的最大弱點在哪呢?

指揮系統!

項羽於是將手中的隊伍進行了整編,將所有的騎兵全部集中了過來。

一清點,三萬騎兵。

這要感謝秦國隊,當年章邯和王離打剩下的馬都讓項羽帶走了,這裡面還有王離長城軍中的大量的國際外援(樓煩騎兵)。

項羽下達了一個令人瞠目的決定,諸將留下繼續攻齊,自率精騎三萬救楚。

三萬去長途奔襲攻打號稱的五十六萬,如果這支部隊是一支股票,此時應該已經被投資者們拋售的停盤了。

但作為白起後,另一個可以被稱為戰神的男人,項羽出品,同樣是有保障的。

此時擺在項羽面前的,是這樣一副態勢。

正常的思路來講,項羽應該是走沂水南下的,因為大軍的物資給養還是要靠水路最為便捷。

所以劉邦也是將布防布置在了這裡。

但是,人家項羽此時手裡的是騎兵,這也就意味著,糧餉的保障並非必須。

項羽並沒有南下沂水,而是西進先去抽樊噲了。

樊噲這位鴻門宴第一型男,歷次大戰的先鋒官,向來攻無不克,但這次,他面臨的,是遠比自己高一個段位的選手。

三萬騎兵在項羽的帶領下,很快就衝破了樊噲的北面防守。

擊敗樊噲後,項羽沒有理樊噲的糾纏,馬不停蹄的走泗水線南下。

迅速奔襲拿下了彭城西線的主幹道蕭縣。

閃電部隊在前進,彭城近在眼前了。

項羽拿下蕭縣的消息傳到劉邦那裡後,劉邦慌了。

這都從哪冒出來的?

劉邦於是緊忙調主力往西迎戰項羽。

劉邦犯了個大錯誤,他沒有據城堅守,而是選擇了跟項羽野戰。

項羽夜間抵達蕭縣,短暫的進行了休整,天剛蒙蒙亮,項羽率領三萬鐵騎由西向東閃擊漢軍側翼,戰至正午,大破漢軍。

漢軍最大的優勢,是兵力多,幾百年後的苻堅發明了一個詞,形容自己實力強:投鞭斷江。

把我這大軍的馬鞭扔江裡,江水都得斷。

此時劉邦的近二十萬大軍,也這個意思。

結果劉邦玩了把投人斷流。

數量大雖然是優勢,卻也有一個很大的劣勢,我們在「秦錯在哪」那章時討論過,大有大的難處。

這種數量級的諸侯聯軍存在著一個天然的弱點:指揮起來,緩慢不協調。

項羽瞄準了這一點,採用直接進攻劉邦指揮中樞的戰術,衝進了漢軍陣營後,咬定劉邦的司令部追著猛打。

劉邦的指揮系統癱瘓,自始至終無法組織軍隊抵抗。在項羽的三萬鐵騎的猛衝下,漢軍全面潰敗,亂作一團。

最厲害的武器,往往是自相踐踏。

作為秦國盜版的劉邦面對著換邊站的高配白起比較絕望,項羽和當年的白起一樣窮追猛打喜歡玩殲滅。

劉邦大敗後,項羽可勁追擊。

作為東道主,項羽自然之道哪裡有天然的口袋墳場,三萬幽靈般的獵手將漢兵趕往了泗水。

除了部分作戰損失外,數以萬計的漢軍被趕入泗水。

沒死在泗水的開始往南逃,又被項羽趕到了睢水裡。

溺死者不計其數,睢水為之不流。

此一戰,漢軍被殲十餘萬。

還沒完,項羽追上了一路逃竄的劉邦。

漢王劉老三此時已經近乎絕望。

但此時,我又要說那個迷信的話題:天命。

不然無法解釋劉邦一再而三的好運。

老天又一次出來幫助劉邦站臺了,就像他在沛縣時的無數傳說一樣,他身上的那條龍開始幫他了。

當時項羽將劉邦及其殘部包圍了三層,正待聚殲之際,忽然西北大風猛襲而來,飛沙走石,樹木連根拔起,一時間天昏地暗。

狂風卷集著烏雲,向項羽這支高傲的海燕拍打而來。

狂風開始迎面猛攻楚軍,劉邦趁此機會,在風大爺的力挺下率數十騎逃離包圍圈。

剩下的,又全部被殲滅。

在項羽三萬鐵騎的窮追猛打下,劉邦號稱的五十六萬大軍灰飛煙滅。

項羽又一次的創下了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

劉邦逃出生天后,向西直奔沛縣老家,去接自己的老爹媳婦兒子,但到了沛縣,發現家中已經空了,後來得知酈食其已經護送了劉太公和呂雉逃跑。

劉邦不敢停留,繼續西逃,但在路上,神奇的發現了自己的一雙兒女。

劉邦看見接班人後的心情無比激動,載著倆孩子一起跑。

但這個時候,西楚的追擊小分隊又趕上來了。

劉邦此時已經是驚弓之鳥,覺得車上太重了,平靜下了和兒女相見後無比激動的心情,將一雙兒女推下了車。

他的手下大將,兼此時的車夫夏侯嬰實在看不下去了,馬上跳車把倆孩子抱了上來。

劉邦流氓性大發,再次將兒女推下車,但又被夏侯嬰再次跳車抱回。

劉邦氣的拔出刀,要把夏侯嬰殺掉,但這位漢子卻不避刀鋒,直視劉邦道:事雖緊急,為何卻連兒女都不要了!

夏侯嬰的眼神中寫滿了王八蛋。

最終,老流氓無法直視忠勇的雙眼,好車把式夏侯嬰保護著劉邦一家三口逃出了追擊,反倒是另一路,劉太公和呂雉被項羽抓獲押回了彭城。

劉邦逃到了下邑,他大舅哥呂澤在此屯兵,終於抬眼看到親人了,算是暫時得到了安全。

大喘氣後的劉邦派人四處搜羅敗兵,也聽到了一個個不好的消息。

所有之前的歸附諸侯,幾乎全部倒戈。

倒戈的諸侯中,第一個罵街的是陳餘。

因為他知道了張耳沒死。

陳餘恨死了老流氓劉邦,沒見過這路狡詐之人。

我要的是她!

你特麼給我送來個她!

當年不被當回事的仇也不記了,憤然與「三縣恩公」項羽結盟。

齊地的田橫在項羽走後,打敗了項羽扶了很多次的田假。

田假再次丟盔棄甲的找到了自己的大哥。

這次項羽想明白了,這路二百五貨色是不能再扶植了,田橫這一家子在齊國是根深蒂固,不能再動了,於是殺了扶不起來的田假。

項羽選擇了給臺階。

田橫終於有機會能修正自己和大魔王的關係了,尤其在項羽又狂屠全世界之時居然給了自己臺階,於是迅速就坡下了。

雙方就之前的恩怨達成了共識。

你流氓我山炮。

雙方都有問題。

你禍害山東我們就不追究了,也沒本事追究。

祝西楚越辦越好。

曾經的殷王司馬卬戰死了,成為了死在這場彭城大屠殺的最高級別領導。

他死了,他在河內的家人最終也沒有得到什麼照顧,成為了少數沒有得到劉邦封賞的軍功家族。

但是,四百年後,司馬卬在河內的這一支中,最終醞釀出了三代威猛後人。

這老少三代四口子完成了三代竊國的傳奇之路,成為了給浩浩蕩蕩的三國時代畫上句號的家族。

四百年河外,四百年河內,讓人唏噓。

三秦的兩個降王,司馬欣,董翳看到猛男後再次反水,叛漢降楚。

魏王魏豹後來也藉口回家照看老娘,返回了魏國,第一時間也投降了項羽。

只有遊擊大隊長彭越,明智的放棄了所攻下的十餘座中原魏地,將部隊北撤,再次陷入了觀望。

紅色土地又面臨著合縱時代了。

不過這回挑頭的不是嘴炮蘇秦了。

是巨炮項羽。

劉邦由天下幾乎到手的盟主,到眾叛親離,僅僅就是短短的這幾天時間。

總說現在的世界變化快,其實那個年頭,比現在可快多了,短短半年時間,世界老大換兩輪了。

在下邑,劉邦跟他的知心哥哥張良開了個碰頭會。

劉邦上來先表態:關東的土地老子他媽不要了!都分了!高低搞死那貨!忒特麼可恨了!我兒子閨女現在都不理我了!

張良說:分了就對了!指著你一個人,是搞不定項羽的!

不過不能亂分,那幫諸侯其實站在哪邊是無所謂的。

重要的,只有三個人。

只有這三個人全部站到你這邊,並發揮出全部力量,我們才有可能戰勝這個大魔王。

第一個,是英布。

英布作為之前項羽的頭號戰將,英勇非凡,但在項羽伐齊和彭城之戰這兩場戰役中,他的表現卻顯得撲朔迷離。

先是稱病,而且拿項羽當叫花子打發幾乎沒怎麼派兵,兩人肯定會有間隙。

而且英布所處的九江地區,在西楚上遊,佔據地利優勢,把他爭取過來,實在是太重要了。

第二個,是彭越。

這位大哥歷經如此亂世,既沒有背景,也沒有投資,靠著打遊擊卻越混越壯大。

身處中原腹地,一直和項羽搗亂,居然還沒被打死,我們經此大敗,他依然沒有倒向項羽,這種人才太可貴了,一定也要爭取過 來。

第三個,是韓信。

好在這個人不用爭取!

雖還未見過韓信,但從他的「漢中對」和還定三秦我能知道這是塊什麼材料!

我遍觀諸將,只有韓信能夠獨當一面,可以率領一支方面軍,單獨執行戰略任務!

別讓他圍城當牢頭了!要趕緊把他調回來!

劉邦對張良,還是言聽計從,先是派了禮賓官隨何去爭取英布,然後派人回關中向蕭何要人補充兵員,並命韓信火速馳援山東戰場。

劉邦在彭城會戰後的第二個月,北歸到了中原重鎮,滎陽。

這個時候,最先派出的去爭取英布的隨何傳回了好消息,英布歸降了!

劉邦能夠成大事,在於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優點,就是拿定主意以後馬上行動。

他派隨何前往遊說英布的這次行動,可以說搶得了至關重要的先手!

因為如果晚上幾天,也許他就將永遠的錯失了英布,楚漢戰爭也許就又是另一個結局了。

劉邦的隨何代表團到達英布的首府六縣(今六安)後,英布好吃好喝好招待,但就是不提見面的事,一連三天,仍然沒有回音。

隨何是帶著任務來的,如今英布的態度可以說決定著天下的走向。

英布歸楚,則整個南方失去控制。

英布歸漢則能大大緩解了劉邦的不利窘境。

所以說,拖不起,等不得,於是,隨何決定打開天窗說亮話。

他對負責接待他的太宰挑明說道:大王之所以不見我隨何,一定是因為大王以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對眼下的局勢還看不明朗。

為大王分析現在的形勢,就是我這次到訪的目的!

如果我面見後說的有道理,會對大王的決策起到幫助,咱們成一家子。

如果我說的不是那麼一回事,也請大王將我等一行人處死於街市,以明確與漢為敵,向楚示好。

話都挑的這麼明了,於是英布接見了隨何。

見面後,隨何說:「漢王劉邦派我恭敬地上書您駕前,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您為什麼和楚國那麼親近。」

英布說:「我面向北邊以臣子的身份侍奉項王。」

隨何說:「大王和項王都列為諸侯,您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因為您認為楚國強大,項王英勇,所以您要依附於他。

但這就奇怪了,項羽攻打齊國時,他親自背負著築牆的工具,身先士卒,這個時候大王您應當出動麾下全部的人馬親率大軍去支援楚國啊!為何卻僅僅派了幾千人呢?

您就這麼面北而侍奉人家?

漢王在彭城作戰,項王還在齊國時,您就應該調動淮南所有的人馬,渡過淮河,幫助項羽與劉邦會戰於彭城之下。

您擁有數萬勁旅,卻沒有一個人渡過淮河,這明擺著是垂衣拱手坐觀二虎相鬥誰勝誰敗。

您就這麼把國家依附於人家?

您掛著歸向楚國的空名,卻總是希望依靠自己而留著一手。

項王憑藉著戰爭的勝利自認為強大,但真那麼回事嗎?

漢王回師駐守成皋、滎陽,從巴蜀,關中運來糧食,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分兵把守著邊境要塞,楚國要想撤回軍隊,中間有魏國故地相隔,想打,又打不贏,攻城又攻不下,退卻又逃不出漢軍的追擊。

所以說長遠來看,楚國的軍隊是不足以依靠的。

假使楚軍戰勝了漢軍,那麼諸侯們自身危懼,必然要相互救援,一旦楚國強大,則會招來天下軍隊的攻擊,忘了彭城大戰為什麼打起來了嗎?

所以楚國比不上漢國,這是顯而易見的!

如今您不和萬無一失的漢國交好,卻託付於危在旦夕的楚國,我私下替您感到疑惑與不值。

您雖然強大,但我也不認為淮南的軍隊足夠抗衡楚國,但只要您出兵伐楚,項羽一定會被牽制,西進就一定會受阻,只要您能夠牽制楚軍幾個月,漢王那邊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了。

我請求給您提著寶劍歸附漢國,漢王一定會裂土封賜大王,到時候您的封國,又豈是這小小的九江所能比的了得。

這番話,漢王嚴肅地派我請求您的加盟,望您考慮斟酌。」

 

隨何這一番夾槍帶棒,既損又捧又嚇唬的說詞直接擊中了英布最害怕的地方:當初項羽大難之時,你幹啥去了?

他之前作為項羽手下的首席先鋒官,非常了解項羽的性格,猜疑易怒。

這次接見隨何就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但經過隨何這一分析之後,英布的選擇其實已經只有一個了,就是歸附劉邦。

現在向項羽認錯,項羽大勝之餘,只會想起新仇舊恨,但此時歸附劉邦,則無異於雪中送炭。

英布在深思熟慮之後說:「請奉命!」

雖然答應了隨何,但英布此時仍想觀望,他想再看看時局的變化,於是再三叮囑隨何,萬不可走漏風聲,避免項羽早做準備。

也就在這個時後,項羽派來的使者也來到了六縣,中心思想就一個: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伐漢。

隨何聽說了這個消息,當機立斷的徑直闖進了王庭,對坐在上席的楚國使者說:「九江王已歸附漢王,楚國憑什麼讓他出兵?」

事情突如其來,英布還沒來得及反應,但楚國使者已經反應過來了,這不是進了賊窩了嘛,站起來就往外走。

隨何趁機對英布說:「大事已成,速殺楚使!不能讓他回去!」

被逼上賊船的英布只能殺掉了楚使,然後出兵攻打楚國。

就差這幾天的功夫,如果楚使先到,在一系列的武力威脅之下,也許英布就會倒向楚國,劉邦的當機立斷,再一次的幫助了自己,為自己爭取了一段極其寶貴的時間。

蕭何、張良、韓信、彭越,陳平(「拉鋸滎陽」會講)和最後一位英布再算上他劉老三本人。

漢軍的七龍珠湊齊了。

在第一個好消息傳來後,劉邦又收到了一個好消息:關中的大管家蕭何在得到敗報後,再次揮舞起手中的算盤來回的扒拉,擠出了所有能上戰場的老弱,在韓信的帶領下馳援山東前線。

項羽此時還不知道英布降漢,派手下繼續一路西追,欲一舉掃平劉邦,先鋒軍追至滎陽,被恰好趕到的韓信率領的關中老弱軍和灌嬰臨時拼湊率領的騎兵隊所擋住。

漢軍算是暫時止住了頹勢,將戰線,穩定在了滎陽一線。

滎陽是老景點了,破釜沉舟中我們詳細介紹過,這個可遇不可求的地方,也成為了此後幾年,天下的焦點。

再上滎陽的兩張關鍵圖。

成皋山東第一險,敖倉匯聚天下粟。

 

自此,在這座「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兵家重鎮,拉開了曠日持久的楚漢角逐戰,也就在這個時候,另一個楚漢時代的大魔王也到位了,開始了開掛的北伐之戰。

漢初三傑算計項羽,滅楚三英對打霸王!

炸裂的時代,到來了!

相關焦點

  • 項羽逆勢的彭城之戰——楚、漢首次正面交鋒
    時間回到2000多年前的彭城(今江蘇徐州),百姓們正在歡呼雀躍地迎接「西楚霸王」率軍凱旋。但對項羽而言,此時他恐怕未必能找到「衣錦還鄉」的感覺:諸侯聯軍之前對關中的屠殺、劫掠。其實,原因很簡單,相對於外部威脅,內政才是項羽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當初在定陶之戰中,項梁兵敗身死,楚懷王熊心借這個時間差,通過「摻沙子」「拉一個打一個」等權謀手段,大大地稀釋了項氏對楚的影響力。如果不是後來在安陽項羽殺將奪帥,通過兵變重新收回楚軍的控制權,後面的歷史恐怕也就沒有「西楚」這個概念了。
  • 楚霸王項羽失去「五虎上將」,也就失去了天下
    項羽與虞姬但是楚霸王項羽帳中也有五員久經沙場、能徵善戰的驍將,堪稱「五虎上將」:英布、季布、鍾離眛、龍且、項聲。這五員上將既有大家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他們雖然都是楚霸王項羽的左膀右臂,但「人生際遇各有不同」,而項羽失去了這五位虎將,也就失去了整個天下。英布:天下猛將,善用兵,名列「漢初三大名將」
  • 楚霸王不自知:人為而非天意,深入解讀項羽失敗的真正原因
    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將原來的君主懷王驅逐出彭城,後來還殺害了他,則更是篡逆之舉。項羽的分封之舉是否有誤?這一點下文再詳細論述,單看他對懷王的態度與舉措,我們可知項羽對待懷王的確非常的不地道。懷王再怎麼說也是他的舊主,雖然此時的懷王已無大權,但項羽完全可以採取另一種手段對待他,可結果是項羽不但驅逐了懷王,最後還派人將其殺害,徒留一個殺主的惡名。從一定意義上來看,這的確是項羽的罪。
  • 「楚霸王項羽」大開大闔 的悲劇人生!
    這三人是:三十一歲自刎於烏江的楚霸王項羽!五十九歲先水淹七軍,威震天下,轉瞬敗走麥城被呂蒙擒殺的關羽!三十九歲時死於「莫須有」罪名的嶽飛嶽鵬舉。此三人被中國歷代人民尊為戰神!而且有傳說,關羽是項羽轉世,嶽飛是關羽轉世!(名字都有飛翔的意思)一個靈魂經三生三世輪迴,曾翱翔於天際終墜落塵埃,令人悲嘆不已!
  • 英雄的悲歌——西楚霸王
    有人勸說項羽留在關中,此為龍興之地,可惜項羽看這鹹陽被燒得殘破,又希望榮歸故裡,那人譏諷楚人沐猴而冠,項羽大怒將此人烹殺。此時秦國已滅,大勢已定,天下英雄雖多,獨項羽傲視群雄,於是他行天子之事,分封天下十八路諸侯,自號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天命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楚霸王項羽為何輸給一介流氓劉邦,最後窮途末路烏江自刎死無全屍
    西楚霸王一代戰神。他指揮的巨鹿之戰,彭城之戰,那都堪稱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巨鹿之戰,項羽破釜沉舟,以三萬楚軍大破秦軍四十萬,一戰就基本上把秦朝給打殘了。而彭城之戰,那就更不用說了。當時項羽出徵在外,劉邦率領五十六萬大軍攻下了楚國國都彭城。
  • 彭城之戰:3萬騎兵大敗56萬大軍,項羽創造的另一個軍事奇蹟
    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佔據梁、楚之地,定都彭城。但是由於利益分配不均,這個分配結果讓很多人不滿意,項羽剛剛分封完不久,便爆發了叛亂。五月,前齊相田榮和漢王劉邦在東、西兩面同時起事,拉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西楚霸王項羽趁著項羽主力被牽制的機會,劉邦出兵函谷關,進至陝縣,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相繼投降。
  • 楚漢相爭78:西楚霸王項羽神勇無敵,單槍匹馬,殺敗四路漢軍
    項羽率軍反攻彭城,劉邦帶五路人馬迎敵。對陣時,項羽責備第一路人馬殷王司馬卬不該反叛,司馬卬反責他放弒義帝之罪。項羽一聲大吼,嚇得司馬卬坐騎倒退數步。項羽就勢一槍刺來,司馬卬急欲舉刀招架,那烏騅馬走得急,霸王槍尖早到,把司馬卬刺下馬來。項羽催動大軍,掩殺漢兵。
  • 項羽滅秦之後為什麼不稱帝,而做了西楚霸王?先弄清楚這些原因!
    前言:秦帝國終究還是被後世子孫玩完了,被秦強壓下統治的六國後裔,都在盤算著復國的一天,這其中就包括楚國後裔項羽,在他叔叔項梁,項伯的謀劃下,復楚的火苗迅速蔓延開來
  • 項羽:一個被誤解的楚霸王!
    提到西楚霸王項羽,歷史褒貶不一。有人稱讚他的英雄,有人辱罵他的莽撞。唐代詩人杜牧提到在《題烏江亭》如此寫道: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由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這一句,就來自項羽主導的這場戰爭。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從小到大,項羽都篤定自己的志向。
  • 《我好喜歡你》言承旭你的氣質和完美身材外形應該演楚霸王而不是普通偶像劇楚霸王這個角色只有言承旭能夠把他演到極致,霸道狂野義氣有時又有些單純可愛,楚霸王對虞姬粗獷深刻專一為情奮不顧身,
    承旭你的氣質和完美身材外形應該演楚霸王,而不是普通偶像劇,楚霸王這個角色只有言承旭能夠把他演到極致。楚霸王霸道狂野義氣像一頭雄獅,但是有時又有些單純可愛,楚霸王對虞姬粗獷深刻專一為情奮不顧身,外表看起來如此霸道的人對虞姬卻如此溫柔,這樣的形象只有言承旭能夠把他演繹到極致演繹到盡善盡美
  • 《楚漢傳奇》:一代楚霸王,被冤二千年
    英雄難過美人關,霸王、虞姬、劉邦、呂后,上演纏綿悱惻的傳奇愛情。     項羽,秦末英雄,反秦鬥士。當年陳平如是評價項羽:「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劉邦的大臣高起、王陵對劉邦直言:」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        項羽之仁,卻失敗於劉邦。有史家認為是:」流氓戰勝了規則「、」歷史轉折的悲催」。
  • 阿里是楚,騰訊是漢,現在是「楚漢之爭」?
    騰訊是漢 阿里是楚 時間在騰訊這邊?歷史上的楚漢之爭打了四年,為我們奉獻了太多精彩的歷史瞬間,如下;鴻門之宴,漢王入蜀,還定三秦,彭城大敗,滎陽相持,漢聯布越,成臯再敗,齊趙屬漢,楚河漢界,霸王東歸,垓下會盟,氣盡烏江,汜水稱帝。
  • 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以後,手下的五大虎將都是怎麼樣的下場?
    霸王項羽帳下的五大虎將,分別是鍾離眛、龍且、季布、英布,以及虞子期。項羽,他是楚國名將項燕孫子,其為人勇猛好武,跟隨叔父項梁發動吳中起義。在叔父項梁陣亡後,項羽成為大軍的統帥。在巨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大敗章邯和王離所率領的秦軍。
  • 楚漢爭霸第7集:啟用史上最有智謀的小人,劉邦卻差點輸掉小命
    劉邦經不住眾人再三詆毀陳平,便也心生疑團,召陳平來質問道:「聽說你原來是幫助魏王的,後來離開魏王去幫助楚霸王,現在又來幫助我,這怎麼不讓別人懷疑你的信義呢?」陳平說了一段有名的話,大意是唯才是舉,私德算個毛線!道明了各方的政治優劣,話中有話。劉邦的疑慮頓消,對陳平倍增好感,並重重地賞賜一番,提升他為護軍中尉,專門監督諸將。
  • 歷史上霸王只有一個!因為為他創造了3個世界第一,無人超越
    秦亡後,項羽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 而後漢王劉邦從漢中出兵進攻項羽,項羽與其展開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爭。 期間雖然屢屢大破劉邦,但項羽始終無法有固定的後方補給,糧草殆盡,又猜疑亞父範增,最後反被劉邦所滅。
  • 楚霸王戰敗,小人劉邦登位是有原因的
    在人們一貫的認知中,項羽是楚霸王,而劉邦是小人,項羽是剛正的憨憨,而劉邦卻是善用計謀的小人,那裡是真是如此嗎?還是那句話,我們又沒親眼見過,哪裡知道史實到底如何?劉邦之所以被認為是小人,全是儒家的功勞,中國歷史上的文人史官都比較推崇儒家,所以儒家說啥就是啥。
  • 【名曲賞析】琵琶曲《霸王卸甲》
    霸王卸甲:著名琵琶傳統大套武曲。它是首琵琶傳統武套樂曲,和加一首琵琶傳統武套樂曲,和另一琵琶傳統武套曲《十面埋伏》的內容完全是一樣的,都是以為期五年的楚漢相爭中的垓下之戰為題材。但是兩首曲目描寫的角度不同。《十面埋伏》是站到劉邦一邊,著重寫劉邦漢軍貢武的雄姿,決戰的勝利的以及凱旋而歸的英雄氣慨,而《霸王卸甲》則是站在項羽一邊,著重渲染了楚霸王交戰失利,一蹶不振而至別姬自刎的英雄悲劇,對這位名躁一時的歷史人物給予了同情和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