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憶舊】江上行:顧正秋與「財政廳長」之戀

2021-02-08 京劇道場


顧正秋與任顯群結婚照

與「 財政廳長」 之戀

過去臺灣雖然也有一些京劇名演員如張翼鵬、言少朋等人去演出過, 但象顧正秋這樣色藝雙絕又有強硬陣容的劇團, 還是破題兒第一遭。難怪她在永樂戲院上演以來, 座無虛席, 天天客滿。但奇怪的是就在她正走紅運之際, 突然退隱離開了舞臺。此事現在說來雖已昨日黃花, 但卻是一段動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叫任顯群、江蘇宜興世家子,畢業於抗戰期間的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在校時與上海富商章某之女相愛, 乃論嫁娶,但遭章的父母反對, 最後雙雙出奔日本, 在日本結婚而終成眷屬。

1946年任顯群從上海來到光復不久的臺灣。他精明幹練, 年少有為。初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處長,頗有建樹, 為吳國禎所賞識。俟1949年吳出任臺灣省政府主席, 委任顯群為財政廳長, 任理財有方, 在任期間創辦「 愛國獎券」 、「 統一發票」 等, 為臺灣財政做出不少貢獻。未幾又兼任臺灣銀行董事長, 因而被稱為早年臺灣政壇一顆燦爛明星。任事母甚孝,其對京劇本一竅不通, 但任母是位老戲迷, 且早在上海時就看過顧正秋的戲。如今正秋率團來到臺北, 任母遂成為捧顧的觀眾,任伴母看戲無虛夕, 久而久之,顧正秋就成了任府的座上客,時常去看望任老太太, 由此顧正秋也和任顯群熟悉起來。

當時臺灣追求顧正秋的達官貴人甚多, 傳聞「太子」 對她就有納寵之念,而當年她受業的上海戲校董事長,比她大三十多歲的某老, 也對她垂涎三尺。正秋當時在臺是個「單身貴族」, 1950年其居處又遭匪徒洗劫, 不僅身感孤獨, 也想找個靠山。就在此時任顯群對她表示愛意, 任、顧年紀相當, 且郎才女貌實屬天作之合,不久就點燃愛情之火, 彼此形影不離打得火熱了。然而好事多磨,任顯群是有婦之夫, 其妻又是天主教徒, 依教規不得離婚, 為此使任顯群傷足腦筋。後來幸得章氏夫人深明大義, 因為任顯群政績顯著, 為了顧全他的形象, 委曲求全, 默認了這段婚姻。任對顧說照北方規矩算是「 兩頭大」 , 不分正偏。她們於1951年只辦了一桌喜筵, 悄悄地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儀式, 從此顧正秋做了「廳長」夫人。


任顯群與原配章筠倩

好事多磨蹇遭厄運

1953年吳國禎辭去臺灣省政府「主席」,任顯群隨吳退出臺灣政壇,而在臺北市設立律師事務所改業律師。翌年四月顧正秋的同學, 舞臺上的搭檔張正芬在臺結婚。顧正秋和任顯群都去祝賀, 有位記者在探訪張正芬婚禮新聞時, 同時拍下了任顧二人在場並坐的儷影,次日配合張正芬伉儷照片在中央日報登了出來。據說那天正巧蔣介石召開一個什麼會, 曾通知任顯群參加,不期他開會沒有去, 卻去吃喜酒了, 尤其是那張與顧正秋並坐的照片,不僅老蔣大怒, 小蔣更越看越不是滋味, 就乘機告了任顯群一狀, 說他有個族侄於1951年由大陸來臺, 在任顯群主持的臺灣銀行工作, 此人來歷不明, 是任顯群擔保而由香港來到臺灣的。真是欲加之罪, 何患無詞。就這樣任顯群以「 為匪諜擔保」 的罪名被逮捕入獄。據說他在獄中受到較好待遇, 每星期顧正秋總是攜帶食品、飯菜前去探監。依稀記得我看見過一段報導, 說某次任母徐老太太去看兒子時, 正好任顯群和顧正秋在吃西瓜。由此可見對他的照顧了。此時任顧之間已有了兩個兒子, 俟1958年任顯群釋放出獄後, 翌年正秋又生一女, 就是在臺灣寫過一篇「 我的母親顧正秋」 的任祥。

任顯群出獄後, 心灰意懶,對蔣家父子已不抱任何幻想, 乃經友人協助購得土地一片,開闢經營金山農場。那裡山明水秀, 從此他把農場視作世外桃源, 與顧正秋一起在農場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不幸的是1975年任顯群病逝幹臺北, 顧正秋因為種種原因, 攜兒帶女遠涉重洋而去美國洛杉磯定居。孰料禍不單行, 八十年代她所鍾愛的次子在美又遇車禍身亡,使她觸景生情,很難抑制心中的悲痛, 乃又重返臺北。

上海戲劇 1997-06


相關焦點

  • 任顯群婚變內幕顧正秋任顯群是什麼時候好上的
    任顯群(1912年10月21日-1975年8月28日),生於江蘇宜興,曾任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交通廳長、臺鐵局長及臺灣省政府財政廳長。在財政廳長任內,他在臺灣推動統一發票與愛國獎券,被譽為臺灣統一發票之父。 1953年4月吳國楨請辭臺灣省主席後,任顯群即辭去公職改業律師。1955年時因族叔以匪諜案被判刑,而任顯群曾為其擔保人而受牽連被捕入獄,之後於1958年假釋。之後任顯群退出政壇。 任顯群從獄中出來後,怕再生事端,索性與顧正秋一起逃到金山農場。
  • 蔣經國求而不得的顧正秋
    受吳影響,顧正秋開始模仿戲曲。10歲時,顧正秋以第一名成績考入上海戲劇學校,開始了她的戲劇人生。在上海戲劇學校,顧正秋得到很多戲劇界名流點撥,技藝大有長進。1944年,梅蘭芳從香港回到上海,顧正秋的老師帶著她去見梅蘭芳,那年她才十四歲,梅蘭芳閒時看過顧正秋的演出,誇她有副好嗓子,正式收她為徒。  15歲時顧正秋從戲劇學校畢業,開始職業演出生涯,期間跟多位名角同臺演出。
  • 顧正秋:蔣經國苦追不到的女人
  • 民國上戲大姐頭:顧正秋不忍說的往事
    京劇史上,第一科班無疑屬富連成,這裡的畢業生都是開宗立派的大師,盛產藝術家,相當於今天的中戲。中華戲曲專科學校步武富連成後塵,雖沒誕生宗師,也培養了一批好角兒,特別是男女同校的新式教育,孕育出一批色藝雙絕的坤伶,明星高產,地位與今日之北電相類。民國時,十裡洋場也有一所戲劇學校,可惜只存在了六年,相比以上兩所科班,畢業生段位稍遜,仍不乏實力,相當於如今的上戲。
  • 顧正秋:臺灣「梅蘭芳」,拒當蔣經國外室,苦等坐牢丈夫,甘當15年農婦
    臺灣名伶顧正秋,素有「臺灣梅蘭芳」之稱。她本是內地人,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1944年拜在梅蘭芳名下,1946年挑班成立了「顧正秋京劇團」,在全國進行巡演。當時,來臺灣的京劇演員不多,像顧正秋這樣師承大家、名滿全國的大青衣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她每次登臺都盛況空前、紅極一時,而顧正秋扮相俊美、唱腔醇厚、蹺功刀槍都是一絕,又正當妙齡,引來不少臺灣達官顯貴的追求。
  • 【傳奇】臺灣「梅蘭芳」--顧正秋的八個傳奇
    然而為了多陪母親,顧正秋延至11月30日才成行。    誰能料到,11月24日那班飛機,竟在臺灣上空墜毀了!如果顧正秋搭上了那班飛機;那麼「顧曲」今安在?這就是顧正秋之為顧正秋的命運——一個天生的藝術家,上天自有它的安排!
  • 讓蔣經國心碎、任顯群愛慕、梅蘭芳讚賞的一代「青衣祭酒」顧正秋
    在那前,他還幻想萬千,只要自己不懈努力,一定會娶到心愛之人。幻想終究是幻想,世界最求之不得的是感情。太子爺可以花錢買來宇宙,買不來一個血肉之驅的顧正秋。顧正秋不拖泥帶水的拒絕蔣經國,除了避嫌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認識蔣經國的同時,她認識了財政廳長任顯群。
  • 「臺灣梅蘭芳」顧正秋,她是一代名伶,卻為一人守一生
    (圖)顧正秋與丈夫任顯群▼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魚公子為你講古▼顧正秋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京劇名伶,工青衣。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她曾經拜師梅蘭芳、得到大師的悉心傳授和薰習,並接受過程硯秋、張君秋、荀慧生等名家的親自指點,多次和譚富英、馬連良,紀玉良等諸多大腕兒同臺演出,春雨潤物細無聲,在和這些戲王們的接觸中,顧正秋不但領悟到舞臺藝術的真諦,也在不斷升華自己。     十八歲時,顧正秋組建了「顧劇團」,1948年,20歲的顧正秋帶領劇團到臺灣演出。
  • 顧正秋:拒絕蔣經國,苦等大17歲已婚囚犯,甘願當20年農婦
    她12歲成名,本有望媲美甚至超越梅蘭芳成為新一代戲劇大師,卻因一次意外被留在了臺灣,又因為一個比她大17歲的有婦之夫,毅然決然在30歲時放棄正直巔峰的事業。不僅如此,她放棄榮華富貴,甚至帶著年幼的孩子每天去牢裡送飯,之後又甘願當一名普普通通的農婦,這一切都源於「愛情」二字。可到最後,這個男人卻跟原配葬在了一起。
  • 休戀逝水 臺灣名伶 顧正秋 昨日下午因敗血性休克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點擊藍色字體京劇藝術 一鍵關注臺灣名伶 顧正秋 昨日下午(2016年8月21日)因敗血性休克逝世
  • 顧正秋和她的姐妹張正芳,那些留在京劇歷史裡的記憶
    原名《好同學顧正秋》,節選自《一個人的京劇史——張正芳評傳》一書顧正秋,進校時叫顧小秋,所以至今老同學們仍親切地稱她為「小秋」。其實,顧正秋並不姓顧,她的童年,也極其坎坷。不久,小秋認識了乾媽顧劍秋,1939年,當這位乾媽得知上海戲劇學校招生的消息後,就讓小秋以她女兒的身份,用顧小秋之名報考戲校,而丁蘭葆這個名字,也就從此沒有人再提了。戲校發榜,顧正秋第一,張正芳第二。這不分伯仲的考試成績,成為了這對姐妹花緣分的開端。
  • 顧正秋 她的隕落就是傳奇的結束
    顧正秋也得到過其他京劇流派創始人的指導,梅蘭芳自不必說,是拜了師的;吳富琴帶她去見程硯秋,當面唱《鎖麟囊》,程硯秋贊其「前途不可限量」;荀慧生曾到戲校指導了正字科荀派本戲,顧正秋、張正芳是重點學生;張君秋直接指導過她《漢明妃》;黃桂秋更是手把手地相授黃派本戲,她的《朱痕跡》一直遵的是黃派。
  • 一代青衣顧正秋辭世
    著名京劇藝術家顧正秋女士,於8月21日下午在臺灣過世。
  • 好同學顧正秋
    (編者按:周劼人)著名京劇藝術家顧正秋女士,於8月21日下午在臺灣過世。顧正秋女士於1929年生於南京,10歲時入上海戲曲學校學習,在校期間就已顯示出了極高的藝術天分,畢業後更成為了一代京劇名家。 今天,為紀念顧正秋女士,我們選擇了刊登顧正秋在上海戲校時期的好搭檔、好姐妹,同為著名京劇藝術家的張正芳女士,回憶和顧正秋一起度過戲校生活的一篇口述史文章《好同學顧正秋》。 文章節選自清華大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傳記《一個人的京劇史——張正芳評傳》。該書由樓宇烈先生做序,講述的正是顧正秋的同學張正芳,以及她那一輩京劇人的命運起伏。
  • 顧正秋:一代名伶,一世長情
    這個女人名叫顧正秋,頗有些姿色,唱京劇的青衣,扮相俏麗,也會崑曲,嗓音華麗。有小梅蘭芳之稱。顧正秋平日少言,也不喜交友,更不聞政治,卻萬沒想到,她之一生,與政治會如此糾結。時間要退回四十年代末,顧正秋率領自己的劇團去臺北的永樂戲院公演。準備演出完畢回上海。不料劇團剛抵臺北上海就失守,全團60餘人被困於永樂劇院,沒辦法只好一場戲接一場地演下去。持續四年半的時間,演了84出戲。
  • 逝者|顧正秋:我不喜歡戲劇以外的事
    而8月,秋還沒來,顧正秋,走了。8月21日,梅蘭芳先生入室弟子,被譽為「臺灣梅蘭芳」的一代京劇名旦顧正秋,因敗血性休克去世,享年89歲。顧正秋,原名丁祚華,又名丁蘭寶,生於南京。她的老師裡,有程硯秋、黃桂秋、魏蓮芳、朱琴心、陳桐雲、張君秋、梅蘭芳。在海峽兩岸京劇界裡,她也是比較難得的,能得到如此多名師親授的京劇演員。
  • 顧正秋:蔣經國是否追求過她
    後來在臺北永樂戲院甚至創下「定點演出」五年的空前紀錄,終而成就「一代青衣祭酒」之令譽。        我生長於臺灣南部農村,從小看布袋戲、歌仔戲,十九歲到臺北做職業作家,默默寫作,二十五歲開始從黑白電視接觸京劇藝術。
  • 廣東財政副廳長被追問財政預算 兩度離場被挽留
    昨日,省財政廳副廳長葉梅芬昨日兩度被代表留住追問財政預算。  「看財政預算報告像看天書一樣」,「我在報告裡面找不到你說的話,這個應該寫出來」……昨天的代表審議預算報告,不少火藥味,代表們很較真,以至於財政廳副廳長葉梅芬兩度欲離場,都被窮追不捨的代表留住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