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2019:土地流拍頻現!房企理智拿地 市場回歸平穩

2020-12-23 騰訊網

如果要說土拍市場最常被提到、關注度最高的詞是什麼?早幾年大概是「地王」,但今年,在持續調控成果顯現,樓市基本橫盤的情況下,2019年土拍熱詞該是「流拍」。

據中指院統計,2019年前11個月監控的全國300個城市共有4350塊地未成交,即便土地拍賣存在本月掛牌下月成交的情況,今年前11個月的土地流拍數也基本在4000塊左右,相比於2018年的1808塊,增長了一倍多。

今年的土地市場相比於從前確實在退熱,一線城市中,北京近幾月出讓的多個地塊均以底價成交;12月16日,廣州底價拍出兩宗地;12月18日上海底價拍出兩宗地。新一線城市,如南京、鄭州前不久也有幾宗地底價成交。二線城市如珠海、無錫近幾月也均有底價成交的情況。此外,12月9日,濟南共有15宗住宅及商業用地公開招拍,9宗底價,1宗溢價,其餘5宗地塊宣告流拍。

在三四線城市,底價成交成為了普遍情況,土地流拍更是頻頻出現。

為什麼今年土地流拍那麼多,有以下幾點原因:

對於房企,安全比發展更重要

2018、2019,乃至2020,都是房企的償債高峰,與此同時,信貸在不斷收緊。房企手裡的錢不多,不能冒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砸錢拿地。

而另一方面,隨著各大城市相關政策越來越嚴,拖延繳納買地款項越來越不可能。首先,拿地之前,要交幾千萬的保證金,拍賣完成後一段時間才退還。其次,拍賣之後,很短時間就要交齊地價,以前出現的拍下之後用地塊融資,基本不可能了。

樓市平穩,上漲預期不再

過去房企拿地,並不是只拿最近1、2年要用的,而是多多益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對房價、地價的繼續上漲有很高的預期。早點拿地,即使自己不開發,過幾年把地賣給別人也能賺一大筆錢。如果自己開發,早拿地更便宜,比同地段拿地晚、拿地貴的競爭者更有優勢。

但現在,房住不炒成為主旋律,樓市逐漸平穩,房價也接近橫盤,沒有足夠的上漲預期,提前拿地很可能不但不掙錢,反而要賠錢。一方面,房企大都是貸款拿地,地價上漲的收益比不上借款的利息,拿地就是在虧錢;另一方面,買地所需要的資金量大,超前拿地就意味著,幾千萬甚至幾十億的資金被持續佔用,不能投資到其他方面進行錢生錢。所以,現在很多房企,只拿最近一兩年開發所需要的地。

新房繼續限價,地價卻沒降

現在很多城市開始限價,限價依據的是已經銷售的同類項目的價格。已經銷售的同類項目,拿地是在2、3年以前,可最新的土地價格,卻是要比去年賣的土地還貴。

蘇州、大連等城市在7月份相繼加碼調控政策,尤其是蘇州,自5月已經經歷了三輪調控,園區限售升級、房價漲幅控制在5%以內、限購門檻提升、限售擴圍,這一系列舉措對於打擊當前過熱的樓市、穩定房地產市場起到極其積極的租用。

拿地附加條件增多,門檻變高

過去招拍掛,大多都是「價高者得」,可現在很多地方政府轉換了思路,要選擇開發商,如果沒有自己中意的開發商來,寧可流拍。

以珠海為例,很多地塊競買要求是配建的商業部分需引進知名酒店、商場等,其目的就在於補充地塊所在片區的發展空白,賣地反而不是最主要的。

靠賣地增加地方收入短期內有效,但不適合長期發展,附加更多要求,如企業前500強、配建需引進知名酒店、配建商業需自持並運營,其實所圖的都是未來持續發展。

少數城市財政壓力大,賣地過多

賣地收入在地方財政收入中所佔比例很大,地方政府就會不斷賣地,看哪些地塊能賣出去。越是流拍,越是要多嘗試,於是流拍地更多。三四線城市平均流拍地塊數量明顯大於一二線城市。

以筆者比較熟悉的呼和浩特(三線)為例,近幾年呼和浩特一直在籌劃修建地鐵,今年底1號線基本完工。修地鐵所需的資金量很大,再加上其他道路建設、城市發展的需求,地方財政吃緊。在此情況下,就開始頻繁賣地,而且主要出讓發展更好的新城區的地塊。近幾個月,幾乎每個月都要掛牌10多塊地,但每次出讓都有約三分之一的地塊流拍。原因有很多,臨近年底開發商回款壓力大,拿地越發謹慎;眾多大牌開發商的陸續入駐,新盤在短時間內大量湧現,項目之前競爭大。

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外,還有很多因素導致今年土地市場流拍頻現。比如,臨近年底企業回款慢資金;選擇舊改拿地,周期長但是省錢;流拍後再出讓可能降價,房企想要抄底;之前的地價過熱,土地出讓心理價位過高;少部分是地方控制樓市熱度,主動撤牌導致未成交。

2019年土拍市場流拍頻繁出現,看起來是市場轉冷,但購房者們無需太過慌張。樓市的「穩、嚴、緊」不會變,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將得到進一步落實。既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又避免大起大落。即使土地流拍頻繁出現,購房者也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不因為市場火爆而匆忙入市,也不要看到出現「陰雨」就避之唯恐不及,從自住需求出發才稱得上「務實」。

來源:西安特價房

築家易西安房產

相關焦點

  • 流拍頻現 土地市場上演「反轉劇」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8月70城經營性土地流標了72宗,這個數據達到年內最高。諸葛找房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一眾二線熱點城市,8月流拍率為4.62%,環比上漲1.98%。土地轉冷既受到前端融資收緊的影響,也包含著開發商對市場下行趨勢的預判。「正常邏輯下,土地市場降溫,房企對於拿地指標的管控會更加嚴格。
  • 成見|流拍頻出的土地市場
    比如8月29日南京一口氣推出11宗土地,但當天也曾有1宗土地流拍,另有7宗是以底價成交。連武漢、南京這樣的熱門城市都會在招拍掛時出現流拍,土地市場的境況可見一斑。此前有專業機構在報告中指出,今年8月土地市場整體供求規模均下滑,土地出讓金持續縮水。成交溢價率亦大幅下跌,流拍率連續三月上升,土地市場整體熱度下降。
  • 今天又現流拍地!宜賓土拍啞火,新房市場空虛寂寞冷+1
    本身起拍價就不低,又有一連串的代配建,這和上周南部新區流拍的3宗地是不是很相似?不是不想撿漏,是這個漏不夠漏?市場低迷期往往也是房企撿漏拿地的好機會。不過7天流拍4宗地,大家難免猜測四起。近年來,宜賓推地節奏加碼。一度是官方密密推,房企密密拿。如今連續2場土拍出現啞火,是宜賓的土地不香了嗎?實際上,流拍不等於宜賓土地不吃香,也不等於房企沒錢。只是在掂量各方因素後,房企挑挑揀揀的更多了,對每塊地的要求也更多了。
  • 土地市場上演「冰火兩重天」前10月成交量價齊跌
    此外,儘管土地市場一度呈現低迷趨勢,仍有不少房企選擇逆周期拿地。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9年截至11月20日,TOP50房企拿地金額1.92萬億元,較2018年同期上漲18%。土地市場屢現流拍日前,據權威媒體報導,杭州蕭山瓜瀝掛牌一宗「蕭政儲出[2019]42號」地塊,這宗地塊實際為一宗退地,此前由杭州本土房企贊成在9月以約3.77億元的價格競得。
  • 郭財忠:聯合拿地將成趨勢,土地資源將會向頭部企業聚焦
    來源: 華夏時報「土地市場會是一個大魚的遊戲。未來,聯合拿地也會成為趨勢,土地資源也會不斷向頭部企業集中。」中經聯盟土地金融專委會常委副主席、地產星探公眾號出品人郭財忠指出了未來土地市場的變化。11月28日,主題為「識變、應變、求變」2021年中經聯盟第12屆年會土地金融峰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是國際社會秩序、宏觀經濟形勢發生深度劇變的一年,也是房地產行業充滿挑戰與變化的一年,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經聯盟舉辦本次土地金融峰會,為房地產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獻言獻策。三大拿地模式發生變化2020年,疫情的出現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 但聞拿地難,司法拿地君知否?
    01競地價控房價 - 土拍競技場2019年,西安土地拍賣市場藉助近兩年房價上漲慣性表現得依舊活躍,高價拍賣頻出,土地拍賣價格不斷突破市場預期最終,西安土地拍賣市場全年以780億元成交總額收官,面對控房價競地價的局面,房企投資收益收窄,賭性增強。
  • 當管理紅利變成土地紅利!不同的房企拿地成本會是天壤之別
    三道紅線後,傳統的土地紅利、金融紅利等全部消失,管理紅利成為熱詞。到底什麼是管理紅利?有人將其與「運營」、提高資產周轉率等同起來,這沒錯,但也不完整。 明源君認為,管理紅利一定是從拿地到融資再到資產運轉的一整套優化方案,而這又穿插著團隊管理以及公司治理。
  • 「地王」流拍,滑鐵盧之後的昆明地產
    巫家壩53畝樓面價「地王」流拍 西北新城97.3畝土地二次流拍進入10月份,土地流拍現象加劇,流拍幅數和流拍率均較9月出現明顯上漲,達111幅,流拍率也較上月大幅上漲了3.4個百分點,達到12.2%。 具體來看,10月份流拍地塊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會城市和一些非熱點中小城市,如昆明、清遠、鄭州和濟南等,專家表示,這些城市之所以流拍現象較為嚴重,主要和土地出讓質量較差或樓市表現不佳有關。
  • 12月土拍收官|22宗地攬金118.3億,品牌房企年末溢價搶地
    區域成交分布不均主城區頻現溢價拿地12月出讓的24宗土地,主要集中在主城區的惠濟區、管城回族區、二七區,土拍地塊以城鎮住宅為主,僅有4宗住宅兼商服用地、1宗新型工業用地掛拍;從圖表中就可以發現,在供應土地區域中尚未有金水區的身影。
  • 地塊流拍意味著什麼 地塊流拍後如何建房
    雖說很多人平時一直都在了解房產方面上的事情,但其實有些人並不清楚房屋之中情況到底是如何,房產裡面各種類型上都是需要大家密切做好了解的,當然除了得要清楚類型,在於地面上的因素調查同樣也要到位,畢竟產權問題就會牽扯到這些,那麼地塊流拍意味著什麼?地塊流拍後如何建房?
  • 2020年土地市場總量將超去年,廣深宅地供應「超標」
    隨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未來土地供應結構或將發生較大變化,「三穩」目標之下土地成交規模還將延續高位,緊融資下地價有望繼續維穩。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個城市出現土地市場火爆的情況,意味著短期內房企普遍看好該城市市場發展,但此類城市也存在地價過高而導致房價被推高的風險;短期內發展前景不被看好的城市,土地成交則相對較差,市場壓力也會比較大。
  • 八月地熱謎底揭曉:房企拿地首付款竟普遍用配資
    另一方面,在核心城市土地稀缺、市場爭奪激烈的困境下,一線開發商卻集體陷入「不拿地糾結三天,拿地糾結三年」的矛盾。據悉,土地市場的過熱正在引起監管層的注意。8月下旬,上海和廣州分別叫停了部分住宅用地的出讓,南京、合肥等地也相繼傳出了針對土地市場的政策收緊信號。多位受訪者表示,為防止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控地王」將是2016年下半年土地政策的主基調。
  • 成都土拍市場滿血復活 兩宗「回鍋地」近50%溢價成交
    這兩宗地曾在2019年9月首次拍賣時流拍,今日均採用「限價競買+續競配建並無償移交統籌住房面積比例」方式降價拍賣。據了解,今日土拍有包括華潤、碧桂園、保利等在內的36家房企報名,最終被藍光和佳兆業以超49%的溢價率分別競得。
  • 《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資本市場表現榜單解讀
    表1:2020·上市房企資本市場表現榜單TOP10(A股)華發股份:業績平穩,拿地積極,低估值凸顯價值空間華發股份是珠海國資委旗下的本土房地產企業,公司緊緊圍繞「立足珠海、面向全國」的發展思路,主營業務聚焦於粵港澳大灣區、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中下遊地區等重點一二線城市。
  • 房企以價換量促銷搶收?3家房企拿地額超去年!
    北京市住建委:集體土地建租賃住房每套可獲4.5萬元補助 北京市住建委、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北京市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50強房企月均拿地金額1900億,33家房企拿地額超去年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50家代表房企1-8月月均拿地均值為1906.4億元,明顯高於2019年月度均值。
  • 房企瘋狂拿地,武漢等9大城市賣地收入接連突破千億
    8月20日前,各地土地出讓排行榜(數據來源:同策研究院)要知道,作為國內新冠疫情的重災區,武漢今年土拍市場曾被冰封過2個月之久。不過,這似乎並未影響房企拿地熱情。3月31日,武漢解封之後的首次土拍,總出讓金額就超過百億。
  • 石家莊上演年末「土地盛宴」溢價率和流拍率齊飛
    12月11日,石家莊土地市場迎來一場大戲,品牌房企不約而同加入年末土拍盛宴。13宗地塊集中出讓,土地面積約合807.62畝,總起始價為56.5億元。下午2點,在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中海地產、保利地產、萬科地產等房企相繼到場。
  • ...發文《商業土地遭「滑鐵盧」 流拍潮仍在持續》到底有什麼含義
    新華社繼續寫到:「業內認為,禁售個人的商業類地對開發商而言失去了以往的吸引力,反增加開發難度和長周期運營壓力,除部分專注商業開發的企業外,各房企均有意減少商業類拿地意向,似乎「流拍」現象仍有持續趨勢」。新華社還寫到:「以3月26日的調控為分界線,商辦用地一下從『香餑餑』轉而進入了底價成交或流拍的新常態。僅5月份,北京就接連發生三次底價成交或流拍事件。
  • 樓市調控難擋拿地熱情 東莞土拍頻現「搶地大戲」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已成交的土地中,多輪競價「搶地」、高溢價拿地現象頻出。7月28日至8月6日,位於鳳崗鎮、望牛墩鎮、謝崗鎮4宗掛牌出讓的商住用地均被多家開發商以超過30%的溢價率拿下,其中3宗地塊均以最高限價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土拍市場火熱背後,東莞樓市在限購新政發布後降溫明顯,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 2020上海土地市場盤點
    2019年全年上海各類土地出讓金僅為1995.4億元,目前已達到去年全年的140.7%,而剩餘半個月上海仍有5宗土地出讓,若均以地價成交的話則仍有146.7億元進帳,屆時上海全年土地出讓金將超過2954億元,成為2020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最多的城市。 從全年走勢來看,2月疫情期間上海出臺的土地款延期、分期繳付政策也從資金面給房企的拿地能力提供了一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