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故事:一婦人遭遇不測後,知縣大人巧抓行兇樵夫

2021-01-14 崆峒小書生

明末年間,山東陽穀縣城內一女子因為娘家母親病重,早早起了準備去娘家看望,由於天還沒大亮,霧色朦朧,正行路間,女子隱隱約約聽見身後有急促的腳步聲跟來。

回頭一看,竟是一個身材高大的樵夫!那男子扛著扁擔,手上拿著斧頭,轉眼間已經到了身前。這女子感覺不妙,還沒來得及躲避就已經被摁倒在地,隨後便被強健。待事畢後,那男子還把女子的首飾、隨身財物一劫而空,然後閃入山中。

這女子財色兩空,坐在地上號啕大哭,死的心都有了,正在此時,有幾個縣衙裡的衙役跟隨著一頂轎子走了過來,看見女子的情況便停下轎,轎中走出一人,幸運的是此人正是新任的陳縣令,由於昨夜下鄉巡視,今早經過這裡剛好遇上這事。經過詢問,陳縣令便把該女子帶回縣衙。

到了縣衙以後,為了破案,陳縣令做了兩步安排:第一,讓衙役們不要聲張,以免走路了風聲;第二,找來十來個精幹捕快,按照計策吩咐,讓他們依計行事。

這十幾個捕快奉命執行,於是兩人為一組,走進街巷裡大聲喊:「今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被老虎吃了,此人高約五尺,黑圓臉,穿青布衫、草鞋,是誰家的男人?」

就這樣,這個任務執行了幾個時辰,有兩個捕快轉進了一條比較偏僻的巷子,剛喊了幾聲,就見一個三十來歲的婦人急忙跑出來詢問情況的虛實,捕快說:「這是有人親眼看見的事,肯定沒錯。」隨即,還把那男子的樣貌和情況又介紹了一遍,誰知這婦人聽完就一通大哭,原來這男子正是她的丈夫。這兩個衙役便裝作安慰的模樣,勸慰了幾句,然後裝樣子離開。

等那婦人進了自己家門後,這兩個捕快悄悄埋伏在她家附近,靜靜等那樵夫回來。

一直到了天快黑的時候,那樵夫終於挑著一擔柴火,唱著小曲樂顛樂顛地回來了。這時,從兩側奔出兩個捕快,三下五除二就把樵夫抓了起來,然後帶回縣衙和那婦人辨認。

經辨認,這個樵夫正是上午強健這女子的人,隨後,在樵夫身上還找到了女子的首飾和財物,人證物證俱在,樵夫只能認罪伏法。一起強健案件,就這樣告破。

這就是中國古代經典的「智捕樵夫」奇案。

書生說:陳縣令的智慧令人敬畏,短短的一天時間,就讓犯罪伏法,盡到了地方父母官為百姓做主的責任,這已經很難得。然而,就算縣令和捕快們如何厲害,那受害的女子已然身心遭到創傷,這才是案件中最大的悲哀。也許,陳縣令更應該做的,是對民風的教化,而非僅僅依靠智慧斷案。

相關焦點

  • 每周一書丨《喻世明言》
    內容簡介:《喻世明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它和《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一樣,為宋元明話本小說。《喻世明言》中故事產生的時代,包括宋、元、明三代,其中多數為宋元舊作話本,少數為明朝擬話本,還收錄和改編了一些歷史傳奇故事,另外有些是明人對宋元舊作的改編加工。
  • 【分宜故事】堪為儒師的分宜知縣謝諤
    歷史上的新喻分宜兩縣雖山水相連,地緣相鄰,邑人相親,但自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後,千餘年間分隸臨江、袁州,由於嚴格的任官迴避制度,在本籍或鄰近州縣任官者的少之又少。南宋時分宜知縣謝諤就是其中之一。後來又逢父喪(其父謝革乃一鄉儒,自號清風老人)。在家守制的謝諤仍記掛著分宜百姓的負擔有無減輕,隨後他得到好消息,後任分宜知縣許及之(另文介紹)「繼請於朝」,朝廷一次性免除了分宜縣積欠十七萬緡。
  • 宋朝真實案例,妻子與人合謀害死丈夫,代理知縣通過細節查明真兇
    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元絳進士及第,被授任江寧推官,而其很快便以斷案而聞名,被升任上元縣代理知縣。元絳畫像一天,同村村民楊春和劉雙一起飲酒,喝醉之後卻發生了爭執,並很快從爭吵發展成了打鬥,後在周圍眾人的勸解下,這才怒氣衝衝的各自回家。楊春回家之後,便醉醺醺的倒在了床上,沉沉的睡了過去。
  • 臺北「中正紀念堂」突發砍人案:60歲婦人持刀行兇砍傷路人
    臺北「中正紀念堂」突發砍人案:60歲婦人持刀行兇砍傷路人 海外網6月16日消息,據臺灣東森新聞報導,當日,臺灣知名景點——位於臺北市的「中正紀念堂」發生一起隨機砍人案。
  • 故事三則:上任知縣當盜匪,修橋款無法追查,新知縣該怎麼辦
    故事一:失蹤的知縣和修橋款張起靈中了舉人,被安排到水南縣做知縣。水南縣是東周府最偏僻的地方,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那裡盜匪橫行,兼之沒有油水,根本沒人願意去,否則,也輪不到張起靈。水南縣前一任知縣於上月失蹤了,連同東周府下撥的修橋款一同失蹤的,之後盜匪便更加猖獗,在知府潘長江的安排下,張起靈立刻走馬上任,趕赴水南縣。張起靈亦知道此行不是什麼美差,他是帶著潘知府的兩個任務去的,一是追查上一任失蹤的知縣洪達,把修橋款追回來,二是打擊盜匪,還水南縣百姓一個安寧。
  • 紹興師爺的故事|巧治惡欽差,智鬥洋神父
    這裡帶來一組紹興師爺的智慧故事。巧治惡欽差  清康熙年間,皇帝派某欽差來到浙江巡視,考察行政官吏。該欽差因未受到紹興府下會稽知縣的宴請送禮,回京後即以會稽知縣在祭禹大典上東張西望、大有犯上之心為由,向康熙帝告了御狀。康熙帝當即下旨,令紹興府臺查核此案。
  • 民間故事:寺裡的送子觀音太靈惹人懷疑,徹查後,知縣下令屠寺
    永淳縣新來的知縣叫汪旦,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對此地的民風改善極為有功,唯獨剩下這座寶蓮寺還沒有治理過,聽說寶蓮寺的靈驗後,就覺得有蹊蹺。便決定親自前來視看。汪旦來到寶蓮寺後,寺中住持佛顯帶著眾弟子迎接,並全程陪護。汪旦經過一番查看後,直奔主題,詢問本寺的送子殿為何如此靈驗?
  • 痛心,福建泉州9歲男孩失聯50小時,遭遇不測
    #9歲男孩失聯50小時遭遇不測#近日,福建泉州,一條揪心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就是尋找失蹤的9歲男孩宋俊豪。據家人介紹,孩子9月19日中午11點出門玩耍,至今未歸,已經超過50個小時。隨後爺爺趕忙告訴了孩子爸爸和班主任,後來在班主任的協助下,家長向警方報警,據俊豪爸爸介紹,警方曾調取過沿途監控,監控顯示這名初中生騎著電動車帶著送俊豪前往金色海灘附近,後來兩人到筍江橋下戲水玩耍、抓螃蟹,至於孩子是怎麼溺水身亡的?這名初中生有沒有隱瞞當時的情況?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孩子出門玩耍,家長要叮囑孩子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去危險的河道、山頂等地方玩耍。
  • 明清傳奇——從電影《讓子彈飛》說說盜賊當知縣的那些事兒
    電影中姜文飾演的江湖劫匪張牧之打劫了前去上任的知縣,自己便盜用知縣的名字去當了知縣,而葛優演的真正的知縣為了保命,則化名成了師爺老湯,然後上演了一出感天動地的俠義故事,感染了無數影迷。電影中的故事自然是虛構的,但是清代盜匪搖身一變做知縣的事情卻屢見記載。最著名的兩例是《於公案》中的一個案例和《清稗類鈔》中記載的《盜冒太守名到任》一事。
  • 樵夫原創: 「宮、商、角、羽」音猶在,千古雅趣樂山話(二)
    以楊樂生為首的眾多樂山文化名人為了傳承樂山方言這一文化瑰寶,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兀兀窮年,凝結成《樂山方言揉攏》。經楊樂生先生授權,「樵夫作文」微信平臺將陸續編發精華內容,希望能為樂山文化傳播盡綿薄之力,更祈願樂山方言能傳揚四方,與樂山大佛一起輝耀世間。
  • 童話故事也能娘化!動漫中的樵夫與斧子
    《金斧子和銀斧子的故事》是一個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故事主要的內涵是教導我們做一個勤勞誠實的好孩子;而懶惰自私和說謊的孩子則作為反面教材偷雞不成蝕把米。但今天要說的這個全新版本你絕對沒有見過!故事的開頭和我們所熟知的套路一模一樣:一位年輕的樵夫正在砍樹,突然之間自己賴以生存的鐵斧子掉進了河裡,樵夫正傷心之餘,河裡卻突然出現了河神,河神手持金銀斧子問樵夫掉的是哪一個。故事到這裡開始轉折,樵夫面不改色心不跳大言不慚地說:「兩把都是。」河神愣了一下,小聲嘀咕:「撒謊的話可是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的。」
  • 「知縣」和「縣令」有什麼不同?僅有一字之差,兩者卻是天壤之別
    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包龍星就是一個九品的縣令,面對王爺的刁難,他善施巧計,聯合廣州將軍吳孟達一起將王爺和他的屬官一起就地正法。 不過現實裡可不敢這麼幹,在清朝,一個九品縣令敢頂撞王爺,怕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 【喻世明言】十言(精闢)
    【喻世明言】十言(精闢)  一 言人,不能活得太明白。正所謂,掏心掏肺心力交瘁,沒心沒肺活得不累。
  • 一個清朝知縣腐敗的第一步|鉤沉
    看來也只有這一條路了。當鋪借錢,是要有抵押的,陳齊芳兩手空空,拿什麼抵押?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了京城的瑞祥當鋪。聽了他的介紹後,當鋪老闆當即答應了。但當鋪也不是沒有條件的,可以借給他白銀3000兩,但要派個人跟隨他到任地,幫助他料理帳目,兼作師爺。兩年到期,本息銀由這個人帶回京城,這叫「長隨」。原來當鋪收的抵押不是物,而是進士將來的官位和權力。
  • 民間故事:狐狸拜月,幻化為美麗婦人;道士跟隨,卻差點喪了性命
    婦人敲了幾下門,出來兩個看門的大漢,她在一個大漢耳邊低語了幾句,便走進了院子。小道士一看不好,這裡有這麼多人,如果中了狐狸的計,損失可就大了。他急忙追了過去,兩個守門人見到他後顯得非常驚訝,就問道:「你是哪裡來的道士?」
  • 耶穌赦免犯姦淫的婦人(約8:1-11)
    約 8:10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裡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約 8:11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你說該把他怎麼樣呢?他們將這條律法只用在「這婦人」身上,而實際上這條律法應當用在姦夫和淫婦兩人身上:「與鄰舍之妻行淫的,姦夫淫婦都必治死」(利二十10);「若遇見人與有丈夫的婦人行淫,就要將姦夫淫婦一併治死」(申二十二22)。律法若要求姦夫和淫婦兩人都要被處死,那麼這婦人若是當場被抓姦,奇怪的是為何只有婦人一人被抓,是否有性別歧視呢?
  • 聊齋故事:知縣救子
    有一個叫吳任偉的書生,從小就不信狐仙廟的傳說,認為村裡的老人迷信吳任偉常說求人不如求己,要是我以後做了知縣,第一件事就是打破狐仙廟的謠言。吳任偉有一個同窗名叫柳舒然,告訴吳任偉狐仙的傳說確有其事,自己兒時曾有一次失足落水,就是狐仙顯靈將他救起。
  • 民間故事|蟒仙小玉
    民間故事|蟒仙小玉承聊齋之志,譜靜月新篇|頌古之情義,明今世德尚明朝正德年間,天下太平。但這太平盛世裡,卻國風不正。那正德皇帝朱厚照,放著一大群皇宮妃子不管,偏偏喜歡去逛青樓。這天,一個鄰村的婦人,大概四十餘歲,走在玉柳村山坡上的玉米地邊。這地邊的小路上,不知何時,有一個三四歲的小女孩,正蹲在地上獨自玩遊戲,附近也沒有大人。這婦人走了過去,抓出一把甜甜的果糖,笑眯眯遞給小女孩叫她吃。這女孩一吃糖,立即睜大了眼,這也太好吃了,她可從沒吃過的。
  • 民間故事:孝心郎為母尋藥,途中跌落山谷,屠夫相助母親得以治癒
    郎中早年曾聽說,在數百裡地外的賀城有一王姓郎中有此藥物。劉生轉悲為喜,送別郎中後便將母親託付給隔壁王婆照看。他背起行囊連夜朝著賀城行去。劉生不知走了多久,這一路走來,僅腳下的鞋子就走碎了多雙。他歷盡艱辛,終於到了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