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三則:上任知縣當盜匪,修橋款無法追查,新知縣該怎麼辦

2020-12-28 一寒故事

故事一:失蹤的知縣和修橋款

張起靈中了舉人,被安排到水南縣做知縣。水南縣是東周府最偏僻的地方,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那裡盜匪橫行,兼之沒有油水,根本沒人願意去,否則,也輪不到張起靈。

水南縣前一任知縣於上月失蹤了,連同東周府下撥的修橋款一同失蹤的,之後盜匪便更加猖獗,在知府潘長江的安排下,張起靈立刻走馬上任,趕赴水南縣。

張起靈亦知道此行不是什麼美差,他是帶著潘知府的兩個任務去的,一是追查上一任失蹤的知縣洪達,把修橋款追回來,二是打擊盜匪,還水南縣百姓一個安寧。

經過三天的山路和水路,張起靈見到了迎接他的人了,那是師爺趙丙。

據趙丙介紹,水南縣地處三水環繞,物產豐富,可是前些年發洪水,整個水南縣被淹了個透頂,自此,百姓能搬的都走了,只剩些老弱病殘。本來上級撥下來了修橋款,若能把橋修好,水利也做好,百姓便可以安心,誰知上一任洪知縣無端失蹤,水南縣百姓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張起靈走了水南縣一圈,覺得那橋修得太有必要了,他想一定要將修橋款追查回來。

通過多日調查,張起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巧合,那就是洪知縣失蹤時間、修橋款丟失時間、盜匪猖獗時間三者重合。他已經有些猜想,日後證明這猜想是對的。

一個月後,盜匪老窩被端了,裡面的匪首是前知縣洪達。洪達被捕後,仍然趾高氣昂,說要私下見張起靈。

張起靈見了洪達後心中難以決斷,因為洪達說他在水南縣做盜匪是因為這裡實在沒有油水,而且還說這是潘知府默許的,他用修橋款孝敬了潘知府。

趙師爺看出了張起靈的難處,對他說:「張大人,不需煩惱,只需按知府大人吩咐的做便是。」

張起靈回想起潘知府交代的任務,看來那筆修橋款還是要落在洪達頭上,可最終受苦的是水南縣的百姓啊!

故事二:狐孝山

徐大爺半夜聽見大門被打開的聲音,他拄著拐杖起身,走至門前,卻沒看見有人。

徐大爺今年已七十高齡,他唯一的兒子在二十年前被官府拉去當兵了,生死未卜。老婆子去世後,他自己一個人生活慣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半夜聽見開門聲了,徐大爺覺得自己耳朵有問題,不過他每次都會起身往門外看一下。

「爹!」徐大爺身後傳來了聲音。

徐大爺慌忙轉身,黑暗中顫顫巍巍地看著眼前多年未見的兒子。

「你……是小六?」徐大爺前五個兒子都夭折了,剩下的兒子乳名叫小六。

「是啊,爹,今晚特回來看您。」小六說。

「讓我看看。」徐大爺輕輕摸了摸小六的身體,突然在他身後碰到了毛茸茸的東西,手瞬間僵硬了,「你不是小六,你是哪裡來的山怪,快走吧!」

聽了徐老爺這話,「小六」化回真身,是一隻狐王。

「老爺爺,我並非誠心欺騙,只因二十年前,您兒子就過我一命,而他前些年在戰場陣亡了,我看您無依無靠,特意來做您乾兒子,為您盡孝。」狐王說完「撲通」一聲跪下了。

五年後,徐老爺壽終正寢,狐王在西邊山腰上安葬了他。

之後百餘年間,西山腰上經常有人看見狐狸出沒,故被人命名為「狐孝山」。

故事三:門外的老槐樹

清末時期,陳府是山西有名的大戶人家,三代前還出過狀元,他家出名的還有門前的老槐樹,據說已有數百年歷史。

近日,陳府的陳姑娘病了,還病得不清,她老覺得家中有其他人在移動。陳老爺看女兒病情加重,便請大夫過來看病。

大夫把完脈對陳老爺說,這是喜脈之像。

陳老爺送走大夫後,趕緊詢問女兒這是怎麼回事?

陳姑娘說她也不清楚,她多日沒外出,而且身子清白,不可能有什麼喜脈。

陳老爺知道女兒性格內向,不愛出門,而且一向守身如玉,他相信女兒說的話。他回頭想了一下,女兒跟他說過,經常在半夢半醒之際,看見家中有其他人影在移動。

一想到家中有可能出現盜賊,不只劫財還劫色,陳老爺便慌張起來。他想去報官,可沒有證據單憑猜想的話,官府也不受理。

於是,陳老爺當天晚上趁別人不注意,偷偷藏在女兒床底下,看到底是不是有人偷進女兒房間。

三更時分,女兒早入睡了,周圍靜悄悄黑漆漆的,在陳老爺昏昏欲睡之時,突然看見窗外有黑影,瘦瘦長長的,他不確定是不是人。

陳老爺不敢輕舉妄動,他想看清楚到底是什麼東西。

不一會兒,窗被推開了,陳老爺看到了一幕讓他驚恐萬分的畫面。

第二日天一亮,陳老爺緊急召集家丁,把門前的老槐樹連根挖起,放大火燒了。

作者@一寒故事 本人原創故事,感謝關注支持!

相關焦點

  • 明清傳奇——從電影《讓子彈飛》說說盜賊當知縣的那些事兒
    電影中姜文飾演的江湖劫匪張牧之打劫了前去上任的知縣,自己便盜用知縣的名字去當了知縣,而葛優演的真正的知縣為了保命,則化名成了師爺老湯,然後上演了一出感天動地的俠義故事,感染了無數影迷。電影中的故事自然是虛構的,但是清代盜匪搖身一變做知縣的事情卻屢見記載。最著名的兩例是《於公案》中的一個案例和《清稗類鈔》中記載的《盜冒太守名到任》一事。
  • 聊齋故事:知縣救子
    有一個叫吳任偉的書生,從小就不信狐仙廟的傳說,認為村裡的老人迷信吳任偉常說求人不如求己,要是我以後做了知縣,第一件事就是打破狐仙廟的謠言。吳任偉有一個同窗名叫柳舒然,告訴吳任偉狐仙的傳說確有其事,自己兒時曾有一次失足落水,就是狐仙顯靈將他救起。
  • 連續幾任知縣離奇死亡,這次他們栽了
    明朝印江縣發生一件怪事,凡是到任的知縣,不出三年必死。縣裡謠言縣衙有很多冤魂,知縣都是被冤魂索命了。後來上任的知縣害怕,就讓官兵在寢室門外守著。可是就這樣知縣還是死於非命,後來就連官兵也死了幾個。事情都傳到了京城,誰也不敢到這上任。有一個叫尤思廉的舉人,家裡比較窮,沒錢走關係。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許多清宮劇或者有關清朝的文藝作品中,知縣出現頻率極高。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
  • 寄思園與明善化縣知縣唐源
    寄思園與明善化縣知縣唐源寄思園系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善化縣知縣唐源所築,園址位於善化縣署西北角,即長沙市今天心區縣正街中段。園林佔地半畝,挖有人工池塘,取土堆成五尺高的小丘,植以奇花異木,中構竹亭,遂成佳境。
  • 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明清時期「滅門知縣」真的存在嗎
    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地方官作為當地幾乎可以一手遮天的地位存在。 人們在其位就很難只謀其政,利慾私心無時不刻不在勾引他們犯罪,嚴重一點說,百姓的性命都被他們捏在手裡。
  • 一個清朝知縣腐敗的第一步|鉤沉
    中了進士意味著做官,他被派往湖北監利縣任七品知縣。這時,陳齊芳反而高興不起來了,原因是缺錢。清代官場有許多不合理的規定,比如官服並非朝廷所發,而必須自己找裁縫按照品級縫製,赴任的路費必須自籌,而且清代官員薪酬低,一個知縣年薪僅45兩銀子,加上養廉銀,最多也不過200兩。可是這時,陳齊芳一個銅板還沒看到呢,而帶來的錢又用光了,京城舉目無親,怎麼辦?
  • 民間故事:寺裡的送子觀音太靈惹人懷疑,徹查後,知縣下令屠寺
    廣西南寧永淳縣,有個寶蓮寺,寺院富裕,寺內僧侶眾多,而且該寺廟最為靈驗的是送子。哪戶人間,但凡有個生不出孩子來的,去寺裡祈求,準能靈驗。由於有求必應,導致前來寺院求拜的人越來越多,寺院也越來越富裕。永淳縣新來的知縣叫汪旦,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對此地的民風改善極為有功,唯獨剩下這座寶蓮寺還沒有治理過,聽說寶蓮寺的靈驗後,就覺得有蹊蹺。便決定親自前來視看。汪旦來到寶蓮寺後,寺中住持佛顯帶著眾弟子迎接,並全程陪護。汪旦經過一番查看後,直奔主題,詢問本寺的送子殿為何如此靈驗?
  • 膠東歷史人物:萊陽宋永清,清代曾任臺灣府鳳山縣知縣
    而在鳳山縣早期的知縣當中,就有一位原籍萊陽的人物,對當地發展做出很大貢獻,留下了不錯的口碑。這位人物的名字叫做宋永清。根據《鳳山縣誌》記載,他是清代鳳山建縣後的第五任知縣,康熙四十三年由同省(福建)的武平縣調任。關於宋永清的生平,《鳳山縣誌》、《臺灣府志》、《臺灣通史》(連戰祖父連橫著)都有提及。
  • 入獄七年,歸耕六年,這位西安府鹹寧知縣是湖南人
    次年3月,滿朝薦赴任鹹寧知縣(位於今西安市長安區東南),上任時,該縣正遭受嚴重旱災,赤地千裡,餓殍遍野,而官吏腐敗,百姓怨聲載道。滿朝薦一上任,不設宴接風,也不去給鄉紳地霸「拜碼頭」、收「孝敬」,而是換上便衣不動聲色地察訪民情,隨即出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舉措。
  • 清代一樁兩夫爭一妻的奇案,知縣機智斷案,無意中促進了一樁姻緣
    還別說,在清朝的時候還真有這麼一樁子事,一個女人有兩個老公,這兩個老公還因為這件事情對簿公堂,當時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樁案子,最後是縣太爺出面,他憑藉他老練的辦案經驗解決了這個疑難雜症,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分宜故事】堪為儒師的分宜知縣謝諤
    歷史上的新喻分宜兩縣雖山水相連,地緣相鄰,邑人相親,但自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後,千餘年間分隸臨江、袁州,由於嚴格的任官迴避制度,在本籍或鄰近州縣任官者的少之又少。南宋時分宜知縣謝諤就是其中之一。在家守制的謝諤仍記掛著分宜百姓的負擔有無減輕,隨後他得到好消息,後任分宜知縣許及之(另文介紹)「繼請於朝」,朝廷一次性免除了分宜縣積欠十七萬緡。
  • 四年清知縣百代學問家 - 每日更新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乾隆舉人,歷任貴州玉屏、四川巫山等縣知縣,晚年居蘇州楓橋。是我國清代著名的經學家、語言文字學家、地方史志學家,徽派樸學大師中傑出的學者。個人著述有《說文解字注》《六書音均表》《古文尚書撰異》《毛詩故訓傳定本》《經韻樓集》等。在他生活的八十年中,曾有十年擔任縣級七品官,其中有四年時間兩任富順知縣。
  • 「知縣」和「縣令」有什麼不同?僅有一字之差,兩者卻是天壤之別
    這時候的知縣,相當於中央的重點培養對象外出的積累從政經驗,在回到中央擔任更高級的職務。 那麼問題來了,秦宋以前的戰國和春秋時代,沒有縣令和知縣,他們是怎麼管理國家的呢?
  • 婆婆通姦被發現羞愧自殺 兒媳為掩飾甘受死刑 知縣破案為人做嫁衣
    (說歷史的女人——第1227期)該案發生的時間:清,鹹豐七年秋。該案發生的地點:湖北省東湖縣。案件第一階段:保長報案——李氏不孝,導致婆婆上吊自殺。1857年秋,湖北東湖縣一鄉之保長到縣衙報案。
  • 武松打虎除惡,知縣賞他1000貫錢,放到如今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水滸傳》中描繪一百零八位好漢相遇,完成大聚義,然後接受朝廷的招安最終悽慘死去的故事,作者施耐庵還著力描寫了北宋年間黑暗的社會現象,朝廷官員們沉迷於對權力的追逐。武松是書中非常著名的一個人物了。書中有一個場景很是受到讀者們的推崇,那就是武松打虎這個章節,知縣賞了他一千貫錢,放到如今相當於多少人民幣?根據當時的米價來換算,古代的一千貫錢相當於現在的五百八十萬,在現在也有很多人一生都沒有辦法獲得那麼多的錢。景陽岡下的酒家中有這樣的告示:三碗不過崗,這既是對自己家中的酒的宣傳,也是對來到此地的人們的一個提醒,山中有老虎,不能夠一個人走路。
  • 《毛驢縣令》第二季 潘長江再當"七品知縣"(圖)
    故事以清朝為時代背景,以遼東山區偏遠縣城為典型環境,以新任七品知縣伍四六與當地惡勢力團夥的尖銳矛盾衝突為主線,多側面、立體地展現了不同人物的獨特性格。在第二季中,香港喜劇女演員苑瓊丹接棒恬妞,出演伍四六的夫人麻翠姑,苑瓊丹因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裡的「石榴姐」一炮而紅。此次加盟《毛驢縣令》第二季,苑瓊丹延續了那個血盆大口、如狼似虎、風華絕代、萬人驚豔的「石榴姐」誇張的表演風格。
  • 清朝細蛇鑽竅奇案,知縣巡視發現墳墓爬滿蒼蠅,細查之下破解奇案
    進士出身的倪廷謨曾任安徽潛山縣知縣,因公正廉明、執法如山,被稱為「倪青天」。一次,倪廷謨出城巡視,在當地鄉間見到一座新墳上爬滿了蒼蠅,頓時生疑,便找來當地地保詢問,得知此墳埋的乃是一位青年,剛剛成婚不久便因病而亡。在那個醫療條件相對落後的年月,患病去世並不少見,但一向細心的倪廷謨還是決定到死者家中查探一番。
  • 宋朝真實案例,妻子與人合謀害死丈夫,代理知縣通過細節查明真兇
    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元絳進士及第,被授任江寧推官,而其很快便以斷案而聞名,被升任上元縣代理知縣。聞聽消息,那婦人立即在堂上大哭起來,懇求知縣元絳嚴懲劉雙,為自己伸冤。劉雙則是拼命辯解,說自己昨晚回家之後因醉酒昏睡,直到早上被裡長帶人吵醒,根本沒有去過楊春家。元絳聽了雙方的辯詞,卻是狐疑起來,便問那婦人道,「昨夜發生之事,為何今日才來報官?」
  • 德績耀千古 百姓永相傳——明代辰溪知縣曹行健與錦巖塔的故事
    這座始建於公元1611年(明萬曆三十九年)的寶塔,由時任辰溪知縣的曹行健倡建。在錦巖塔旁邊,原來還有一座「生祠」,是當地百姓為緬懷曹行健所建。清康熙年間縣誌記載「曹行健清廉仁恕,鼎建石城,創造寶塔,並撰縣誌,興文教,均平糧畝,諸所興革,煥然改觀。德政甚多,不可闡述……」至今,在辰溪老城一帶,「曹公」(辰溪人對曹行健的尊稱)的事跡還經常被人們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