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失蹤的知縣和修橋款
張起靈中了舉人,被安排到水南縣做知縣。水南縣是東周府最偏僻的地方,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那裡盜匪橫行,兼之沒有油水,根本沒人願意去,否則,也輪不到張起靈。
水南縣前一任知縣於上月失蹤了,連同東周府下撥的修橋款一同失蹤的,之後盜匪便更加猖獗,在知府潘長江的安排下,張起靈立刻走馬上任,趕赴水南縣。
張起靈亦知道此行不是什麼美差,他是帶著潘知府的兩個任務去的,一是追查上一任失蹤的知縣洪達,把修橋款追回來,二是打擊盜匪,還水南縣百姓一個安寧。
經過三天的山路和水路,張起靈見到了迎接他的人了,那是師爺趙丙。
據趙丙介紹,水南縣地處三水環繞,物產豐富,可是前些年發洪水,整個水南縣被淹了個透頂,自此,百姓能搬的都走了,只剩些老弱病殘。本來上級撥下來了修橋款,若能把橋修好,水利也做好,百姓便可以安心,誰知上一任洪知縣無端失蹤,水南縣百姓的希望又一次落空了。
張起靈走了水南縣一圈,覺得那橋修得太有必要了,他想一定要將修橋款追查回來。
通過多日調查,張起靈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巧合,那就是洪知縣失蹤時間、修橋款丟失時間、盜匪猖獗時間三者重合。他已經有些猜想,日後證明這猜想是對的。
一個月後,盜匪老窩被端了,裡面的匪首是前知縣洪達。洪達被捕後,仍然趾高氣昂,說要私下見張起靈。
張起靈見了洪達後心中難以決斷,因為洪達說他在水南縣做盜匪是因為這裡實在沒有油水,而且還說這是潘知府默許的,他用修橋款孝敬了潘知府。
趙師爺看出了張起靈的難處,對他說:「張大人,不需煩惱,只需按知府大人吩咐的做便是。」
張起靈回想起潘知府交代的任務,看來那筆修橋款還是要落在洪達頭上,可最終受苦的是水南縣的百姓啊!
故事二:狐孝山
徐大爺半夜聽見大門被打開的聲音,他拄著拐杖起身,走至門前,卻沒看見有人。
徐大爺今年已七十高齡,他唯一的兒子在二十年前被官府拉去當兵了,生死未卜。老婆子去世後,他自己一個人生活慣了。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半夜聽見開門聲了,徐大爺覺得自己耳朵有問題,不過他每次都會起身往門外看一下。
「爹!」徐大爺身後傳來了聲音。
徐大爺慌忙轉身,黑暗中顫顫巍巍地看著眼前多年未見的兒子。
「你……是小六?」徐大爺前五個兒子都夭折了,剩下的兒子乳名叫小六。
「是啊,爹,今晚特回來看您。」小六說。
「讓我看看。」徐大爺輕輕摸了摸小六的身體,突然在他身後碰到了毛茸茸的東西,手瞬間僵硬了,「你不是小六,你是哪裡來的山怪,快走吧!」
聽了徐老爺這話,「小六」化回真身,是一隻狐王。
「老爺爺,我並非誠心欺騙,只因二十年前,您兒子就過我一命,而他前些年在戰場陣亡了,我看您無依無靠,特意來做您乾兒子,為您盡孝。」狐王說完「撲通」一聲跪下了。
五年後,徐老爺壽終正寢,狐王在西邊山腰上安葬了他。
之後百餘年間,西山腰上經常有人看見狐狸出沒,故被人命名為「狐孝山」。
故事三:門外的老槐樹
清末時期,陳府是山西有名的大戶人家,三代前還出過狀元,他家出名的還有門前的老槐樹,據說已有數百年歷史。
近日,陳府的陳姑娘病了,還病得不清,她老覺得家中有其他人在移動。陳老爺看女兒病情加重,便請大夫過來看病。
大夫把完脈對陳老爺說,這是喜脈之像。
陳老爺送走大夫後,趕緊詢問女兒這是怎麼回事?
陳姑娘說她也不清楚,她多日沒外出,而且身子清白,不可能有什麼喜脈。
陳老爺知道女兒性格內向,不愛出門,而且一向守身如玉,他相信女兒說的話。他回頭想了一下,女兒跟他說過,經常在半夢半醒之際,看見家中有其他人影在移動。
一想到家中有可能出現盜賊,不只劫財還劫色,陳老爺便慌張起來。他想去報官,可沒有證據單憑猜想的話,官府也不受理。
於是,陳老爺當天晚上趁別人不注意,偷偷藏在女兒床底下,看到底是不是有人偷進女兒房間。
三更時分,女兒早入睡了,周圍靜悄悄黑漆漆的,在陳老爺昏昏欲睡之時,突然看見窗外有黑影,瘦瘦長長的,他不確定是不是人。
陳老爺不敢輕舉妄動,他想看清楚到底是什麼東西。
不一會兒,窗被推開了,陳老爺看到了一幕讓他驚恐萬分的畫面。
第二日天一亮,陳老爺緊急召集家丁,把門前的老槐樹連根挖起,放大火燒了。
作者@一寒故事 本人原創故事,感謝關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