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講慰安婦的電影讓所有觀眾都留到了片尾曲放完

2021-02-08 Roy的電影圈

推送歌單在網易雲音樂《Roy的電影圈公眾號BGM》

(先提醒大家記得點廣告)

今天是周一,本來應該是常規性的周單。我之前的計劃也是這樣。

但是今天上映了一部電影,我才看完。

我家在一個三四線城市,整個城裡這部電影一開始只有一家電影院有一場。後來可能是因為社會發聲或者是這部電影的上座率很高,據我所知增加了兩場。

之前也有這類好電影,一群人叫著要增加排片的。你們關注我的應該也會知道,我是從來不參與這類活動的。因為我覺得我所做的只是較為客觀的給出我的看法,好看就推薦一下,不好看就踩一踩。你們信我的就跟著我的觀點走,不信我的也許你去了會有你的想法。

烏拉烏拉的在那裡叫喚著你去看,甚至跪求你去看的...太作了,我不喜歡。

但是,今天這部電影我決定為它站街,只是因為我覺得它反映的東西,我們不應該不知道,不應該忘記。

《二十二》

  Twenty Two


這部電影是一部紀錄片。是一個我並不擅長的題材,可能我個人不太能給出比較專業的意見,但是這次我可以以一個影迷的角度來給大家講一講我看完之後自己的感受。

《二十二》的劇情簡介是這樣的:

在日本侵華戰爭的八年間,至少20萬中國婦女被迫淪為日軍的性奴隸,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及的「慰安婦」。在影片2014年開拍之時,中國內地僅剩22位「慰安婦」倖存者。當光陰慢慢划過,時間撫平傷口,這些經歷了常人無法想像的磨難的老人們,如今又身在何處,過著怎樣的生活,經歷著怎樣的悲喜憂樂?

這部電影如果你拿之前我們看劇情片的習慣去看的話,可能會覺得有點不習慣。因為這部電影沒有很多的電影手法與劇情鋪墊,主要還是通過每一個曾經的受害者或者家屬的自述來進行。其中穿插一些蒙太奇和延時攝影,留白給觀眾進行思考。

但是沒有手法不代表沒有深度,沒有劇情不代表沒有力量。

這部電影一開場是從2014年孟縣的追悼會開始的,白雪皚皚的一片,村民們抽著煙吹著嗩吶做著白事。

一個男人面對嘈雜的群眾,向大家介紹著去世的人的身世。人們沒有因為他的言語而安靜下來,但是電影的觀眾卻安靜的知道,是又一個屈辱的歷史,離開了我們。

這部電影最讓我動容的是一位老人,她在面對鏡頭的時候,開始模仿日本人說話。一個沒有文化的老人,但是卻在幾十年之後,還能如此熟練地模仿出當時日本人的動作和言語。也知道了每一句日語的意思。

這只能說明,她在當時遭受到了多麼大的摧殘和屈辱,以至於一生難忘。

電影從2014年開始拍歷時三年,可能你覺得三年對你來說不過就是彈指一瞬。一轉眼就過來了。但是到了電影最後,2014年還健在的22位「慰安婦」到了準備上映的時候,就已經只剩下了9位。

黑底白字,看著22位老人的名字一一在銀幕上出現,又一個個的被打上框,沒打框的逐漸隱去。你才知道這部電影的製作,是在與時間賽跑,一位位老人才留下了這樣永恆的影像。

據我所知,好像現在倖存者已經只剩下7位的樣子。也就是在電影製作完和正式上映的這個空檔,又有幾位老人離開了我們。

這是一部紀錄片,它的目的是紀實,重要的是告訴你有這些事情,煽動人心,安排劇情並不是它的工作。

所以在電影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很多老人雖然遭受到了迫害,但是他們並不是永遠的心懷怨恨。相反,更多的是她們想把這段屈辱,隨著自己帶走,讓後邊的人,堅強的活著。

就像片尾的這一句話,短短的兩句話,但是從受到迫害的老人嘴裡說出,不知道她們承載了多少。

日本當年侵華,犯下了滔天罪行。所作所為,罄竹難書。

戰爭過去,世界和平。

的確,我們不應該總是心懷怨恨,但是我覺得有的事情,我們是應該永世不忘。

日本是一個尚武的民族,崇尚的是武士道精神。他們服從的永遠的是強者。

當時日本的投降,並不是中國單方面的全面勝利,所以很多侵略者並不承認他們的罪行。

就像「慰安婦」,仿佛一個個的活歷史,印證著他們的罪惡。但是日本政府依然拒不承認,不道歉。

日本人給我們的是侵略是屠殺,我們現在已經不能通過這樣的暴行來以牙還牙。

就像狗咬人,人未必咬狗。

我們需要做到的是,保持自身的文化輸出,以及增強自身國力。

他們給我們的是侮辱,我們不一定還給他們侮辱。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強大來告訴他們,現在誰是你惹不起的人,直到有一天強到讓他們服從。

狗咬你,你不必咬他,讓它變成你的狗不是更好嗎。

這不由的又讓我想起來最近微博上那群穿著舊日軍軍服在各個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合影的照片。

還美其名曰為「劇情是戰爭末期參加過『上海事變』的將校故地重遊」

(這四個雜碎不配我去給他們打碼)

的確我承認現在日本有著一些比較良好的文化輸出和綜合國力。

我身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對一部分比較感興趣。

我覺得現在的日本社會文化,你喜不喜歡,是自己的事情。我們理性愛國,不需要一票否決,有好的我們可以去喜歡學習。

但是!依舊有人!

甚至是中國人!(呸,根本不是人!)

在崇尚著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文化!這簡直是枉披人皮!

我其實是很難想像,現在還有中國人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煽動著國家的安定。

我們別的不說,就拿我們一直以來吐槽的廣電來說。是的,的確是做了很多剪刀手之類的行為,讓人噁心。

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的是,廣電其實也一直以來也是在逐步放寬對於國外電影的審核力度。

之前日影在中國基本上是看不到的,現在你們要看《銀魂》,也過了審,就在等定檔了。

一個東西,有好的地方,自然也就會有壞的地方。

就像毛主席,可能是有過錯。但是《二十二》裡面的「慰安婦」老人,心中最感激的依然是他。

把自己的姓也換成了毛,因為的確就是共產黨,讓她們讓中國,趕走了侵略者。

有的人吃國家的,住國家的,享受著國家的安定。做的事,說的話,卻時刻詆毀著國家。

真的太不是東西了。

咳,好像有點跑偏。收!

《二十二》這部電影除了告訴我們慰安婦的現狀,更重要的是希望我們下面的這幾代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她們的樂觀,給予了我們堅強前行的力量。

電影給八分,我覺得這部電影的意義大於這部電影本身。如果單純論電影,我覺得可能導演還是沒有很好的把自己想表達的觀點表達出來。但是做的事情,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看了一下這部電影的排片,全國排片佔比只有1.5%

但是上座率卻有31.4%

首日票房只有三百多萬剛到今天《戰狼2》票房的三十分之一..

《戰狼2》的口號是「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而看了《二十二》,你才能真的感受到,中華被犯之時是多麼的屈辱。

(這部電影看完,全場安靜...所有人都靜靜的等著電影片尾曲放完。真的還是挺震撼的。觀眾素質真的在逐步變高。)

我剛剛參加了《二十二》的志願者活動,希望大家有空就去看看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部分票房會捐贈到「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作為研究以及對老人們的安置費用。

啊...莫名的覺得自己偉大了起來..

那乾脆就好人做到底。

今天從微信文末留言裡面選兩個人(今天不比點讚,看我心情),送上《二十二》的少女像徽章一個(顏色自選)

這個徽章是用於紀念在二戰時期被日軍強徵為性奴的受害者的,我買了,他們所得的收益將做位受害者每年的生活補貼。由中國「慰安婦」歷史博物館管理。

恩,反正就是我捐款,你們受益。多好。


今天更的劇都更了。萬眾期待的某劇第七季第五集(不過目前度盤直接看的已經被和諧完了,你們就拿壓縮文件那個吧)

一個是血族

恩,發關鍵詞就行。然後看下面這句話:

下面的廣告麻煩大家點一點,看一看。(不用關注廣告裡的公眾號,也不用反覆點,每天點一次就行了。當然,你喜歡可以去關注,這都是隨緣的。)

覺得還行就點點讚,按了會變顏色的那個,如果想要打賞的話那就是更好的啦。(打賞隨緣)

最近發現有人抄襲我的東西,你想轉載可以私信我,但是一旦被我發現抄襲...你自己注意點。

讓每天看Roy的推送成為一種習慣

微信ID:srx4588
個人微信:RoySxixi蘋果系統長按左側二維碼打賞

相關焦點

  • 這部眾籌拍攝的慰安婦電影在韓國炸鍋了!!!
    要說這部電影究竟有多名不見經傳? 導演趙廷來! 據導演趙廷來講述, 電影創作靈感來自韓國慰安婦受害者姜日出奶奶的畫作《被蹂躪的少女們》。一部沒有明星陣容,沒有沒有重金製作的小成本電影卻能將大名鼎鼎的「死侍」拉下馬。 可見「慰安婦」的題材確實觸動了觀眾的內心。 本片女主角姜荷娜是第四代在日韓僑。
  • 看完這部」慰安婦「電影,準備好的眼淚拼死也要忍住!
    Hey點擊上方噹噹關注~ 置頂小當,每晚九點~與你不見不散哦近來電影市場吵吵鬧鬧,有票房破紀錄的《戰狼2》,有《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院線和粉絲的恩怨情仇。然而,還有這樣一部看似不起眼的電影悄然上映。它叫《二十二》,是一部關於「慰安婦」的紀錄片。
  • 這部講述慰安婦的電影,值得被歷史銘記!
    那一年,年輕的導演郭柯拍攝了一部關於慰安婦的紀錄短片《三十二》,兩年的籌備,他決定將這部短片拍成一部完整的紀錄片,讓它走進電影院,2014年,公開身份的老人們只剩下22位,再到今天,五年的時間過去,《二十二》和觀眾見面了
  • 「慰安婦」第一次成為中國電影的主角,卻不是我們想像的樣子
    拍到第三天時,郭柯發現不對,「每次提問,韋紹蘭的答案都跟你想的不一樣。」提到日本,「總以為會咬牙切齒或是痛苦,沒有」,韋紹蘭甚至還在笑。她即興唱起山歌,唱完「日頭出來點點紅」又唱「自己憂愁自己解」,還說現在唱歌不如十八歲好聽。在短片最後,韋紹蘭說:「這世界紅紅火火的,吃野東西也要留著這條命來看。」
  • 這部講述慰安婦的電影,在韓國影史上又添了濃重的一筆
    這部電影改編自1943年發生在被日軍擄走的朝鮮慰安婦少女身上的故事。導演為影片取名「鬼鄉」,意在撫慰亡靈,召喚這些受害少女魂歸故裡。 但最終都因為「不夠商業」,「沒有大眾性」,「慰安婦題材敏感」接連被投資公司婉拒。 最終導演無奈只能藉助眾籌網站,有幸得到了75000名網友的支持,籌措到了相當於總預算費用一半的12億韓幣(約750萬人民幣),總算在去年6月開機。
  • 這部小成本大尺寸的慰安婦電影,竟擊敗了美國大片《死侍》
    很多觀眾在影片結束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他們認為:這是韓國人一定要看的一部電影。這其中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為影片的題材——慰安婦。如果是別的電影的話,說不定就不會拍攝了,但是這部電影關係到我們民族的歷史,有傳播正確的歷史認識的作用,所以我覺得一定要拍才行。影片在結尾時,出現了一份7萬5000人的鳴謝名單。
  • 商業片+喜劇片,這部慰安婦題材的韓國電影,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一直以來,「慰安婦」都是一個極其沉重的話題。這些年來,海內外以該題材進行創作的影視作品不少,但基本可以分為兩個方向:要麼是《二十二》這樣的紀錄片;要麼是《鬼鄉》一樣,追溯那殘酷暴行的劇情片。在看到今天介紹的這部電影前,相信很難有人能想像到,慰安婦這樣沉重的話題,竟然可以被拍成喜劇片,並同時獲得大獎認證和商業上的成功。這部電影就是2017年在韓國上映的《i can speak》(《我能說》)。《我能說》觀影人次超過300萬,累計票房246.1億韓元。
  • 電影《二十二》上映,這是對「慰安婦」受害老人最後的深情凝視
    從《三十二》到《二十二》:用紀錄片追趕時間黃有良老人最後留在公眾視野裡的影像,是 8 月14 日在國內上映的「慰安婦」倖存者紀錄片《 二十二 》。對於這部紀錄片,《 二十二 》的導演郭柯的定位是:「這不是一部販賣磨難和眼淚的電影,只是希望大家能給這些老人最後一次深情的凝視。」 1931 到 1945 年日軍侵華期間,至少 20 萬中國婦女被迫淪為日軍性奴。這些被日軍稱為「慰安婦」的受害者至今沒有得到一句來自日本政府的道歉,數量卻在不斷減少。
  • 韓國這部慰安婦題材電影,直面歷史半個世紀的隱痛
    鬼鄉》,講述的便是被日軍搶去做「慰安婦」的一群朝鮮女孩,電影直面那段被悲慘的血淚歷史。這部電影由於題材敏感,不夠商業不夠大眾性,拉不到投資,只能上網發動眾籌,最後7萬5千多位網民募集了12億韓元,歷時十四年才得以拍完。
  • 這部電影講述了22位還健在的中國慰安婦的故事,歷史需要傳播
    這部電影從2008年劇本創作完成到2016年電影上映,先後歷經8年時間。這部低成本、題材不被看好、沒有明星陣容的電影,在韓國上映後僅2月24日上映當天觀影人數即突破10萬,至電影下映時最終觀影人數高達359萬。而相比《鬼鄉》,有著中國版《鬼鄉》之稱的中國「慰安婦」題材紀錄電影《二十二》,創作過程同樣坎坷。
  • 根據吉林「慰安婦」口述改編,韓國電影《最後的慰安婦》
    《最後的慰安婦》他們把抓來的婦女強迫變成一種變相的性奴隸制度,實在讓人難以原諒,好在歷史記載了這一切,韓國電影《最後的慰安婦》,是導演林睿一次在中國吉林拍片時,偶遇一位當年做過日軍慰安婦的中國老婆婆,根據老婆婆的口述改編而來。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部《最後的慰安婦》,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血淚史!
  • 關於《二十二》這部記錄電影,你應該知道的故事
    跑電影節時,他看到,韓國的年輕人把慰安婦老人繡的花做成了logo,印在手機殼、相冊和帽子上,並進行義賣,收益都捐給老人。韓國的明星紛紛在公開場合佩戴紀念慰安婦的紀念章,呼籲更多人關注這一群體。 郭柯曾參與一次韓國慰安婦紀念活動,活動現場全是中小學生的身影。
  • 國內首部慰安婦電影:從三十二到二十二,我們來的太晚,她們走的太快.
    同時也是中國倖存「慰安婦」受害者生活現狀紀錄電影——《二十二》上映的日子。這部低調的電影沒有過多宣傳,直到臨近上映,通過馮小剛、舒淇、何炅等明星自發在微博上的主動呼籲和傳播,才使得它被更多人知道。當時中國內地公開身份的「慰安婦」倖存者只有22人,這也是片名的來源。14年郭柯導演把所有的慰安婦走訪完畢,影片架構都搭建好,投資人就撤資了。投資人認為一下子拍22個主角成本太高,畢竟還沒有一部電影有22個主角。二十二,既是電影的片名,也是一個極為殘酷的數字——1937年至1945年,至少20萬中國女性被強徵為日軍的性奴隸。
  • 韓國慰安婦的真實故事,圖解電影《鬼鄉》
    最近紀錄片《二十二》刷爆了朋友圈,慰安婦的故事無關愛國情懷,而是對於施暴者那些慘無人道罪行的恨之入骨。我們不能把這種痛恨施加到一個民族頭上(日本、德國、亦或義大利等等)。還是就這慰安婦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韓國電影《鬼鄉》中沒有鬼,但是講了一個比遇見鬼更可怕的事情。那種經歷,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人間地獄。該片以日本慰安婦受害者姜日出為原型,講述了1943年日本侵佔朝鮮時期,14歲少女正敏以及一群女孩們被日軍強行帶走後成為慰安婦的悲慘故事。故事開始
  • 這不僅僅是一部「慰安婦」電影
    那些我們想念的人,我們不忍失去的親人和朋友,能夠在有生之年重新相見一面,把遺憾、愧疚、愛和懺悔,一一話別,就算放不下,身上所承受著的重擔或許也能輕一些吧。人世間啊,痛苦的根源,總歸是因沒能好好告別。而在看完這部電影後,竟大大鬆口氣。「慰安婦」的故事從來不是一個好講的題材,這其中的陰暗歷史跟人性曲折,錯綜複雜,這或許就是為何電影花了十四年的原因吧。
  • 這部講述慰安婦的電影終於能看了,有多少人哭著打五星
    鏡頭掃過老人們布滿皺紋的面龐、參差不齊的牙齒、充滿善意的微笑,仿佛在向觀眾訴說著這樣的事實——除了社會與歷史強加在身上的「慰安婦」標籤,她們其實和尋常老人、和我們的奶奶沒什麼兩樣。它剔除掉所有自以為是的憐憫與煽情,拒絕所有想像中的苦難與淚水。簡言之,片中沒有苦大仇深的老年「慰安婦」,只有一個個無比真實的老人:家住太行山區的李愛連老人年輕時曾兩次被抓進日軍慰安所,幾十年過去了,她早已習慣把苦難掩藏於心底。餵養幾隻無家可歸的小貓成了老人晚年生活的頭等大事,好吃的都要先留給貓,有時她還會溫柔的跟貓咪對話——「你咋一個人來了?孩子呢?」
  • 愛沐新片這部韓國「慰安婦」題材電影,讓中國導演羞愧不已
    只因這部電影的的題材是——慰安婦。《鬼鄉》改編自 1943 年日軍擄掠朝鮮少女到中國充當慰安婦的真實歷史。關於電影的名字,導演在採訪中這樣解釋:為了祭奠那些冤魂,我用了「鬼」字。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能夠讓她們回歸到自己的家鄉。也希望電影能夠成為以後佐證這段歷史的文化資料。據統計:
  • 韓國「慰安婦」題材影片將觀眾帶到一個個充滿悲傷的瞬間
    2016年,講述「慰安婦」故事的電影《鬼鄉》上映,走遍10個國家的60餘個城市,放映逾9萬場,累計吸引358萬人次觀影。從1995年的《微弱的聲音》,到今秋的《鬼鄉,未完的故事》《我能說》,韓國國內以紀錄片、故事片等影像形式記錄著對日本「慰安婦」問題的故事和態度,希望讓更多民眾知曉和關注。
  • 國內首部「慰安婦」電影,恐成絕唱!
    「慰安婦」是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強徵的隨軍性奴隸。而在抗日戰爭期間,「慰安婦」的強徵範圍,擴大到中國、韓國甚至越南等被侵略國家的婦女。今天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國內首部聚焦「慰安婦」群體的紀錄片《二十二》正在熱映!
  • 《我能說》我是「慰安婦」!但你們能道歉嗎?
    人們都說韓國人拍電影什麼都敢拍,這真的是真話,一部《熔爐》促成了韓國國會修改制訂了一系列保護未成年人的法案,包括《性暴力犯罪特別法部分修訂法律案》,而且這部法律也被稱為《熔爐法》。美劇《行屍走肉》一季接著一季的更新,韓國人就拍了大型的喪失電影《釜山行》,贏得了一致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