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Don Wagyu餐廳有一款算是天價的三明治,售價為180美元,目測這款選用了熟成36個月的日本A5和牛,之所以能賣到如此昂貴的價格,除了牛肉極其稀少(來自私人牧場,每年只有五頭出口至美國),恐怕就是「熟成36個月」了。
這幾年,「熟成牛肉」似乎和「貴」相當,熟成牛肉究竟是什麼?
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一起走進熟成牛肉的世界~去了解為什麼它搖身一變價格就能翻身好幾倍?
在了解什麼是熟成之前,醺哥首先要向大家介紹動物在被屠宰後要經歷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屍僵」,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嚇人,它通常發生在屠宰後的數小時內。隨著機體的死亡,動物體內的pH開始下降,各項功能開始紊亂,蛋白質緊密結合,形成了無法分離的複合體,肌肉劇烈收縮,無法舒展,這個時候的肉質會異常堅硬。
第二個階段為「解僵」。當溫度保持在0℃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蛋白質分解酶開始工作,它們「啃食」之前形成的蛋白質複合體,於是肌肉原本僵硬的結構被打破,肉質重新變得柔軟。
這個階段便是小編要和大家聊的「熟成」。簡單來說,所謂的熟成就是一個肌肉由僵硬漸變又軟的過程。
對於吃貨吃貨來說,食物的口感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所以先從口感說起,烹飪時,收縮的肌原蛋白和肌纖維會擠出水分,這也是為何全熟的牛肉會非常老。
前面有介紹到,在熟成的過程中,蛋白質結構被破壞,結締組織被弱化,因此肌肉受到的擠壓力也隨之降低,水分得以保留。
除此之外,肉的表面會形成一層堅硬的外殼,它像一層膜,減少了內部水分的蒸發,熟成牛肉的嫩度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那麼問題來了,熟成的天數是越長越好嗎?到底熟成多少天可以讓肉的風味和口感達到頂峰呢?
廚師、科學家和你一樣想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以牛肉為例,分別熟成7天、14天和21天,之後通過儀器測定其理化性質,並請專業的品評師品嘗。
雖然不同的實驗結果略有出入,但基本可以得出結論,熟成的14天,各種風味物質顯著增加,而21天後味道上的變化就不大了,但是剪切力仍在下降,也就是說,吃起來會更嫩。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熟成牛肉這麼貴???想說這得從熟成的方式說起。
乾式熟成將大塊的牛肉,不分割、不包裝,直接放置於特殊的熟成室,溼度設定在50-80%之間,溫度恆定在0-4℃,風速控制在 0.5-2 m/s。根據肉的大小、品質、環境以及廚師的判斷,餐廳裡熟成的時間通常在20到40天不等,也有少數的餐廳會熟成上百天。
經過乾式熟成的牛肉,在烹飪前,需要削去風乾的外殼、氧化的脂肪和可能長了黴菌的邊邊角角,再加上蒸發的水分,差不多要損失原有重量的20%,一塊乾式熟成28天的牛排,其損耗率可能接近50%。下圖這塊牛肉熟成了7天,重量減輕了差不多170g。
乾式熟成對於牛肉的質量要求很高,通常取肋眼、T骨這種脂肪含量比較豐富的部位,而溼式熟成則要寬容很多。
隨著真空包裝和冷鏈運輸技術的發展,這種經濟實惠、簡單方便的熟成方法逐漸普及,受到大眾的青睞。
溼式熟成是指將牛肉分割成小塊,用真空袋包裝,在低溫的環境中保存數天,等運輸到超市售賣時,熟成已經差不多完成了。
這種熟成方式大大降低了成本,不需要條件嚴苛的冷藏室,不需要專業人員監控,真空袋充當了「外殼」,因此牛肉的重量幾乎不會變化,在很多超市裡都可以買到溼式熟成的牛肉,和乾式熟成相比,它缺少了富有層次的香氣,牛肉自身的味道更明顯。
左為乾式熟成,體積更小;右為溼式熟成,更加溼潤多汁
熟成,說白了,就是將食材交於時間,通過自身內部緩慢的化學反應,產生風味和口感上天翻地覆的變化,它是一種烹飪方式,也是一門料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