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善耆,清朝十二鐵帽子王之一的肅親王,爵位世襲清初皇太子長子豪格,乃是不折不扣的滿清貴族宗室。他對清王室忠心耿耿,連死後諡號也被賜"忠"字,但他的忠只對清皇室,而非對百姓,對國家,站在國家的層面來看,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漢奸"。
1866年,豪格的第十代嫡孫善耆誕生。善耆出身顯貴,他的榮耀全部來自滿清皇室,可以說他的個人前途牢牢被捆綁在清皇室這艘搖搖欲墜的大船上,因此他只能拼盡全力想要將大船扶正,抵禦風浪。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後,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匆忙"西狩",善耆跟慶親王奕劻、以及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鴻章被任命先行回京處理善後事宜,他因此結識了日本軍官川島浪速。
此時他並沒有什麼抱著日本人大腿的想法,或者從某些層面上來說,他是個很正直的臣子,領了稅務總管這個"肥差"不但不中飽私囊,反而徹查清算,在腐朽的晚清朝廷中堪稱一股清流,但也因此得罪了諸多貪汙貴族,後被慶親王奕劻彈劾免職。
在經歷了清皇室各種"挨打"以及朝廷腐朽不堪後,善耆此時很是失望,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清皇室,而是想要通過改革來替清朝"治病"。他修建道路,對交通進行規劃;注重市政建設,倡導文明講理;他提高婦女地位,開辦"文明茶院"允許女子也進去喝茶看戲;他還建立新式警察機構,乃是我國現代警察制度的創建者。
汪精衛這個名字大家應當都耳熟,在漢奸之前,他也曾是個熱血少年。1910年,汪精衛秘密潛入北京,意圖刺殺幼帝溥儀之父,清攝政王、也是鐵帽子王之一的醇親王載灃。當然這刺殺沒有成功,汪精衛被抓捕後叫到了善耆手上處理。
善耆此時早已明白清王朝再這麼下去遲早要完,這時候殺這麼一兩個、兩三個、甚至數十上百個革命人士都沒用,因此放了汪精衛。有傳聞說善耆曾跟汪精衛說:"如果不是出生在王族,我早就加入革命黨反叛朝廷了。"至於是真是假大家還是自行體會。
善耆這個人其實很矛盾,因為他前期的一些舉措能夠看出他是個有一定能耐的人,品行上也還不錯,但可惜他出生在清皇室,且他無法割捨這重身份,因此在武昌起義後他組建"君主立憲維持會"(也就是宗社黨),想要通過效仿君主立憲的方式挽救下清政府。
他的君主立憲其實也只是披著君主立憲的外衣,實際上組建的內閣乃是"皇族內閣",竭力阻止溥儀退位,拒絕隆裕太后在《清帝退位詔書》蓋下寶印。但善耆以及部分滿清貴族的頑抗已經無力回天,清政府最後還是亡了,善耆也帶著一家子人逃到了旅順。
還記得開頭說過的善耆交好的那個日本人川島速浪嗎?這時候終於成了善耆唯一的救命稻草。善耆痛恨推翻了清政府的革命人士,因此選擇投靠虎視眈眈已經意欲入侵的日本,不僅在明治天皇去世時以清朝親王的身份服喪,更在大正天皇登基時前去旅順白玉山上拜會日本侵華"英靈"。(日俄戰爭中日本侵略旅順,並在白玉山上修築白玉山塔來祭奠"英靈")
這還不算完,善耆此時已經到了一種喪心病狂的地步,他將清政府滅亡的責任全部推到革命人士身上,因此仇恨起了所有中國人,兩度發起"滿蒙獨立運動",但皆以失敗告終。
這兩次失敗不僅讓他家財盡散,也讓他徹底失去了復闢的志向,因此備受打擊抑鬱成疾,在臨終前他將自己的38個子女全部送到海外,其中歐洲只有3個,剩餘35個盡數送到日本,告誡子女們一定不準當中國人。
尤其是對那些送去日本的子女,他更是各種叮囑,告訴他們要記得日本"提攜"之恩,其中第十四女顯玗跟第二十一子憲東都被送給了川島速浪當養女養子,而這個顯玗後來改了個名,正是世人皆知的川島芳子!是的,那個歷史上號稱"東方女魔",在侵華戰爭中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女特務,其實是清朝格格,是不是特別諷刺?
但歹竹還是能出好筍的,憲東就無法接受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也對虛偽惡毒的養父充滿厭惡,他悄悄成為了地下革命人士,傳遞了不少消息。
善耆的這一生是悲劇的,也是可恨的,他明明擁有一定的能力,卻固執活在清政府的昔日榮光中,不願面對現實,也不願去看百姓有多痛苦,一旦失去自己的身份地位就開始喪失理智,最終鑽進死胡同,放棄了自己最在意的身為滿清皇室的尊嚴向日本俯首臣稱,大概這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