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年,電視螢屏上開始出現一批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創作的電視劇作。今年以來,《楓葉紅了》《月是故鄉明》《吉他兄弟》等脫貧攻堅主題「京產劇」先後登陸了央視一套、八套晚間黃金檔,並收穫了收視和口碑的雙豐收。
《楓葉紅了》於8月5日在央視一套首播,收穫了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第一的好成績;《月是故鄉明》於9月19日在央視八套首播,在播出當天同時段收視全國第一,直播關注度1.3873%,市場佔有率8.0903%;《吉他兄弟》自10月18日在央視八套首播至今,開播當晚實時收視率破1,實時收視排名第一,至今熱度也高居不下。
三部作品都將真實的脫貧攻堅故事搬上螢屏,在具體的表達方式上則各具特色,進行了不同維度的創新。《楓葉紅了》將故事設定在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的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巴圖查幹嘎查(村),在視覺表達上用飽滿明亮的色彩呈現了大地與家園的美麗,在內容上則將國家扶貧政策巧妙地融入村民的實際生活當中,以百姓之口講述政策、在實際之中運用政策,避免了對宏觀政策生硬的解讀與宣傳。
《月是故鄉明》則從返鄉基層幹部張錦繡反哺家鄉的故事著手,對農村轟轟烈烈地脫貧攻堅戰進行了全方位還原和深入的討論。通過張錦繡的故事探索了鄉村振興的方向,即「農」字當頭,以「農」為根,因地、因時、因人制宜,在保住青山綠水的前提下,種植、養殖、旅遊多管齊下。正在熱播的《吉他兄弟》則結合貴州省正安縣的人文與地域特色,生動描繪了改革開放以來貴州農民工的奮鬥歷程。
這些不同維度的表達共同組成了脫貧攻堅事業的多個層面,也是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充分發揮精品創作「北京模式」的作用,對北京電視劇創作生產進行提前規劃、加強引導和重視把關的成果。28日開幕的2020年秋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還特別推出北京市重點電視劇片單展區。片單內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大多以現實生活為藍本,以富有感染力的人物、故事和情節打動人、溫暖人、鼓舞人,致敬每一個為扶貧事業努力奮鬥的普通人。
除了已播出的劇集外,還有脫貧攻堅主題的《溫暖的土地》和《萬物生》近期正在排播,這兩部劇在拍攝前期就得到了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的扶持。此外,包括《長江人家》《幸福隧道》《村第一書記》《綠色誓言》《黃大發的奮鬥史》《我的軍禮》和《我的綠水青山》等一批脫貧攻堅主題電視劇,同樣列入展區內。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