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莉
近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關於做好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各級電視臺特別是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要加大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購買、排播力度。目前,廣電總局已研究確定22部脫貧攻堅題材重點電視劇。《通知》還要求用心用情用功推出精品力作,講好脫貧攻堅的中國故事。仍在創作中的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要堅決避免同質化傾向,在脫貧攻堅主題下,從不同風格、角度、地域進行多樣化開掘,形成百花齊放的多樣化格局。(3月27日人民網)
據了解,正在央視熱播的《一個都不能少》,在湖南衛視熱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等劇人氣持續走高。近年來,各種脫貧攻堅題材電視作品紛紛湧現,它們既是時代的記錄者,也逐漸成為脫貧攻堅戰中的深度參與者,更是電視螢屏上的一抹亮麗風景。
「扶貧開發成敗繫於精準」,扶貧題材電視劇創作也當同此理。曾經,在大眾心目中,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大多立足奮鬥、主打勵志、聚焦政策,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拍成「嚴肅臉」,年輕觀眾不太待見。而放眼此次國家廣電總局確定的多部重點劇,在創排思路上各出高招,值得期待。但要用電視劇表達脫貧攻堅題材,則需要在精和準上做足文章。
首先,好的脫貧題材電視劇,得打破思維定式,情真意切而又「新意盎然」,其展現的應是當代的「真農村」。當下,即使在仍有貧困戶的地方,網際網路也早已走進普通村民的生活。正如很多製片人所言,現在城鄉差距越來越小,農民足不出戶也可網購,農產品直播辦得風生水起。同時,大多數村民的追求已經升級到更高的精神層面——用知識改變命運,以文化重塑美麗鄉村。因此,如何講好新形勢下的脫貧攻堅故事才是創作者們應該重點著力之處。比如《一個都不能少》融入了當下大熱的「生態移民」「生態旅遊開發」「大學生回鄉創業」等故事內容,農村搬遷戶因為成了社區內配套有幼兒園、小學、醫療室、休閒廣場、服務中心等的「城裡人」而自豪又開心;而《綠水青山帶笑顏》中,楊爍飾演的男主角在博山的創業項目就是辦民宿,馬蘇飾演的第一書記也提出要用短視頻「帶貨」。這接地氣的真實的農村,「土與舊」「洋與新」的並存,都能引發年輕觀眾的共情。
此外,成功的好劇更要邁開腿,沉下心。有些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之所以讓觀眾覺得「膚淺」與「彆扭」,是因為創作者沒有深扎到位,僅僅停留在美麗鄉村層面上,一不小心將此類劇拍成了風景宣傳片,而貧困區域真正需要關注的資源無法對接、人才流失、溝通不暢等諸多現實問題反而被忽略。事實上,記錄和參與脫貧攻堅戰自然不是拍風景片、戀愛戲,更不是生硬空洞地喊口號、貼標籤。要令觀眾走心動容,創作者就應該走出舒適區,走進田間地頭,將雙腳深扎泥土中,同時在回望貧困之態、凸顯扶貧之難、激發脫貧之志上下功夫,方有希望生動詮釋精準扶貧戰略的重大意義和艱難過程。如何過上好日子才是農民真正關注的問題,因此一部合格的脫貧攻堅題材劇應該關心基層幹部的艱辛,關心農民的飯碗,關心農民的急切和焦慮,而不是只把農村當作背景。
同時,一部優秀的脫貧攻堅題材劇,還要力求避免因為盲目追求戲劇化矛盾衝突,而導致的對貧困群體現狀的選擇性遮蔽;應該直面新時期農村的深層次問題,對於現實矛盾,不迴避、不躲閃、不歪曲,用詼諧幽默、正向勵志的田園風格,以小故事闡述大道理,如此才能做到既正能量又接地氣。任何忽視或無視扶貧工作的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一味跟風的創作態度都不可取。「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在最真切觸摸老百姓脈搏的地方,基層工作者用激情發出能給鄉親們帶來溫暖的光亮,以他們為主人公的優秀電視作品亦當如是。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