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道

2021-02-25 金燈臺微刊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

  「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一○:10)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一四:6)

  基督教新約聖經裡的約翰福音書,其主題是「生命之道」,希望人因「信」主耶穌而得「生命(約二○:31),上述的三節聖經已經表達得很清楚。

  我們既是活生生的人,還需要「生命」嗎﹖這裡所講的,乃是新生命與永恆的生命(永生)。


生命的奇妙:

  何為「生命」﹖「生命」本身實在是個謎,是個奧秘!

  「生命」無顏色,沒有重量。「生命」有無形狀能否被觸摸﹖都沒有,但卻真實的存在著。人有「生命」在內,就是「活人」,沒有了它,就是「死人」,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沒有了生命的「死人」,人人都有點懼怕。一個美冠全球的世界小姐,沒有了「生命」,化妝得再美的「死屍」抬到你面前,照樣叫人怕怕,若「它」不動還好,若「它」能動,那就更把你嚇得魂飛魄散了!

  「生命」本身看不見,但卻可試驗看出。一粒洋蔥裡面有「生命」,因它種下土去會萌芽長出洋蔥,若用刀將它從中破開後以繩子綁住,或用透明膠帶黏起來,再種在土裡它不能生長了,因切下去「生命」就不見了!雞蛋裡面有「生命」,經過準準的二十一天,母雞孵出小雞來;但若把蛋殼敲破,「生命」也不見了,再拿去給母雞孵化,就是兩年也孵不出來,因蛋殼一破的一瞬間,「生命」已經不存在。今天人類科技已經達到頂峰,人能製造電腦,火箭,人造衛星,靈巧的機械人,但是人迄今無法造一棵「有生命的草」;或一隻小小的「有生命的螞蟻」。聖經說:「因為在你那裡,有生命的源頭。」(詩三六:9)  

  原來,神是一切「生命」的源頭!「生命」是由創造宇宙萬物的主賜予的,人無法製造生命!曾有醫生和科學家合作,用百分之百正確的組合成份,製造和真的一模一樣的雞蛋,卻是怎麼都孵不出小雞來,因為無法在這「人造雞蛋」裡注入生命。

「生命」有四種類別:

  1.植物的生命:青草,樹木都有生命,因此可以生發,長大,死亡。

  2.動物的生命:牛,羊,馬等動物,靠著吃草維持生命;動物能走動,植物不能,因此動物生命的層次比植物高。

  3.人的生命:人吃牛,羊,雞,鴨魚肉,又食菜蔬,瓜,果等以維生。神定下「各從其類」的生命,人雖天天吃牛羊肉,卻不會因長年吃牛羊的肉而變成了牛,羊。顯然的神賦予人比動物更高的生命。  

  4.神的生命: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神的生命是永恆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神的生命是無限旳;人的生命因罪已遭破壞,不完全了,而神的生命卻是完美的,聖潔的,榮耀的。

  神在創造人類始祖亞當的時候,「神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世二:7)

  「靈」在我們裡面,發揮宗教的作用,因此只有人才有宗教意識和行為,即宗教的本能。因著神已將祂的靈賜給人類,使我們能敬拜祂,也事奉祂。更奇妙的人本來短暫的生命,因為全能與慈愛的神把祂的生命放在人裡頭,就被改變成為新生命,也有永生,這是又真又活的神,賜給人極大的恩典。

生命的存亡契機:

  「耶和華阿,求你叫我曉得我身之終,我的壽數幾何,叫我知道我的生命不長。」詩人大衛在詩篇第三十九篇四至七節中,嘆喟生命的短促,窄如手掌,如同幻影。古代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在詩篇第九十篇十節中也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

  新約雅各書的作者形容說:「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四:14)

  中國人也有這樣的說法:「人生七十古來稀」,又說:「人生如夢」,也像「朝露」;人生就是這樣的短暫與無奈。

  不僅如此,我們的生命還是非常脆弱,不能碰的,好像雞蛋一樣,一碰就「完蛋」了。開車若碰柱,撞樹或互相碰撞,結果非死即傷;人的生命也不能壓的,地震一來,房屋倒塌一壓就扁了,垮了,人生就是這樣的可悲。

  人在世的年日,稍縱即逝,不要終日營營役役,忙得瘋狂,只為圖利謀財,追逐富貴玩樂,若如此人生就太沒有意義和價值了。主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一六:26)

  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但創造宇宙和生命的主賜給我們的卻是「永生」,遠遠勝過「長生」千千萬萬倍。最寶貝的,若在短暫人生中,悔改離罪,敝開心門誠心接受耶穌基督作我們的救主,靈魂得到歸宿,我們就能得到「永遠的生命」即「永生」的福份,才有永恆的價值。

  生命在神手中,但神也賦予人自由的意志,有選擇的權利;求主賜下智慧,好叫我們知道生命的價值,機會掌握在這短暫的人生中,去尋求,並得著那「永恆的生命」。  

  這才是真正有福的人。

作者陳潤棠牧師為美國富勒神學院宣教學博士,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院長。 

金燈臺無固定投資者,若願意可通過下方"奉獻支持"金燈臺事工。

相關焦點

  • 紀錄片《生命之鹽》:以「鹽」之味折射生命之「道」
    而如何不光描摹美食於舌尖之滋味,挖掘美食背後之人情風土,更開闊視野,讓美食與人心情誼、生命哲學、歷史變遷、地球繁衍等更具深刻性的意義表徵進行交融碰撞,在彼此交互作用的過程中激發出全新的意義空間,將美食之故事真正炒成一道兼具美味和美感、享受和思辨、獨特性和普及性的視聽盛宴,是美食類紀錄片下一步值得探尋的方向。《生命之鹽》即做出了一次有益的示範。
  • 與道合一:周敦頤生命倫理的精神與境界
    人亦本於太極陰陽,所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惟人得其秀而最靈」。由此,人之生命越居於宇宙中心,從而確立起人在宇宙萬物中的特殊地位。人與萬物,皆為同體而生,擁有共同的本原。故人、物皆有大本之性。所謂大本之性,即作為萬物本體的太極之性。而太極之性,在周敦頤那裡,實質即陰陽之道體的生生之性。
  • 和平勇士的智慧之道:獻給所有走過生命黑夜的人
    四分之一個世紀以前,我寫下《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道出我在加州伯克利的一間加油站兼汽車修理廠,邂逅一名值夜班的技工後所發生的故事。我為這位完全不像師父的師父取了「蘇格拉底」的綽號。這本書揉合了現實與想像,提醒大家別忘了生命中更寬闊的境界與更高遠的許諾。
  • 相對於斤兩,生命的成色更重要 || 《大學》之道:格物
    孔子曰:「若富貴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若果用正當的手段可以得到富貴,哪怕我在市場裡做個保安,做個馬車夫也願意。可見孔子既提倡、重視心靈成長的快樂,也注重物質快樂。也可見,在孔子看來,任何人都有資格同時擁有心靈成長的快樂和事業成就的物質快樂。並且一個人心理越健康,其在生活之中多獲得的快樂越長久,越沒副作用。
  • 星野道夫——追尋生命中光的人
    「人的一生,總是為了追尋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長的旅途上。」 ——星野道夫他是一位攝影師,那一年,他放棄大都市的安逸生活,只身前往酷寒的極北大地。旅居阿拉斯加20年,他的鏡頭,一直投向北極這片神秘的土地。
  • 講章精選丨約翰福音第一講:道成就生命,道成了肉身
    ——第一講:道成就生命,道成了肉身(約翰福音1:1-18)   真正的信仰是什麼呢?約翰親歷主耶穌的傳道、受死與復活,經歷了聖靈的降臨和愛的燃燒,他終於明白了:一、道就是神:若非神自己的啟示,沒人能懂得。(約1:1-5)1、道是什麼?
  • 日本童謠詩人道雄:養育A的生命,就要奪取B的生命嗎?| 一詩一會
    由於童年時期遠離父母,孤獨的道雄從小便有優於常人的感性和觀察能力。他不僅關注身邊的動植物的生命,也將目光投向無生命之物以及更寬廣的宇宙,去發現人們往往忽視的那些「存在」的不可思議之處。日本著名詩人谷川俊太郎是道雄的忠實讀者。他認為,道雄在面對某個對象時,首先是被「它存在於此,它不是除它以外的任何事物」這個事實壓到了。在詩歌的詞與詞、行與行之間,滿含著道雄對萬物的敬畏和感嘆之情。
  • 日本童謠詩人道雄:養育A的生命,就要奪取B的生命嗎?|一詩一會
    事實上,道雄在創作中從未將童謠與詩歌區別對待,他認為給孩子的詩和給大人的詩本質上應當是一致的,都是經過「精神的高度燃燒」而創作的作品。自20世紀30年代走上詩歌的道路以來,道雄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寫作熱情,一生的詩歌作品多達上千首。它們大多明易輕快,時常透露出頑童般的狡黠和放肆。道雄也因長年在兒童文學詩歌領域作出的貢獻,成為亞洲首位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
  • 生存之道:狼道,仁道?
    生命究竟是上天給予的,還是自己爭取的?我們需要狼道,還是仁道?這部電影叫《阿爾法:狼伴歸途》,是一部兩年前的片子了,可裡面的思想,卻永不過時!故事的背景大概是兩萬年前的歐洲北部,當時正處於弱肉強食的冰川時期,主人公是一名酋長的兒子,名叫「科達」。那個時代,給我們的感覺是什麼?原始,野蠻?沒錯,就是這樣的。
  •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整理分享者:安娜【經】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略解】上士聽到了大道真理,能夠深刻地認識它,膺服它,所以只管努力地去踐行它,沒有任何猶疑和懈怠。中士聽到了真理,能夠相信又心懷猶疑,有時候能夠去踐行,心中會有喜悅;有時候卻拋在腦後,陷入私慾和愚昧。
  • 黃老之道的金丹大道
    一      張三丰祖師云:道之不行,緣於道之不明;愈因道之不明,愈致道之不行。
  • 道之道,說《天道》
    丁元英深諳中國文化屬性,深諳以中國文化屬性推之而出的人性之「道」,電視劇一直以丁元英所謂的「道」之思維展開。其實所謂「道」,即是尊重實事,尊重客觀規律。但是看完《天道》,我對丁元英這個鬼才人物,得出的結論則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但這不擇的手段,又在情理之中,又讓你說不出有什麼違背常規、法律,所以只能是恨他在心口難開。林雨峰的死,劉冰的死,即是死證。
  • 老子之道不同於夫子之道,它是道法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本性
    這在於虛無的道不可能是動的,而只能是靜的。寧靜意味著道居住於自身,自身與自身處於同一之中。相反,躁動則是道的遠離和失去。因此,老子強調靜為躁君,並認為清靜為天下正。 道也呈現為柔弱。柔弱是剛強的對立面。一般的觀念是肯定剛強,否定柔弱。但老子卻反對這種看法。它認為柔弱勝剛強。這是因為柔弱代表生命,而剛強代表死亡。在天地間,沒有什麼比水更具有柔弱的特性了。
  • 降低電動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才是突圍之道
    面對補貼退坡,朱軍認為,電動車購置成本高、殘值低,消費者不願意去買,所以要靠國家補貼來推動,靠政策來強推,但現在降低電動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才是真正打開市場的突圍之道。 降低電動車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智庫君:上汽跟廣汽的合作在技術層面上有哪些內容? 朱軍:合作的具體內容還在討論的過程中。
  • 恆守所信的道|保羅 2.信基督是生命
    【徒十四:22】堅固門徒的心,勸他們恆守所信的道,又說:「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要守住所信的我們這一次特會的主題是恆守所信的道,我的負擔是從保羅的一生來看怎樣恆守所信的道。我們說過保羅不僅勸勉聖徒們要恆守所信的道,他自己一生也都持守所信的。題目裡講到的這句話,就是保羅所說並所信的,而且從保羅的書信裡我們很清楚他所信的是什麼。這些真理對我們來講並不陌生,但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我們來守。我們認識這些真理,知道我們所信的是什麼固然非常重要,但我們還需要能守得住。
  • 寇紹恩牧師的母親寇何荔璇師母安息主懷:近百歲人生見證著生命之道
    老人家一生平凡,沒有講過一篇道,但靠著神的恩典,她近百人生,見證著『生命之道』----正如父親證道集的名字!感謝主,給我們這樣一位母親!.....我們寇家班預計:4/09(主日)下午15:30在臺灣臺北基督之家 4/15(周六)上午10:00在北美金山基督之家五家,為我們摯愛的媽媽舉行追思禮拜!紀念母親的愛,更感謝天父的愛!
  • 馮延巳寫下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
    他曾寫下了一首詞,道盡了生命裡的「閒」愁,引人深思。《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 五代 ]馮延巳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裡朱顏瘦。「誰道閒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總以為環繞在我們身邊的煩擾之事已經離去,卻又在不經意間提醒你,他從未離去。春天,是萬物始長的季節,是新的開始,是帶著希望的延續,然涉及春的詩詞,十之八九,滿懷愁緒。
  •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大學》之道,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談的是大學之道。回想數月前,在「香橙螃蟹月,新酒菊花天」的九月,懵懂的我們跌跌撞撞地闖入大學,像初入大觀園的劉姥姥,流連於它的滿園蒼翠、桃紅櫻白,沉醉在它的書香芸閣、風流儒雅。但我們應明白: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初入大學的我,在簡短的大學時光裡,對此已有深刻體會。
  • 丹麥Arla奶粉的有機之道
    向窗外望去,陽光明媚隨著全國多數省份 「歸零」以及武漢的「解封」一切又是新的開始生命滋長遵循有機之道讓牧場從「歸零」開啟Arla寶貝與我,在北歐擁有萬畝自家牧場跨越兩個世紀的乳製品生產經驗和有機歷練讓寶貝與我更懂有機之道這裡的每一顆牧草全都遵循自然轉化
  • 你不了解的野貓生成與生存之道,尊重其它生命就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因此,就引來了老鼠自動追隨人類,畢竟大自然中的萬物都有著自己的生存之道,老鼠通過盜食人類的食物生存,而老鼠又是貓的主要食物,因為生存所需,老鼠身上的牛磺酸是貓生存所必須的,而貓自身沒有辦法進行合成。所以,貓自然也融入了人類生活,只不過它不像狗那樣必須依賴於人類,貓與人類的共存狀況是若即若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