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混雜的《花木蘭》,遭遇水土不服,好萊塢能講好中國故事嗎?

2020-09-13 不上道青年

電影《花木蘭》終於上映了。


當初它因為疫情一而再再而三推遲,結果率先在流媒體上播出,就感覺有些不妙。


果然片源早早流出,一大波網友早已提前欣賞了這部迪士尼大片,沒上映豆瓣評分就瞬間降到4.7,就這樣備受矚目的《花木蘭》成為了高開低走的又一典範。


中國的「孩子」回家遭遇水土不服


雖然對外國導演執導中國故事有所存疑,不過有《花木蘭》動畫片珠玉在前,迪士尼真人版《阿拉丁》佳片在後,國內的大家也都期待看到同樣優秀的木蘭,讓中國故事再發揚光大一回。


結果看到成片的中國觀眾卻怒了——


「怎麼都5G時代了,

美國拍的中國形象還憑刻板印象和臆想?」


看看這布景豔麗的配色,就如同置身於唐人街本街↓




紅配綠真是美極了↓



而且故事明明是南北朝時期,片中女性卻都畫的唐妝,就算是架空中國歷史吧,這種鬼魅的氣氛是怎麼回事?分分鐘串戲到《西遊降魔篇》。


無縫銜接《西遊降魔篇》妖怪聚會


還有蜜汁燈籠元素 感覺下一秒就要舉辦冥婚了



而對中國功夫的刻畫,一番飛簷走壁那是少不了的。



總之滿眼都是東拼西湊所謂的中國符號,上下五千年的元素堆砌到一塊兒,就是你中國古裝應該有的樣子,搞得自家孩子回來反而水土不服。


外國網友被毀童年


《花木蘭》在國外其實有一定觀眾緣的,動畫版當年很是拉了一波好感,對於外國網友來說是提升對中國認知和好感度的一部影片。所以當電影未播時,外國觀眾朋友們也是期待異常。


扮演女主角的劉亦菲當初公布後,還收穫了一波點讚,一上映網友們還紛紛組織了仿妝。



本以為這部片也許符合外國影迷的口味,但沒想到外網也是一片抱怨,爛番茄新鮮度從一開始的81%,直接降到了75%,IMDB評分也才5.1分,底下網友評論一水的一顆星↓



就不說畫面、節奏問題了,劇情和角色明顯的邏輯Bug比比皆是↓



有的理由也很迷,很多觀眾詬病的一個點,竟然是電影裡缺少了木須龍這個逗比角色,類似《獅子王》裡的丁滿↓



這個鍋我倒覺得劇組確實不該背,這個是真沒法真人化啊!


也有資深影迷博主表揚了鞏俐和李連杰的演技↓



不過我對他們能認出李連杰表示猶為欽佩


你能看出這個跟末代皇帝似的人是李連杰嗎


很多人說,這部影片目標群體是兒童和青少年,不要太過苛刻。


怎麼,這是在歧視兒童片嗎?兒童片就是敘事混亂,人物刻畫呆板,邏輯線不清晰的理由了?


而且,當劉亦菲騎著馬在雪崩上狂奔還能救人的時候,這已經不是一部兒童片了,而是一部神話片。



還有那個冷不丁就出現的圖騰——鳳凰,它的不明所以以及對劇情毫無推動作用暫且不說。


需要科普的是,鳳凰浴火重生自古以來中國並沒有確切典故(大概率是郭沫若老師自己編的),鳳凰涅槃完全是西方世界的神話。


看到這一幕劉亦菲仿佛超級英雄附體,我真的尬住了


迪士尼「豬八戒照鏡子」


正所謂舔狗舔到最後,終將一無所有。


片方在電影裡運用這麼多中國元素,又完全照搬動畫片畫面,顯然是想中美觀眾兩邊討好,兩頭通吃,從一開始心思就沒用對。


早期先是一通營銷打的溜,從女主角千人試鏡,到熱炒迪士尼第一個亞裔公主,《花木蘭》真人版未開拍風評就已經甚是喧囂。



迪士尼還請來各種影后影帝級別的演員降維下凡,在片中甘當綠葉工具人,希望能賺足中國觀眾的好感。



這種一看到美國大片就一擁而上的習慣是不是能改改了,你能想像梅姨、施瓦辛格等一眾好萊塢明星在小美人魚裡出現嗎?


結局就是如同烹製了一盤左宗棠雞,中國觀眾批門道,外國觀眾看熱鬧。


當我們看花木蘭,我們看的是什麼


花木蘭這部影片最有問題的不是它的畫面、故事和節奏。


而是沒有拍出花木蘭的成長和磨練,水到渠成的太自然,擁有強勁內力「氣」的設定,讓她完全就是命運的天選之子。


花木蘭最重要的品質,是她突破了當時對於女子的限制,能夠和男子競爭,我們想看到的是「巾幗不讓鬚眉」,是「誰說女子不如男」。


當初這個扮相颯我一臉


更別說千年後處於現代思維的我們,更是希望看到一個覺醒、獨立、不服輸的女性角色。


所以當花木蘭終於打敗對手來到殿前,皇帝要給她賜官位的時候,我只想看到兩種結局:


要麼是老娘不在乎封官加爵,進可保衛家園,退可卸甲歸田,走的是江湖俠氣。


要麼是給我官我就當,當的理直氣壯,當的理所應當,走的是英雄氣概。


不管怎樣都是自我選擇。


然而當木蘭選擇回家,皇帝滿意的遞給她獎章,大大的刻著一個「孝」字,仿佛在誇讚她識大體,懂人事。一瞬間我仿佛咽下一隻蒼蠅一樣難受。



這個「孝」對於古代女性意味著什麼我們太明白了:


就是父權。


中國古代的女孩,包括片中的木蘭開始也是,不能讀書,不能習武,不能展現自我,只因身為女兒身,父權這座壓在身上的大山才是阻礙女主不能發揮潛能的罪魁禍首。



木蘭不論多麼獨立、頑強,為了實現自我、真我不惜揭露女兒身,最終被接納被承認的原因,還是因為她的行為被歸屬於服從父權,才被「收編」。


一瞬間前面想要構建的女性解放、個人價值之類的意蘊全部打垮。


現代中國女孩不想看到這個,美國導演沒有搞懂這個,也沒有搞懂自己電影的核心。


相比較之下,1996年的動畫片倒是拎得清多了。



普通女孩沒有「氣」,沒有鳳凰護體,沒有飛簷走壁,電影《花木蘭》需要成就的是平凡女孩的英雄夢想,而不是一個飄渺的神話故事。

相關焦點

  • 《花木蘭》折戟,好萊塢還能講好中國故事嗎?
    近年來,張藝謀更是孤身闖入好萊塢拍攝《長城》,請來了國際一線明星、調用了好萊塢頂級的視覺特效,希望用好萊塢的內容模式和先進技術,講好中國故事。「從《鐵達尼號》進入中國以來,我們就一直迷信地認為,當中國的電影工業技術達到好萊塢的高度,就能拍出好的中國電影,但是事實證明了並非如此。」 趙宜說,用好萊塢的技術,只能講好萊塢故事。「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年國內拍《捉妖記2》時,希望採用好萊塢公司的特效。但電影工業和支撐它的技術,是自成一個系統的,且這個系統只服務於開發它的工業。
  • 《花木蘭》折戟,好萊塢還能講好中國故事嗎?
    好萊塢再也無法像以前那樣,自信且流暢地講故事了。在好萊塢不斷地退守、修補政治正確和故事之間的裂痕時,中國電影人或許也該從「好萊塢情節」中走出來。從2000年開始,《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在內的眾多中國商業大片,都在努力地效仿好萊塢模式。
  • 花木蘭水土不服?好萊塢為何沒有國產片好看了?
    03花木蘭水土不服於是美國人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國,比如花木蘭。本來是個好故事,劉亦菲也很不錯,可因為對中國文化有些不尊重,甚至醜化亂改,變了味的花木蘭在中國水土不服票房撲街了。 這裡提一嘴功夫熊貓,當年看完心裡很不是滋味,有多少國人注意到那個熊貓的眼睛是綠的,他的爸爸是個唐老鴨?
  • 《花木蘭》遭遇的水土不服,或許也會出現在《三體》上
    《花木蘭》還未在國內上映,但盜版資源已經滿天飛,更是有人發現,Diseney+新用戶可以領取7天免費會員看正版。也就是說,只要你能翻牆,就能免費看正版的《花木蘭》。要知道趙薇版的《花木蘭》尚有6.2分。在一眾差評中,出現最多的是花木蘭的背景與接受命運的過程,以及劇中人物形象問題。不乏有人覺得,迪士尼對中國刻板化的認知導致這部電影拍出來像一個夾在中西之間的怪物。
  • 爛番茄79%,豆瓣4.9,劉亦菲《花木蘭》的問題是水土不服嗎?
    《花木蘭》為何水土不服這麼嚴重? 有一句話,真的憋在心裡好久了。 好萊塢大片啊,求你們放過中國傳統文化吧!!! 不知道是一種什麼怪現象:無論好萊塢主創們自稱花了多少功夫了解中國文化,出來的還是一股濃濃的夾生味。
  • 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擔當——從好萊塢電影《花木蘭》說開去
    □峻 冰好萊塢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2020年出品,由紐西蘭導演妮基·卡羅執導的真人版古裝歷史片《花木蘭》(Mulan),儘管改編自該公司1998年攝製的動畫片《花木蘭》,但其故事根本還是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即關於南北朝時期一位名為「花木蘭」的巾幗英雄的史詩傳奇。
  • 《花木蘭》好不好看我不知道,但好萊塢講故事的套路卻能讓你的課堂更有趣
    電影《花木蘭》翻拍消息一出來,從選角到服化道再到拍攝,幾乎就沒下過微博熱搜。網友們都非常期待,像好萊塢這樣一個成功的電影製作團隊會如何用它們的故事模型來塑造一個中國式女英雄,講述一個中國傳統故事。影片上映後,雖說褒貶不一,但也是情理之中,歸根結底,西方製作團隊對東方文化的不了解是硬傷。不過,一次滑鐵盧掩蓋不了好萊塢講故事功力的強大。
  • 《花木蘭》口碑滑坡淺談電影三檔,水土不服是硬傷
    簡單粗暴,從大眾的接受程度上講,我們不妨將電影分為一等、二等、三等。一等,也就是好的電影,這類電影能夠跨越語言、文化界限,直擊人心,進而與觀眾達成某種意識形態的共鳴。二等,往往是一般的電影,這類電影因為能夠擊中本土風俗文化中的一些點,也可以說是運用了受限於地域和時間的梗,除了這個地兒,就沒人認了。三等,又被稱為爛片,天下共槽之。
  • 迪士尼的英雄電影《花木蘭》為啥在中國折戟沉沙?
    難怪迪士尼能滿世界賺錢,會來事的就是招人稀罕啊,這不正應了中國那句老話&34;嗎?看得出來,迪士尼也是努著一口勁,想好好講好中國這個源遠流長大IP故事的。畢竟只要電影廣告造勢立住了,迪士尼樂園裡又可以多造一座城,衍生品的帶貨也是無邊無際的。
  •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花木蘭》?—花木蘭影評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花木蘭》?——花木蘭影評】《花木蘭》是一部以東方故事為背景的好萊塢電影。在迪士尼的親自操刀下,將動畫版的花木蘭改編成真人版,全部啟用華裔演員,力圖打造一個更貼合東方價值觀和審美的花木蘭。以下是個人看完《花木蘭》後的一些看法。
  • 《花木蘭》為何「在中國」水土不服?
    並且迪士尼也對《花木蘭》有過度理解,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成為了歐美女性追求獨立的風向標從木蘭詩以及花木蘭的典故歷史中,以中國人的角度來看,花木蘭實際上是替父從軍、抵抗匈奴,是受到萬人敬仰的巾幗英雄。然而在電影中,違背了花木蘭本來想表達的意思。簡單介紹一下劇情吧(以下內容涉及劇透):開場我們的小花木蘭活潑好動,在當時的年代,女生習武不是什麼好事情,所以花木蘭的爸爸非常著急想把其嫁出去。
  • 電影史裡最尬的《花木蘭》,好萊塢的劉亦菲不適合我們
    就連網友自發的為《花木蘭》設計的多版海報都洋氣多了好嗎?到這裡為止,就算沒看到電影,《花木蘭》的問題都已經暴露地十分明顯了:電影在內地市場遇到的第一道坎兒,就是如何合理地東西融合,可以理解迪士尼版《花木蘭》目標觀眾是全球觀眾,不可能完全按照中國文化來,有好萊塢痕跡也很正常,但也並不代表著主創可以亂來啊。
  • 《花木蘭》一部披著好萊塢外衣的中國故事,你會去看嗎?
    《花木蘭》真人版終於上映了。(9月7日在美國上映)主演有劉亦菲、鞏俐、李連杰、甄子丹。十足的巨星陣容!《花木蘭》的故事作為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傳說故事,曾經被迪士尼製作成動畫,成績斐然。很顯然,意思就是這個是迪士尼的版權,完美的撇開了與中國的關係。真讓我感覺有點嘲諷。故事的開始就是講「氣」。練氣的方式就是打中國的「太極拳」。在國際上,最著名的講述中國的「氣」的的功夫就是夢工廠動畫出品的《功夫熊貓》。在這部動畫裡神龍大俠阿寶最厲害的功夫就是「氣功」。看來國外對中國的「氣」功那是相當的崇拜啊。
  • 好萊塢大片《花木蘭》為什麼會遭遇斷崖式差評?
    #花木蘭遇斷崖式差評#,中國文化到底應該如何傳播才能走向全世界?是自己親自帶出去,還是假借外國人之手?好萊塢大片《花木蘭》無疑是中外文化的混血兒,是不是感覺怪怪的?別人家的孩子再怎麼好,我們又怎麼可能真正愛別人家的孩子呢?都說老婆是別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家的好,這都是自尊心在作祟。
  • 《花木蘭》:她是世界的,卻不是中國的
    平心而論,單看外在,面對全球觀眾上映的這部好萊塢A級大製作,實際不虛,個人感覺這部影片比幾乎每一部豆瓣4.7分的電影都要好看;但若深究,追本溯源,這片子的編導顯然不是完全懂,或者說沒有更好的挖掘花木蘭替父從軍,女扮男裝這個東方故事背後的深層意義,實為遺憾。
  • 《花木蘭》口碑崩塌:誤解中國文化是好萊塢最大的風險
    大到影片所傳達的英雄主義主題,小到某一個人物的服化考究,中國觀眾對《花木蘭》的吐槽鋪天蓋地。不會講故事、不會講中國故事、對中國文化存在偏見、受到刻板印象的影響、地域歷史民俗常識混亂等……這些都是影片遭到批評的地方。為了贏得中國市場,《花木蘭》團隊在製作前曾花費了數月對中國歷史進行研究,甚至還邀請中國相關部門審閱了劇本以防萬一,從各方面都表示了最大的誠意。
  • 迪士尼《花木蘭》在中國水土不服?劉亦菲逆風而立,靜待木蘭花開
    迪士尼《花木蘭》在中國水土不服?,各類營銷號和盜版愛好者們瘋狂帶節奏,很多網友們直言:肯定是動了別人家奶酪,見不得《花木蘭》和劉亦菲爆紅。劉亦菲最後,個人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希望《花木蘭》能有好的票房成績,因為內地的票房直接和幾位華人演員的號召力劃等號
  • 劉亦菲:迪士尼中國公主水土不服?群嘲《花木蘭》不顯得我們高明
    群嘲迪士尼2020版《花木蘭》,在過去兩周是中文網際網路的盛事,但這部造價超過2億美金、集結多位華人明星的大片,似乎在華人圈內水土不服。經歷了撤檔、延播、北美地區不上院線一波三折之後,《花木蘭》終於在中國上映了,但是這部電影似乎沒能滿足大家的期待。
  • 從《臥虎藏龍》到《花木蘭》,這些電影講不了複雜的中國故事
    為何好萊塢一拍起中國電影就連最基本的故事敘事水平都倒退不少,簡直比一個國產電視劇還不如?為何中國人一看就知道毫無高潮迭起可言而外國人還看得津津有味?為何同樣看漫威電影,但在中國電影上兩邊審美差距卻如此之大?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一談的現象。
  • 《花木蘭》:當替父從軍的孝女變成了女權主義鬥士
    雖然飾演花木蘭的劉亦菲,終於為我們帶來了一位真人版迪士尼「中國公主」,但不同於電影在北美獲得不錯的口碑,《花木蘭》在中國國內上映後,口碑褒貶不一。中國大陸是《花木蘭》的最大票倉,《花木蘭》在中國的口碑,勢必會成為其票房好壞的關鍵。作為中西文化碰撞的經典樣本,電影《花木蘭》有哪些優缺點,顯然值得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