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開心一「夏」吧
小編說
微課《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在7月28日結束啦,家長們表示有哭花了妝容的,有收穫到滿滿感動的,有被深深療愈的,有鼓足勇氣接受「生命」挑戰的... ...我們最想看到的是:每一次學習,我們都能帶有意識的學習並有所收穫。
今日分享的是課後答疑篇,希望能幫助到更多的家長哦~
1
「吃手」是錯誤嗎?
家長:王老師,我家孩子現在四周歲,女孩子,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有咬指甲的習慣,疫情期間在家轉好。現在上學了又開始了,一次聊天過程中,她和我分享,她說媽媽,學校規則太多了,我不喜歡。
王老師:從問題上看,孩子表達的很清楚,她是上幼兒園無聊所以吃手的。大部分孩子吃手的原因都是因為無聊,還有一個情緒就是焦慮,因為無聊會讓她產生焦慮。因為她不知道該做什麼,這個時候她可能會吃手,這個動作會使得她的心理得到慰寄。
一般情況下,我們要是有孩子感覺到無聊的時候,我們會給孩子找點事情做,你會發現她有事做,她就不會再吃手。另外,我們不去把「吃手」當成錯誤去糾正,這就好像我們傷心的時候會哭一樣,你不能覺得「哭」是個錯誤,或者是我們焦慮的時候會做一個下意識的動作,成人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但是我們不能說你做這個動作是個錯誤,我糾正你這個行為。
SUM MER
你想一想,假如你在一種焦慮或者是無聊的情緒下,你做了一個下意識的動作,這個下意識的動作使得你可以暫時逃離那種難以承受的無聊、焦慮的情緒,那麼,如果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我要調整你的這個下意識的動作上,你可想而知她一定是沒有效果的,所以我們不去調整她的這個動作,而是找事情讓她做或者是緩解她的焦慮情緒。
只有這樣,她下意識的動作才可能得到調整,除此之外,我認為「吃手」這個動作從原則上來講沒有太大的傷害,所以我們不要把這個事件放大,如果你要一開始指責這個孩子,那這個動作就會進入到她的潛意識部分,一旦進入她的潛意識部分的話,你越想改變它反而會更加的頑固。
所以我建議是不是可以跟學校溝通一下安排一些活動呢,或者是回來跟孩子聊一聊,讓孩子有事情可做。
SUM MER
2
建立寫作業的規則
家長:請問老師,寶貝開學三年級,陪寫作業與建立自主自律習慣的相互界限有點困惑請老師幫忙清晰一下!
王老師:孩子在這個階段學習寫作業應該是有自主性了,所以我建議你跟孩子坐在一起商量一個關於「寫作業的規則」。規則建立以後,你的任務就是跟他一起去執行,在執行的過程當中,你肯定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調整的,調整包括規則的執行合理或者不合理,其次是你需要去調整他的情緒,再則你需要看他在學習中的困難在哪裡?寫作業的困難在哪裡?然後做出調整。
這讓我想到聞是寫作閱讀寫作的孩子,他們正好也是三年級開始來上我的課,他們又想自主,但是又不完全具備自發的意識,所以就會出現又不想讓你管,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又還沒有具備的情況。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也會出現對抗,我就不做,你越說我越不做。一個學期下來總有那麼幾次,有孩子就堅決不寫,那我們會在這個過程當中做出一些妥協,比如說有時候我就看到某個孩子絕對就是情緒是HOLD不住的,那老師就給你妥協,但是我的妥協是有底線的,在家庭中你可以嘗試去設置你的底線。
那對我來講,我的課堂就是你不想寫,可以,那你給我口述,你至少要說一段,在課堂上你不說,也可以,下課之後你單獨跟我說。我肯定會給他設置一個目標,把他原來的目標就降到最低。像有的孩子寫不了一篇完整的作文,那你可以先寫一段,寫不了一段,可以先寫一句,總之我是有一個底線。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我都不會生氣,也不會發脾氣,因為我覺得這就是孩子當下的一個狀態,所以我不會跟他在情緒上較勁兒,在這個時候你會營造一個空間,一個場域,讓他感覺到他是被允許的,那他自己也會很快的做出調整。
文章整理自微課《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
圖片來自圖蟲創意
王瑞君老師直播課:
第一期:《如何幫助孩子有效地學習》
《愛和束縛一步之遙》
第二期:《教育,父母應該做什麼》
《傾聽孩子》
第三期:《如何透過孩子認識自己》
《愛孩子就是給孩子安全感和歸屬感》
第四期:《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尊重孩子的選擇意味著什麼》
點擊即可了解詳情!
新浪微博:@聞是教育
專注教育戲劇 讓思想成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