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但凡有點名氣的地方小吃都已經越來越貴,無論是天津的狗不理還是上海的小籠包都不例外,雖說豐儉由人,不過光一籠包子就要好幾十,再隨便點幾個菜少說也得兩三百,儘管味道不錯,還是讓很多人覺得性價比不高,甚至前段時間還鬧出了一些不愉快,已然成了「本地嫌棄、遊客最愛」的店鋪。不過,也有一些店鋪傳承匠心精神,物美價廉的菜品不僅吸引著外地遊客,連本地人也愛去,瀘州白糕便是其中之一。
瀘州白糕本是瀘州的一道名小吃,始產於1920年代的「三義園」白糕店,距今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它是選用大米、白糖、桂花糖及豬油為原料,因此也被叫做「桂花豬油提糖白糕」,只不過這個名字太為複雜,大家也就簡寫為白糕了。正宗的白糕潔白軟糯、香氣撲鼻,以「美、嫩、香、甜、爽口」的特點聞名巴蜀,而這家店竟以「瀘州白糕」為名,看來是十分的自信。
這家店店鋪並不大,裝修也比較老舊,用餐的很多都是本地人,走的就不是那種網紅打卡風的路子。進門就可以看到牆上掛的「金字招牌」,都是各地給的認證,第一次獲得「四川名特小吃」稱號的時間是1990年,那個時候甚至我都還沒有出生,的確是一家老店了,而白糕的製作工藝也被認證為了瀘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看來這家店敢這樣叫也不是浪得虛名的。
雖不及狗不理、小籠包等小吃有名,但是同樣也是名特小吃,還有非遺認證,還在心想會不會很貴,牆上的價目表足以說明一切,剛提到的瀘州白糕本糕僅售1.5元2個、7元十個,要知道很多地方1.5元連個饅頭都買不到,何況是非遺小吃呢?店裡還有很多其他小吃,最貴也都不超過10元,如此高的性價比,怪不說當地人也愛去。
除了白糕本身,米塊也是我的最愛之一,8塊錢就可以來一大碗,算是瀘州人的地方特色,它看起來有點像外地的米粉或者面塊,其實味道又略有不同,感覺更勁道一些,正宗的瀘州米塊外地基本吃不到,因此每次回了瀘州我都會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米塊。
當然也可以花四塊錢吃上一碗豆腐腦,豆腐腦很是鮮嫩,上面的條狀物也很鬆脆,加上辣椒剛剛好,雖然提到豆腐腦可能會引發豆腐腦的甜鹹之爭,但是瀘州的鹹豆腐腦真的很好吃,一次來兩碗也沒問題。
其他小吃也不錯,皮薄肉厚的蒸餃和抄手、入味但是不鹹的滷蛋、還有很多很多好吃的東西,雖然每道菜都幾塊錢,但是我們一行十餘人竟然不知不覺吃了100多!一方面是店裡的東西確實好吃,吃起來就欲罷不能,只恨沒有多長一個胃,另一方面足以說明店家的東西確實便宜,要放在很多小吃店,沒幾百上千肯定下不來。
最後放上一張全家福,大家來瀘州旅遊別忘了去打卡瀘州白糕哦!當然,附近的黃粑、豬兒粑等等都是不容錯過的名小吃,可以一起嘗嘗,感受一下地道的瀘州味道。
圖/文 由旅遊狂魔夏夏夏 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x夏遊記x#
關於作者:目前已經前往過全球500+城市,並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和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及斯裡蘭卡當過國際志願者,歡迎持續關注,與你分享全世界的吃喝玩樂,喜歡記得點讚評論或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