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羨慕董卿的出口成章,欣賞她的氣質優雅,而這一切都源自於董卿的積累,作為一代才女,她將四書五經納入生命中,才能夠做到與人交往時口吐蓮花。在當今的社會當中,與董卿一樣的才女比比皆是,比方說蒙曼。
蒙曼在《詩詞大會》上將《江城子》的惆悵惜花人不在,歌一闕,淚千行,改編成但願惜花人常在,詩千首,酒千觴,獲得了諸多網友的關注。不過,蒙曼雖然才氣逼人,但感情卻是十分坎坷,如今45歲還未找到結婚對象,父母為了她的婚事,還買房徵婚。
偷書看的書蟲
1975年,蒙曼出生在知識分子的家庭當中,父母皆是高等學府的畢業生,這對蒙曼的成長道路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蒙曼的父親,作為一名高中語文老師,他對於詩詞有著自己的見解,看到雨雪更是能夠吟詩作賦。
而這種環境下成長的蒙曼,漸漸的對古典文學偏愛有加。小時候的蒙曼就是一個書蟲,喜歡看各種課外書,書捧到手裡就不想放下。特別是在初三的那段時間,雖然見識廣了,閱讀力上去了,課業成績卻下降了。
看書是一件好事,但前提是不能夠影響到自己的學業。所以蒙曼的母親在她初三升學的那段時間,將其所有的課外書都收集到一個箱子裡面,明令禁止她再看課外書。但小孩子幹壞事的能力遠遠超過了家長的預期,越是不讓她看,就越要想盡一切辦法去看。
那段時間,蒙曼就好像是小偷一樣,趁著爸媽不在家的時候,偷偷摸摸的撬開柜子翻起書就看。直到蒙曼的父親發現了這一切,父親知道強制要求不看書是不行的。因此給她規定了時間,慢慢的蒙曼看課外書的時間少了,學習成績上去了,並且以全年級第一的成績考上了重點高中。
上高中的那段時間,蒙曼也一直沒有放棄看課外書,特別是歷史方面的書籍,而這種積累和沉澱也為她後面的發展做好了鋪墊。1992年,蒙曼考取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雖然很多人不理解她的這種選擇。但是這是蒙曼想要涉及的領域,也是她更想深入研究的領域。
因此蒙曼過關斬將,在學業上取得了不錯的成就,一直讀到博士。畢業之後,學校看中了蒙曼的實力和潛力,便讓她留校任教。父母為了讓蒙曼在北京能夠過得平安幸福,還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積蓄給她在北京買了房。就這樣,蒙曼在北京紮根了。
最年輕的講師
歷史這門專業,在很多學生的心裡都是非常枯燥的,所以大學裡很少人願意選這門課。不過蒙曼的課堂卻永遠坐滿了學生。蒙曼通曉古今,對於各種歷史典故信手拈來,講起課來繪聲繪色,有滋有味。自然,這樣的演講吸引了不少同學的注意,聽課的人也慢慢變多,大家都希望通過蒙曼的講解,對歷史故事,歷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從那個時候開始,蒙曼名氣也一點點的上升,除了有學生聽課之外,還吸引了《百家講壇》編導的注意。當時蒙曼在課堂上講了關於武則天的事跡之後,沒過幾天便受到了《百家講壇》邀約。從那個時候開始,蒙曼不僅僅只是一個大學老師,32歲的她更是百家講壇上最年輕的學者,在《百家講壇》上她以一個第三人的角度去剖析武則天,介紹她的一生。很多觀眾聽完之後仿佛身臨其境一般,從那之後,很多人看百家講壇都是衝著蒙曼去的。
2016年登上詩詞大會的時候,蒙曼是有爭議的。在觀眾的眼裡蒙曼是一個歷史老師,對歷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不一定擅長詩詞。誰知道,蒙曼一開口就驚豔四座,大家通過她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節目播出一段時間後播出,大家喜歡上了這個其貌不揚,卻飽讀詩書的女子。
作為《中國詩詞大會》的評委,蒙曼舉手投足之間都透漏著文人的氣質,仿佛是被墨水點染過的女子。而她對於詩詞的評價和見解,也讓觀眾們重新認識到了詩詞的魅力和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特別是她為一位選手改寫了秦觀的《江城子》這首詩,將詩中"惆悵惜花人不在,歌一闕,淚千行"改成了"但願惜花人常在,詩千首,酒千觴"獲得了不少網友的稱讚。也是從詩詞大會開始,蒙曼的粉絲從歷史愛好者變成了詩詞愛好者。如今《中國詩詞大會》已經舉辦了五季了,蒙曼依然坐在評委席上,這是她實力認證,也是觀眾喜愛度的認證。
父母為其徵婚
雖說蒙曼飽讀詩書,但其實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女子,依舊免不了俗。如今已經40多歲的蒙曼還是孤身一個人,父母也很是為她的婚姻問題著急,甚至一度為其公開徵婚,並在在證婚的條件當中,對男方的學歷和背景不做要求。只要真心對蒙曼好,真心愛她就行。但即便是這樣的低要求,還是嚇跑了很多人。
對於男生們而言,蒙曼是一位學者是一個才女,不是不敢愛,而是怕自己配不上。而關於自己的婚姻大事,關於父母的催婚,蒙曼也曾說,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實,蒙曼也一直在等待那個能夠與她吟詩作賦之人,但能夠達到她這種境界的人,實在是少數啊。
可能對於蒙曼來說,婚姻問題遠比做學問要難得多。畢竟讀書、研究,都是單方面的問題,但相愛確實兩個人的事情。在這個世界上能夠遇到心靈契合的很少很少,而蒙曼不願強求,也不想將就。
不過對於當今這個社會而言,單身也不是什麼難以啟齒的事情,跟蒙曼一樣在等待另一半的人不在少數。也希望蒙曼的父母不要太過著急,能夠尊重蒙曼的想法,相信終有一天,蒙曼會遇到一個與自己心靈契合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