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賢社區居委會召開民主議事會,聽取居民意見。居委會供圖
外立面修葺一新,頭頂的蛛網般的管線消失不見,小區道路平整寬敞,不少居民窗戶都加裝了雨棚……走進海珠區海幢街寶賢社區寶山裡,小區環境已煥然一新,這份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了「小幸福」可是來之不易。在微改造過程中,居民對三線整治、雨棚搭建、防盜門和窗戶更換以及施工進度等存在諸多意見,寶賢社區居委會積極搭建協商平臺,收集居民意見,最終讓居民滿意。
要讓街坊滿意先收集民意
寶山裡的房屋多數建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典型的老舊小區,居住人口以老年人居多。近年來,廣州社區微改造項目陸續啟動,寶山裡微改造也被提上日程。
寶賢社區黨總支部書記朱麗文介紹,微改造是一項民生工程,想要做出所有居民都滿意的改造,就要依靠居民的智慧,前期的意見收集必不可少。改造前,居委會向居民派發了徵求意見表,並逐戶上門進行民意調查。還通過社區民主議事廳,召集黨員代表、熱心居民代表出謀劃策,大家通過張貼宣傳資料、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幾個月,先後多次召開居民徵求意見座談會次,徵求意見70餘條,再結合居民需求制定改造方案。「比如,在收集意見中就發現很多居民都有增設雨棚、更換窗戶和大樓防盜門的要求,而在民主議事會上,居民代表也提出了相關的意見,最終我們將意見匯總,加到社區改造方案中。」朱麗文說,在正式施工之前,居委會還組織居民代表、施工方、設計方、街道城管科召開協商大會,確保改造內容切合居民需求。
三線改造問題多多方協商解決
「即便前期做足準備,但在微改造過程中,還是難免會出現各種突發問題。」朱麗文介紹,在三線改造過程中,按照原本的規劃是運營商先接好新線再剪掉舊線,但是由於運營商內部沒有溝通好,先剪掉舊線在鋪設新線,導致居民網絡、電視都無法使用。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居委會積極利用民主議事廳的功能,搭建運營商和居民的溝通平臺,讓運營商為居民解答疑問,同時督促運營商施工進度,減少三線改造過程中對居民用網的影響。
除了網絡問題,三線改造也給不少居民帶來小苦惱。原來寶山裡的樓宇多數沒有陽臺,居民平日裡晾衣服都會直接掛在門口的電線上。在了解居民顧慮之後,社區居委與微改造辦進行了實地調查,決定從居民需求入手,在居民房屋前增設可以晾衣服的鐵鏈,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微社區e家通記者蔡曉素
今日商議焦點
海珠區海幢街寶賢社區微改造啟動以來,居民對於樓宇外立面整飾、三線整治、雨棚搭建、防盜門和窗戶更換等存在諸多訴求和意見。此外,有的居民認為施工產生的噪音影響了居住環境,有的認為施工隊拖慢工期。接到居民訴求後,居委會藉助社區民主議事廳,多方共同商討社區微改造項目設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街坊的不滿和訴求做到「有呼必應」,社區微改造順利完工,改造效果也獲得居民稱讚。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