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盲盒有多賺錢?33歲夫妻年入16億,旗下網紅公司要上市了

2020-12-26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章航英,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六一兒童節這天,以盲盒「出圈」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正式發起上市衝擊。如果成功,泡泡瑪特將成為中國「盲盒第一股」。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對盲盒欲罷不能的年輕人讓泡泡瑪特悶聲發大財。根據招股書,去年泡泡瑪特入帳16. 83 億元,僅靠Molly一款娃娃就年入4. 5 億,而賣「盲盒」的毛利潤,也在去年達到了驚人的64.8%。

泡泡瑪特最近三年淨利潤分別達到 156 萬元、 9952 萬元和4. 51 億元,如果製成折線圖,會發現它的增長是一根極為陡峭的上揚曲線。

從一個玩具雜貨鋪到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 10 年時間,泡泡瑪特是如何起飛的?

3 年,營收漲 10 倍淨利增 287 倍

2010 年,大學畢業才一年的王寧,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開出泡泡瑪特第一家門店。最初,泡泡瑪特是潮流雜貨鋪,玩具、文創、玩具、數碼,什麼都賣。

但這種模式的短板很快顯露。一來門店SKU數很多,品類分散,品牌的認知度較低;二來,買手制下,它很難為消費者提供獨一無二的產品和體驗。

在 2017 年泡泡瑪特登陸新三板時,財務數據堪憂。 2014 至 2015 年,泡泡瑪特虧損額從 277 萬一路擴大至 1598 萬。

是什麼讓它走出虧損的泥潭?一個叫Molly的小女孩。

2016 年,泡泡瑪特與設計師王信明合作推出的Molly系列盲盒。形象是一個金髮碧眼、愛嘟嘴的小女孩,也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小畫家,萌萌的大眼中帶著一絲倔強。Molly猶如泡泡瑪特的福娃,讓她迅速掙脫虧損泥淖,轉入爆炸式的增長。 2017 年~ 2019 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分別為1. 58 億元、5. 14 億元和16. 83 億元,淨利潤分別達到 156 萬元、 9952 萬元和4. 51 億元。 3 年時間,泡泡瑪特的營收漲了 10 倍,淨利增加 287 倍。

據招股書, 2017 年Molly佔到當年25.9%的銷售額,到 2018 年甚至佔到41.6%, 2009 年僅Molly單款娃娃的收入就達到4. 5 億,佔比達到27.1%。

這一熱度甚至延伸到了二手市場,二手盲盒成了一個千萬級市場。Molly成了閒魚上的「硬通貨」,成為了交易最熱門的盲盒之一,僅 2018 年就成交 23 萬個。

盲盒的突然爆火,也讓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受熱捧。據企查查,泡泡瑪特最近一筆融資是在 4 月 29 日,由華興新經濟基金和正心谷資本領投超 1 億美元融資。自 2003 年開始,泡泡瑪特已完成累計超過 9 億的共八輪融資。

2019 年天貓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當天銷售額達到 8252 萬元,成為玩具類目第一名。而在兩年前,這個數字只有 120 萬元。

瞄準年輕人的生意,泡泡瑪特的高管團隊同樣年輕。據招股書介紹,今年 33 歲的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擔任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及行政總裁,負責整體戰略規劃及管理,同為 33 歲的妻子楊濤擔任執行董事及副總裁,負責監察公司的產品開發部。

盲盒背後的邏輯

盲盒為什麼火了?Molly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在這背後,有兩個關鍵詞:「未知」和「悅己」

在一家泡泡瑪特線下門店,一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女孩正在不斷搖晃著一個又一個的盲盒,不時還把它拿到耳朵邊傾聽,臉上滿是期待的表情。

這位女孩正是泡泡瑪特的目標消費群體—— 15 至 35 歲,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具有高消費能力的年輕女性,關注潮流,注重自我表達。

她正在抽取「隱藏款」。

售價 59 元的盲盒,一盒裡面有 12 個,一套售價接近 800 元。除展示櫃擺出的樣式外,還將有秘密隱藏款娃娃分散其中,抽取到的概率為1/144。為了得到隱藏款,有人甚至會一套一套購買。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抽到的是什麼娃娃,或許就是一個難得的隱藏款,這種對「未知」的迷戀驅使著他們不斷開啟盲盒。

與其說她在買盲盒,不如說它為抽取盲盒帶來的精神體驗買單——這是一個「悅己」的行為。如果仔細去看,會發現最受歡迎的Molly本身沒有任何表情,人們可以在她身上投射所有的情緒。「每一代人都有自我表達的方式和手段,現在年輕人的時間都比較碎片化,IP大多沒有內容背景和價值觀,降低了入門難度,單純的藝術之美讓人在短時間內產生記憶點和購買行為。」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表示,潮流玩具也成為消費者情感的投影和載體,起到陪伴和心靈慰藉的作用。

盲盒是一種載體,搖晃盲盒是一種儀式感。也因此,線下一直是泡泡瑪特銷售的主要渠道,佔據65%左右的份額。泡泡瑪特的銷售和經銷網絡主要包括零售店、機器人商店、線上渠道、潮流玩具展會和批發渠道。截至 2019 年底,泡泡瑪特在國內 33 個一二線城市設有 114 家零售店,並在 57 座城市設有 825 間機器人商店。

不過,自從 2016 年泡泡瑪特在天貓開出旗艦店,線上銷售正在迅速增長。 2017 年至 2019 年,泡泡瑪特線上渠道收入佔比分別為9.4%、20.0%和32.0%;相比之下,零售店銷售佔比逐年下降,佔比分別為63.9%、48.3%和43.9%。

去年開始,泡泡瑪特在天貓推出了「在線抽盒機」,在線上模擬線下抽盒的體驗,線上銷售增長趨勢更為明顯。通過在線抽盲盒,消費者可以馬上看到自己抽到的款式,而不必再等幾天送達。 2019 年,天貓旗艦店貢獻了2. 51 億元的收入。

「天貓抽盒小程序推出後,復購率增加明顯,日銷提高20%到30%。」泡泡瑪特聯合創始人司德表示,希望在天貓上繼續「出圈」。最近半年,泡泡瑪特投入一百多人研發打通了全渠道模式,人們可以在線上線下享受統一的服務。

今年天貓 618 期間,泡泡瑪特Bunny兔子森林系列盲盒 6 月 1 日 0 點開售 2 分多種, 1000 套盲盒就被搶光。

五年後,下一個「迪士尼」?

泡泡瑪特做的就是盲盒的生意嗎?答案是否定的。如何挖掘和商業化IP,才是泡泡瑪特業務的底層邏輯。

泡泡瑪特招股書寫道,「強大的IP運營能力是對IP庫的成功商業化至關重要,並讓我們保持市場競爭力。」

不過現今為止,四年前推出的Molly系列盲盒仍是其最成功的產品,去年基於Molly延伸產品收入佔全部收入27.1%,但這已經是一個超過 10 年歷史的IP了。王寧就曾表示:不可能用錢再造一個Molly這種最頭部的經典形象出來,它一定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

「Molly對我們的銷售表現至關重要,我們無法確保Molly 的受歡迎程度及市場接受程度可以保持在其現有水平」。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將這一點列為風險。

如何維持人們對Molly的熱情?或者是,下一個Molly在哪裡?是擺在這家獨角獸面前最重要的問題。

泡泡瑪特的解決方式是,建立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包括藝術家發掘、IP 運營、消費者觸達、以及潮流玩具文化推廣。這其中,IP是業務核心,也是商業化的基礎。

如今,泡泡瑪特共運營Molly、PUCKY、LABUBU、Dimoo等 85 個IP,包括 12 個自有IP、 22 個獨家IP及 51 個非獨家IP。其中,自有IP的收入佔比逐年增加,去年自有IP貢獻了37.2%的收入。

事實上,早在 2016 年,泡泡瑪特就把潮流行業中沉澱多年的優秀IP都籤了下來,並且在思考如何持續挖掘有潛力的IP,並把它納入泡泡瑪特的生態。也因此,王寧曾為泡泡瑪特正名:這並不是一個突然跳出來的新物種,潮玩也不是一夜之間站上風口,在這背後,泡泡瑪特已經默默耕耘十年。

目前,泡泡瑪特的IP由藝術家、成熟的IP提供商及內部設計師團隊開發。與此同時,泡泡瑪特還與眾多知名的全球IP提供商建立了授權合作關係。另外,其還有一支 91 名設計師組成的內部創意設計團隊。

從一家玩具集合店到開發出自有IP的潮流玩具王國,泡泡瑪特完成了最大的轉型。

「也許再給我們五年時間,大家回過頭看泡泡瑪特,會覺得我們是國內最像迪士尼的一家企業。我們不一定像迪士尼一樣拍那麼多電影,但是也許會像迪士尼一樣擁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超級IP。」王寧曾表示。

而在天下網商採訪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時,他也透露了公司最新動態,「泡泡瑪特正積極嘗試破壁,展開跨界合作,打造更多超級IP。今年會和追光影業聯合出品動畫電影。」

五年後,網紅盲盒公司泡泡瑪特會成為下一個「迪士尼」嗎?

相關焦點

  • 33歲,年入16億,賣盲盒發家的夫妻店
    不知什麼時候,盲盒開始風靡大街小巷,路邊的店鋪、自動售賣機,都可以看見泡泡瑪特盲盒的身影。 這家靠盲盒起家的公司,即將迎來上市。 據媒體報導,內地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擬籌集超過5億美元。
  • 33歲創始人身價超400億!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
    潮玩品牌爆火的背後,做成年人的玩具到底有多賺錢?十年磨一劍,誰能想到一個小小的盲盒,讓泡泡瑪特從一個雜貨格子鋪,做到中國最大的潮玩公司。如今回看泡泡瑪特的崛起歷程,依然充滿驚嘆,沒想到王寧在一個不起眼的市場裡做出了千億市值。
  • 中國85後夫妻,靠賣玩具年入16億「盲盒」的暴利模式你們根本不懂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近日,據港交所披露,泡泡瑪特在12月下旬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了,泡泡瑪特是一對85後夫妻創辦了的,主要售賣時尚潮流的雜貨商品,只不過據說年收入16億,我的天啊,這咋感覺錢都不是錢了。
  • 熱點: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
    熱點: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16億 賺錢速度堪比印鈔機 盲盒公司泡泡瑪特年入 16 億,「盲盒」為什麼這麼賺錢?
  • 讓95後上癮的盲盒第一股上市暴漲100% 33歲創始人身家...
    33歲夫婦藉此身家增至近500億   在泡泡瑪特上市的暴漲下,創始人王寧身價一下子衝破500億港元。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是一家夫妻店,出生於1987年的創始人王寧及妻子楊濤持有泡泡瑪特近49.8%的股權,上市後這對夫婦身價將接近500億港元。
  • 「一入盲盒深似海」,讓人上癮的盲盒究竟賣的是什麼?
    成立十周年的泡泡瑪特在兩年內淨利潤增長了300倍,賺錢能力堪比「印鈔機」。但是,一鳴驚人的背後卻暗藏隱憂——一些買家目前也正在走向動漫收藏界裡流傳甚廣的這句話「少年一面牆,北京一套房」,更有買家的無奈「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那麼,讓年輕人「買不停」的盲盒究竟賣的是什麼?
  • 包子第一股巴比饅頭上市在即,年入10億的夫妻店是怎麼煉成的?
    如果你在全國各地問這個問題幾乎都有不同的答案,天津、山東可能告訴你煎餅果子,川渝地區可能告訴你小面、燃面,華東地區可能告訴你燒餅油條等四大金剛,在中國這個餐飲大國裡面,早餐的文化實在是太博大精深了,然而誰也沒想到就是一家街頭並不起眼的早餐小店竟然能夠成為開店近三千家,年入10億的超級巨頭,而且就這家早餐夫妻老婆店竟然還上市了?
  • 泡泡瑪特上市,名創優品入局:揭秘盲盒背後的「成癮性生意」
    賣盲盒,憑啥市值高達450億?泡泡瑪特又上市了,這一次,它的身價暴漲2150%。2019年4月,泡泡瑪特主動從新三板退市,當時其市值只有20億。最近,當它重新登陸港交所的時候,估值一下子漲到450億。一年半的時間,身價快速暴漲了21.5倍。
  • 泡泡瑪特上市背後,成年人的玩具有多賺錢?
    毛利率近70%,賺錢能力堪比印鈔機2017-2019年,是盲盒產業的高速發展時期。身處行業頭部的泡泡瑪特,兩年內淨利潤增長300倍,賺錢能力堪比「印鈔機」。2019年於新三板退市時,市值是20億元人民幣,一年後Pre-IPO輪融資時估值已達到25億美元。上市前認購階段的火爆表現,讓市場的預期從40億-50億美元,進一步提高到70億美元。不過,泡泡瑪特也經歷過一段低谷。2017年1月,泡泡瑪特在新三板上市,但在2019年4月終止掛牌,上市時間僅2年。公司表示,從新三板退市的原因為配合公司業務發展需要,降低成本。
  • 85後創業賣盲盒,年賺4億:揭秘盲盒經濟,如何掏空年輕人的工資?
    作者 l 文七君 編輯 l 星裡浣 「嬰兒手掌大的塑料玩具,一年賣16億?!」 這是很多人聽說泡泡瑪特上市的第一反應。 六一兒童節這天,潮玩品牌泡泡瑪特正式提交招股書,準備香港上市。
  • 把臨期口紅塞進盲盒、做「改娃師」年入百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年輕人又把一家公司「買」上市了。  Pop Mart上市後,一則數據顯示,近20萬年輕人在購買盲盒上花費過萬。  和「盲盒」有關的搜索信息裡,人們都在詢問"入坑」和「出坑」的方法。  為了清庫存,商家會把賣不出去的東西放在盲盒裡銷售,再利用盲盒「售出不退不換」的規則,讓用戶投訴無門。  我在文化公司、數碼公司都做過運營,這兩家公司都推出過盲盒。但針對用戶群不同,玩法也不同。  文化公司的盲盒針對年輕女性,裡面多是一些護膚品、小商品。  護膚品多是來自廣州的代工廠,價格低到幾塊錢,甚至有的是三無產品。
  • 59元一個「盲盒」玩具,一年賣16.8億,這個點子你借鑑一下
    有這麼一家做玩具的企業,他們採用盲盒的玩法,去年的營收做到了16.8億,而淨利潤呢?更是高達4.5億,怎麼樣?這樣的成績是不是讓你有些驚訝,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在我看來呀,他們這個模式的核心無非就是一個字「賭」。你要問什麼生意最賺錢,是不是都寫在刑法裡面啦?如果你真的要去研究刑法的話,你可能會發現,暴利的模式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能夠讓人「上癮」。
  • 賣盲盒的泡泡瑪特被捧上市了:IP之路能走多遠?
    泡泡瑪特的賺錢能力超乎想像。這家盲盒企業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其營收分別為1.58億元、5.14億元和16.83億元,最近兩年營收增幅分別高達225%、227%。在淨利潤方面,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156萬元、9952萬元和4.51億元,盈利能力同步爆發式增長。在本次赴港上市前,泡泡瑪特已獲多輪融資。
  • 受95後追捧 這家85後「夫妻店」要上市了!去年淨賺4.5億 營收2年翻...
    原標題:受95後追捧,這家85後「夫妻店」要上市了!去年淨賺4.5億,營收2年翻10倍   「單反窮三代,手辦毀一生。」
  • 「泡泡瑪特」盲盒上市,下一個中國迪士尼要誕生?
    12月11日,被譽為「盲盒第一股」的泡泡瑪特赴港上市,首日市值就近千億。在自己的腦海裡嘗試一下,讓毛利率70%和市值千億結合一下,會有種比農夫山泉更水的感覺。買盲盒最大的樂趣,就在於拆開盒子的那一瞬間,對於未知的期待得到了極大地滿足。網上有這樣一句梗「明天就像是盒子裡的泡泡瑪特,什麼款式,充滿期待」。一般一個系列的盲盒,有普通款和隱藏款組成。當然每一個隱藏款的背後都有無數個重複的普通款被扔在一邊。
  • 泡泡瑪特上市,盲盒是收割韭菜還是承載夢想?
    1、盲盒第一股在國內,第一家把盲盒生意做到數十億的公司12月11日在香港上市,它叫泡泡瑪特(POP MART)。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王寧是一個85後,起初主要售賣玩具、化妝品等創意小百貨,什麼流行就賣什麼。泡泡瑪特一開始的定位讓王寧開始反省。 「啥都賣,賣的都是雜貨。」
  • IP+盲盒,狂賺4.5億的泡泡瑪特,上市後能否守住護城河?
    據招股書顯示,泡泡瑪特今年上半年共賣出1350萬個盲盒,收入8.17億元,毛利5.33億元,經營利潤2.08億元,期內利潤1.41億元。在2017年-2019年期間,其淨利潤分別為160萬元、9950萬元和4.511億元,也就是說三年時間內,泡泡瑪特淨利潤激增近300倍。泡泡瑪特旗下「Molly盲盒系列」仍然是最大的IP。
  • 盲盒「熄火」:玩家後悔入坑 自稱「被割韭菜了」
    「60歲的玩具迷,買盲盒花了70萬」、「夫妻二人4個月花20萬買盲盒」等新聞層出不窮,將盲盒生意推向高潮。 數據顯示,2019年「雙十一」當天,在天貓賣出了超過200萬個盲盒,銷售額為8212萬元,而上一年有近20萬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元的「硬核玩家」。
  • 你在地鐵站隨意買下的盲盒,讓這個95後一天賣出50萬隻,年賺2億多!
    當你在地鐵站的自動販售機隨意買下一個盲盒時,你可能想像不到,有人靠著盲盒這個不起眼的生意,一天賣出50萬隻,年賺2億多!盲盒,中國營銷史上的空前勝利!很多非常好的傳統營銷創意到了中國,見陣風就長大,成為與時俱進的網際網路營銷思維。比如說:盲盒。
  • 被誤解的盲盒!16億暴利背後,它從來不是割韭菜神器
    也就是說,它要上市了。一家被外界冠以「做玩具的」公司,幾年間就從名不見經傳到劍指資本市場,實在了不得。而它背後所折射的大眾心理和文化現象,更是可以稱作為一種奇觀。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也許你並不知曉泡泡瑪特的名字,但你一定聽說過「盲盒」。從去年開始,一個名叫「盲盒」的產業就闖入了大眾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