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名為Monica的粉絲看完昨天那篇之後激動地表示下周正要去花蓮騎車,坐等分享。是的,我今天就要說說去花蓮騎車,但你確定我這種風格的分享會對你有用嗎……
腳踏車這種小清新的交通工具,在我腦子裡簡直就等同於臺灣,如果問我在臺最推薦的交通工具,那就是火車和腳踏車,說起來腦子裡閃過所有最美的風景都與它們有關。
臺灣的每一個城市都有經典的腳踏車騎行路線,說來遺憾,在我想像中最適合騎車的目的地中,目前還有兩個地方沒有去到,分別是日月潭和綠島。這幾年我幾乎一到臺灣就泡在東海岸,雖然去了阿里山,日月潭卻還沒有去過;至於綠島,上次已經到了碼頭卻沒買到船票,和當天在島上的陳昇擦肩而過(懷疑就是丫搶了我的票),這兩個遺憾我爭取今年年內都要補上。
至於已經騎過的地方,有三條線路最值得推薦。首先就是昨天說過的七星潭,關於這裡的印象大多數人都停留在布滿鵝卵石的海灘,但其實從花蓮市區一路往返七星潭的路上,隱藏著更多風景。
今年騎行七星潭因為雨後還看到了彩虹
13年第一次到花蓮,本來是計劃從民宿騎車一路到七星潭的,當時的民宿提供免費的腳踏車,樣子很好看,我記得我的是一輛有點復古款的墨綠色淑女車,軲轆特別細。當然後來折也就折在軲轆細上了,我們騎了沒多遠大概也就剛兩條街,天上就下起了陣雨,於是只好匆忙往回趕,就在此時,我的車居然爆胎了……同去的小夥伴(來自北京市豐臺區的閆小姐)根本顧不上同情我,在一旁已經樂開了花,當天的情況非常狼狽,別說七星潭,我們後來大概連周邊一公裡是什麼情況都沒摸清就放棄了計劃。
七星潭海邊,友情提示這裡你可能會遇到一家很有名的咖啡店叫什麼忘了,總之羊奶咖啡不要輕易嘗試真的好可怕,身為神農我也敗了
再次騎車挑戰這條路線是一年半後,在租車行選了一輛車況良好的捷安特拿著地圖順利出發。如果我沒記錯,從市區到七星潭單程大概是26、7公裡的樣子,一路基本都是沿海風景。到達七星潭景區之後,會有一段專門的海邊步道,禁止汽車入內,如果騎車的話只需搬著車子走幾級臺階就可以進入了。如果因為怕麻煩轉身就走,可能會錯過非常多的風景。
七星潭景區裡的蜿蜒小路
從七星潭回花蓮市區,可以沿路返回,也可以先繞道去花蓮港看看或者吃頓海鮮再說。七星潭到花蓮港沿路的海岸線非常美,以至於我當時一直在問自己,上一次來花蓮你到底都看到了什麼?確定是一個地方嗎?當然,今年當我第三次到花蓮住到鹽寮的時候,這個巨大的疑問再一次盤旋在了我的頭頂,事實證明臺灣的東海岸每一次都會給我驚喜,這也是我後來每次來臺灣都要一直泡在這裡的原因。
騎往花蓮港的路上看到了一個正在衝浪的男子
我一直覺得,旅伴的風格,會決定你們共同這段旅行的走向。上面提到的閆小姐,整個人的特點用兩個字來形容就是特別不吝,因此我們共同的那次臺灣之旅簡直堪稱傳奇。此事先按住不表,重點部分以後會在其他篇幅裡單聊。今天只說一起騎車的故事,當年雖然我們在花蓮第一次試騎失敗了,但是後來在臺東還是成功了的。並且挑戰的是完全不同於花蓮海岸線的另一條經典路線——池上。
池上以米而著稱,而前幾年因為金城武的一條廣告走紅的伯朗大道,兩側便都是綠油油的麥田。其實我們去的那天,說不清是幸運還是不幸,總之早上出發的時候颳了點小風。到了池上感覺風力已經增加到了三級,騎上車加速之後感覺風力大概有十級吧……然而如果沒有風,我也不會看到此生迄今為止最美的麥浪。
在麥田周圍裝逼擺拍了各把小時期間還遇到兩位來自花蓮的少年前來用麻糬搭訕(我並不是來炫耀的,我只是想表達我和閆小姐在一起連遇到的搭訕工具都是如此離奇)。已經忘了是不是回程的路更逆風或者上坡更多,總之往池上火車站騎的時候已經是騎虎難下進退兩難,風大到只能硬著頭皮一路往前,我在前面騎,閆小姐在後面追。後來我實在騎不動了停下來的時候,她還怪我一直猛騎快要累死她了……
難道一切都是我的記憶出問題了嗎,總之昨天我在微信上想就一些細節和她確認一下,問起關於當年騎自行車的記憶,她有什麼印象的時候,她竟然說,無論是爆胎,還是頂風逆行,都感覺我雖然蹬得很賣力,但車其實一直沒動……說實在的我並沒有太明白她要表達什麼,我們一起經歷了這麼多風雨(是TM真的風和雨)竟然換來的只是她對我赤裸裸的誹謗,鑑於她最近有要向智障發展的趨勢,也只能對她進行這種小篇幅的描寫了。
本意是本著小清新去的,湊合看
有點跑題了,總之當天喝了五斤風總算回到了池上火車站。你問我那天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想的是安靜,池上是一個很小的小鎮,和臺灣其他很多小地方一樣,街上都靜靜的,很多商鋪都沒有開門,也看不到什麼行人,即使是遊客必到的打卡景點也一樣,只有風吹過麥田時的唰唰聲,以及我們倆互相跟對方說再給我拍一張的吆喝聲……
池上最有名的是米,前面說過的,還有什麼?池上包飯,也就是便當。於是最後上火車前,我們倆在包飯店各自掃蕩了一份便當,然後我買了一包五公斤的池上大米一路背回了北京。
蘇澳港
臺灣東海岸的宜蘭,其實是很多人會跳過的一部分,但我這幾年卻幾乎每次都要停留幾天。如果騎車一定要推薦一條線路的話,那就首選蘇澳。從火車站附近租車之後一路騎到蘇澳港,在海邊玩耍一會兒回到港口吃頓海鮮最後騎回蘇澳冷泉泡個世界獨二的冷水溫泉(另一個在義大利),關於泡冷泉,我也有個丟人事兒,不過我準備留到講臺灣溫泉那篇再說,畢竟我也不差這一件丟人事兒來撐場面的,呵呵。
當年泡冷泉太無聊了還有一張自拍,準備粉絲破五萬的時候發一下
其實在宜蘭我還騎過另一條線路——頭城,從火車站租車一路騎到藍陽博物館和海邊的伯朗咖啡館,再原路返回。
不過關於那天的記憶,全都停留在傍晚的火車站了,那天我們的那班火車晚點,車站外的小廣場上兩隻木馬閃著燈光,我在一遍一遍的聽著當時一直單曲循環的一首歌……是的,有些記憶是非常私人的,不願拿出來分享,主要是因為只記住了某幾秒的閃回,就忘了其他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