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集砵仔糕:記憶中的舌尖美味!

2021-02-07 懷集同城網

最近在網上觀看了劉青雲與袁詠儀主演的電影《新不了情》,袁詠儀咬著缽仔糕臉上洋溢著如此燦爛的笑容,勾起了我讀初中年代的記憶,同時也令我萌生了尋味懷城缽仔糕的衝動。


冬日下午的暖陽,映射著我在懷城的大街小巷尋覓缽仔糕的腳步。幾經周折,找到了知情人,在他的帶領下,我去到了育秀社區第二經濟合作社「打鐵羅」寨,在進入觀塘村的路口不遠處,看到了一個賣粽子、發糕和缽仔糕等小吃的流動攤檔,喜出望外,馬上提起照相機按下拍攝鍵「咔嚓咔嚓」了幾下,把僅有的幾個缽仔糕「裝進」鏡頭裡。接著迫不及待地詢問女攤主。「我們夫妻倆結婚後不久便幹起了這行,我丈夫還在裡面磨著米漿呢。」頭上掛著幾縷銀絲的婦女回答說。

我們走進屋裡,一股濃烈的酒糟味撲鼻而來,只見一位60多歲、個子不高、背有點駝的老頭子,白髮零散地分布在他的頭頂和兩鬢,臉上留下一道道歲月刻磨的皺紋,身體尚是硬朗,胸前披著一件圍裙,正用電磨磨著米漿。

他叫羅鎰,是懷城缽仔糕創始人之一,今年66歲。1978年,他毅然決然放棄本村世代從事打鐵的傳統行業,改行賣缽仔糕這門小生意來維持生計。他可算是改革開放後第一代創業的人,夫妻倆四十年如一日,每天下午磨米漿,凌晨兩點鐘起床蒸糕,天亮後就用大籮筐挑著缽仔糕到街邊、學校門口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售賣。

四十年間,斷斷續續也有七八戶人家在懷城街頭售賣缽仔糕的,這一群在農豐路、向群路、紅旗路和中小學門口賣砵仔糕的小商販,曾是那些年代懷城街頭的一道獨特風景線,但自始至終堅持下來的只有羅鎰一家。憨厚老實、勤勞儉樸的羅鎰做這門小生意一直堅持到了今天,實屬難能可貴。「最好生意的時候要數1997年前後,當時一天就能賣出1300個左右。那個時候我家剛好建兩棟樓房,建築工人每天的工錢是25元,我一天賣的錢也足夠付給四個大工的工錢,其實這門小生意還是挺賺錢的,知足常樂嘛。」羅鎰笑眯眯地說。

「幹這行確實是比較辛苦的,但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之前我的妹妹與她的小姑也曾經幹了20年,早些年他們已經不再幹了。現在這門生意也不像以前那樣好做了,除了人們選擇的小吃類品種繁多之外,還有是商業化時代經營行為不斷規範,我們就不能在街邊隨便擺賣了,再加上瓦砵已經沒有缸瓦廠生產了,現在我家僅剩一百多個小瓦砵了。」羅鎰說道。

傳統的缽仔糕是廣東的特色小吃之一,首創於廣東省臺山縣 ,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但懷城地道的缽仔糕是有別於廣東其他地方的缽仔糕的。懷城的砵仔糕,盛蒸的器皿為泥胚燒制而成的缸瓦容器,瓦砵為圓形,直徑10釐米,深4.5釐米。砵仔糕以粘米為原料,用酒餅作發酵的媒,先是用熟飯混拌酒餅粉沫發酵,隔夜後它就會發酵成酒糟飯,然後把清洗乾淨後且浸泡了兩三個小時的大米,拌以發酵後的酒糟飯,一起放進磨漿機(過去是用人工推石磨研米漿的)加適量的水後磨成稀稠的米漿,磨出來的米漿放置十個小時左右,再勺進瓦砵,把瓦砵裝在蒸籠隔水蒸煮半個小時左右,缽仔糕就發冒成型了。

羅鎰蒸煮出來的缽仔糕同樣有別於其他人,其他人做的砵仔糕糕面平滑、糕體內部氣孔是橫向且發冒得非常綿軟,而他蒸煮出來的糕面是不太平滑的,糕體內部的氣孔是豎向的,因此他蒸煮出來的缽仔糕清香撲鼻,吃起來有粘韌性(筋道)而不粘牙。交談中,羅鎰臉上始終流露著對孩子般可親的笑容,怪不得那些人都喜歡吃他製作的砵仔糕。

記得,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城鎮中學(今一中初中部)讀初中的年代,每天上午,賣砵仔糕的五六個商販都會蹲守在校門口外售賣。下課鈴一響,同學們一窩蜂似的擠向學校門口,隔著鐵門的闌珊購買那個年代唯一的美味特色小吃。

「阿姨,我要一個砵仔糕,多抹點花生油啊!」

「阿伯,我也要一個,多放點辣椒醬呀!」

「阿婆,能多給三支竹籤我嗎?」

同學們七嘴八舌都嚷著要買砵仔糕,課間短短的十分鐘,動作麻利的商販們都應接不暇,忙個不停。

有的把一塊砵仔糕分成四份,四個同學圍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著吃;有的端著砵仔,大口大口地著吃。同學們邊吃邊交流著味道的迥異,邊吃邊聊著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樂也融融。學校門口的整片區域,都蒸騰著砵仔糕散發出來獨特的濃鬱香氣。

許多時候,從農村出來且家庭經濟拮据的我,只有眼巴巴地看著他們灑脫地品嘗那夢寐以求的美食。當口饞的時候,只有想方設法從夥食費裡省下一毛錢,我也湊個熱鬧,幫趁一下那些商販,買一個來嘗嘗鮮,先是在糕面上抹上一層花生油,撒上幾粒芝麻,澆上辣椒醬,然後拿著竹籤輕輕在缽仔邊繞圈一挑,再把糕體劃為四份,用竹籤插進糕體,掀起來送進口中,慢嚼細咽,幸福的味道似乎在口腔中久久迴蕩。可以說,那個年代,能吃上砵仔糕,就好像擁有了整個世界的幸福,開心得讓人合不攏嘴,怎麼也捨不得擦拭砵仔糕沾在嘴角邊的油跡。

懷城砵仔糕的味道,不知存放在了多少代在懷城念書的孩子們的味覺記憶裡。只是現在街邊、學校門口已經很難找到缽仔糕的蹤影了。

有人賦予缽仔糕寓意道:「為人在世,除了上善若水,還要虛懷若谷。」頗有感觸良。砵仔糕,以瓦缽盛而蒸之,米香味濃鬱,爽脆嫩滑,兒時物質匱乏年代的幸福味道,或許由此衍生。

聊畢,羅鎰領我們走到他家門口的攤檔,從蒸籠裡拿出幾個熱騰騰的砵仔糕給我們品嘗。這時,一抹殷紅色的夕陽照在西山上,湛藍湛藍的天空浮動著大塊大塊的白色雲朵,它們在夕陽的輝映下呈現出火焰一般的嫣紅。透過攤檔上方的屋頂向西邊望去,仿佛看見在空中飄動的那朵白雲,就像我剛從瓦砵裡掀起的糕,在雲朵上面的那一抹殷紅色,就像我剛抹在糕面上的辣椒醬。嘗著嘗著,砵仔糕的幸福味道還在我口腔裡來回繚繞之時,那夕陽映照下的炫麗天空不久便被徐徐降臨的夜幕籠罩起來了。   

作者:高 健

來源:文明懷集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懷集】尋味懷城砵仔糕
    「點擊懷集領域網,知懷集大小事」
  • 正宗傳統「砵仔糕」應該是這樣子!
    綜合參考了正宗的臺山砵仔糕做法,還有香港的老字號坤記糕點,各大博主,綜合了好幾款配方,試了8個配方,3種粘米粉,倒了一大盤砵仔糕,最後調整出今天推薦的製作配方。希望你也可以在家享受到簡單又美味的「砵仔糕」。先上成品,可能比不上老字號的優秀出品,畢竟我們沒有這個條件自己在家混合兩種米然後再直接磨米漿。
  • 《新不了情》同款:穿越回香港六七十年代的人氣砵仔糕
    1994年版的劉青雲和袁詠儀主演的《新不了情》中,女主就很喜歡吃砵仔糕,這道地道的香港街頭小吃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袁詠儀念念不忘呢?傳統的砵仔糕,是用黃糖、粘米粉製作,放入瓦制的小砵蒸熟,吃的時候用竹籤串起來。後來經過改良,砵仔糕不僅口味豐富多樣,還創意十足,以碗仔代替砵仔,入口彈牙中帶點菸韌的口感、淡淡米香,如果是紅豆餡的,還能感覺到粒粒紅豆的嚼勁。
  • 廣東人從小吃到大的砵仔糕,竟然可以這樣做!
    《新不了情》電影中的袁詠儀十分鐘意砵仔糕小小的一個點心,它背後也肯定會有一些我們目前無法得知的,有趣的故事。如果不是要研究砵仔糕的發展史,那大可不必鑽牛角尖,享受著吃的樂趣不是很好嗎?紅棗砵仔糕:切成薄片的紅棗放在砵仔糕裡,吃起來很清甜。
  • 百色人從小吃到大的砵仔糕,竟是這麼做出來的……
    或許是小時候校門口一直有個砵仔糕小攤《新不了情》電影中的袁詠儀十分鐘意砵仔糕小小的一個點心,它背後也肯定會有一些我們目前無法得知的,有趣的故事。如果不是要研究砵仔糕的發展史,那大可不必鑽牛角尖,享受著吃的樂趣不是很好嗎?
  • 廣式美食——Q 彈軟糯砵仔糕
    砵仔糕是我們廣東特色傳統糕點小吃之一,味道甜甜的,晶瑩剔透,口感Q彈軟糯。砵仔糕的做法其實很簡單,主要就是由澄粉和木薯粉,加甜品混合而成。
  • 哪裡可以吃正宗的砵仔糕?
    惠州哪裡有正宗的的砵仔糕?a.砵仔粄南壇小學後門對面馬路路口下午有個阿姨賣,挺好吃的!b.有!就在那南壇的巷子門口,很難買到經常賣的不定時的,上次偶遇吃了一次後面想吃就沒遇到了,那個很正宗c.還有南壇紅綠燈那裡有家美味軒,有個惠東的阿姨在那裡賣砵仔糕,下午三四點才出來擺攤d.惠東砵仔糕在上排有一家,四川風味樓穿過橋底的對面7、惠州哪裡有巨好吃的紫菜包飯?哪裡有粥底火鍋?
  • 不可錯過,好食到淚奔的缽仔糕!
    樂小活小的時候學校旁邊總會有一間缽仔糕,夜晚看TVB電視劇的時候總會出現缽仔糕這個小食,大大的一個,滿滿的紅豆!
  • 自製缽仔糕,零失敗-做法一點也不難,成本只需幾塊錢
    一個專注0基礎免費學烘焙的平臺微信號:bake360砵仔糕兒時的味道😋一直心心念念想著這道甜品,軟軟的砵仔糕配著綿綿的紅豆,葡萄乾,玉米,百香果等,口感柔韌!砵仔糕是臺灣和廣東特色傳統小吃,是一種深受年輕人和小朋友喜愛的甜品,做出來的成品糕體晶瑩雪白,表層油潤光潔、細膩嫩滑,質爽軟體而潤滑、味甜冽而清香,吃起來有粘韌性(筋道)而不粘牙。
  • 砵仔糕,做法真的不難~~
    缽仔糕▼缽仔糕是廣東地區的漢族傳統糕點小吃,主料是粘米粉和澄面,味甜。缽仔糕可以分成兩大類:老式缽仔糕和水晶缽仔糕。老式缽仔糕在以前比較多,現在多見的是水晶缽仔糕。原料:缽仔糕粉200克、白砂糖40克、水440ML紅豆、玉米粒、蔓越莓等輔料(例如紅豆玉米這些可以自行更換,芒果啥的都可以哦~)步驟
  • 6間好食到喪心病狂的缽仔糕,咬上一口便已淚奔!
    放學的時候學校附近總會有一間缽仔糕走鬼檔,夜晚看TVB電視劇的時候總會出現缽仔糕這個小食,大大的一個,滿滿的紅豆!
  • 廣州特色美食缽仔糕的家常做法,香嫩爽滑可口,一上桌就被搶光!
    砵仔糕是廣東傳統小吃之一,首創於廣東省臺山縣,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主料是粘米粉和澄面,以爽滑可口、口味豐富著稱,受大眾喜愛,以至風靡全國,甚則海內外
  • 童年回憶缽仔糕,現在鬥門越賣越貴,不如學會自己做!
    缽仔糕,是鬥門特色傳統糕點小吃之一。其主料是粘米粉和澄面,以爽滑可口、口味豐富著稱。缽仔糕可以分成兩大類:老式缽仔糕和水晶缽仔糕。老式缽仔糕在以前比較多,現在多見的是水晶缽仔糕。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做充滿回憶的缽仔糕。食材:粘米粉六兩,澄面三兩,紅豆六兩,片糖八兩,水四杯。
  • 到香港不得不吃的平民美味
    砵仔糕  砵仔糕的口感有點像年糕,表面放滿紅豆,由於砵仔糕是放在一個小碗內製成的,看似一個砵的形狀,所以被稱為砵仔糕。砵仔糕有紅、白兩色,其實兩者味道十分相近,只是分別用上黃糖或白糖製造吧,這種便宜的小甜品,是很多人喜歡的。在哪裡吃?★ 缽仔王:上環文華裡 ★ 坤記糕點:深水埗福華街115-117號北河商場地下10號鋪
  • 懷集:0元配送費,風雲苑子各種柴火美食送上門來!
    風雲苑子進駐懷集同城網可堂食、可外帶並推出了優惠外賣價享受0元配送費服務多種選擇,任享美味堂食價:68元/只同城價經過高溫烘烤讓油脂慢慢溢出製作好的叉燒肉汁醬醇香、嫩香焦甜除以上菜式之外還有本地黃牛肉、野生魚仔幹、橋頭慄米雞多樣的菜式即點即做、新鮮、生上營養,健康美味一車的形容詞也比不上吃一口記住了哦
  • 小時候愛吃的缽仔糕,記憶中的味道,手把手教你做一鍋,太好吃了
    第五步:準備一些小缽子,家裡沒備專用來做缽仔糕的那種缽子,不過之前買了一些做蛋撻的模具,大小也差不多,代替著用吧,缽子先刷上一層油,邊上也刷一刷哦,不要只刷底部,不然做好後不好脫模哦。第六步:缽子刷好油後,鍋中燒水,放上蒸架,再把刷好油的缽子擺上去,然後把粉漿再攪動一下,防止它沉澱,攪拌好後,加到模具中,加到9分滿就可以了,不用太滿。第七步:全部裝好後,蓋上鍋蓋,調大火蒸25分鐘。如果是早上想吃現做的話,這個時間就可以梳洗化妝了,忙完後,也蒸得差不多了。
  • 懷集:0元配送費,風雲苑子各種柴火美食送門來!
    風雲苑子進駐懷集同城網可堂食、可外帶並推出了優惠外賣價享受0元配送費服務多種選擇,任享美味堂食價:68元/只同城價來一場身體與舌尖的自然之旅~這裡位於懷集南站入口,開車不到10分鐘就能到達。高樓大廈裡的農莊,以原生態風格打造,匠心別具,久未出門的日子,坐在這裡一齊都像世外桃源。原生態的食材和地道的農家廚藝讓你吃出回憶,吃出健康。還有獨立小包間,私密性佳,隔開塵世的紛擾,好好的把酒言歡。
  • <舌尖上的香港>那些美味到淚奔的特色小吃
    有時會和同事在灣仔的分店午餐,吃的也就是一般茶餐廳都有的食物,之後叫一個酥皮蛋撻和一杯少甜的凍奶茶(因為檀島的蛋撻比較甜),講一些家常裡短的話語,那酥酥的千層餅底雖顯得有些散漫,隨著吸管在杯裡攪動冰塊發出的聲音,卻跟對話的內容十分配搭,或許就是這一份記憶讓檀島變得更加生動。除了蛋撻奶茶外其他食品不推薦,因為實在是太一般。
  • 懷集牛人創懷集新歌《懷集為食貓》,快來聽聽!
    懷集牛人創作最新懷集歌《懷集為食貓》,大家轉發啊留意歌詞,很有意思:懷集為食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