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真的是「極端封閉」嗎?

2020-12-23 騰訊網

近日,我們聽到這樣的聲音:「中國半導體火熱得有點過頭,有點不像話。我們要防止極端主義和封閉思想,不能用代替思維作為發展的主旋律,主旋律應該是開放、合作。」

「希望中國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主旋律『開放、合作』不要改,而不是用國產替代思維。中美半導體產業在競爭中合作才能發展。」

「希望整個全球半導體還是回到世界半導體理事會的框架當中來協調和發展,政府不要做對產業有影響,特別是會影響到產業健康發展的事。」

我們身處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每一種關於科技發展的觀點和建議都應當被尊重,並且自由充分地進行討論,因此筆者也希望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我們搞國產替代,真的是極端與封閉嗎?

國產替代的催化劑——貿易戰與制裁大棒

在美國總統「大選」陷入「肥皂劇」的今天,談「開放」與「自主」是很應景的,畢竟讓中國大踏步加速晶片國產替代研發的,正是「肥皂劇」的男主角——美國第45屆總統唐納·川普。

圖片來源:Carolyn Kaster@AP

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華為。

在半個月前的Mate 40系列手機發布會上,華為海思的「末代晶片」麒麟9000正式發布。在性能上,麒麟9000超越了高通驍龍865plus,延續了麒麟980、麒麟990對行業巨頭高通的領先態勢。

華為發布麒麟9000晶片 | 圖片來源@Huawei

換句話說,華為的手機SoC,已經在最近幾年進入世界第一梯隊,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幾款手機晶片之一。

但這一切可能在川普的制裁大棒下化為烏有。

這位特立獨行的美國總統上任以來,一直把「China」掛在嘴邊,說「China」搶了美國人的工作,搶了美國人的收入,搶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機會。

那自然是要對中國動手的。

怎麼動手?脫鉤!

於是,就說華為「為『流氓國家』伊朗提供服務,違反美國禁令」,這個說辭,就算是在強盜邏輯裡,也是最不高明的那一種。甚至還指示加拿大「僕從」非法扣押孟晚舟。這個行動,就算是在強盜行為裡,也是最下作的那一種。

但這些還只是開胃菜,主菜還在後面:

禁止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美國標準。

禁止使用美國技術、美國標準的第三方供應商為華為提供產品。

在川普大手一揮後,那些掛著「世界、國際」名頭,標榜全球化的行業協會們,譬如大名鼎鼎的IEEE、Wi-Fi聯盟、SD(存儲卡)協會們,紛紛撕掉了「世界、國際」的畫皮,對華為重拳出擊。

原來你們都是「合格」的美國組織,最聽美國總統的話。

IEEE與華為 | 圖片來源@CGTN

至於華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證據?

「對不起,沒有。」

華為從來不想脫鉤,華為只想好好的做產品,賣出去,賺錢。

做晶片能讓華為產品的競爭力變強,所以華為就做晶片,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自由市場競爭。

怎麼美國就容不下呢?

自主的成功路徑——中國高鐵與中國航天

在對我國晶片發展路徑進行討論的時候,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看一看其他關鍵領域的自主發展之路。

首先想到的是中國高鐵。

與其他行業一樣,中國鐵路也是長期處於技術落後的境遇中。儘管曾經拿出過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但終究還是沒有全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1960年停靠在北京站的雙層列車 |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中華之星高速列車 | 圖片來源@中車株洲

2004年,我國開始引進國外先進的高速列車技術,這就是著名的CRH系列。

也許讀者朋友還記得,當年的CRH,是有「恥辱號」諢名的,蓋因我們自己拿不出可與之匹敵的產品。

我們讓出了市場,一時間中國的高速列車似乎被國外壟斷了。

但通過市場,我們與外方籤下的是全面技術轉讓協議,經過7~8年的學習消化,中國高鐵飛速進步,不僅全面掌握了國際最前沿的高速列車技術,還能夠在融會貫通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更實現了高鐵全產業鏈落地,完成了任何國家都不曾實現的跨越式發展奇蹟。

2017年,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橫空出世,高速列車正式進入「中國標準」時代。中國高鐵不僅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習慣,更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區域布局甚至地緣局勢。

中國標準動車組 | 圖片來源@中車戚墅堰

當然,能夠實現這樣的壯舉,除了全球最大的市場之外,沒有某些國家從中作梗也很重要。

CRH1來自總部設在德國的加拿大公司龐巴迪運輸,CRH2來自日本川崎重工,CRH3來自德國西門子,CRH5來自法國阿爾斯通——沒有一家美國企業。畢竟,美國是高速列車的沙漠。

那麼,對於長期受到制裁的行業,我們有沒有成功突圍的先例呢?

那就看看常年被制裁的中國航天吧。

中國航天對制裁太過熟悉,因為制裁在中國航天還未成立時就已經開始了,甚至與共和國同齡。

1949年11月,「巴黎統籌委員會」秘密成立,對「共產黨國家」進行技術封鎖和物資禁運。這個頗有兄弟會風格的秘密團體,西方發達國家集體參與。

1952年,「巴統」專門成立了一個「中國委員會」,專司對華禁運。在「中國委員會」的操縱下,「巴統」管制物資清單中25種僅限制出口數量、63種只監視出口流向、甚至207種不在管制範圍內的物資,都被禁止向中國出口——當然包括與新興的火箭技術相關的一切。

「扼殺在搖籃中」?——不,這是壓根不想讓你出生。

曾經,中美航天領域有過一段短暫的蜜月期,主要是因為美歐的衛星發射服務太貴了,由美國總統「特赦」中國火箭來為美國發射商業衛星,符合美國利益。

後來,這種純粹的商業合作也沒有了。1999年,《考克斯報告》粉墨登場,說中國偷竊了美國的航天技術。

「我們都這麼封鎖你了,你居然還發展起來了,那你一定是偷了我的技術。」

結果就是,不僅一顆衛星螺釘都不賣給中國,哪怕是其他國家的衛星,只要用了一顆美國螺釘,就不能由中國火箭發射。

在美國以先進技術壟斷衛星製造產業鏈的當時,中國航天事實上退出了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再看今天華為遭到的封鎖,不得不感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不過事情總不會向著美國人希望的方向發展。

到2020年為止,除了超大型火箭,超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等少部分產品以外,美國人有的火箭衛星,我們差不多都有,種類齊全,性能也是世界先進。

高分六號衛星 | 圖片來源@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只要持之以恆,堅持投入,我們有望在2035年前後與老霸主美國在航天技術領域共同領跑。

從「人有我無、人強我弱」,到「人弱我強、人無我有」,不會太遙遠了。

跪著還是站著——兩條道路中國選

全球化有個好處,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社會化大生產,誰也別掀桌子,有錢大家一起賺。想要擠兌別人,自己也會遭受報復。

這也是我們對美國強加在我們頭上的「極限施壓」、「貿易戰」有信心的原因。

話雖如此,當美國真的開始搞神風特工隊,餓死自己也要對華禁運的時候,我們自然能夠感受到國產替代的缺乏所帶來的切膚之痛。

也許這位搞制裁的,「全知全能」的美國總統沒有第二個任期了。

但是,誰能保證未來的美國當權者,不會再次對中國進行「極限施壓」?

誰能保證未來的美國當權者,不會再次對中國晶片行業進行「自殺式全面封鎖」,就算突破它們自己定下的規則也在所不惜?

誰能保證未來的中美關係,是歌舞昇平處處同,是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發展中國家,尤其是發展中的大國,想要發展自己的產業,大約有兩條道路。

一條是順順利利,安安穩穩,馴良地給發達國家當初級產品供應商和高級產品傾銷地,以大海般的胸懷接受發達國家對本國產業的技術代差限制。聽他們的話,別讓他們受傷。

「那我不成了跪著要飯的?」

掙錢嘛,生意,不寒磣。

而且這都是市場的自由競爭,落後還不應該跪著嗎?聽說「討打必然挨打」啊。

圖片來源:《讓子彈飛》

誰不想安穩呢?誰願意拿出大把營收,甚至虧本投入,去做自主安全可控的產品呢?承受巨大的風險不說,產品做出來了還要被罵「愛國營銷」、「戰狼產品」。

買世界上最發達國家的企業生產的最先進的產品,它不香嗎?

至於中國為什麼造不出最先進的產品,你想那麼多幹什麼,全部歸因於「制度問題」、「封閉僵化」最簡單了。

但問題恰恰沒那麼簡單。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就算在冷戰最危險的時候依然向世界敞開——特別是對美國。

中國對於交流合作的態度,從來都是全面肯定與大力支持——哪怕是對美國。

不想合作的,從來不是我們。

連在美國召開的國際宇航大會都不給中國代表團籤證,連採用哪怕一丁點美國技術的第三方供應商都不允許供貨。

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換來合作呢?

我們到底該如何做,才能被認為是「開放」呢?

脫鉤確實損人不利己,那到底是誰在主動制裁中國,搞全面脫鉤呢?

至於第二條路,中國高鐵和中國航天已經給我們展示過了。

如果它們不允許我們以市場換技術,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同樣是一條能夠站著走下去的道路。

我們要警惕的是像「漢芯」那樣弄虛作假的技術騙子,還有打著自主創新的幌子套取國家補貼,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搞「以錢生錢」把戲的金融騙子。

而對於國家的大力支持,對於已有的成功路徑,我們不應當視為洪水猛獸加以貶斥。

為什麼要把國家支持與「極端」、「封閉」、不遵守科學發展規律劃上等號?

大力協同,集中攻關,這不是極端主義,更不是封閉思想,而是讓我們站著把錢掙了的寶貴經驗。

圖片來源:《讓子彈飛》

來源:科工力量 作者:石豪

相關焦點

  • PC國產替代加速
    誰也沒料到,PC行業居然真的可以東山再起。 智慧型手機、移動網際網路不斷普及的過程,就是PC行業持續衰弱的過程。從2012年到2019年,全球PC銷量持續下滑8年。在整個消費電子產業界,PC將會被淘汰、被其他設備取代的論調都一度甚囂塵上。但是,眼下這類說法已然不攻自破。
  • 國產替代概念獲驗證?中興通訊AH股大漲,還有哪些國產替代在路上?
    但這個回應並不妨礙其在國產替代方面的確發生切實的進展。中報數據:「國產替代」證實or證偽見分曉另一方面,隨著中報季的逐漸來臨,國產替代概念到底能否被「證實」,或通過上市公司經營數據見分曉。華泰證券稱,由於計算機國產化替代以ToG/toB為主,僅少數大型企業披露,信息相對不透明,而2020中報同樣是驗證國產化替代的關鍵信息時點,若中報企業盈利得到驗證,這意味著計算機軟硬體的國產化替代大時代或同樣已經確認開啟。中信證券策略團隊則將「國產替代」更多與市場情緒聯繫。
  • 從光耦到數字隔離器的「國產替代」之路
    ●光電耦合器:光電耦合器也叫光電隔離器,簡稱光耦,由發光源和受光器兩部分組成,組裝在同一個封閉的空間內。●數字隔離器: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數字隔離器基於CMOS工藝,可為電子系統中數字和模擬信號的傳遞提供很好的電阻隔離特性。作為專門的電氣隔離器件,光耦和數字隔離器已經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的電氣和電子系統設計中。本文將主要講述這兩類器件的優缺點及其應用方案。
  • 進口替代潮下,萬興科技等頭部國產軟體迎來利好
    考慮到Adobe在軟體市場的佔有量,其打擊盜版行動無疑將加碼軟體正版化進程,但介於其產品當前的價格,更懂消費者、價格更親民的國產軟體預計將獲得更直接的利好,軟體的進口替代將加速。眾多網友也表示,「想支持正版,但是太貴了。」
  • 證券之星 寶豐能源:國產替代空間40%,周期底部疊加產能擴張
    大邏輯:依託中國富煤優勢,低成本煤制烯烴將國產替代石油制烯烴公司第一大產品為聚烯烴,2019年營收佔比47%,並將在未來幾年持續擴充產能。中國作為富煤,弱石油資源國家,擁抱煤化工是擁有時代背景的。期待實現以煤替代石油,為有效降低國內化工產品進口依賴、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 國產替代主線明確 國產伺服器首次進入大規模集採
    本次採購透露出的信號本次電信發布的集中採購項目透露出一個信號:國產替代已經進入到實質性階段。從2018年電信與2019年中國移動伺服器集採中標結果來看,華為、中興、浪潮中標數量較多,不過採購的伺服器以搭載Intel的CPU伺服器為主,並未明確採購國產CPU伺服器。
  • 國內品牌成為市場主導者,AI伺服器國產替代進程提速
    近段時間,與AI伺服器相關的重磅消息屢屢見諸報端:中移動AI伺服器招標結果出爐,國內品牌拿下大單;浪潮宣布全新發布5款AI伺服器,應對多種人工智慧計算場景……而IDC最新數據顯示,浪潮/華為/曙光已經佔據中國AI伺服器市場74%份額,國內品牌已經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國產替代進程在提速。
  • 美國牛肉比國產牛肉還便宜,真的更好嗎?看完就不羨慕了
    美國牛肉比國產牛肉還便宜,真的更好嗎?看完就不羨慕了從前幾個月開始,國內的豬肉就一天比一天貴了,從最初的十多塊一斤,變成了二三十一斤,排骨也跟著漲價不少,從前最便宜的肉類儼然已經大變樣了,市民們也不能隨心所欲的買好幾斤豬肉回家了,只能用其他的肉類來替代。
  • 製造業三大新看點催熱雷射行業,國產替代邁出重要一步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概念愛好者 前言:之前說過,隨著經濟的復甦,整個製造業中最能長久帶來影響的就是國產替代,不管是製造類,還是資源類,只有在國產替代的大環境下才能長久發展,但是「國產替代」不是簡單地替代,有些領域比如晶片,你根本就無法替代,那就不用談了,所以一定是那些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替代的
  • 真情流於表面,其實內心很封閉的星座
    假裝出來的真情總會讓人覺得很假,也容易被人識破,如果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再想獲得別人的真心與信任就很難了,無論我們的脾氣性格如何,與人相處的時候,真誠是必須要首先亮相的東西,一個人的真實雖然有點的刺眼,但給人帶來的真誠跟信任是無可替代的,但其實說白了,真情流於表面的人內心其實很封閉,無論你外表多麼開心
  • 高度烈酒真的可以替代醫用酒精嗎?
    隨著酒精消毒產品在藥店和網上很快斷貨,網上流行一種說法, 用高度烈酒——比如用波蘭產的酒精度高達96%的「生命之水」,稀釋到75%可以替代醫用酒精殺滅新冠病毒。這種說法是否可靠?知味今天的文章就來幫大家搞清楚。
  • 國產CT「一哥」科創板上市大考 影像市場進口替代可期
    此次選擇在科創板上市或許能夠帶領國產大型醫療裝備跨入新的時代。作為20多年老牌械企,東軟醫療在CT領域所創造的「第一」也數不勝數,包括第一臺國產品牌 CT、第一臺國產品牌單層螺旋 CT、第一臺國產品牌雙層螺旋 CT、第一臺國產品牌16層 CT、第一臺國產品牌 64 層 CT、第一臺國產品牌128 層 CT和全球首臺單源極速能譜CT等。
  • 音圈馬達:下遊應用百花齊放 國產替代持續深化
    此外,隨著國產替代化趨勢愈演愈烈,國內音圈馬達廠商將深度受益,但高端領域仍待突破。 下遊應用百花齊放 如今,音圈馬達下遊各行業都蘊含著增長契機,為該產品營造出了順風的大環境。
  • 證券之星 中微公司:反制「卡脖子」 未來受益於國產替代
    >未來發展的主要邏輯01:晶片產業鏈轉移至中國大陸、政策推動、國產替代3、美國「卡脖子」推進國產替代進程2018年以來在這種局面下,半導體產業鏈國產替代勢不可擋。不僅國家層面出臺政策支持國產替代,國內相關半導體產業鏈企業出於供應鏈安全考慮,也在自發的實行國產替代
  • 內窺鏡行業深度報告:優選國產替代快車道,把握細分領域龍頭
    從國產替代進程看,進口依存度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從 2013 年的 23.7%下降至 2018 年的 20.6%,國產品牌逐 步下沉,國產替代化進程有望進一步加快。國產替代破冰,基層藍海待興。我國內鏡檢查及微創治療開展時間較晚,根據 2012 年普查數據顯示,我國消化內鏡主機約有 12472 臺,主要集中於三級醫院。
  • 閥門國產替代有望加速,江蘇神通迎核電重啟戰略機遇
    自A股上市以來,公司業務布局主要涵蓋冶金、核電、化工三大領域,2019年順利切入核電乏燃料後處理領域並已累計獲得3.7億元設備訂單,在國產替代加速、核電重啟並加快建設的歷史大環境下,帶著2020年靚麗的業績,江蘇神通又將如何實現新的發展?
  • 半導體國產替代有望加速,中芯國際被列入實體清單疊加稅務優惠
    從國產替代角度看,這是半導體設備材料廠商實現國產替代的一大機會。 核心邏輯 1、中芯國際被正式列入實體清單。上周五美國BIS正式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原因為中國「軍民融合」政策及中芯國際與中國軍工聯合體中重要實體存在來往活動。
  • 「短芯」問題殃及汽車行業 國產替代有望進一步加速
    「短芯」問題殃及汽車行業 國產替代有望進一步加速 2021-01-11 09:20:42 來源:財聯社
  • 功率半導體打造中國芯的突破口,華微電子踐行國產替代戰略
    我國擁有非常龐大的功率半導體器件需求量,更是行業內的消費大國,一直以來國內市場嚴重依賴進口,不過受到某種因素的影響和助推,國產替代進入快車道。華微電子作為功率半導體行業的龍頭企業,緊抓市場機遇,全面助力打造中國芯。   功率半導體產業鏈是本土半導體部分相對最成熟的環節之一,設計、製造、封裝、應用等發展積累豐富。
  • 國產品牌替代進口之半導體功率器件品牌中英文名速查手冊 短
    國產品牌替代進口之半導體功率器件品牌中英文名速查手冊 短 2020-11-29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