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0月, 我軍共有3支部隊開進東北地區, 各自有多少兵力?

2021-01-07 網易

2020-12-10 09:50:45 來源: 歷史講壇家

舉報

  1945年10月,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為了搶奪勝利果實,在美國的援助之下,大舉從西南大後方轉運兵力,準備進入東北地區。在這樣的形勢之下,我軍採取「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先後派出3支部隊開進東北地區,執行發展東北的戰略任務。

  

  後來,隨著解放戰爭的全面打響,這3支開進東北地區的部隊就相繼發展為了東北民主聯軍、東北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那麼,當時開進東北地區的3支部隊分別是哪些呢?各自都有多少兵力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1945年10月,開進東北地區的3支部隊分別是八路軍山東軍區主力部隊、新四軍的一部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的一部。八路軍山東軍區成立於抗日戰爭時期,由進入山東的八路軍第115師和當地發展起來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合併而成,當時,擔任八路軍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是羅榮桓。

  在接到開進東北地區的命令之後,羅榮桓隨即率領軍區直屬部隊,以及第1師、第2師、第3師、第6師、第7師、第5師一部,魯中軍區、濱海軍區、膠東軍區、渤海軍區主力部隊,分三批經陸路和海路進入東北,當時,這支部隊的總兵力達到了6萬多人,是所有進入東北地區的部隊兵力最多的一個。

  

  新四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經過皖南事變之後重建並發展,當時已經形成了7個師的規模,而當時奉命開進東北地區的是新四軍第3師,師長是黃克誠。新四軍第3師的戰鬥序列之下共有四個旅,分別是第7旅、第8旅、第10旅和獨立旅,總兵力達到了3萬多人,經陸路開進到了東北地區。

  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成立於抗日戰爭時期,後來發展為兩個部分,一個是晉綏野戰軍,一個是陝甘寧邊區部隊(仍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當時,陝甘寧晉綏聯防軍開進東北地區的部隊有八路軍第359旅、警備第1旅、教導第2旅各一部以及其他非作戰單位,比如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延安炮兵學校等。這支開進東北的部隊總兵力達到了1萬多人,經陸路開進到了東北地區。

  

  當然了,除了以上3支部隊開進東北地區之外,還有一些零散部隊也進入到了東北地區,比如說八路軍晉綏軍區的1個團、冀中軍區的1個團、冀魯豫軍區的1個團。這些部隊進入東北地區之後,開展了艱苦卓絕的鬥爭,連同在1945年8月就進入東北地區的冀熱遼軍區部隊一起,後來不斷發展壯大,為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1945年8月,蘇聯出兵東北消滅百萬關東軍,付出了多少代價?
    這場戰鬥有血有淚,最終的勝利和國內外軍民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這段期間,外來援助的力量也對我軍取得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在1945年8月,還沒一個月,蘇聯就在東北打垮了關東軍,這場勝利對敵方造成了極大的打擊。仔細回想後發現,這場戰鬥發生在75年前,以蘇方獲勝的結局確實非常美好,可是日軍陸兵畢竟自稱為最強之旅,為什麼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被打敗了?
  • 劉峙30萬人圍攻中原軍區時,我軍在全國有多少兵力?分布在哪裡
    1946年6月,國軍二級上將劉峙率領10個整編師近30萬部隊圍攻中原軍區,解放戰爭以此為標誌全面爆發。國軍以30萬人包圍我軍中原6萬官兵,雙方局部兵力之比達到5比1,但其實當時全國範圍內兩軍的兵力差異沒有這麼大,我軍雖然處於戰略劣勢,但在多個區域都有可觀的軍事力量,正規部隊總兵力也達到了127萬人,都分布在哪些區域呢?
  • 抗戰山東有多牛?兩位元帥領導,8個師11個旅,兵力我軍第一
    1939年春夏,日軍集中兵力掃蕩華北抗日根據地,其中5個師團3萬餘人分11路圍攻冀南八路軍。徐帥回憶「這次反掃蕩異常艱苦」,堅持到1939年5月,日軍不得不撤出根據地。 1939年5月,徐向前奉命前往山東工作,從此離開了冀南,離開了129師。
  • 短短2年,東北野戰軍猛增90萬兵力!糧食彈藥的難題怎麼解決的?
    東北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擴充速度最快的一支戰略大軍,從1945年出關時的11萬官兵,3年之內來到遼瀋戰役時的102萬人規模。如此快速的擴張,在我軍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非常罕見。部隊擴充快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國軍派往東北的兵力有限,難以限制松花江以北的我軍部隊發展;我軍積極進行二線兵團建設的巨大作用等。但是還有一個問題:軍隊擴充不是機械的累加人數,還需要充足的武器彈藥、後勤支持做保障。
  • 1945年,東北軍區司令員的人選有陳、徐、林,林彪憑什麼奪帥
    1945年6月,毛澤東給王震的通信中著重提到,預估日本將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投降,但因為美國突然介入,投下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迫使日軍投降的時間大幅提前,所以毛澤東在得知消息後,又緊急對先前預設的戰備方案和全國的部署做出了全新調整。
  • 出關10萬人!不到4年,百萬雄師入關!四野為何發展得如此之快?
    眾所周知的是,在解放戰爭期間,我軍有五大野戰軍。這五大野戰軍中以林總的第四野戰軍實力最強。這支鐵血雄師從1945年剛出關時候的10萬人,不到4年時間,其總兵力就發展到100萬人。這種擴軍速度在當時的真的是奇蹟!
  • 東北抗聯下轄11個軍,1938年,一個軍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今天,我們聊聊另一支抗戰武裝力量,那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簡稱為抗聯。認真的說,抗聯也是解放軍的組成部分之一。在1937年,東北抗聯總計下轄了11個軍,牽制了大量的日本軍隊。那麼,抗聯的一個軍,到底擁有多少兵力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 解放戰爭時,國軍兵力430萬,為何還是捉襟見肘?有大半不能用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陸續落下了帷幕,雖然當時全國百姓都強烈渴望和平,但是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還是發起了內戰,在謀求和平無果的情況下,我軍隨後發起了持續3年時間的解放戰爭,最終在戰場上徹底擊敗了國民黨軍,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全面勝利,當然在整個戰爭期間,敵我雙方的力量都是在不斷變化的。
  • 解放戰爭正式爆發時,我軍127萬兵力是如何組成的主要分布在哪
    49年底西南各省解放後,我軍總兵力超過500萬人。但這樣龐大的作戰部隊也是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發展過程的,並不是一開戰時就握有數百萬兵力,輕鬆吊打國民黨軍。事實上在1946年6月國民黨軍30萬精銳部隊圍剿我中原軍區,正式打響內戰時,我軍正規兵力滿打滿算只有127萬8千人,連敵人數量的三分之一都不到,很明顯處境不容樂觀。
  • 解放戰爭:哪支部隊最早開始醞釀大反攻?看看47年的東北就知道了
    解放戰爭中我軍規模宏大的反攻戰役,以三大戰役為最,合計消滅了100餘萬國軍主力,時間在1948年9月-1949年1月間。但是我軍真正開始積蓄力量打這樣的殲滅戰,卻不是在這段時間。早在1947年底,東北野戰軍便確定我軍即將扭轉全國攻守形勢,並且已經率先為反攻的一天做實際準備,在北滿展開70萬人練兵。我們今天來了解下。
  • 我軍歷史上三支紅四軍,解放後演變成什麼部隊
    從歷史上來看,我黨在不同的根據地,分別組建了三支紅四軍。 那麼,這三支紅四軍後來發展如何呢? 首先說說名氣最大的紅四軍。 1928年4月28日,秋收起義部隊和湘南起義、南昌起義部分部隊在井岡山勝利會師,這是我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武漢會戰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日軍一個師團有多少兵力?為何武漢會戰50個軍打不過10個師團》 在此前一篇題為《蔣介石令部挖開黃河大堤,致千萬人無家可歸,戰後自嘲:千古笑柄》的文章中我們曾和大家講述了「蘭封會戰」。
  • 東野102萬人,14個縱隊,大舉南下,一個縱隊多少兵力?
    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東北野戰軍南下作戰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東北野戰軍的兵力情況。截止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總兵力102萬人,下轄了14個縱隊。從兵力來說,東野一個縱隊,比中野、西野的一個兵團還多,堪稱是兵強馬壯。那麼,東野一個縱隊,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 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在延安
    1945年12月,馬歇爾以美國總統特使的身份來到中國,與周恩來、張治中組成3人軍事協調小組,專門負責協商解決國共軍事衝突問題。根據電令,該團迅速從全團挑選了500名年輕、精幹、儀表端正的官兵,編為3個連,組成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由團長羅少偉、政委魏志明親自負責帶隊。 儀仗隊的訓練和生活牽動著中央首長的心,僅朱德總司令就先後5次到隊裡看望慰問。他說:「儀仗隊執行的是一項特殊任務,是在履行中國工農子弟兵的神聖職責,肩負著黨中央、毛主席和全解放區人民的重託。
  • 民族記憶:尋找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在佳木斯的抗戰故事
    富宏博打開相關資料,指著用紅筆畫的標記說,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向蘇聯發動了閃電進攻。日本法西斯也加緊了對蘇作戰的準備,關東軍將總兵力由原來的40萬猛增至70萬。蘇軍不得不考慮準備兩線作戰,而偵察日軍部署、動向,就成為遠東蘇軍的當務之急,當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要求派小部隊返回東北時,蘇軍表示贊同,並要求抗聯擔負起對日軍偵察的任務。
  • 很少人知道我軍第二次長徵,歷時2年,途徑8省,行程2萬餘裡
    1944年10月,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在延安組建,下轄6個大隊,前3個大隊是戰鬥部隊,第四大隊是特務團教導營、旅直參謀訓練隊等配套部隊,5,6兩個大隊是隨軍南下幹部。
  • 平津戰役後,我軍如何改造25萬起義部隊
    我軍又於1948年12月20日進攻天津外圍防線。到1948年年底,天津外圍各據點已經全部被拔除。1949年1月14日10時,東野集中5個軍+3個步兵師、特種兵縱隊大部,共34萬人,分成東西兩大突擊集團,猛攻天津。激戰至1月15日下午15時,天津守軍投降。我軍共殲敵13萬人。號稱能堅守半年的天津僅29個小時就被我軍解放,消息一出極大震動了華北剿總高層。
  • 抗戰勝利後,遠徵軍和滇軍精銳調往東北,僅1年半竟然就衰弱至此
    ▲蘇聯紅軍出兵消滅日本關東軍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之後,重工業發達、物產豐富的東北地區立即成為國共雙方爭奪的焦點為了迅速取得東北地區的絕對控制權,從1945年10月起,蔣介石不斷抽調精銳部隊兵出山海關,不到1年時間,先後7個軍的美械或半美械部隊(新1軍、新6軍、第13軍、第52軍、第53軍、第71軍、整編第207師)和2個軍的法械部隊(第60軍、第93軍)被陸續投入東北戰場。
  • 林彪手握27萬重兵,卻避戰東北,一聽國共和談,急得差點掀桌子
    1945年10月底,林彪奉中共中央電令抵達瀋陽,與彭真、羅榮桓等我軍幹將共策共力,組建起了東北人民自治軍(次年1月4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1949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依託我黨在東北地區原有的武裝力量,加上從關內各軍前後調集主力部隊11萬人,以及2萬多軍政幹部,到1945年年底,該軍已經發展到了27.49萬人的規模,真可謂成績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