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我軍第二次長徵,歷時2年,途徑8省,行程2萬餘裡

2021-01-10 騰訊網

抗戰時期,八路軍經常挺進敵後,哪裡被日軍佔領,哪裡就是我們的戰場。抗戰後期,我軍曾有過一次長距離行軍,行程遍及半個中國,被稱為第二次長徵。

第二次長徵的起因是1944年日軍豫湘桂戰役,這一次國軍又是一潰千裡,喪失了大片國土。

抗戰初期,我軍迎著日軍而挺進,在華北廣大敵後作戰,條件雖然艱苦,但也是機遇。幾年時間裡就發展出很多根據地,華北的大部分地區連成一片,長江中下遊也是星星之火,遍布我軍武裝。

這一次,日軍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而作戰,淪陷的華中,華南大量地區,也為我軍又一次提供了發展空間。日軍的行動剛結束,我軍已經開始準備。八路軍的各主力部隊正在擴展自己根據地,熱火朝天,另外抽調華北主力部隊時間上也來不及。這一進軍敵後行動,毛主席制定了戰略部署:

一、華北:抽調八路軍皮定均、王樹聲等多支部隊進入河南,在這裡建立根據地。

二、華中:新四軍五師向豫南發展,恢復豫皖蘇區。

三、華南:華南抗日遊擊隊向北發展,力圖在南嶺地區建立根據地。

四、從延安抽調一支部隊南下,從河南、湖北、湖南、到廣東,在廣東北部建立根據地,並打通華北、華中、華南的交通線。

1944年10月,八路軍南下第一支隊在延安組建,下轄6個大隊,前3個大隊是戰鬥部隊,第四大隊是特務團教導營、旅直參謀訓練隊等配套部隊,5,6兩個大隊是隨軍南下幹部。這支部隊有4000多官兵,還有900多名隨軍幹部。

1944年11月10日由延安出發,毛主席親自送行,做了動員報告。11月20日,部隊從綏德啟程東進,於次日到達黃河西岸的螅蜊峪一帶,用兩天時間從這裡渡過黃河,然後通過山西省離(石)臨(縣)公路,進入晉綏抗日根據地的呂梁山區。部隊繼續東進,通過日軍佔據的同蒲鐵路。

從山西進入河南,通過隴海鐵路,涉渡洛河,繼續向前,進入日、偽、頑軍縱深區域,敵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每到一地都遭到襲擊。我軍通過平漢鐵路時,日軍早在許昌、漯河一帶集結重兵阻攔,我軍邊打邊走,曾在魯山縣城以南地區和日軍進行多次激戰,打退了敵人的阻擊。

1945年1月徒涉溮河,向豫鄂邊境急行,進入中原解放區。1月29日,八路軍南下支隊和新四軍第五師舉行了會師大會。李先念和王震在兩軍指戰員的歡呼聲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到達中原根據地,完成了一半路程。經過半個月休整後,1945年2月14日,南下支隊向鄂南挺進。第五師特派第十四旅旅長、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張體學率領兩個團一起渡江。

當時,武漢三鎮以東的大江兩岸,大小城鎮都被日偽軍佔領。國民黨軍在江北岸大別山一帶,有桂系六十五軍和鄂東挺進第十六縱隊守備。

2月24日拂曉,我南下支隊全部踏上長江南岸,進入了鄂南。張體學部留下建立鄂南抗日根據地,南下支隊繼續向大幕山地區挺進。3月23日,王震率領部隊主力由水口坳出發向南。

早在1945年5月1日,國民黨就下發了一份《清剿淪陷區奸匪以利配合盟軍登陸作戰方案》,蔣介石又電令淪陷區黨政軍徹底一元化,集中全力,以消滅奸匪之組織及武力,並不惜「策動偽軍建立根據地」。並明令「各地清剿工作,應於七月以前完成」。而挺進華南的南下支隊,更被蔣介石視為心腹之患,支隊進入湘南後,蔣介石又電令第七戰區司令餘漢謀和第九戰區司令薜嶽,調集了7個軍22個師共15.8萬人,集結在湖南的永興、桂東,江西的西南邊界和廣東的南雄、始興等地布防等待,妄圖從三面夾擊,將南下支隊消滅在湘粵邊境地區。

此時,蔣介石獲知」南下支隊「後行動路線後,暗中派出嫡系部隊一路尾隨追剿。南下支隊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地區與同國民黨頑軍反覆周旋。一直到6月份,都難以突破南下路線。

6月,毛主席接連發來了三份電報。來電希望王震和王首道率領主力大部,以三個月左右時間南進到達湘粵邊區,與廣東部隊直接配合,發展南方局面。為了支援他們南進,延安部隊陸續組織第二、第三支隊南下。同時要求廣東東江縱隊北上廣東邊界,迎接南下支隊。

7月7日,我軍主力從鹹寧縣的茶地鋪地區出發,繼續行軍十天,到達平江的兩開堂和金崗坪。7月21日,部隊從長沙以北的福臨鋪出發,通過長沙與嶽陽之間公路到達吳家段。7月24日晚到25日拂曉,部隊在長沙以北的銅官、下洞子一線西渡湘江。又經兩日行軍,於27日進抵寧鄉所屬之新田灣。

8月10日,部隊沿粵漢路南下,剛走到衡山附近的南灣一帶時,收到中央當天發來的電報:「蘇軍參戰,日本投降,內戰迫近。你們的任務仍是迅速到達湘粵邊,與廣東部隊會合,堅決創造根據地,準備對付內戰。」

8月17日,該部隊進入桂東西南的八面山,擺脫國民黨軍的合圍,28日到達廣東省北部南雄縣城西北的百順地區。8月26日,到達了廣東南雄縣。1945年8月28日,前頭部隊到達廣東省南雄縣百順地區。8月29日,粵北指揮部接廣東區黨委和東江縱隊電報,得知南下支隊到達百順,也派出了接應部隊,兩支部隊很快就要會師。

9月2日,日軍投降。由於日本投降,國民黨全力對付我軍,原擬在湘粵邊創建根據地與東江縱隊會合的設想已不可能實現。9月中旬,南下支隊奉命於北返,10月上旬在禮山與新四軍第五師再次會師。

原定南下的第359旅第2梯隊,日本投降時進軍到河南省新安地區,奉命改變北上開赴東北。

廣東的東江縱隊後來經國共和談,從廣東由美國軍艦運載,撤退到山東根據地。

1946年6月,解放戰爭爆發。

1946年9月27日,南下部隊重返延安,出發是4000多部隊,回來只剩下了1000多人。這支部隊歷時兩年,途徑8省,進行大小戰鬥300餘次,衝破敵偽頑軍100多條封鎖線,行程2萬餘裡。毛主席說:「你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敢頑強,深入敵人心臟,敢於和敵人作鬥爭,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數十萬大軍的圍剿,勝利返回延安,這是我黨歷史上的第二次長徵……。」

相關焦點

  • 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後,中共險些又開始「第二次長徵」
    編輯|謝芳瞭望智庫  1「第二次長徵」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歷時一年、縱橫11個省,到達陝北吳起鎮,10月22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宣告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勝利結束。
  • 騰衝之役:我軍採用「焦土作戰」方式,城內竟然留下來2座建築
    雖然,我軍傷亡人數要比日軍大出2至3倍,可以說是死傷慘重。但這場仗畢竟是我們打勝了,連日軍第184聯隊指揮官長藏重康美,也死在我軍槍下。9月8日,我新一軍勝利光復騰衝。據當年的老兵回憶,在打騰衝的時候,我軍派出3個師攻打日軍的一個師團,雖然我軍人數上佔優,但戰鬥依然持續3個多月,戰況慘烈程度令人膽顫心驚。
  • 20年前特大殺人案告破 專案組歷時5月跨8省抓獲兩嫌犯
    每日甘肅網法治頻道11月27日消息,近日,甘肅張掖公安經過縝密偵查和集中攻堅,跨越8省30餘市縣,行程2萬餘公裡,成功偵破部督「1999·01·27」特大殺人案。據了解,張掖市甘州區「1999·01·27」特大殺人案,於2020年5月被列為部級、省級督辦案件。
  • 跨越11個省,踏破8雙鞋!這位寧鄉漢子徒步重走長徵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紅網時刻8月13日訊(剪輯 吳思靜 實習生 張雨豪 通訊員 易哲韜 彭嘉蕙)跨越了11個省份,穿破了8雙鞋,2019年7月,他瞞著家裡人,毅然從廣西出發,歷時近一年時間,於2020年6月17日到達紅軍長徵第一村——福建省長汀縣南山鎮中復村,用自己的雙腳重新丈量了二萬五千裡的長徵路。
  • 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裡長徵,且看世界對長徵是如何評論的?
    行軍中的紅軍 ——長徵中敵我力量懸殊。紅軍經過湘江戰役後,紅軍數量由原來的8萬餘人銳減到3萬餘人。後來紅軍在扎西進行了整編時,全軍除幹部團,共編為 16 個團。
  • 巴山蜀水鑄忠魂——紅四方面軍長徵與四川
    長徵,是指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出南方各個革命根據地,轉戰兩年,先後到達西北抗日前線的戰略大轉移。紅四方面軍長徵始於1935年3月28日嘉陵江渡江戰役,在四川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紅四方面軍廣大指戰員英勇奮戰,經歷了曲折複雜的徵程,最終於1936年8月上旬與紅二方面軍離開四川共同北上。
  • 農家漢子歷時近一年走完長徵路 走爛8雙鞋瘦30公斤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禹 通訊員 李向 易哲韜  2019年7月,他懷揣僅有的5000多元錢,背上簡陋的行囊,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界首鎮出發,徒步經過貴州、雲南、四川、甘肅、寧夏、陝西等省份,於2020年1月17日到達延安。
  • 憶長徵:《長徵組歌》逆境中高唱革命理想
    一路長徵一路歌6  聽《長徵組歌》指揮蔣燮斌講親歷故事  「風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這是《長徵組歌》第六曲,《過雪山草地》中的兩句歌詞。這也幾乎是整部《長徵組歌》中最廣為人知的兩句歌詞。  二萬五千裡長徵,不僅是戰略戰術的較量,還是對人類極限的挑戰。
  • 十首長徵詩詞,感受猛士們那前赴後繼、無畏艱難的身影……
    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已故美國著名作家和記者索爾茲伯裡,曾經把長徵比作猶太人出埃及、漢尼拔翻越阿爾卑斯山,但後來,他又統統否定了。他說,長徵是無可比擬的,長徵是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事跡,是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
  • ...歷時近4年,這家省聯社原理事長終被判死緩,省聯社改革已箭在弦上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2020年,省聯社「落馬」高官就有至少13人,其中不乏原"一把手"。調查近四年,終判死緩公開資料顯示,雷志強是甘肅武山人,現年63歲,曾任天水市財政局局長、天水市副市長,自2007年6月起,擔任甘肅省農信聯社理事長,長達十年。2017年4月,甘肅省紀委官網公布,雷志強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
  • 長徵「落腳點」的「紅色記憶」——紅26軍將領劉景範之女劉米拉...
    1934年10月,紅26軍42師第2團組建,劉景範任團長之後,一連帶著紅2團打了幾個勝仗,打出了軍威。    「在陝甘革命根據地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戰鬥,父親記不清打過多少次,但他提起最多的,還是反擊第二次『圍剿』的戰鬥。」劉米拉說。
  • 紅軍長徵中,各種戰役戰鬥600餘次,這十場戰役最為重要
    戰役過程: 長徵中戰鬥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一仗。 從1934年10月10日開始長徵,紅軍雖然沒有發生大的戰鬥,但是帶著龐大機關和眾多後勤人員,還攜帶了大量笨重的物資,經過一個多月行軍,已經疲憊不堪。
  • 兩位元帥領導,8個師11個旅,兵力我軍第一
    1939年春夏,日軍集中兵力掃蕩華北抗日根據地,其中5個師團3萬餘人分11路圍攻冀南八路軍。徐帥回憶「這次反掃蕩異常艱苦」,堅持到1939年5月,日軍不得不撤出根據地。 1939年5月,徐向前奉命前往山東工作,從此離開了冀南,離開了129師。
  • ...2020年韓國人口共計5182.9023萬人,比2019年減少2萬餘人。但...
    韓國新生兒數量低於死亡人數,人口負增長提前到來;①韓國媒體報導稱,韓國統計廳此前預測韓國人口會在2021年開始減少,但目前人口負增長的「元年」比預測提前了一年;②韓國行政安全部1月3日發布的居民登記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人口共計5182.9023萬人,比2019年減少2萬餘人。
  • 歷時長達6個多月,我軍傷亡超4.5萬
    應該說,三年解放戰爭中,太原戰役是所有城市攻堅戰裡,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為慘烈、我軍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場戰鬥。 太原解放 從1948年10月5日開始,到1949年4月24日結束,太原戰役歷時長達6個多月,雙方均傷亡慘重(敵軍13.5萬人左右,我軍4.5
  • 這位國軍中將兩次被我軍俘虜,第一次給3元路費,第二次給8萬元
    解放軍有優待俘虜的政策,對國軍普通士兵被俘的,只要不願意參加我軍的,就發給一定的路費遣返。有一位國軍中將曾兩次被我軍俘虜,第一次給了3元的路費,第二次給了8萬元的經費。他的名叫韓德勤。韓德勤,出生於1892年10月8日,江蘇泗陽縣洋河鎮人,1909年被選送考取南京江蘇陸軍小學第四期,曾就讀於河北陸軍學堂,後進保定軍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學習,與顧祝同成為同學,結為「把兄弟」。
  • 紅二十五軍:自豫入陝長徵路(軍史鉤沉·長徵記憶)
    1934年11月16日,按照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周恩來副主席的指示,紅二十五軍2980餘人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在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軍政委吳煥先的率領下,由河南省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徵。   11月26日,經方城縣獨樹鎮惡戰,主力部隊遭到重創,27日拂曉進入伏牛山東麓。
  • 歷時長達6個多月,我軍傷亡超4.5萬人
    應該說,三年解放戰爭中,太原戰役是所有城市攻堅戰裡,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為慘烈、我軍付出代價最大的一場戰鬥。太原解放從1948年10月5日開始,到1949年4月24日結束,太原戰役歷時長達6個多月,雙方均傷亡慘重(敵軍13.5萬人左右,
  • 長徵中被周恩來譽為「戰略騎兵」的紅九軍團
    此後,紅九軍團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1934年4月的廣昌保衛戰中,部隊在戰鬥中人員犧牲慘重,軍團下轄的第十四師被中革軍委下令解散撤編。1934年10月,中革軍委將紅軍獨立第二十二師劃歸紅九軍團建制。紅九軍團在於都臨時補充兵員1300餘人,在長徵出發前夕,整個軍團人數達到115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