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青》時代洪流裡的沙子

2020-10-12 八風不動

這是一個關於時代的故事。有無奈,有隱忍,有鬥爭,有滄桑。是看過了之後除了跟著劇情節奏和獨白流眼淚以外,更體會到了時代大背景下,落在每個個人身上的悽涼和悲哀。考上航校,做飛行官,他們是出類拔萃的大男孩。在民族存亡之際,有勇氣選擇舍我而加入保衛祖國的鬥爭中。八年抗戰,躲過了無數的子彈,踏實的落到了地上,但卻最終喪生於內戰。空軍,也許只是一個縮影和代表,透過這部劇,讓我們看到了國共內戰的另一面,看到了國民黨失敗後背後的人民。原來那一個個活生生的空軍,好似成了一顆顆棋子。就像導演說的「故事他們不說,以後也沒有人說了」,多麼希望這部劇能有更多人看到,能有更多人承認這段歷史,銘記這段歷史,畢竟,我們是同一個根。撤退到臺灣的人民,是時代的逼不得已,讓無數的人有了「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的鄉愁。多想擁抱他們。可惜真正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也許已經大部分永遠的離開了這個時代吧,活著的人,才更需要去銘記。

「沒有了天空的飛行員,地上的日子,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折磨。就像快速轉著的陀螺,你看不到太多的細節,等他們累了,轉的慢了,你才會看見他們身上的細紋,一道一道的。那細紋裡,有他們的日子,他們的女人。」劇中的每一個人,都那麼讓人心疼。曾經英氣的大隊長,因為迫降頭部的衝擊,患了癲癇,因為在東北做了逃兵,沒有掩護陸軍,而被釘上了「恥辱柱」,最後不想拖累太太,選擇自殺。還有郭軫,新婚不久重返戰場,獨留朱青一個人,面對接下來殘酷的人生。而朱青,從一個清純的大學生,變成了一個嫵媚的,混跡聲色場的女人。

原著是白先勇老師的小短篇,讚嘆編劇的劇本和臺詞改編,讓每一個人物都生動立體。透過小墨婷的視角和成長,見證了十一大隊飛行員的變化。這個角色的意義,除了見證,代表的應該是無數的後代,銘記和希望吧。她記得他們,她逐漸理解了他們,就像江叔死後,國文課上老師讓她讀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時,所有的情感都化作了她的哽咽,讓人止不住跟著一起掉眼淚。

還有小顧,這個角色,出場不討喜,得知了朱青的字條,又因為上半句「因緣負傷共床枕」是自己寫過的,所以對朱青有了執念。即使被學長揍趴到地,仍然念念不忘「朱青是我的」。如果他沒有把朱青的孩子撞掉,沒有郭軫的朱青的後半生,會不會因為有孩子而過的好一點?他去了東北,與郭軫對質,收了郭軫留給朱青的遺書,開始了尋找朱青,等待朱青的路程。在臺灣的小顧,就是郭軫的化身吧。可以成為出色的分隊長,有了去美國受訓的機會,是十一大隊僅剩的可以起飛的飛行員,是師娘,副隊娘,墨婷,士官長牽掛的對象,他也會衝動,他也有脾氣,他也不正經,可是你分明就從他身上看到了另一種穩重,責任和成長。所以,即使他也許有跳傘活下來的可能,但他還是選擇了用自己的死,換回師娘和朱青的自由。

「當一個人再也不回來了,你總想在他共同的回憶裡,找到自己對他的價值或意義。但是很難,只是一堆畫面而已,沒有意義。」所有的人都有了他們的結局。就連墨婷,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只是她們,不必在像師娘他們一樣,忍受在家裡等待丈夫平安落地的煎熬。就像美國飛行員問小顧「他做錯了什麼」時,小顧回答說「不知道,也許是生錯時代了吧。」時代的洪流裡,我們都只是一粒沙子。

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寫了些什麼,這部劇裡的每個人,每句話,甚至每個人的結局,過個幾年,也許都會忘記。到那個時候,希望自己還是有勇氣重新來看吧。

通過這部劇,也認識了臺灣的一些出色的演員,尤其是吳慷仁。他憑這部劇獲得了金鐘獎的視帝,感言到「也許我不是最有天賦的那一個,但我可以做最努力的那一個。」還有在一個採訪裡說到自己一直喜歡的一句話「我們是一艘船,停在岸邊固然是安全的。但船不是要停著的,它是要駛向大海的,是要經歷風浪的。你可以在累了的時候選擇靠岸休整,但還是要有勇氣去到海裡,去經歷。」

相關焦點

  • 《一把青》
    前半部分的臺灣偶像劇套路還是接受無能,一度讓人覺得這是披著民國外殼的言情劇,這一點從《想見你》到《一把青》都沒變,十個李子維和郭軫也拉不回來。相當誇張刻意的情節,脫離生活的臺詞泛濫,有侮辱智商的嫌疑 :)此外,在金陵說著臺灣腔的南方人分分鐘讓人出戲。但依然瑕不掩瑜。第一,最直觀的一點——畫面實在賞心悅目,可以按幀截圖。
  • 《一把青》一把青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要說的是臺灣戰爭片《一把青》,這部劇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部戰爭片,它是一部反戰片,更是一部災難片。這部劇立足於剛剛抗日勝利後的國民黨某空軍大隊,主要講述的是內戰時期以及逃往臺灣後的幾名空軍及其家屬在時代洪流中的命運沉浮
  • 《一把青》:看淡的無可奈何
    在時代的牢籠裡,有人想飛出去,結果撞死了,有人想逃,結果被抓了,有人想就這樣,結果也沒有如願。總之,大家都一樣,男人也好,女人也好,大概只有死去的人是最幸福的,他們就這樣走了,什麼也不知道,留下悲傷給活著的人。活著人,掙扎在人潮裡,很快,也會被時代拋棄。對抗外敵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飛上天的英雄,內部對抗時卻變成了公敵。優雅驕傲的太太們為了生存受盡苦難。
  • 臺劇:不止土味的言情偶像劇,還有這部質感佳片《一把青》
    電視劇《一把青》,改編自白先勇同名小說。講述了1945年,當大家都還沉浸在抗戰勝利的喜悅中時,卻又不得不面對暗湧的內戰洪流,被兩次戰火摧殘,分隔兩岸,沉重的感情糾葛。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許多空軍家庭,丈夫出門執行任務,妻子倚門等待,盼君歸。
  • 閱讀| 東山哪,一把青
    《一把青》是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十分鐘讀完,一小時回味。讀慣了白先勇的作品,對他的小說散文總有一種親切感。好像每個看似平常的事件背後都有一些細細的思緒纏繞,每個路邊經過的行人都有那麼一段撼動人心的故事。特別是放在在特殊年代背景下的文字,讀起來總是情不自禁湧出一股別樣的滋味。《紐約客》如此,《臺北人》亦如此。
  • 《一把青》無戰止爭...
    用了三天時間看完了,然後哭的稀裡嘩啦又緩了一天 才心平氣和的寫點什麼。片子後半部分開始國移民臺灣,彼時共開始全方面統治大陸,開始文革,對岸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朱青,師娘,小周,裡邊的所有人都是戰爭下的一粒沙子,一吹就散的灰飛煙滅. 就像朱青說的「你們飛行員,一炸就什麼都沒有了。」
  • 東山一把青
    我是真的為把一把青解讀成抗戰劇生氣,明明不管電視劇還是小說,面目可憎的日本人從來沒出現過,這個故事都是從抗戰勝利開始,圍繞時代的變遷走的,硬說起來把它理解成年代劇都沒有這麼荒謬。國內拍戰爭,基本都在拍拋頭顱灑熱血,革命,正面人物的塑造,有理由相信變革時期所有人都是積極向上的,是這種積極向上推動時代的變革。但一把青不是。當舞女的小朱青、搞舉報的師娘、交接小周的小邵、和朱青同病相憐的汪影。他們都是被動的。雖然在一開始大家都對人生有過美好的展望,但是無一例外,大家的人生都走向了脫軌和崩壞。人都是被時代推著走的。
  • 一把青|請將我拋之腦後,快意餘生
    作家梁文道評價《臺北人》:「整個民國的結局,都在這本書裡了。」2015年,書中不到15000字的短篇《一把青》被改編成31集同名電視劇,一舉奪下六項金鐘大獎,而將它搬上屏幕的導演曹瑞原說:「有些故事現在不說,以後就沒人再說了。」
  • 《一把青》:時代的最後一次回眸
    而飛行員的愛情就像這種毒氣,無論是師娘秦芊儀,還是副隊娘周瑋訓,還是小朱青,她們都嘗到了這種痛苦,也都曾嘗到過那陣甜香。當第十一大隊在東北瘋狂的炸村子,自己人打自己人,就算他們心裡覺得這樣做不對,但他們還是做了,一是因為上級指令,二是因為他們覺得仗早些打完,就能早點回家,但是他們當時不知道的是,村子炸的多了,報應就來了,回家的路也越來越遠了。
  • 「不忘」——屬於《一把青》的故事
    我第一次知道《一把青》,是在無意中刷到了一個視頻,有部臺灣的電視劇講述了民國空軍飛行員的故事。
  • visee 追劇 | 東山一把青
    今天要講的是我最近剛看完的一個故事,這部劇改編自白先勇先生的短篇小說集《臺北人》裡的《一把青》,記錄了1945年 至 1981年,從抗戰勝利、國共內戰再到國民黨撤退到臺灣,幾對中華民國空軍與空軍眷屬被戰火摧毀人生、陰陽相隔的故事。
  • 《一把青》初秋一把青
    我會記得這個初秋看了一部叫一把青的臺劇,邊彈新曲千與千尋邊刷的這部劇。即使這個世界令人失望還有童話留心間。即使戰火紛飛,兵荒馬亂,東北的天寒地凍橫屍遍野,還有一座導航塔留在心間。這個故事很悽美,震撼人心。因緣負傷共床枕,願求佳人渡此生。白衫,藍裙,不知名姓,黃昏好風景。東山一把青,他們都是時光裡的故事,慢慢消逝在歷史長河。
  • 一把青資源百度雲 完整版高清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這部頗負盛名的臺灣時代劇《一把青》。
  • 《一把青》:一個時代的悲劇,誤我青春,悔不當初
    《一把青》根據白先勇先生的同名短篇小說(收錄在作品《臺北人》中)改編,由楊謹華、天心、連愈涵、楊一展、吳慷仁、藍鈞天主演。劇裡的主角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比如楊謹華曾在《敗犬女王》中飾演女主角單無雙;吳慷仁曾在《我們與惡的距離》飾演主角律師。
  • 我想說,《一把青》值得
    就像這部電視劇《一把青》的導演在斬獲金鐘獎時所說的那樣:「臺灣戲劇不該只有偶像劇那樣太單一了,應該要有更多元的戲劇類型。」,而他的這份人文情懷,幾乎毫不吝嗇地揮灑在這部電視劇《一把青》的每一個部分。
  • 豆瓣9.3分被禁播的臺劇|一把青:誤你青春,悔不當初
    安利一下《一把青》,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好的劇了。導演說,這個故事他們不拍,就沒有人來拍了,這部劇的用心,完全值得一看。
  • 《一把青》東山一把青
    圖片描述 開始,只是在白先勇先生的《臺北人》上看到這部一萬三千字的短篇小說《一把青》。文字間平平淡淡,並沒有過多的感情渲染。卻恰是那對於應痛徹心扉的事的平靜和泰然,淡淡地娓娓道來,才更讓人感覺到透過紙張的悽悲,一個個人物在心中排列復演,他們的命運在腦海中糾纏。讀罷,久久不能釋懷,意猶未盡,遂去看了改編後的臺劇版的《一把青》。
  • 好劇推薦|紀念一個不可忘卻的時代——《一把青》
    《一把青》改編自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的短篇小說《一把青》,2015年的臺劇,豆瓣評分9.3,以國民黨的視角,重現了20世紀那個時代的歷史,一個橫跨36年歷史的故事。故事開始於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女學生朱青因為一張字條「姻緣負傷共床枕,願求佳人渡此生——513。」
  • 《一把青》這部高分臺劇,為什麼值得看?
    在朋友的推薦下,看了這部頗負盛名的臺灣時代劇《一把青》。《一把青》講述的是國民黨飛行員及其眷屬在抗戰勝利之後的悲歡離合。對於戰爭,一個小人物能說什麼呢?我沒有生在戰爭年代,我無法想像。戰爭背後的女人《一把青》本是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臺北人》中的一篇,它在裡面也並不算出彩。畢竟有聲名在外《永遠的尹雪豔》和《遊園驚夢》,《一把青》裡的故事,也逃不脫是講述從大陸來的女人在臺北的「新生活」。但在導演和編劇的用心安排下,它由一個短篇變成了幾十萬字的劇本。
  • 一把青丨他們都知道自己的結局 卻還是一頭扎進了命運的洪流
    朱青為了去美國成了歌女,成了美軍套取資料的窗口,她不再是當年郭軫說的那個「白衫藍裙 不知名姓 黃昏好風景」的女學生,她成了開口是酥媚入骨的社交花「東山哪一把青 西山哪一把青 郎有心來 姐有心 郎呀咱倆好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