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之名》三個原生家庭的孩子逆襲成長,誰點亮了他們生命的光

2020-09-06 優童美育兒館

由譚松韻(飾李尖尖)、宋威龍(飾凌霄)、張新成(飾賀子秋)領銜主演的《以家之名》正在湖南臺熱播。三個破碎的家庭,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在兩個爸爸的照料之下重組家庭。這奇怪的五口之家,竟讓觀眾哭著哭著就笑了。


帶你看最涼薄的媽媽


No.1 凌霄媽媽陳婷


凌霄媽媽-陳婷

小區搬來一戶新人家,女主人鮮少出門,跟鄰居也極少互動。樓上樓下經常聽到這對夫婦的吵架聲。


家裡的小男孩叫凌霄,常常一個人悶不做聲,媽媽睡過了飯點,餓了也不敢叫醒媽媽,只是呆在樓道裡默默地聞著別人家的飯香,或者自己用開水泡方便麵。

小凌霄常坐在樓梯口


凌霄偷偷拿出一張照片,是爸媽、妹妹和自己的合照。媽媽看到了照片,氣急敗壞地衝進房間,搶過照片就把它撕得粉碎,然後對兒子歇斯底裡地又打又罵。


原來,凌霄的妹妹死於一場意外,導火索是凌霄給3歲的妹妹餵了核桃,導致妹妹不幸噎死。那天風雨交加,媽媽出門打牌把門反鎖了,爸爸在警局當班,妹妹平時吃核桃也沒事,偏偏那天噎到了,窗外的狂風暴雨,掩蓋了凌霄的呼救聲。


從窗戶裡呼救的凌霄


媽媽把失去女兒的不幸全都歸咎於兒子的失誤、丈夫的缺席。每天混混度日,清醒的時候幾乎不能讓家裡的任何一個人好過,一點點小事,都可以跟丈夫爭吵不休,連著兒子一起罵,字字誅心。


凌霄媽媽日常挑起夫妻爭端

在李爸和李尖尖走進他們的生活之前,小凌霄的表情永遠寫滿了「抱歉」,「我不配好好地活著」


No.2 子秋媽媽賀梅


子秋的媽媽賀梅,長得很美,出生於農村,沒有文化,卻不甘平凡。年輕的時候不顧家裡反對與子秋的生父結婚,後又被拋棄。堅持生下子秋,又無力撫養孩子,常常遭子秋的外婆詬病。


這時,李尖尖的媽媽病逝1年多,李爸想給尖尖找一個後媽,讓家庭變完整。經過鄰居介紹,李爸認識了子秋的媽媽。


霸道的小尖尖一時無法接受新哥哥,對子秋各種嫌棄和欺負。而子秋從小就被教育,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別人的好心施捨,所以要時刻忍耐、放低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即使被欺負了,也還是友好而小心翼翼地對待小尖尖(不被嫌棄和排斥,是他卑微的小小心願)


在此之前,小子秋每天背著竹簍髒兮兮地在農田裡幹活,仿佛天地間的多餘人,常聽見外婆數落媽媽。


外婆罵媽媽沒用

後來,子秋的媽媽向李爸借了2萬元,說是去深圳發展找工作,隨後便一走了之,杳無音訊。子秋就這樣被媽媽遺棄了。


媽媽說好要回來接自己的,一走就杳無音訊


五口之家正式成立

凌霄爸媽離婚,媽媽陳婷改嫁到新加坡,凌霄和爸爸就成了李尖尖家的常客。李爸也去到了鄉下,把子秋接了回來,正式收養子秋。2個爸爸,3個孩子,五口之家就這樣組成了。


長大後,這三個孩子分別成為了雕塑師(尖尖)、甜品師(子秋)和牙醫(凌霄),算是充分發揮了各自的聰明才智和特長。

都說童年的陰影影響孩子一生,那麼,是誰點亮了他們生命中的光?

是李爸和凌爸,當爹又當媽的愛;是孩子們之間勝過手足的支持與陪伴。


李爸和霖爸的日常互懟,像極了夫妻吵架。李爸細膩又溫和,說話做事都很周到;霖爸粗放式育兒,關鍵時刻總能給予孩子們無條件支持。


李爸埋汰尖尖,凌爸救場

同樣是失去至親,李爸保留了尖尖媽媽的很多遺物,並時常拿出來懷念。他告訴女兒,媽媽是去海上當仙女了,雖然她已不在,但永遠在我們心裡,一家人終將有再次團聚的時候。



小尖尖告訴凌霄,可以偷偷想念失去的親人,不讓爸媽發現就可以了,因為大人們知道了會更加傷心。道理雖然很簡單,但格外治癒凌霄的心(因為經歷相似,所以更能感同身受),失去妹妹的內疚和自責突然有些釋懷。從此,尖尖也成為了凌霄最疼愛的妹妹和傾訴者


子秋從小就在麵館幫李爸收拾桌子,自己洗衣服還主動承擔家務,懂事得讓李爸心疼。鄰居阿姨和奶奶們看到了子秋,總要跟他開玩笑:子秋啊,你要多幫爸爸幹活,不然他就不要你了。

孩子雖小,但聽到的話會往心裡去。李爸看到這個場面,堅決維護孩子,嚴肅地提醒鄰居們不要亂開玩笑。在行動和言語上給予子秋滿滿的愛和維護,他是子秋的超人爸爸。


李爸對子秋說


小霸王李尖尖,學習倒數,愛好打抱不平,每次闖禍都有哥哥們護著,活出了無數獨生子女同學羨慕的樣子。


尖尖讓月亮打著哥哥們的旗號,霸氣回懟

就像TED演講集Anindya Kundu教授講述《原生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該如何逆襲?》中提到的:那些童年遭受各種苦難,最後還能成功逆襲的孩子,的確非常有毅力,他們靠自己的努力完全改善了處境。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人生中一定出現了某些因子,協助並影響了他們的動力或特定的能力,讓他們能真的克服和面對障礙,並以他們的情況在體制中力爭上遊。


李尖尖就是凌霄的動力,即使得了抑鬱症也要想辦法安頓好車禍致殘的媽媽,不顧萬難學成歸國,與李尖尖在一起。成為牙醫也是因為尖尖小時候愛吃糖,常因蛀牙疼痛又害怕去醫院,於是他就暗暗下決心,長大後成為牙醫,守護尖尖。


報恩、照顧李爸和妹妹就是子秋最大的動力。做妹妹愛吃的甜品,成為獨當一面的甜品師,接棒李爸的「餐飲事業」,成為家裡的頂梁柱。護著妹妹,讓爸爸後半輩子衣食無憂,就是子秋最大的夢想。


而尖尖的最大夢想,就是讓愛、溫暖和快樂永遠充滿這個家。一家人無論再困難,只要相互支持和鼓勵,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最後,願每個原生家庭的孩子,都能遇到屬於自己的那道光,為之奮鬥、並逆流而上。

相關焦點

  • 《精英律師》:「原生家庭」≠「原罪家庭」,2招劈開成長的雲翳
    的確,我們是第一次做孩子,可爸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啊。天底下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如果他們沒有以你期待的方式來愛你,這只能說明他們還不夠懂你。沒有人是天生的教育家,父母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父母是不完美的,他們會有缺點,但他們的優點就不值得去學習了嗎?即便他們真的一無是處,也不能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不願改變的藉口。過去原生家庭中發生的一些事情,你不需要負責。但是,從今天起,你所作出的每一個選擇,都要對自己負責,我們應該也必須具備這種創造自己生命狀態的能力。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先來說一說原生家庭和新家庭有什麼不同。 原生家庭就是我所在的家庭,我和父母所在的家庭就是我的原生家庭。 接下來我跟先生結婚,有了兩個孩子,這個家庭對我而言是個新家庭,而對我的兩個孩子而言是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相信愛與成長是生命永恆的主題
    我有一個朋友子喬,是個富二代,雖然已結婚成家,依然住在父親提供的豪宅裡。她開著昂貴的車子,有保姆照顧孩子。她還不用看人臉色出去工作,就可以擁有人人羨慕的生活。可誰又能想到,在孩子兩歲那年子喬離了婚。之後,她就變成了一個身材肥胖,每天依靠刷韓劇度日的女人。
  • 蕭敬騰自曝不想生孩子: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輔導員讓他看見了自己的光,他的人生就此改變。但那段黑暗的人生,還是深深烙刻在蕭敬騰的生命中。不久前的一次採訪中,蕭敬騰自曝自己不想生孩子,他表示:自己的孩子,會遺傳自己壞蛋的基因,如果又沒有像自己那樣及時悔悟,找對方向,那就會成為社會的問題。
  • 成長的宿命,就是超越你的原生家庭
    而在戲外,她五歲時父母離異,從小跟著媽媽一起生活,十四歲開始獨自一人闖北京,當過北漂也當過韓漂。原生家庭和過多的經歷,使她變得非常獨立,在參加綜藝節目時自曝,與父母沒事從來不聯繫,因為沒有人關心。看到秦沛對子女非常關心,表示自己非常羨慕,內心敏感而渴望被愛,直言原生家庭的傷痛會帶一輩子。
  • 一個母親的復仇背後,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孩子叛逆期必經的成長
    」,第二個是再婚重組家庭中的「後媽」形象。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貫穿故事中的第二女主艾莉亞,生活在一個再婚重組的家庭中,故事沒有交代艾麗婭的親生母親,但是從床頭的照片,還有艾麗婭哭訴的對父親說你忘記媽媽了開始,親生母親其實是以早逝的形象出現在其中。艾莉亞深愛自己的母親,所以才會對父親的再婚,和對新母親的到來充滿牴觸情緒。
  • 與原生家庭和解,就是與自己和解
    宋威龍領銜主演的《以家人之名》熱播,講述了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成為新的家人,一起長大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用愛治癒原生家庭帶帶的傷痛,成為更好的自己的親情故事。面對母親的糾纏,原生家庭帶給凌霄的傷痛剛剛癒合再次被撕裂,他的人生再一次陷入到為難之中。而賀子秋在被母親拋棄後第一次有了爸爸。因為被拋棄他的心思很重,在李爸爸家過得小心翼翼害怕再次被拋棄,他一直讓著妹妹,在父親忙不過來的時候幫忙做家務。三個孩子在兩位爸爸的陪伴下一路成長,雖然家庭不完整,但愛並沒有缺席,最終原生家庭的傷痛都得以治癒,所以他們能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原生家庭可能束縛孩子成長?家庭教育很重要,首先要培養自主意識
    樊勝美、蘇明玉、房似錦,她們三個人都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女人,她們本應該憑藉自己的能力過著更好的生活,但卻都因為原生家庭的拖累而過得疲憊不堪。原生家庭,屬於心理學中的概念,用來解釋一個人的身心發展過程中受以父母為主體形成的家庭氛圍、教養方式的影響因素。
  • 療愈原生家庭創傷的三個階段 / 春節回家自救指南
    原生家庭是個聊不完的話題本文從心理學角度來談談如何療愈原生家庭的創傷給想要主動改變的朋友提供一個大致的方向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看到自己的傷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不用著急,也請你相信:你不孤單,成長的路上我們並肩前行      最近收到一位小粉絲的私信
  • 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他們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該書以15個真實的、觸目驚心的案例,解開了校園霸凌的黑暗魔方。它告訴我們,預防、遏制校園霸凌,絕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而應該是原生家庭,是所有關乎孩子成長的人,是整個社會的責任。被霸凌者遭受欺凌後不敢告訴別人,或者沒有人能聽他們傾訴,能信任他們並給予支持和幫助。他們只能隱忍、避讓,此時,他們身上的這種「氣質」會發酵,從而吸引「捕食者(霸凌者)」採取更加惡劣的方式實施欺凌,直至事態朝向更加不可遏止的方向發展,導致最後悲劇的發生。其實霸凌者,他們往往也是受害人,霸凌者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 人生的失敗源於原生家庭?不,原生家庭不背鍋。
    這源於原生家庭,她母親對她人生的操控。布蘭妮的成長路線都是媽媽替她規劃的,從三歲開始,布蘭妮就過著美滿設定好的生活。然而布蘭妮本人一直渴望一絲自我,內心的深處藏著深深的叛逆。布蘭妮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壓抑著自我的天性,被迫按照媽媽的設定生活。成名後,她骨子裡的自我覺醒,只是遺憾的是,她選擇感情生活作為離經叛道的突破口。
  • 原生家庭導致的心理問題,源自這3個方面,學會自我療愈才能成長
    大部分人因為意識到是原生家庭父母給自己造成的傷害後,就會糾葛在跟父母的愛恨情仇裡難以自拔,實際上我們人生的意義遠不止父母所賦予你的希冀,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孑然獨行開拓屬於自己的人生,不要因為他們認知的局限,而將自己的命運跟他們捆綁在一起,這是最愚蠢的做法。
  • 心疼凌霄賀子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兩個家庭對待死亡的不同方式,也對兩個孩子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凌霄聽話懂事,卻沉默地背負原本不屬於他的內疚和責任,造就了他內斂的性格;而尖尖生活在愛的教育裡,活潑開朗,眼睛裡有光,更能讓自己的光去照耀別人。
  • 關於原生家庭,父母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知道這幾點教好孩子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難以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成長的趨勢都與自己的原生家庭環境有著重要的聯繫,古人說三歲定80,弗洛伊德也說童年的行為決定了將來的作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活中出現的言行舉止都將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產生影響。
  • 《重啟人生》:原生家庭帶給我們創傷,就不要再把傷害傳給孩子
    影片最後劉峰與何小萍相依為命,這其實是必然的結果,這部劇中也只有何小萍能夠理解劉峰,因為他們從小生長的「環境」相似,從原生家庭走出來的模樣是相同的,「同病相憐」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那麼,原生家庭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長大的與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庭,正是因為這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環境,所以它的狀態對我們性格和思維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 蕭敬騰自曝不想生孩子,背後真相扎心: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這看似令人費解的選擇背後,卻與他的原生家庭有著脫不開的關係。蕭敬騰的父母深深愛著自己的兒子,但他們卻用錯誤的養育方式,在兒子的人生裡,繪上濃厚的色彩,怎麼擦也擦不掉。「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我們被一個個標題黨刷屏,「原生家庭的傷害」、「如何走出原生家庭」、「怎樣擺脫原生家庭」等等,於是原生家庭很自然地成為了「原罪」,個人的所有不幸以及失敗都一股腦的被歸結到原生家庭上。再加之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更是用一種誇張的手法將原生家庭這一話題繼續升溫,就像炸彈一樣,只要一點火就著。
  • 細品浪姐們的放縱與逆襲:誰說姐的人生,要由原生家庭說了算?
    同樣曾是星女郎,同樣美得不可方物的姐姐裡,還有個張雨綺。雖然倆人在銀幕上都是光芒四射,但原生家庭卻有天壤之別。3歲的時候,張雨綺父母離婚,母親帶著她再婚後,又一次離婚。寬容,得以使她走出童年的陰霾,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誰說拿了爛牌,就一定要破罐子破摔呢?
  • 三胞胎被不同原生家庭收養:改變孩子命運的,從來就不是錢
    然後呢,領養機構拿這仨孩子,做個冷酷的實驗。 ——把三胞胎分開,送給三戶人家,看這對孩子的人生成長,會造成多大不同。 那麼這三戶人家的標準,是如何選擇的呢?
  • 那些和原生家庭決裂的孩子,他們的痛苦是別人無法想像的
    父母與孩子本應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反目成仇的背後,多半與其壓抑的童年有關。我成長在一個多子女家庭,一直到父親去世,我都沒有原諒他。四歲父母將我送給親戚家,親戚家出了變故後,七歲又回到父母身邊,小時候看著兄弟姐妹在父母面前撒嬌,我就像一個多餘的人,每個人都是需要愛的,即便曾經受過傷害,幾十年來父母給我的感覺就是,在與他們的關係當中,我一直是被動的位置,我沒有傷害他們的資格,一直在被動承受他們的傷害,承受父母不公平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