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特種部隊魏武卒,曾以五萬兵力,打的50萬秦軍屍骨如山

2020-12-27 騰訊網

魏武卒是戰國時期一支有著赫赫威名的軍隊,戰國初期,魏國就是靠著這支強軍,攻秦,敗齊,破趙,滅中山,成為戰國第一個稱雄的國家。那麼,這到底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呢?其實,魏武卒最早的起源不是兵家亞聖吳起,而是李悝。戰國初期,魏國弱小,雄心勃勃的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大膽實行改革,魏國也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進行改革的國家。李悝的改革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就包括在魏國軍隊中創立的武卒制。

真正將魏武卒發揚光大,名震天下的,則是名將吳起。吳起在擔任西河郡守時,便開始組建精銳武卒,從全軍中挑選,挑選條件十分嚴格。《荀子 議兵篇》記載: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服矢五十個,置戈其上,冠 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意思就是,魏武卒的選拔制度是,在身負全套甲冑的情況下,還要帶拉力為12石的弩,背上50支箭,同時還要裝備長兵器戈和短劍,帶上三天的口糧,半天要行軍100裡。這種要求,怕是放在現在也是特種兵的選拔要求了吧。

武卒選出了之後,吳起還對士兵進行了精心編組。通過對士兵進行選拔、編組,在不增加人數的情況下,能大大提高部隊戰鬥力,這是已被無數戰爭實踐證明的管用方法。而早在兩千多年前,吳起就明白了這個道理。5人為一伍,設伍長一名;2伍為一什,設什長一名;5什為一屯,設屯長一名;2屯為一百,設百將一名;五個百設五百將一名;2個五百為一千,設千人將一名。千人將是基層將軍,由統帥直接指揮。

在軍陣上,設立前、後、左、右四個方陣,另加一個前置方陣,作為衝擊敵陣、誘敵之用。這樣的軍事系統,各個作戰單位像人的血管一樣,由上到下,纖毫可見,脈絡非常清晰。作戰時,將領的作戰意圖可以輕易傳達到最底層的軍事單位,相互呼應,如臂使指。巔峰時期的魏武卒戰鬥力有多強悍呢,秦魏陰晉之戰,吳起帥五萬魏武卒,狂揍五十萬秦軍,打的秦軍屍骨堆積如山,從此以後「天下卑秦」。在魏武卒的軍事歷程中,創造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奇功偉績。

但是,在龐涓與孫臏的較量中,連續遭遇桂陵、馬陵兩次大敗後,魏武卒基本損失殆盡,魏國後來也一直沒有重建魏武卒。

相關焦點

  •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5萬的魏武卒,能完勝50萬秦軍?
    周安王十三年,魏國大將吳起僅率五萬大軍,完敗十倍於己的秦軍,創造了戰國初期以少勝多的神話,而這支魏軍也名動天下。據《吳子》記載吳起鎮守西河三十餘年,這支軍隊跟隨他與秦國大小作戰六十四餘次,奪取秦國黃河西岸大片土地,而秦國只能在華山以西狹長地帶活動。
  • 陰晉之戰,5萬魏武卒曾打敗50萬秦軍,為何卻打不過白起10萬秦軍?
    陰晉之戰,5萬魏武卒曾打敗50萬秦軍,為何卻打不過白起10萬秦軍? 戰國時期的魏國有一部分精銳,就是雄霸中原的魏武卒。曾在吳起的率領下,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
  • 魏武卒:魏國獨霸中原的基石,五萬武卒就能大破五十萬秦軍
    公元前389年,陰晉城下遍布秦軍,烏壓壓的軍隊一眼望不到頭。隨著秦君的號令,五十萬大軍向陰晉發起了攻擊,一時間陰晉危如累卵。在危急關頭吳起臨危受命,率領五萬新軍開赴戰場。這五萬新軍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反覆衝殺秦軍軍陣,使五十萬秦軍如流水般潰散。此戰過後魏國國際地位直線上升,新興魏國如同一座大山壓得其他國家喘不過來氣。人們對戰爭也有了新的認識,更認識了什麼叫魏武卒!
  • 戰國第一強軍魏武卒,曾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會走向衰落?
    魏武卒在吳起的時代最為風光,基本上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於還創下過五萬魏武卒擊破五十萬秦軍這種以一敵十的誇張戰績。這裡面除了吳起這位兵家亞聖的強大統帥能力以外,魏武卒自身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在戰國初期,魏武卒是列國中唯一一支成建制規模的職業化軍隊。其從兵員的身體素質,武器裝備以及戰鬥訓練各個方面,都做到了高標準。
  • 戰國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齊技擊,號稱單兵最強,曾擊敗魏武卒
    昨天我們說了歷史在進入戰國之後,到處都是殺戮與徵伐。各國都在變法強兵,部隊也越來越平民化、暴力化、特種部隊化。戰國時代的特種部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有趙邊騎、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 其實,齊技擊是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
  • 戰國初期,魏武卒打遍天下無敵手,為何後來卻不行了?
    戰國初年,群雄並起、天下分裂。各大諸侯國為尋求安定進而圖謀天下,紛紛在中央集權制的基礎上,建立屬於國家的強大軍隊。當時,魏國通過分析戰爭形勢,建立了驍勇善戰、無堅不摧的魏武卒。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和入伍待遇相當的高。作為一名魏武卒,需要擁有至少「五石」的力量。古代的一石差不多等於現在的一百斤,五石便是五百斤,因為戰國時期的機弩拉力在「五石」左右。
  • 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五萬新兵,大戰五十萬秦兵,結果是大獲全勝
    說起戰國時期的魏武卒,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魏武卒不僅是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王牌精銳部隊,哪怕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都算得上是最頂尖的;當然,說魏武卒是最頂尖的,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關鍵還是要看戰績和威懾力,而這兩點,魏武卒都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 魏武卒在戰國時所向披靡,曾打得秦軍節節敗退,為何後期不行了?
    在名將吳起的時代,魏武卒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甚至有過五萬魏武卒擊敗十萬秦軍的戰績,這裡面出了吳起的軍事能力,更重要的是魏武卒的戰力,在整個戰國時期,魏武卒是唯一一支規模化的職業軍人,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鬥訓練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標準,吳起來到魏國後被任命為河西守將,而吳起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 戰國七雄的精銳部隊大揭秘,其中一支竟然能以五萬人擊敗五十萬人?
    對就是強勁的軍事實力 與綜合國力,在這軍事力量中既有常規的軍隊儲備,也有著自己的精兵特種部隊,那麼戰國七雄都有哪些「特種兵」呢? 據記載「技擊殺敵一人,所得賞金不過八兩,再無賞賜」而到了齊桓公時期,正是由於技擊之士這些軍事力量,才能在爭霸中遊刃有餘,不過可惜的是齊湣王時期,齊國內亂,使得「技擊之士」實力大損,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吳起一生不敗,曾5萬打敗50萬秦軍,為何無緣戰國四大名將?
    吳起,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曾經用5萬新練之兵大敗50萬秦軍,整體能力超越白起。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這樣一個輝煌人物,最終卻無緣進入戰國四大名將之列,為什麼呢?所謂戰國四大名將,出自儒家萌學作品《千字文》,即「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五萬戰勝五十萬 陰晉之戰 魏武卒為何在吳起手中如此爆燃!
    (吳起)公元前389年,剛剛繼位不久的秦惠公,親率50萬大軍,跨過洛水,兵鋒直指陰晉城。這是秦國在戰國初期最大的兵力調動,國內能夠打仗的青壯男子幾乎全數上陣。秦惠公雄心勃勃,意欲徹底奪回被魏國佔領的將近十年的河西之地!一場大戰即將展開!一、河西在哪裡?爭奪它的意義是什麼?
  • 吳起:率領5萬魏武卒大敗50萬秦軍,為何不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最早的記載和形成常識是在《千字文》裡,其中寫道「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這裡的起翦頗牧就是指戰國時期的秦國白起、王翦,趙國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的說法一直被後世認同到今天,也是因為四人對自己國家的功績和其軍事才能作為基礎的。
  • 陰晉之戰,5萬魏武卒完勝50萬秦軍,為何40年後退出歷史舞臺
    智氏總領晉國軍國事務時期,智瑤提出「光復晉室」的想法,希望通過晉國內部四家士大夫「智氏、韓氏、趙氏、魏氏」集體向晉室贈送土地,以此來擴大晉國的影響力,重回晉文公時代的巔峰。沒想到,智瑤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說服韓魏兩大家族後,趙氏死活不肯出讓土地,因此導致戰國時期有名的晉陽之戰。
  • 吳起一生不敗,曾5萬打敗50萬秦軍,為何無緣戰國四大名將
    來形容戰國四大名將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是:秦國的白起、王翦,趙國的廉頗、李牧。 很多人好奇戰國四大名將為何沒有吳起呢?吳起是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著作有《吳子兵法》,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
  • 秦魏陰晉大戰中,秦國傾50萬之眾開戰,卻被吳起帶5萬人完虐
    在春秋戰國時期,也有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陰晉之戰,在魏國與秦國之間發生。當時聲勢浩大,雖然它在《史記》中未有記載,可是在《吳子兵法》中卻有著詳細的記載。《吳子兵法》就是這場戰役的重要人物吳起所著。吳起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先後在魯國、魏國、楚國任官,他發起變法,卻因侵犯了貴族的利益被殺。所著的《吳子兵法》與兵聖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在軍事史上有著同樣重要的意義,與孫武並稱「孫吳」。在陰晉之戰中,吳起作為魏國的主將,對魏國取得最終的勝利有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
  • 精銳重裝步兵的登場,赫赫威名「魏武卒」
    而他一手訓練出的「魏武卒」,更在戰國亂世中打出了赫赫威名。雖然這支戰力超群的部隊最終喪於「左契人頭,右挾生虜,追亡逐北」的秦軍銳士,但他們的戰績仍值得我們今天慢慢淘洗歷史的塵沙,細細回顧。魏武卒到底強悍在哪裡?
  • 以一當十,魏武卒的巔峰之戰,陰晉之戰
    魏文侯魏斯執政期間,大力提拔賢臣名將,以李悝組織變法,提升國力,以吳起進攻秦國,奪取河西之地,以樂羊為將滅中山國,聯合趙韓敗齊擊楚,一舉奠定了戰國初期魏國的霸主地位。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是戰國時代的精銳步兵,在吳起的帶領下,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的赫赫戰功,可謂是身經百戰。魏武卒以募兵為思想建立,是超越時代,也引發了一個中國古代一個令人難以抉擇的問題募兵制和徵兵制。
  • 戰國霸主的魏武卒:為什麼後期一敗塗地?還不願意重建
    這是一些最基本的簡單介紹,但是這並不是魏武卒成為強大軍事力量並且使魏國在戰國初期成為中原霸主的唯一因素。其實魏武卒,我們要知道的是,可能是歷史上中國第一個職業化的軍人部隊,在以前打仗都是在農民當中來的,雖然魏武卒也是在農民和普通人當中選擇,但是進行了職業化的訓練,並且也是常備軍,對於一個農民而言,接受這樣職業化的訓練,在當時的戰國初期還比較少見,所以一旦這一個職業化的農民軍隊,成為國家專業軍事力量以後,很難找到與之相應的對手,而魏國的霸權也因此而起。
  • 戰國名將簡史,孫、吳、白、廉、王、李是怎麼回事
    翻譯過來就是,士兵披三層重甲與頭盔,執長戟,腰懸鐵利劍,背強弩和50支弩矢,攜帶三天的軍糧,在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裡的士兵,才有資格成為武卒。這些裝備加起來有50公斤。帶這麼重的裝備,白日行軍百裡,絕對是挑戰。毫無疑問,這單兵素質,接近特種部隊。這種戰士,在任何時代都是優質資源。然而在農耕文明階段,尤其是戰國時代,要培養一個這種「武卒」,需要大量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