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五萬新兵,大戰五十萬秦兵,結果是大獲全勝

2020-12-27 Hei白歷史

說起戰國時期的魏武卒,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魏武卒不僅是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王牌精銳部隊,哪怕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都算得上是最頂尖的;當然,說魏武卒是最頂尖的,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關鍵還是要看戰績和威懾力,而這兩點,魏武卒都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在戰國時期,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周邊國家不僅有趙國、韓國、秦國,而且北部還有強大的義渠,距離南方的楚國也不遠;這四戰之地有利有弊,如果有強大的軍事實力,則非常利於發展,如果國力稍弱,則會迅速被吞併。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

魏文侯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用樂羊為將,中山國;以李悝變法,教授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機。但關鍵還是在於,魏文侯大膽的啟用吳起;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並築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

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加以防守。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佔領的繁龐,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也就是後來的魏武卒;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呢?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萬攻打魏國的陰晉;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五萬人,外加戰車五百輛、騎兵三千大敗秦軍,這就是著名的陰晉之戰。

可能很多人會質疑,當時秦國有這麼多軍隊嗎?當然有,只不過其中的質量就不好多說了,可能很多人是把自己耕作的農具當作兵器,也可能十二三歲和五六十歲的人也被強徵入伍,因為,這是關於秦國興衰的一戰。結果沒想到,卻被吳起新訓練出來的五萬魏武卒給打敗了;此戰之後,魏武卒名動天下。

也就是在此戰中,很多人意識到了,軍隊到底是數量重要還是質量重要;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徵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奇功偉績。但選拔和訓練魏武卒實在是太困難了,因為魏武卒其實是重步兵,要穿上重甲作戰,對士兵的身體素質要求可不低,而且夥食餐飲和待遇也要遠強於普通士兵。

而最為關鍵的,其實魏武卒已經有了職業軍隊的雛形了;受制於以上種種因素,所以魏武卒的數量始終不高,鼎盛時期也僅有五到七萬人;但就是這麼一支人數不算多的軍隊,卻讓魏國在戰國前期和中期稱雄於諸國;但魏武卒也並不是無敵的,至少吳起在投奔楚國後,與趙國結盟打敗過魏武卒。

但魏武卒的真正衰落還要在馬陵之戰,龐涓敗於孫臏之手,魏武卒元氣大傷;剩餘的魏武卒雖然進取不足,但依然能保魏國無恙,但隨著秦國的強勢崛起,白起於伊闕大敗魏韓聯軍,斬首24萬,魏武卒損失殆盡,從此徹底退出歷史舞臺。雖然魏武卒最終還是徹底敗亡了,但魏武卒的威名依然還是留了下來,自此之後,每朝每代都會一些重步兵,比如唐朝的陌刀軍,應該也算是重步兵。

相關焦點

  • 魏武卒:魏國獨霸中原的基石,五萬武卒就能大破五十萬秦軍
    隨著秦君的號令,五十萬大軍向陰晉發起了攻擊,一時間陰晉危如累卵。在危急關頭吳起臨危受命,率領五萬新軍開赴戰場。這五萬新軍爆發出驚人的戰鬥力,反覆衝殺秦軍軍陣,使五十萬秦軍如流水般潰散。商鞅變法之後為什麼秦軍變強大了?秦軍體能有質的變化嗎?沒有,商鞅只不過是加了一套賞罰標準罷了。大家都沒搞賞罰標準的時候吳起提前高了,那魏武卒就是比其他軍隊有優勢,但是其他人都陸續搞了賞罰標準,那魏武卒的優勢就已經沒有了。所以我認為魏武卒具有一定的時代性以及不可複製性,在商鞅變法、申不害變法之後魏武卒的作戰意志優勢已經不明顯了。
  • 魏國的魏武卒到底有多強?
    三家分晉之後,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初期,韓、魏、趙三家瓜分了最為強盛的晉國,魏國只佔了原來晉國的三分之一國力,且魏國屬於四戰之地,按理說很難強盛,就像韓國,從頭弱到底。
  • 戰國時期的特種部隊魏武卒,曾以五萬兵力,打的50萬秦軍屍骨如山
    魏武卒是戰國時期一支有著赫赫威名的軍隊,戰國初期,魏國就是靠著這支強軍,攻秦,敗齊,破趙,滅中山,成為戰國第一個稱雄的國家。那麼,這到底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呢?其實,魏武卒最早的起源不是兵家亞聖吳起,而是李悝。戰國初期,魏國弱小,雄心勃勃的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大膽實行改革,魏國也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進行改革的國家。
  • 五萬戰勝五十萬 陰晉之戰 魏武卒為何在吳起手中如此爆燃!
    精疲力盡、飢腸轆轆的秦兵剛想歇息,只聽東面傳來隱隱鼓聲,而城中也應聲擂鼓,鼓聲雷震!秦人立刻發現,有幾十輛魏軍戰車急衝而來。戰車不斷接近,約有40米開外,便在令旗的指揮下,強弓勁射,一起向秦軍放箭,再近一點,便是勁弩齊發!秦軍匆忙列陣,已經來不及了。魏軍的戰車已經衝入了步兵群,馬撞,車壓,戟掃,旋風般滌蕩著反抗的、躲避的士兵。
  • 戰國七雄的精銳部隊大揭秘,其中一支竟然能以五萬人擊敗五十萬人?
    在吳起的建議下,魏國開始進行嚴格的選拔,組建起一支五萬人左右重甲部隊,就是魏武卒。據《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
  • 以一當十,魏武卒的巔峰之戰,陰晉之戰
    河西攻秦,奪地數百裡公元前419年,魏文侯採用吳起的建議,首先在河西擁有立足之地,然後再大舉進攻秦國,奪取河西之地,魏國首先在少梁修築城池,以此作為進攻秦國的戰略前沿。這麼明目張胆的在家門口架武器的動作,自然引起了秦國的警惕,秦國發兵攻打魏軍,企圖拆掉少梁的城池,結果被魏軍打得大敗而歸。
  • 戰國初期,魏武卒打遍天下無敵手,為何後來卻不行了?
    各大諸侯國為尋求安定進而圖謀天下,紛紛在中央集權制的基礎上,建立屬於國家的強大軍隊。當時,魏國通過分析戰爭形勢,建立了驍勇善戰、無堅不摧的魏武卒。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和入伍待遇相當的高。作為一名魏武卒,需要擁有至少「五石」的力量。古代的一石差不多等於現在的一百斤,五石便是五百斤,因為戰國時期的機弩拉力在「五石」左右。魏武卒必須具備獨立操作機弩的能力,否則根本沒有資格成為魏武卒。
  • 戰國第一強軍魏武卒,曾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會走向衰落?
    魏武卒在吳起的時代最為風光,基本上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於還創下過五萬魏武卒擊破五十萬秦軍這種以一敵十的誇張戰績。這裡面除了吳起這位兵家亞聖的強大統帥能力以外,魏武卒自身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在戰國初期,魏武卒是列國中唯一一支成建制規模的職業化軍隊。其從兵員的身體素質,武器裝備以及戰鬥訓練各個方面,都做到了高標準。
  • 魏武卒在戰國時所向披靡,曾打得秦軍節節敗退,為何後期不行了?
    在名將吳起的時代,魏武卒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甚至有過五萬魏武卒擊敗十萬秦軍的戰績,這裡面出了吳起的軍事能力,更重要的是魏武卒的戰力,在整個戰國時期,魏武卒是唯一一支規模化的職業軍人,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鬥訓練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標準,吳起來到魏國後被任命為河西守將,而吳起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 秦魏陰晉大戰中,秦國傾50萬之眾開戰,卻被吳起帶5萬人完虐
    而魏國當時僅有五萬兵力,卻要抵抗秦國五十萬兵力的強勢進攻,吳起是怎樣帶領魏國以少勝多的呢?翻開《吳子兵法》,看著裡面對這場戰爭的詳盡描述,或許可以找到答案。陰晉之戰因何而起一場戰爭的爆發必然是有它的原因的。
  •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5萬的魏武卒,能完勝50萬秦軍?
    這支創造神話的軍隊被稱為「魏武卒」,它是如何被組建起來,為何又會有如此戰鬥力呢?魏武卒精挑細選是魏武卒強大戰鬥力的保障。再者吳起治軍講究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如果作戰有功,他依照軍功給予不同獎勵,甚至請魏武侯開慶功宴,而如果有觸犯軍法者,他也好不留情,依法處置。在眾諸侯國仍處於奴隸社會末期的時候,魏國率先改革,不惜花大力氣重新鍛造新軍,自然落後的秦軍人數佔優勢,也不會是魏武卒的對手。
  • 嚴格的選拔標準告訴你,戰國時的魏武卒到底有多牛
    前言:在戰國這個亂世中曾經有個國家率先崛起了,不是資歷老的齊國楚國,也不是後來那一統天下的秦國,而是三晉中的魏國,作為一個後來者,魏國卻領先其他諸國一步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首位霸主,靠的就是吳起建立的那支空前強大的重兵部隊魏武卒。
  • 戰國時代有哪些人稱得上文武雙全?
    因此能稱得上文武雙全的人大部分出現在戰國時代,著名的有吳起、衛鞅!吳起是少有的天縱英才,他精通儒法兵三家,是真正意義上的文武全才。吳起武藝高強,曾經一人擊殺數十同鄉精壯,可見他個人武藝是超群的。吳起做魏國將軍時,訓練了第一支職業化軍隊魏武卒,曾經以五萬之眾擊潰秦軍五十萬之多;吳起後來又率領楚軍擊敗了不可一世的魏武卒;吳起還留有兵書《吳起兵法》。
  • 秦——奮六世之餘烈
    但是還好,家底還在,有領土就不怕,一直到秦哀公和秦惠公時期,當時有一個潮流就是變法,最明顯的就是秦國的鄰居—魏國。魏文侯用李悝變法,軍事上任用吳起。       說起吳起這個人,個人覺得他的軍事思想還是很超前的,那個時候大家打仗都是拼人數,人越多越好,但是吳起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兵不在多而在精,於是乎,按照他的軍事思想,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特種部隊—魏武卒誕生。
  • 陰晉之戰——戰神吳起封神,秦魏兩國卻在十字路口走向不同的方向
    秦晉兩國圍繞這片地區進行了數百年的鬥爭,秦國當時實力不強,敗多勝少,但是還是用千萬老秦人的骨血守住了這份祖業,長期佔據著河西地區的大部。魏武卒當時和魏武卒對陣的秦軍是什麼情況呢,絕大多數秦軍都是農民,出戰的時候別說盔甲了,連武器都不一定有,並沒有經過嚴格訓練,只是憑著剽悍的民風在戰鬥。
  • 中華第一重裝步兵魏武卒的誕生
    談到魏武卒不可不說他們的創立者吳起。吳起衛國人,早年在魯國用兩萬老弱魯軍打的強大的齊國丟盔卸甲。後因為魯國猜忌和魏國招納人才而投奔魏國。遇魏國雄主魏文侯,被其重用,訓練魏軍。魏國地處天下中心,四面接敵,並且掌握秦國東出之路。
  • 白起真的坑殺了趙國降兵40萬之多?
    二,長平之戰盡疑雲而這震古爍今的大戰之中,雙方的傷亡情況到底如何?這是一個在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的事情,司馬遷在《史記》中並沒有記載秦軍的傷亡情況,而在白起給秦昭襄王的匯報中秦軍傷亡過半,秦軍在長平之戰投入的直接戰鬥兵員在五十萬上下這是沒有任何爭論的,秦軍的傷亡人數應該在25萬人左右。這在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的著作之中,也有提到這個說法。
  • 精銳重裝步兵的登場,赫赫威名「魏武卒」
    魏武卒到底強悍在哪裡?吳起選拔武卒的標準為人津津樂道:「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這一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魏國的國力強大、國用充實,昂貴的全防護重甲在訓練中都可以使用,完全不考慮因此可能出現的磨損與耗費—顯然魏國發達的手工業和強盛國力可以給魏武卒提供充足的優質盔甲。同時,這也反映出魏武卒在作戰中將披掛全身護甲,是一支重裝化的精銳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