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期,魏武卒打遍天下無敵手,為何後來卻不行了?

2021-02-23 歷史小愛好者

 「歷史小愛好者」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給大家分享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小編也是一位歷史小愛好者,就希望每天能把更多的歷史知識分享給更多的歷史小愛好者們,各位看官朋友如果覺得這個公眾號有意思的話可以點個關注哦,各種有趣的歷史知識都是小編精選的喲。

戰國初年,群雄並起、天下分裂。各大諸侯國為尋求安定進而圖謀天下,紛紛在中央集權制的基礎上,建立屬於國家的強大軍隊。當時,魏國通過分析戰爭形勢,建立了驍勇善戰、無堅不摧的魏武卒。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和入伍待遇相當的高。作為一名魏武卒,需要擁有至少「五石」的力量。古代的一石差不多等於現在的一百斤,五石便是五百斤,因為戰國時期的機弩拉力在「五石」左右。魏武卒必須具備獨立操作機弩的能力,否則根本沒有資格成為魏武卒。除了力量之外,在腳力方面也有相當高的要求。要當魏武卒身上必須能披上重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面大櫓,50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一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裡的士兵。面對如此嚴格的體能要求,能夠成為魏武卒的男子,一定是百裡挑一的勇士。當然,成為魏武卒之後,待遇也很高,魏國會授予其家庭五十畝到一百畝的土地,並且免除其家庭的土地稅、人頭稅,等各種稅收。

因此魏武卒的士氣旺盛、戰鬥力強悍,為了保衛魏國領土不惜戰死沙場。 《荀子·議兵篇》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荀子·議兵篇》陰晉之戰前期,日後稱霸六國的秦國還處在政策落後、農耕產量低、貴族把持資源的弱小階段。雖然秦國的地域遼闊,物廣人興,但由於政治環境與軍事能力的落後,秦國的整體實力與魏文侯治理的魏國差距極大。秦惠公執政時期,秦惠公在短時間內強制徵召了五十萬由貧苦農民組成的軍隊,企圖奪回被魏國侵佔的河西。訓練有素、組織嚴密、驍勇無比的魏武卒奉命抵禦秦國的五十萬大軍。戰國名將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將秦國五十萬大軍殺的潰敗而逃,以1:10的兵力擊敗了秦軍,經此一戰,魏武卒名震天下。而秦國也由此徹底褪去了春秋四大國的光環,成為積貧積弱的代名詞,「諸侯卑秦」由此而始。

此後吳起帶著魏武卒那可以說是所向披靡,打遍天下無敵手,未嘗一敗。而正是因為魏武卒的強大戰力保證,使得處於四戰之地的魏國擁有著遠勝於周邊各國的實力,居高臨下,一度在戰國前期稱霸近百年。當然,沒有什麼永遠的霸主,魏國由於一系列失敗的政治決定和戰略失誤,逐漸由盛轉衰。魏國過分的依賴魏武卒強悍的戰鬥力,每每發生戰爭,魏武卒一定被安排為主力軍,魏武卒被一次又一次的戰爭所消耗殆盡。雖然魏國一直在補充魏武卒,但是由於魏國的國力逐漸衰弱,領土流失嚴重,導致魏武卒的待遇漸漸下滑。同時,選拔魏武卒的條件也大幅度降低,魏武卒的戰鬥力越來越弱,早已不負當年吳起領導時期的盛名。

第一,有名將,其組建者吳起,被譽為兵家亞聖,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其無論是治軍還是戰術智慧,那都是一等一的好手。再強的軍隊,也要出色的指揮者,不然也只能是輸,吳起出走楚國之後,魏國並無與之相匹配的名將。吳起不僅指揮給力,治軍更強。在訓練魏武卒的過程中,吳起採用的是「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的訓練方式,就是以老帶新,這樣就可大大加快魏武卒的成軍時間,且也能迅速磨合這支部隊,只有讓他們一起成長,他們才能相互信任,才能一起並肩戰鬥。同時在訓練準魏武卒時,吳起特別重視紀律性的培養。他一直在向他們灌輸著「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否則嚴懲不貸」的思想,只要你聽我指揮,高官厚祿不在話下,但是你違抗我的命令,不管是對還是錯,你都得受到懲罰,甚至是處死。

魏武卒的前期的輝煌強大,很大程度依賴於吳起的管理方式。《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等到吳起離開,龐涓領軍後缺乏領兵治軍的魅力,魏武卒已經開始失去靈魂,沒之前那麼凝聚和強大了。第二,有好兵,魏武卒的選拔標準很高,前面提到過,其在身體條件方面擁有至少「五石」的力量,這可不是一般人能行的。當然,魏武卒的待遇也很高,田宅地產,地位財富,都不是平民能夠相比。這樣的軍隊,要武力有武力,要士氣有士氣,而且他們還會經過長久的訓練,各項戰術配合,陣法執行都相當嫻熟。但打仗都是要死人的,魏武卒在戰爭中被不斷地消耗。由於魏國國力漸衰,無論是補充地兵員素質,還是待遇,魏國都已經捉襟見肘。比如說馬陵之戰,一死十來萬;伊闕之戰又是十幾萬,魏國就那麼大,經不起這麼耗的。「魏武卒」的建立,不但需要支付高昂的財富和土地,更需要時間的積累,沒有數十年的時間,曾經戰鬥強悍的魏武卒根本就不可能再出現。可以說魏國恰恰就是最缺時間,如果時間足夠,魏國又能傾盡全國之力去再次建立「魏武卒」,魏武卒倒是有可能再現輝煌,可是事實上秦國根本就不會給。第三,佔得先機,魏武卒是一支職業化軍隊,相對而言,同時期的其他各國軍隊,那實在是比不了。他們大都還停留在春秋時代,由貴族帶著封地農民男丁出來打仗。其在魏武卒眼中,那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由此看來,秦國五十萬大軍慘敗,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一時領先不等於時刻領先,冷兵器時代,沒有太大地所謂代差。無非就是職業化軍隊嘛,學著建就是了。比如與魏國有著深仇大恨的秦國,上下深以為恥,努力強軍,學著魏軍建立職業化軍隊。而在經過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之後,國力更是由弱轉強,軍事實力也得到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強。秦人本就彪悍,之所以戰力差,那是輸在制度上,比如沒有好的軍事結構,沒有職業化地軍隊,更沒有激發鬥志地軍功獎懲制度。而在秦國建立了「公爵制度」之後,在戰鬥中立下戰功的兵卒能夠獲得爵位和田地,高官厚祿激發了秦軍兵卒的戰鬥之心,秦軍的士氣銳不可當。劫之以勢,隱之以厄,狃之以賞慶,道之以刑罰,使其民所以要利於上者,非戰無由也。功賞相長,五甲首而隸五家,是最為有數,故能四世有勝於天下。隨著其他各國地軍事改革完成,相對職業化地軍隊相繼出現,魏武卒其實就已經沒什麼特別的了,其優勢在逐漸地被減弱。而隨著魏國霸權的喪失,魏武卒的盛名也不復存在。

相關焦點

  • 魏武卒在戰國時所向披靡,曾打得秦軍節節敗退,為何後期不行了?
    在名將吳起的時代,魏武卒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所到之處所向披靡,甚至有過五萬魏武卒擊敗十萬秦軍的戰績,這裡面出了吳起的軍事能力,更重要的是魏武卒的戰力,在整個戰國時期,魏武卒是唯一一支規模化的職業軍人,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鬥訓練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標準,吳起來到魏國後被任命為河西守將,而吳起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 魏國的魏武卒到底有多強?
    三家分晉之後,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戰國初期,韓、魏、趙三家瓜分了最為強盛的晉國,魏國只佔了原來晉國的三分之一國力,且魏國屬於四戰之地,按理說很難強盛,就像韓國,從頭弱到底。
  • 戰國第一強軍魏武卒,曾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會走向衰落?
    魏武卒在吳起的時代最為風光,基本上就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甚至於還創下過五萬魏武卒擊破五十萬秦軍這種以一敵十的誇張戰績。這裡面除了吳起這位兵家亞聖的強大統帥能力以外,魏武卒自身的實力也不可小覷。在戰國初期,魏武卒是列國中唯一一支成建制規模的職業化軍隊。其從兵員的身體素質,武器裝備以及戰鬥訓練各個方面,都做到了高標準。
  • 戰國時期的特種部隊魏武卒,曾以五萬兵力,打的50萬秦軍屍骨如山
    魏武卒是戰國時期一支有著赫赫威名的軍隊,戰國初期,魏國就是靠著這支強軍,攻秦,敗齊,破趙,滅中山,成為戰國第一個稱雄的國家。那麼,這到底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呢?其實,魏武卒最早的起源不是兵家亞聖吳起,而是李悝。戰國初期,魏國弱小,雄心勃勃的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大膽實行改革,魏國也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進行改革的國家。
  • 戰國霸主的魏武卒:為什麼後期一敗塗地?還不願意重建
    魏武卒的士兵,每一個都要手執長戟,腰掛鐵劍,背上背一面犀面大櫓和一把強弩,並且還有帶五十發弩矢。光這些玩意加起來,小几十斤就有了。除此之外,魏武卒身上還必須要披上三重甲,出徵之時還要攜帶三天軍糧,再算上這些,估計有近百斤的負重。
  • 戰國初期,魏國擊敗五十萬秦軍之後為何不把秦國滅了?
    我們都知道秦雖然最後統一了天下,但是戰國初期秦國是很慘的,被魏國壓著打了幾十年,直到商鞅變法才算是開始起飛。春秋末期趙、韓、魏三家分晉,春秋時代結束,戰國時代來臨。而在戰國時代的初期,華夏大地最強大的國家不是秦國,也不是老牌強國楚國和齊國,而是魏國,一個憑藉著率先變法的優勢成為戰國初期的唯一霸主。而在魏國的西邊,則是秦國。秦國在春秋初期才被周天子正式冊封為諸侯,可以說實力很弱。且秦國的地盤位於戎狄交匯之處,生存艱難,文明落後,這也是為什麼山東六國看不起秦國的原因。
  • 苗人鳳打遍天下無敵手,和獨孤求敗獨孤九劍縱橫天下,高手的孤獨
    獨孤求敗和苗人鳳都是金庸武俠中,明確交代的縱橫天下無敵手的高手,苗人鳳的外號打遍天下無敵手,更通俗易懂,更符合江湖草莽的稱呼。這二人也是晶晶大叔,最喜歡的金庸武俠高手人物。為何我如此喜歡這二個人物,主要原因還是二人身上的孤獨和自己太像。
  •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5萬的魏武卒,能完勝50萬秦軍?
    周安王十三年,魏國大將吳起僅率五萬大軍,完敗十倍於己的秦軍,創造了戰國初期以少勝多的神話,而這支魏軍也名動天下。據《吳子》記載吳起鎮守西河三十餘年,這支軍隊跟隨他與秦國大小作戰六十四餘次,奪取秦國黃河西岸大片土地,而秦國只能在華山以西狹長地帶活動。
  • 嚴格的選拔標準告訴你,戰國時的魏武卒到底有多牛
    前言:在戰國這個亂世中曾經有個國家率先崛起了,不是資歷老的齊國楚國,也不是後來那一統天下的秦國,而是三晉中的魏國,作為一個後來者,魏國卻領先其他諸國一步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首位霸主,靠的就是吳起建立的那支空前強大的重兵部隊魏武卒。
  • 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五萬新兵,大戰五十萬秦兵,結果是大獲全勝
    說起戰國時期的魏武卒,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吧,魏武卒不僅是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王牌精銳部隊,哪怕在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都算得上是最頂尖的;當然,說魏武卒是最頂尖的,不僅僅是說說而已,關鍵還是要看戰績和威懾力,而這兩點,魏武卒都都有非常不錯的表現。
  • 秦軍並不是戰國七雄裡最強的,為什麼後來打遍天下無敵手
    到了戰國時期,其實真正鼎足的國家是齊楚秦,這三國之中,楚國最大,齊國最富,其中還有一個趙國,在軍事實力上絲毫不遜於以上三國。 因為趙武靈王時進行了改革,就是所謂的胡服騎射,再加上趙國常年和北方的匈奴打仗,因此趙國的騎兵實力非常強悍。
  • 中國坦克兵為何打敗美軍?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打遍天下無敵手
    中國坦克兵為何打敗在朝鮮戰場上打敗美軍?除了我軍坦克兵的英勇無畏,我軍坦克兵的裝備也成為了我軍打敗美軍坦克兵的重要原因。說實在的,解放軍第一代重型坦克IS2可是打遍天下無敵手。這是為什麼呢?當戰鬥進行到最慘烈的時刻,我軍步兵和敵人展開了慘烈的白刃戰,IS2坦克依靠自身的火力優勢與我軍其他火炮一起向敵軍猛烈開火,密集的火力打得敵軍損失慘重。IS2坦克的集體射擊還擊毀了敵軍的一輛坦克。由於志願軍缺乏制空權,為了將IS2坦克的戰鬥力發揮到極致,中國坦克兵採取了比蘇軍更加靈活的打法。
  • 《三國演義》號稱天下第一槍,自創百鳥朝鳳,打遍天下無敵手
    《三國演義》號稱天下第一槍,自創百鳥朝鳳,打遍天下無敵手大家都知道在東漢末年時期,猛將如雲,首選是呂布,三國演義當中武力排行第一,斬殺十八路眾多大將,更是力戰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能夠教出這些優秀的弟子,定然離不開師傅的功勞,當年的童淵號稱天下第一槍,自創槍法百鳥朝鳳,打遍天下無敵手。漢末三大宗師:槍神童淵、劍聖王越、戟王李彥!大家是怎麼看待槍神童淵的呢?當年他年輕的時候,是否能夠號稱天下第一槍呢?
  • 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滴滴,能否在貨運行業再創神話
    不得不說,滴滴真的非常善用補貼大戰,只用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讓Uber丟盔棄甲,輸的一敗塗地,2016年中旬滴滴順利收購Uber,至此,滴滴在國內市場一家獨大的霸主地位也基本奠定,然而也正是因為,前期持續燒錢之舉,讓後來的滴滴始終入不敷出,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滴滴出行近七年累計虧損超過500億元,其中2018年虧損尤其多,約有110億元,但是滴滴所面臨的困難卻遠不止於此
  • 難怪蕭峰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你看看他練的是什麼神奇內功
    獨孤求敗遺言中寫道: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無可奈何,惟隱居深谷,以雕為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人的一生能夠有如此高的成就,足矣。正如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 戰國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齊技擊,號稱單兵最強,曾擊敗魏武卒
    昨天我們說了歷史在進入戰國之後,到處都是殺戮與徵伐。各國都在變法強兵,部隊也越來越平民化、暴力化、特種部隊化。戰國時代的特種部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有趙邊騎、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 其實,齊技擊是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
  • 成吉思汗打遍天下無敵手,他的蒙古大軍有多少人?
    成吉思汗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家,他所率領的蒙古大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用打遍天下無敵手來形容也毫不誇張。那麼問題來了,成吉思汗的軍隊到底有多少人呢?答案很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打仗自然是人越多越好,畢竟人多力量大。
  • 我師父郭大俠「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絕招——「一錘定音」(看實戰視頻)
    郭大俠自稱「打遍天下無敵手」,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你若不信,請看深圳和訊二000年五月十日對他的報導:——來深圳打天下的氣功師郭升海身材並不高大,但身體厚度幾乎是常人的兩倍,在深圳媒體登廣告挑戰各界武術名家。該氣功師聲言打遍天下無敵手,一招打倒對手落地。「在深圳的兩年,不少練武人士看到廣告上門挑戰,一般都是數人以上登門,有些是單對單,有些是一擁而上。
  • 打遍天下無敵手,震耀古今全無敵(3)
    衍神突然心中不知為何甚是焦慮,煩躁沉悶,這種焦慮甚至影響到他的心性,在心底蕩起漣漪,當即放棄了推算,面色凝重,喃喃自語:「天將大變,但天武界將面臨它自創始以來最危急的劫難,什麼都推算不出來。」 「天道有異,誕生我等四位界王,原來應劫而生。雖不知是何時,儘早與其他三位商議進行。」思定之後轉身消失不見。
  • 戰國時期,為何秦國的變法最為徹底,其他國家的變法相繼夭折?
    文/貝勒說史 春秋與戰國時期,天下割據五百年,三晉分家,標誌著進入戰國時期。進入戰國後,隨著兼併戰爭的越來越頻繁。大國兼併小國,各大國之間戰爭攻伐戰爭也非常頻繁。春秋時期,各諸侯之間的戰爭多數局限於展示武力,達到稱霸讓他國臣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