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的魏武卒到底有多強?

2020-12-27 無名說歷史

三家分晉之後,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戰國初期,韓、魏、趙三家瓜分了最為強盛的晉國,魏國只佔了原來晉國的三分之一國力,且魏國屬於四戰之地,按理說很難強盛,就像韓國,從頭弱到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魏國卻是戰國初期最為強大的諸侯國,而魏國所依仗的就是魏武卒。

那麼,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呢?

吳起改革

魏國處於中原的四戰之地,稍有不慎就會面臨滅國的危險,不過魏國卻出現了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魏文侯。

魏文侯是戰國七雄中率先推行變法的君主,他啟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同時啟用李悝,以李悝變法,傳授法經,依法治國。

經過李悝變法之後的魏國,國力蒸蒸日上,使得魏國成為最先強大的國家。

不僅如此,魏文侯還啟用吳起,進行軍事上的改革,訓練了令天下聞風喪膽的魏武卒。

與尋常兵卒不同,魏武卒無論從軍事裝備還是選人上,都有著嚴格的標準。可以說,魏武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重甲步兵。

裝備精良,選人嚴格

《荀子·議兵篇》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由此可見,魏武卒當時的裝備可謂是極其精良,戰鬥力也是十分的強悍,在戰國時期,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當然,並非人人都能夠成為魏武卒,它對士兵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身披重甲,手執長戟,腰懸利劍,背負大櫓,強弩和箭矢。同時,還要求士兵要帶著三天的口糧,日行百裡。

如此重的負荷,一般人能夠拿起來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何況還要一天走一百裡路?

當然,要求高,自然待遇也是非常的豐厚,魏國不僅免除他們的賦稅,而且還獎勵房產,這樣一來,想要加入魏武卒的人也就多了起來。

魏武卒戰績

第一個面臨魏武卒攻擊的,就是與魏國接壤的秦國了。吳起親自率軍進攻秦國,先後攻克了秦國的河西地區,鄭縣,洛陰,郃陽等等,而秦國之能退守至洛水。

後來的晉陰之戰中,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決戰秦國五十萬的軍隊,打得秦國是落荒而逃,這一戰也成就了魏武卒和吳起之名。

再後來,吳起再次率領魏武卒打敗了當時的老牌強國——齊國,甚至還攻入了齊長城,使得整個齊國都惶恐不已。

魏武卒是魏國的精銳重甲兵,在吳起的帶領下,創造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傲人戰績。

魏武卒的沒落

由於魏武卒的存在,魏國從魏文侯時期一直強大到了魏惠王時期,然而僅靠軍隊的強大,國家是無法長久的。

馬陵之戰時,魏武卒由名將龐涓率領,但他卻遇到了一生中最為強勁的對手——孫臏。孫臏與馬陵埋伏魏武卒,主將龐涓戰死,魏國自此一蹶不振。

再後來,秦將白起率領大軍在伊闕大敗魏韓聯軍,魏武卒損失殆盡,自此,魏武卒便退出了歷史舞臺,再也沒有出現過。

魏武卒如此強大,為什麼魏國不再訓練了呢?

魏武卒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有幾方面的原因,其一,魏武卒的裝備非常精良,所需要的物資和財力要求極高,魏國自魏惠王開始國力已經大減,無法再支撐裝備如此精良的部隊。

其二,魏武卒對於人員的要求極高,一旦有了戰損,補充起來也不容易。

其三,這樣的重型步兵對於統帥的要求也很高,像吳起這樣的名將,不是說有就能有的。

到了魏惠王時期,魏國已經極度膨脹,四面樹敵,加上政治上的戰略失誤,魏國的國力衰退得十分厲害,已經無力再支撐起這樣的一支軍隊。

而且,由於魏武卒不斷地受到重創,原本的老兵幾乎死傷殆盡,短時間內也無法訓練出這樣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而那時,各個諸侯國是不會再給魏國喘息的機會的。

可惜的是,吳起費盡心思所打造的無敵軍隊,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而魏國自魏武卒損失殆盡後,成為了一個弱國,最終被秦國所滅。

相關焦點

  • 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五萬新兵,大戰五十萬秦兵,結果是大獲全勝
    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佔領的繁龐,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也就是後來的魏武卒;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大呢?
  • 魏武卒:魏國獨霸中原的基石,五萬武卒就能大破五十萬秦軍
    總結魏武卒的特點1:經過長期的訓練,單兵作戰、團隊協作能力強;2:裝備優良3:作戰意識強4:士兵體能強魏武卒總結魏人體能真的就比其他國家強嗎?未必。但是魏人的作戰情緒就是比其他人高。商鞅變法之後為什麼秦軍變強大了?秦軍體能有質的變化嗎?沒有,商鞅只不過是加了一套賞罰標準罷了。大家都沒搞賞罰標準的時候吳起提前高了,那魏武卒就是比其他軍隊有優勢,但是其他人都陸續搞了賞罰標準,那魏武卒的優勢就已經沒有了。
  • 嚴格的選拔標準告訴你,戰國時的魏武卒到底有多牛
    前言:在戰國這個亂世中曾經有個國家率先崛起了,不是資歷老的齊國楚國,也不是後來那一統天下的秦國,而是三晉中的魏國,作為一個後來者,魏國卻領先其他諸國一步成為戰國七雄中的首位霸主,靠的就是吳起建立的那支空前強大的重兵部隊魏武卒。
  • 前期的魏武卒那麼強,後期為何再也建立不起一支這麼強悍的部隊?
    但細看戰國的形勢,這個話題大概是一個令人沮喪的答案:戰國中後期的魏國幾乎不可能重建魏武卒。  首先是經濟問題,魏武卒為什麼戰隊力那麼強?特別是能入選魏武卒,對士兵們來說,不僅意味著巨大的榮譽,也意味著巨大的利益。 所有魏武卒可分得田宅,可免除所有賦稅。 有這麼大的利益,這些「兵王」們當然士氣爆發,每次戰爭都一鼓作氣。  然而,這樣誘人的制度是建立在當時魏強大的經濟實力之上的。經過魏文侯變法的魏國、冶鐵業和農業發展很迅速,今天出土的戰國時代魏國的各種鐵器,都顯示了其當年強大的技術。
  • 精銳重裝步兵的登場,赫赫威名「魏武卒」
    孫武以十三篇兵法揚名兩千多年,而另一位兵法大家吳起,除了著有《吳子兵法》,更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還有可能是一位史學家(《春秋左氏傳》部分內容對戰爭描寫得深入且專業,有學者認為應是軍事家出身的吳起所著)。以一人之力,先後興魯、強魏、扶楚,一手壯大了三個國家!而他一手訓練出的「魏武卒」,更在戰國亂世中打出了赫赫威名。
  • 魏武卒在戰國時所向披靡,曾打得秦軍節節敗退,為何後期不行了?
    ,他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並且幫助魏國建立了第一支魏武卒。這樣的模式是中國歷史上首創,其它國家基本都是和平時期在家務農,需要打仗的時候國家徵召入伍的軍隊就不是一個層次,所以當時的魏武卒可以說是無敵的存在,魏武卒不僅武器精良,身體強壯,而且還有著相當強的軍事素養。在戰場上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攻守有度,有著多種戰術配合。
  • 戰國第一強軍魏武卒,曾打得秦軍生活不能自理,為何會走向衰落?
    戰國初年,衛國人吳起從魯國來到魏國,被魏文侯任命為河西守將。吳起是個有想法的人,他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並以此建議魏文侯組建一支新軍,也就是魏武卒。出於吳起的精兵理論,魏武卒的選拔標準是非常高的。當大家都是這樣一種軍事模式的時候,自然是看不出來什麼差距的,基本上誰的人和戰車比較多,誰就比較厲害。但是,當他們遇到魏武卒這種職業化軍隊的時候,立馬就成了一群烏合之眾。人家不僅武器精良,身體強壯,而且還有著相當強的軍事素養。在戰場上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攻守有度,有著多種戰術配合。這種時候,不是光靠人多就能贏得。
  • 戰國初期,魏武卒打遍天下無敵手,為何後來卻不行了?
    當然,沒有什麼永遠的霸主,魏國由於一系列失敗的政治決定和戰略失誤,逐漸由盛轉衰。魏國過分的依賴魏武卒強悍的戰鬥力,每每發生戰爭,魏武卒一定被安排為主力軍,魏武卒被一次又一次的戰爭所消耗殆盡。雖然魏國一直在補充魏武卒,但是由於魏國的國力逐漸衰弱,領土流失嚴重,導致魏武卒的待遇漸漸下滑。同時,選拔魏武卒的條件也大幅度降低,魏武卒的戰鬥力越來越弱,早已不負當年吳起領導時期的盛名。
  • 戰國時期的特種部隊魏武卒,曾以五萬兵力,打的50萬秦軍屍骨如山
    魏武卒是戰國時期一支有著赫赫威名的軍隊,戰國初期,魏國就是靠著這支強軍,攻秦,敗齊,破趙,滅中山,成為戰國第一個稱雄的國家。那麼,這到底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呢?其實,魏武卒最早的起源不是兵家亞聖吳起,而是李悝。戰國初期,魏國弱小,雄心勃勃的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大膽實行改革,魏國也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進行改革的國家。
  • 以一當十,魏武卒的巔峰之戰,陰晉之戰
    此後魏軍在河西的戰略轉入防守,重心轉向中原,開啟了魏國的衰敗之路。吳起鎮守西河郡,訓練魏武卒魏軍經過十年的徵戰,終於全取河西之地,將秦國趕到了洛水。魏國設置西河郡,經過翟璜的推薦,吳起出任西河郡守。吳起在擔任河西,積極備戰,防禦秦軍,同時吳起著手開始改革魏國軍制,組建魏武卒。
  • 戰國霸主的魏武卒:為什麼後期一敗塗地?還不願意重建
    魏武卒的士兵,每一個都要手執長戟,腰掛鐵劍,背上背一面犀面大櫓和一把強弩,並且還有帶五十發弩矢。光這些玩意加起來,小几十斤就有了。除此之外,魏武卒身上還必須要披上三重甲,出徵之時還要攜帶三天軍糧,再算上這些,估計有近百斤的負重。
  • 實力懸殊,為何只有5萬的魏武卒,能完勝50萬秦軍?
    這支創造神話的軍隊被稱為「魏武卒」,它是如何被組建起來,為何又會有如此戰鬥力呢?春秋後期就有選士之風,譬如越王勾踐滅吳時,曾派兩千熟悉水性的士兵,選拔選練有素之士四萬餘人,近衛軍六千人,各種理事軍官一千人。正是勾踐精心挑選訓練的軍隊首戰即斬殺吳國太子。魏國吳起組建魏武卒時,正是發展了春秋後期的選士之風。
  • 中華第一重裝步兵魏武卒的誕生
    談到魏武卒不可不說他們的創立者吳起。吳起衛國人,早年在魯國用兩萬老弱魯軍打的強大的齊國丟盔卸甲。後因為魯國猜忌和魏國招納人才而投奔魏國。遇魏國雄主魏文侯,被其重用,訓練魏軍。魏國地處天下中心,四面接敵,並且掌握秦國東出之路。
  • 魏惠王在位52年,魏國從中原霸主淪為頹弱小國,堪稱「敗家子」
    魏武卒在吳起的指揮下,逢戰必勝,攻無不克,在文候武侯兩代,魏國西鎮強秦,南伐大楚,其中秦國更是在魏武卒的進攻下節節敗退,喪失東出之信心。魏國實力及威望達到頂峰,可謂是戰國第一超級大國。
  • 戰國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齊技擊,號稱單兵最強,曾擊敗魏武卒
    戰國時代的特種部隊有很多,赫赫有名的有趙邊騎、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 其實,齊技擊是創立最早的特種部隊。 《荀子·議兵》上有這麼一句話: 「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意思是,齊國的齊技擊不如魏國的魏武卒,魏國的魏武卒不如秦國的秦銳士。 雖然給人的意思是齊國的齊技擊很弱,但實際上,作為戰國最早的特種部隊,齊技擊並不如。
  • 魏國霸權衰落的重要原因:有識人之能卻無容人之量的公叔痤
    當時魏國國力達到鼎盛時期,成為戰國首霸,魏武卒方陣更是威震天下。但此時魏軍的主帥已經不是創建魏武卒的吳起,而是魏國相國公叔痤領軍。很多人說魏國的衰落是由於魏惠王的昏庸,但我看一個重要原因是:公叔痤做為魏國國相,有識人之能卻無容人之量。公叔痤是魏國人,魏國國相田文死後,他繼任丞相,並娶了魏國公主做妻子。這時有一個人很不服氣,這個人就是不甘居人下的吳起。
  • 首尾難顧,眾矢之的的魏國霸權終止之戰——馬陵之戰
    前面我們說到,由於秦國慫恿魏國,支持魏國稱王,進而減輕魏國對秦國的軍事壓力,憑藉著魏國最後的實力,魏惠王發起稱王,並得到十多個小弟的支持,儼然如同春秋之霸主一般,想帶著小弟打天下,而第一個被打的是不來參加魏國稱王的韓國。
  • 五萬戰勝五十萬 陰晉之戰 魏武卒為何在吳起手中如此爆燃!
    魏國生產發展,國家富強。有了爭天下的雄厚資本。吳起的到來,如神兵天降。李悝一句「」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過也」,使魏文侯大膽決定任命吳起為大將,進攻河西。吳起出色的軍事才能在河西戰場展現得淋漓盡致,魏兵在他的指揮下如神靈附身。
  • 商鞅變法之前,魏國是如何崛起並且成為戰國第一個稱王的國家
    而魏國作為夾在列國之間的一個諸侯國,是如何完成率先稱王的大業的呢?說到底還是魏國變法比較早,魏國在分得晉國的土地之後,在北面是趙國、東面是齊國、南面是楚國、西面是韓國和秦國的情況下,無論向哪個方向發展,對於剛剛誕生的魏國來說自己都不是別人的對手。無奈之下,為了增強自己的國力,更為了自保,魏文侯決意進行變法。
  • 戰國初期,魏國擊敗五十萬秦軍之後為何不把秦國滅了?
    戰國初期的魏國經過魏文侯施行變法,國力成為戰國初期一霸,吊打同期的秦國。那個時候的魏國是真的強大,武有吳起,文有李悝。加上吳起親手訓練的十萬魏武卒,是真正的霸主。當時魏國發起了對秦國的戰爭,此時的秦國政治混亂,國力衰弱,很快就在吳起的攻擊下敗下陣來。吳起一路攻擊到秦國的渭河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