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晉之後,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到了戰國時期,戰國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戰國初期,韓、魏、趙三家瓜分了最為強盛的晉國,魏國只佔了原來晉國的三分之一國力,且魏國屬於四戰之地,按理說很難強盛,就像韓國,從頭弱到底。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魏國卻是戰國初期最為強大的諸侯國,而魏國所依仗的就是魏武卒。
那麼,魏武卒到底有多強呢?
吳起改革
魏國處於中原的四戰之地,稍有不慎就會面臨滅國的危險,不過魏國卻出現了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魏文侯。
魏文侯是戰國七雄中率先推行變法的君主,他啟用翟璜為相,改革弊政,同時啟用李悝,以李悝變法,傳授法經,依法治國。
經過李悝變法之後的魏國,國力蒸蒸日上,使得魏國成為最先強大的國家。
不僅如此,魏文侯還啟用吳起,進行軍事上的改革,訓練了令天下聞風喪膽的魏武卒。
與尋常兵卒不同,魏武卒無論從軍事裝備還是選人上,都有著嚴格的標準。可以說,魏武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重甲步兵。
裝備精良,選人嚴格
《荀子·議兵篇》說:「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宅。」
由此可見,魏武卒當時的裝備可謂是極其精良,戰鬥力也是十分的強悍,在戰國時期,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當然,並非人人都能夠成為魏武卒,它對士兵的身體素質要求極高,身披重甲,手執長戟,腰懸利劍,背負大櫓,強弩和箭矢。同時,還要求士兵要帶著三天的口糧,日行百裡。
如此重的負荷,一般人能夠拿起來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何況還要一天走一百裡路?
當然,要求高,自然待遇也是非常的豐厚,魏國不僅免除他們的賦稅,而且還獎勵房產,這樣一來,想要加入魏武卒的人也就多了起來。
魏武卒戰績
第一個面臨魏武卒攻擊的,就是與魏國接壤的秦國了。吳起親自率軍進攻秦國,先後攻克了秦國的河西地區,鄭縣,洛陰,郃陽等等,而秦國之能退守至洛水。
後來的晉陰之戰中,吳起率領五萬魏武卒,決戰秦國五十萬的軍隊,打得秦國是落荒而逃,這一戰也成就了魏武卒和吳起之名。
再後來,吳起再次率領魏武卒打敗了當時的老牌強國——齊國,甚至還攻入了齊長城,使得整個齊國都惶恐不已。
魏武卒是魏國的精銳重甲兵,在吳起的帶領下,創造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不分勝負的傲人戰績。
魏武卒的沒落
由於魏武卒的存在,魏國從魏文侯時期一直強大到了魏惠王時期,然而僅靠軍隊的強大,國家是無法長久的。
馬陵之戰時,魏武卒由名將龐涓率領,但他卻遇到了一生中最為強勁的對手——孫臏。孫臏與馬陵埋伏魏武卒,主將龐涓戰死,魏國自此一蹶不振。
再後來,秦將白起率領大軍在伊闕大敗魏韓聯軍,魏武卒損失殆盡,自此,魏武卒便退出了歷史舞臺,再也沒有出現過。
魏武卒如此強大,為什麼魏國不再訓練了呢?
魏武卒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有幾方面的原因,其一,魏武卒的裝備非常精良,所需要的物資和財力要求極高,魏國自魏惠王開始國力已經大減,無法再支撐裝備如此精良的部隊。
其二,魏武卒對於人員的要求極高,一旦有了戰損,補充起來也不容易。
其三,這樣的重型步兵對於統帥的要求也很高,像吳起這樣的名將,不是說有就能有的。
到了魏惠王時期,魏國已經極度膨脹,四面樹敵,加上政治上的戰略失誤,魏國的國力衰退得十分厲害,已經無力再支撐起這樣的一支軍隊。
而且,由於魏武卒不斷地受到重創,原本的老兵幾乎死傷殆盡,短時間內也無法訓練出這樣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而那時,各個諸侯國是不會再給魏國喘息的機會的。
可惜的是,吳起費盡心思所打造的無敵軍隊,就這樣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而魏國自魏武卒損失殆盡後,成為了一個弱國,最終被秦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