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典妻」制度,為何會在窮人間受歡迎?連朝廷都屢禁不止?

2021-01-13 騰訊網

光與暗,總是相伴相生。回望古時,有百轉千回跨越封建枷鎖的絕美愛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為國盡忠的捨身情懷,亦有貪生怕死典妻當子的自私自利。

陋習的產生,從來不是偶然,與經濟有關,更關乎人性。清朝時期,我國南方地區(包括浙江各地),廣為流傳一種惡俗——典妻。

一、「典妻」,是有原因的

典,法則、書籍、典故、典禮,又可指:把一方土地、物品押給另一方使用,換取一筆錢財,到期還款,收回原物,不付利息。

顧名思義,「典妻」,將妻子租借給他人使用,到期還回。

妻子是人,不是物品。顯然,這裡並沒有將「妻子」當作人看,忽略了最基本的人權,交易的雙方更是不僅不把「古禮」當回事,更是將「人權」踐踏在地上。

「典妻」,是有原因的,早在宋、元時代,「典妻」已成風俗。在落後偏遠的地區,儘管大家都生產力低下,沒有多少存款,但是在娶媳婦的時候,該給的錢、該給的禮一分也不能少。

這就導致很多窮到極致的人娶不起媳婦,雖說媳婦隨來的嫁妝也會很豐厚,但是就是有人連最起碼的彩禮都付不起。

當時又沒有低息貸款,沒有媳婦,就沒有後代,意味著一家人就要絕後,於是窮人用此法來延續香火。

眾人皆知,越落後的地方,人的思想越難以逃脫枷鎖,越固定。認定沒有子孫是天大的事,必須要解決,怎麼解決?有人想到了租借別人的老婆。

另一個原因,雖說古代可一夫一妻多妾,但大多數的普通百姓,依然是一夫一妻。倘若明媒正娶的妻子沒有生育能力,那就麻煩了。休了,捨不得,再娶,成本又太高。

這時,男方家裡為了傳宗接代,就必須另謀出路,於是「典妻」又成了不二的選擇,租借別人妻子為自己生下兒子(註:必須是兒子),生個男孩就走,似乎「不影響」生活。

二、「典妻」陋習

《漢書·賈捐之傳》載:「嫁妻賣子,法不能禁,義不能止」,買賣妻子,法律屢禁不止,道義上也無法阻止。

事實上,雖然古人早就意識到了「典妻」的存在,卻一直沒有採取真正有效的措施。

要說哪個王朝真正的明令禁止「典妻」,有史可載的唯有元朝。《元史·刑法志》記載如下:

「諸以女子典僱於人及典僱人之子女者,並禁止之。若已典僱,願以婚嫁之禮為妻妾者,聽。請受錢典僱妻妾者,禁。」。

意思是:禁止典僱他人妻子(妻子和子嗣),若是已經典僱傭於他人,願意以婚嫁之禮作為他人的妻妾(與原夫斷絕關係),可以。但若是有利益往來,則禁止。

元朝雖然有決心,統治者也有力度,但奈何世事總不隨人願,隨著元朝的落幕,到了明代,典妻又開始盛行。

清朝時期,連朝廷都屢禁不止,甚至連法律也對此開了小門,決定隨它去。

殊不知這一「隨它去」,影響有多惡劣,隨著「典妻」的發展,也具備了一定的儀式感。

典妻,要經過媒證、訂約、送聘、迎娶的環節。由中間介紹人受雙方委託,充當證人,然後再由雙方在典妻的契約上畫押,類似現代的合同,一旦出現差池,應該由誰負擔責任都寫得清楚明白。

三、「典妻」,並沒有結束

典妻,不僅在於其本身的危害,影響更加惡劣,最直接的結果,便是導致了對女性的壓迫。

在這一過程中,女性成了最直接的受害者,誰能知其痛苦?丈夫不知,公婆不知,娘家管不了,官府不想管,只能自己受著。

這樣一個令人髮指的風俗,直到建國後才被終結。儘管如此,依然在一些偏遠落後地區,有著此種「噁心」的勾當。

八十年代,偏遠山區一位仇姓男子,因為妻子沒有生育能力,就讓妻子做媒人與同村的寡婦進行「借妻生子」,大擺宴席,宴請四方賓客。

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但沒看清楚所處的環境。於是,仇某因為重婚罪被判入刑,鋃鐺入獄。

看到這起案例,我們不應當只看其本身,更應該看其發生的原因,為什麼到了80年代,還有人會將「典妻」當做理所當然。

這就是前面歷朝歷代,對該風俗的不重視的影響。

結語

風俗文化,對人的影響力是巨大的,直接或間接著了影響幾代人的思維觀念,想要矯正,必須要付出幾代人的努力。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了二十一世紀。

相關焦點

  • 「典妻」是什麼?古代光棍中的潮流,一度比娼妓制度還興盛!
    晚清文學家吳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中提到「一路上只見各妓院門首,都是車馬盈門」這樣一句話,便足以證明娼妓制度在古代的興盛程度。時至今日,娼妓制度已令人所不齒,成為了古代的一種陋習,無論在道德上還是在法律上,都被人們所摒棄,但在歷史上,還有著另外一種比其更羞於啟齒的制度,一度比娼妓制度還要興盛,名為「典妻」。
  • 古代富人娶三妻四妾,娶不起媳婦的窮人咋辦?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而高達95%的窮人,則只能在剩餘的80%女人中尋找妻子。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來,兩個男人都分不到一個老婆。按理來說,古代男人的比例應該比女人少,先不說一些顯而易見的自然災害,就算是連年徵戰也會讓男人的數量不斷耗損,甚至當時還曾出現過,到了耕地的時候很多家庭都沒有可以幹農活的男人
  • 秦瓊落難時當鐧賣馬,古代窮人走投無路時典當老婆
    古代窮人走投無路時就把自己的老婆典當給別人,並設定一定的期限。這就是所謂的典妻。有個成語「典妻鬻子」,就是說的這一社會現象。 典:意思是典當;鬻:意思就是賣。把老婆典當給別人,把兒子賣掉。形容走投無路,生活極其貧困。
  • 清末的典妻婚是一個什麼流程,明顯有違道德,妻子為何不拒絕?
    今天時針要和大家討論的就是「典妻婚」。這是清朝末年民間解決男多女少,為了傳宗接代而採取的方式。這時候您就要問了,晚清時期,當時「三妻四妾」現象並沒有被禁止,在當時每家都有一堆的小孩,怎麼還會出現這種現象。沒錯,三妻四妾是沒有被禁止,但在當時這是屬於官宦人家的配置,有銀子就可以購買窮人家的孩子去家裡當丫鬟,長得漂亮的還可以用來填充偏房,久而久之就會擠壓貧窮家庭裡的男丁。
  • 典妻和租妻:畸形的契約婚姻
    在中國歷史上,典妻和商品交易中的物權轉移相同,男子典妻之後,失去了對妻子的佔有權,而承典人則相應地獲得了這種權利。儘管典妻婚姻是建立一種臨時的夫妻關係,卻也講究儀式,一般要經過媒證、訂約、下聘、迎娶等環節。從某種意義上講,典妻也是一種婚姻制度,至少是正式婚姻的一種補充。
  • 鴉片價格如此高昂,為何清朝時連窮人都抽得起?與一個餿主意有關
    按理說來,當時的鴉片幾乎都已經被徹底銷毀,加上清廷出臺條例對鴉片予以嚴禁,可為何直到新中國成立後鴉片才被徹底清除呢?到底是什麼讓鴉片在中華大地上如此根深蒂固? 據《大明會典》記載,從明朝中期開始,周邊藩屬國甚至主動向朝廷進貢鴉片,其名喚作「烏香」。以暹羅為例,每次朝覲要給皇帝進貢200斤,皇后則是進貢100斤。除暹羅外,爪哇和孟加拉也會進貢。萬曆皇帝不上朝的三十年間,經常吸食鴉片,上世紀在發掘定陵的過程中,專家曾對萬曆皇帝遺骸進行檢測,確實發現了嗎啡成分。
  • 鴉片價格昂貴,為何晚清窮人都抽得起?慈禧的做法被後世痛罵百年
    這個數字讓人感到觸目驚心的同時,也難免會讓人感到質疑,就算鴉片再依靠進口,但是也僧多粥少,屬於一種價格高漲的奢侈品,為何從晚清到民國窮人卻都抽得起呢?實際上,慈禧的做法被後世痛罵百年。早在鴉片流入的初期,清廷已經明白了鴉片的危害,1823年,道光頒布下極為嚴厲的《失察鴉片煙條例》,裡面聲稱:「滇省迤西迤東一帶復將罌粟花熬為鴉片,必須嚴行禁止,若該省督撫嚴令地方官曉諭居民,概不準私種罌粟,以淨根株,」然而之後,隨著林則徐上任廣州,卻發現鴉片煙屢禁不止,最終在上奏的《查議銀昂錢賤除弊便民事宜折》中,提出如下的幾句話
  • 古代窮人怎麼不挖地窖禦寒,而被凍死在外面
    那一年,中原一帶凍死了很多人,有的是全家都凍死了,屍體都沒人來掩埋,只能由朝廷派員埋葬。皇帝只好取消了元宵節的活動。所以,在古代,被凍死的老百姓是不少的,特別是在中國上下5000出現的四個寒冷期間。就如題主所說的,天寒地凍,古代人太傻了,為什麼不挖個地窖,一家老小藏在溫暖的地窖裡呢?地窖裡那麼舒適,古代人真的是傻到家,那樣就不會被活活凍死啊!事實真是這樣嗎?
  • 情債:拉幫套、典妻、娘妻,舊習下很多女人一出生就註定悲劇一生
    似乎連篇幅都不好意思加長,只有二十幾集。當然,所謂形成習俗制度的典妻並不是單純指賣妻,而更像是一種婚嫁制度。比如典妻雖然可以看作是一種臨時性的家庭婚姻生活方式,但與婚嫁一樣,也很講究程序性和儀式性。比如媒證、下聘以及迎娶等等環節都要有,並且要訂立契約,約定諸如期限、價格以及期間生育子女歸屬等等事項。
  • 古代窮人在寒冬被凍死,為何他們不挖個地窖禦寒?學者:沒有機會
    然而在冰災當中,不少人其實都是倒在了道路邊,正如《清史稿》提到:「順治十三年冬, 武強大雪四十日,凍死者相繼於塗(道路上到處都是被凍死的人) 。昌黎、灤州大雪五十餘日,人有陷雪死者(掉進大雪中悶死) ... 」
  • 中國古代的皇帝制度
    中國古代皇帝制度是指中國古代時期,建立起的以皇帝為中心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皇位獨尊,皇權至高無上,皇位世襲制等主要方面,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開始,經過數代王朝的沿襲、發展、以及不斷的更新。直至1916年左右才消失,在歷史上存在了2137年。
  • 拉幫套、典妻如貨和嫁小丈夫娘妻,陋習下女人悲慘的生存境遇
    似乎連篇幅都不好意思加長,只有二十幾集。當然,所謂形成習俗制度的典妻並不是單純指賣妻,而更像是一種婚嫁制度。比如典妻雖然可以看作是一種臨時性的家庭婚姻生活方式,但與婚嫁一樣,也很講究程序性和儀式性。比如媒證、下聘以及迎娶等等環節都要有,並且要訂立契約,約定諸如期限、價格以及期間生育子女歸屬等等事項。
  • 古代異地為官制度缺了點啥
    在他的著作《中國鄉村生活》中,一個悲劇故事道盡了異地為官制度之下的官場醜態。明恩溥所居地附近有一戶顯赫人家,家中權勢最高的人官至閣老或大學士。當地縣令不太會曲意逢迎,又在一些事上惹到了這位閣老的兒子,被他一封家書告到了京城父親那裡。不久後,縣令接到一紙調令,前往四川某縣任職。
  • 古代專供朝廷皇宮用的茶——普洱茶
    貢茶文化之—普洱茶貢茶是古代中國專供朝廷皇宮用茶。貢茶制度起源於西周,是中國封建禮教的象徵。貢茶文化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一片樹葉的故事跨越歷史長河,對整個茶葉生產和茶文化的影響是巨大的。貢茶的緣起與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關,貢茶與其它貢品一樣,其實質是封建社會裡君主對地方有效統治的一種維繫象徵,也是封建禮制的需要。貢茶——普洱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正式列入貢茶案。
  • 鴉片價格昂貴,為何晚清窮人也抽得起?慈禧的做法遺臭萬年
    這一數字在令人觸目驚心的同時,也不免令人懷疑,即使鴉片再依賴進口,但也是僧多粥少,屬於一種高價奢侈品,為何從晚清到民國的窮人都抽得起?事實上,慈禧的行徑已經被後世詬病百年了。然而,林則徐到廣州後,卻發現鴉片煙屢禁不止,最後在上奏的《查議銀昂錢賤除弊便民折》中,提出了如下幾句話:「且兩害相加,內地私種罌粟,所賣的銀器仍在內地,與出洋者有區別。」相信相比種植國外的鴉片,國內即使有人在販賣,至少也不會導致銀幣流入國外。郭嵩燾等朝廷重臣對此也有同樣的看法,但國內的鴉片種植,卻一直處於灰色地帶。
  • 冬季地窖溫度較高,古代窮人為什麼不挖地窖避寒,而在戶外被凍死?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文學作品中,講到了古代的窮人在寒冷的冬季,因為居無定所,最終導致自己被凍死在戶外,這些場景,都讓我們對古代的窮人悽慘的遭遇感到同情。但在同情的同時,還有一個很大的疑惑,就是古代的窮人明知道冬季的戶外十分寒冷,為什麼不找個合適的地方,來挖一個地窖用以避寒呢?是古代的窮人不知道地窖有保溫的作用嗎?
  • 古代的腰牌能出入皇宮,為何沒人偽造刺殺皇上呢?原因很簡單
    所謂牙牌屬於符牌的一種,而符牌最早是用於古代朝廷調兵遣將的憑證,分為兩部分,淵令者與被調令者各執一半,合符時以驗真偽。而由於符牌多佩帶在腰間的緣故,因此又稱為腰牌。
  • 公共基礎知識之古代中國選官制度
    2021年社區筆試課程免費領在社區工作者的筆試中,常識部分內容佔比比較多,其中對人文歷史常識的考查中,經常會出現對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相關知識點的考察。其中關於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的內容考察和歷史先後排序以及科舉制的形成過程題目裡經常出現,學員做題時候容易混淆,所以本篇由中公教育專家給大家帶來這方面知識的講解:一、世卿世祿制盛行於夏、商、周。選賢讓能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代替。禹把王位傳給了兒子啟,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係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
  • 古代中國的醫療制度與民間慈善
    梁其姿 鳳凰網讀書國家醫療和民間慈善無疑已是當今時代面對疫情最重要的保障和方式,那麼在古代中國,瘟疫來臨時的社會又會如何應對呢?醫療與慈善的變遷又是否同樣遵循著歷史進化論而一直正向發展呢?
  • 朝廷如何養活自己(二):官營經濟,以利代稅
    手工業生產以部落家族為生產單位,生產出來的手工產品(紡織物、木器、石器、陶器等),一般為家族自用,偶爾會用於與外界進行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一般都是穀物、牲畜、布帛、手工產品等初級生活物資的交換,也只是在不同的部落間偶爾發生,並不普遍。▼圖:原始部落家庭手工陶器製作的場景復原圖。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