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和諸葛亮玩政治權術,他能贏嗎?

2021-01-15 小娟看旅遊

話說劉備安排李嚴統內外軍事,是為了彌補諸葛亮軍事才能和軍事經驗不足的,劉備死的時候,諸葛亮依然沒有任何出彩的軍事行動!所以劉備看出來,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也就是善於治軍,但是打仗能力卻欠缺的。

劉備看的有錯嗎?其實並沒有,到後來幾次比方到最需要改變局面最關鍵的時刻,諸葛亮總是那幾板斧,確實是無計可施的。這就說明了相對行政能力來說,如果軍事才能是有欠缺的。但反過來說也不一樣了,先前李嚴5000人退10萬叛軍,這可是完全徹底的徵服劉備了。所以諸葛亮肯定是要李嚴主軍政啊,諸葛亮主內政。但是因為諸葛要是主,李嚴是副,所以諸葛亮實際上沒有按劉備的遺囑去做。蜀漢當時的軍事版圖有三大塊,漢中的魏延軍團,成都的衛戍軍團,還有永安的李嚴軍團。

劉備去世以後,李嚴能控制的只有永安軍團了,他這個中都護反而成了邊關的守將了。怎麼說呢這有點像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卻被派到地方上當區域經理使用。劉備遺囑當中的李嚴統內外軍事從來就沒有實現過。直到最後李嚴被廢了,為什麼由劉備精心設計的輔政局面到最後崩潰了呢?關鍵的原因都是李嚴留守永安,遠離了權力中心成都。李嚴想回成都嗎?也許會想甚至是很想。但是你想也沒有用啊,因為會吵起來的,吵到最後沒有結果的,比如李嚴說我要回成都,先主讓我統內外軍事!成都是權力核心啊,我得在這裡向全國的軍隊發號施令,在永安沒法開展工作呀,可諸葛亮就肯定會反駁你的。先讓你留守永安,你就老老實實在那待著,非得回來,你的目的就不純了。

大家都拿先主的遺命來說話,其實都是自說自話。簡單來說,劉備想讓李嚴在永安成立另外一個軍事中心的設想沒有實現,那好吧,換成你是李嚴,你會怎麼想?我有軍權,但是回不到核心,我咋辦?沒問題,我按照先主遺願就把永安建成另外一個軍事核心唄,事實上,李嚴確實這麼做了,但是這麼遺做在諸葛亮眼裡,李嚴就是想獨霸一方,建獨立王國了。這種情況能被容忍嗎?看這個答案那是相當明顯的嘛,怎麼樣才能把李嚴這個獨立王國給毀了呢!當然不能直接撕破臉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政治智慧把李嚴的獨立王國給抽空,只要他成了一個工架子,那你在房梁上寫什麼獨立王國啊,或者說是宇宙無雙之類的。那隨意寫去吧,李嚴你自己愛怎麼想就怎麼想,無所謂。所以接下來李嚴和諸葛亮之間的爭鬥就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的。

在這一次北伐當中,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確實有很大的進步,用兵方面感受相當靈活,可是最後卻因為糧草不繼,宣布勝利退兵。勝利這兩個字在這說出來,雖然讓人爽歪歪的,但也是掩蓋不住彆扭。因為後面的主要的詞是退兵,退兵這個詞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都是讓人不舒服的。況且諸葛亮本身就是不想退的。如果糧食供應沒問題的話,還真想和司馬懿好好切磋寫作這裡玩上一把的。那好吧,糧草到底有沒有問題呢,這就要問諸葛亮主管後方的李嚴了。李嚴可是當初劉備的臨終託孤之臣,在蜀中地位僅僅次於孔明。這一次諸葛亮在前線殺敵,讓李嚴作為後勤老總。表面上來看,這齣場的陣容可以說是豪華陣容,蜀中最強的。

哪知道諸葛亮在前線仗打得風生水起,勝利一個接一個,把這司馬懿越玩越傻,朝裡軍中內部矛盾也越來越多了。就在這麼得意的時候,這李嚴的糧草卻供應不過來的。當然了,客觀來說李嚴糧草送不上來也是有實際原因的。當時是雨季,諸葛亮進軍結束以後,老天也就開始下雨,一下就沒完沒了的,道路都給淋壞了,泥濘難行啊!這種情況下,即便有木流牛馬,但也不是萬能的嗎,還必須靠人來推啊,碰到大風暴雨,這些木做的牛啊,馬啊沒啥,可人卻動不了了,人動不了,糧食也動不了了!碰到這種情況,如果李嚴老老實實的把當時的情況如實匯報,估計後果也不算什麼嚴重。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對吧?可偏偏是李嚴這人呢死要面子,耍小聰明,他擔心糧草接濟不上,會受軍法處分,就開始耍小聰明。他把手下的參軍馬忠,也有史料記載,他叫胡忠呢,還有督軍程凡。

最後這兩個人跑到前線去了,在諸葛亮面前把情況講,說丞相現在的糧食確實沒法按時送到,不如班師算了!這時候的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會怎麼做呢?

相關焦點

  • 李嚴的官位並不在諸葛亮之下,而諸葛亮為什麼排擠李嚴?
    2.李嚴要求在朝堂和話語權上與諸葛亮平等 李嚴和諸葛亮的對峙應當是一朝中文官勢力與武官勢力的明顯體現,劉備病逝前的白帝城託孤也是將後主交由文武兩官一同負責和輔佐
  • 諸葛亮李嚴兩託孤大臣權重一樣嗎?
    劉備臨終指定了兩個託孤大臣:諸葛亮和李嚴。後來,諸葛亮將李嚴調往漢中前線,再後來更是因為李嚴運糧不及而將其免職。對於這種結局,很多人認為這是諸葛亮在打擊排擠李嚴,為的是大權獨攬。那麼,諸葛亮和李嚴這兩個託孤大臣他們的權重是一樣的嗎?
  • 諸葛亮用計扳倒李嚴,卻不料在北伐將要勝利的時候被他拖了後腿!
    這就是諸葛亮在玩政治平衡這方面幾乎沒人能比得上了,所以別那你就別掙扎了,只能放下你的李嚴大城,乖乖的帶上部隊去漢中報導吧!李嚴帶走的部隊幾乎是江州所有的本地部隊了,他這麼一走在江州留下的只有李嚴大城這個爛尾工程了,他的兒子能夠指揮的恐怕只有嘉陵江裡的魚了。來到漢中,李嚴所擔心的事兒還是變成現實了。剛一報導呢自己手下的部隊立馬就給收編了。理由呢簡單的。
  • 諸葛亮是李嚴最大政治對手,為何諸葛亮去世,李嚴反而憂懼而死
    史上最奇怪的對手,莫過於諸葛亮和李嚴了。諸葛亮完全稱得上是李嚴的最大政敵,就是評價諸葛亮和李嚴有故共戴天之仇,這句話也不過分。
  • 諸葛亮罷免李嚴,是權力鬥爭還是罪有應得?
    蜀漢建興九年(312)諸葛亮罷了驃騎將軍、中都護李嚴的官。李嚴是和諸葛亮一起接受劉備託孤的大臣,一個顧命大臣處分了另一個顧命大巨,這是蜀漢歷史上最重大的案件.在這一事件中,處理人諸葛亮和被處理人李嚴誰是誰非?有人認為諸葛亮罷免李嚴是二人一場權力之爭,這是真的嗎?
  • 劉備託孤兩人,為何世人只知諸葛亮而不知李嚴?孔明對李嚴做啥了
    水鏡先生司馬徽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由此可見臥龍鳳雛的能力。 而劉備得以建立蜀漢,並能與吳、魏鼎足於三國,臥龍鳳雛是居功至偉的。雖然鳳雛早早地便在落鳳坡隕落,但諸葛亮還是一個人扛起了整個蜀漢。
  • 李嚴意圖分裂蜀國,諸葛亮為除李嚴:先斬了馬謖吧
    劉備臨終前曾託孤諸葛亮與李嚴,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 諸葛亮一生跟隨劉備忠心耿耿,能力又顯而易見,託孤於他很是正常! 而李嚴則是降官,劉備為何也要相託呢?
  • 諸葛亮去世,李嚴哭的傷心欲絕的原因分析!
    但是兩人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完全不是一個檔次,劉備在託孤的時候很明顯能說明問題,他說假如劉禪不行,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但是卻沒有跟李嚴說這些話。名為託孤重臣,可是更加像是要李嚴輔助諸葛亮。分給的職位也很能說明問題,諸葛亮是丞相,輔助劉禪處理全國政務;李嚴是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手握兵權,卻留下鎮守永安,遠離朝政中心。
  •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與諸葛亮同為託孤大臣的李嚴,結局令人惋惜
    劉備羞憤交加,一病不起,次年病重,逝世前將劉禪託孤交給了諸葛亮和李嚴,史稱「白帝城託孤」。二、李嚴仕途李嚴,字正方,出身荊襄,原本是在劉表底下做事的。李嚴少年出仕就表現出了卓越才華,劉表委任他到各個地方去視察民情,旨在培養未來幹部。
  • 諸葛亮去世後,被他廢為平民的李嚴,為何「激憤而死」呢?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雖然在白帝城託孤中,諸葛亮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但是,劉備指定的託孤大臣,實際上是兩位,也即除了諸葛亮,還有李嚴這位大臣。
  • 劉備去世前,將兵權交給了李嚴,他為何不交給諸葛亮?
    劉璋招募人才的本意其實是想和益州本土士族緩和關係,李嚴明白後願意做中間人協調。李嚴首先和益州本土士族說自己是劉璋欽點的未來成都令,願意過來協調矛盾。承諾上位後將會重新擬定對士族們的政策,保證士族們的利益,假如不相信可以和士族聯姻。其實李嚴的最終目的是要和士族們聯姻,這樣就能保證劉璋高看自己,也能保證計劃順利。
  • 諸葛亮位極人臣,李嚴勸諸葛亮稱王加九錫,諸葛亮的回答引發爭議
    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諸葛亮和李嚴同為劉備安排的託孤大臣,但是二者之間卻有不小的矛盾。實際上二者的矛盾之處也是諸葛亮身上的爭議之一。那麼這兩個託孤大臣為什麼不能夠齊心協力輔佐劉禪,而是產生嫌隙呢?歸根結底還是權力的問題。說起來李嚴這個託孤大臣是不夠格的,可以說是有名無實。
  • 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李嚴也是託孤大臣 為何總是和諸葛亮過不去呢? 史上最奇怪的對手,莫過於諸葛亮和李嚴了。諸葛亮完全稱得上是李嚴的最大政敵,就是評價諸葛亮和李嚴有故共戴天之仇,這句話也不過分。但是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哭得最傷心的,卻恰好就是李嚴。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
    首先,來看一下李嚴在蜀漢政權中的官職和地位。李嚴是荊州南陽人,與諸葛亮這個純粹的荊州派不同的是,李嚴並不是荊州派,李嚴是在劉璋時代就進入益州投靠劉璋的人,在劉璋時代,李嚴是一個外來的人,可以算作東州派,與法正、孟達等人的地位相似。
  • 李嚴的內卷人生
    不,在李嚴的指揮下,馬秦、高勝沒玩出一點花來,就被橫掃出局。而馬秦、高勝的腦袋,則成了李嚴職場路上熠熠生輝的一桶金!李嚴用兩次橫掃向劉老闆證明:李嚴在,你放心!不光武功,文治方面,李嚴也有兩把刷子。著名的《蜀科》,就是由諸葛亮、法正、伊籍、劉巴和李嚴,一起制定的。武能上馬平亂,文能起草《蜀科》。
  • 諸葛亮病逝,為何恨他的李嚴聽到死訊後會大哭,並激憤發病而死?
    李嚴最開始在荊州工作,後來曹操進入荊州之後,李嚴西進奔劉璋而去,劉璋任命他為成都縣令,而李嚴在這裡獲得了能幹的名聲,隨著劉備入川,李嚴最終投降劉備,成為了劉備器重的人,劉備伐吳失敗之後,召見李嚴,並升任他為尚書令,劉備死時,命李嚴與諸葛亮一起輔助劉禪,成為託孤大臣。
  • 李嚴與諸葛亮誰才是劉備真正的託孤對象
    現在網絡上說起劉備託孤之事,不少網友都會談論起諸葛亮鬥爭李嚴,燭影斧聲強調荊州派系矛盾,彷佛誤會李嚴為諸葛亮上司,曲解劉備重用李嚴勝於諸葛亮。相反地,若能找出敘述諸葛亮與李嚴地位平等的記載,便能支持兩人地位相同的假設。
  • 諸葛亮病逝,為何恨他的李嚴聽到死訊後會大哭,並激憤發病而死
    李嚴最開始在荊州工作,後來曹操進入荊州之後,李嚴西進奔劉璋而去,劉璋任命他為成都縣令,而李嚴在這裡獲得了能幹的名聲,隨著劉備入川,李嚴最終投降劉備,成為了劉備器重的人,劉備伐吳失敗之後,召見李嚴,並升任他為尚書令,劉備死時,命李嚴與諸葛亮一起輔助劉禪,成為託孤大臣。  與諸葛亮爭權
  • 李嚴手握重兵,為何將軍權拱手讓人,最後還被諸葛亮趕回老家
    為了保證權利的分化,劉備並非僅僅託孤給了諸葛亮一個人,還另外提拔了李嚴,專門用來制衡諸葛亮。李嚴是益州的老將,在西川之戰的時候,李嚴帶領自己的部隊投降了劉備,成為了劉備手下的重要的將領。同趙雲等人不同,李嚴和諸葛亮的交情不深,不會過多的受制於諸葛亮。
  • 劉備在永安託孤諸葛亮,為何還要讓李嚴成為副手?難道是信不過?
    而諸葛亮自然是不二人選,劉備還讓劉禪對諸葛亮侍之如父,可見是舉國相託了。但是,劉備卻又提出,讓李嚴來做副手,一同接受託孤之重。這一點,讓許多人心生疑惑,劉備為何要這樣做?難道是信不過諸葛亮嗎?應該說,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因為在劉備看來,最信任的集團當然是中原老兵集團,也就是史書上所謂的四方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