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劉備安排李嚴統內外軍事,是為了彌補諸葛亮軍事才能和軍事經驗不足的,劉備死的時候,諸葛亮依然沒有任何出彩的軍事行動!所以劉備看出來,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也就是善於治軍,但是打仗能力卻欠缺的。
劉備看的有錯嗎?其實並沒有,到後來幾次比方到最需要改變局面最關鍵的時刻,諸葛亮總是那幾板斧,確實是無計可施的。這就說明了相對行政能力來說,如果軍事才能是有欠缺的。但反過來說也不一樣了,先前李嚴5000人退10萬叛軍,這可是完全徹底的徵服劉備了。所以諸葛亮肯定是要李嚴主軍政啊,諸葛亮主內政。但是因為諸葛要是主,李嚴是副,所以諸葛亮實際上沒有按劉備的遺囑去做。蜀漢當時的軍事版圖有三大塊,漢中的魏延軍團,成都的衛戍軍團,還有永安的李嚴軍團。
劉備去世以後,李嚴能控制的只有永安軍團了,他這個中都護反而成了邊關的守將了。怎麼說呢這有點像一個公司的總經理,卻被派到地方上當區域經理使用。劉備遺囑當中的李嚴統內外軍事從來就沒有實現過。直到最後李嚴被廢了,為什麼由劉備精心設計的輔政局面到最後崩潰了呢?關鍵的原因都是李嚴留守永安,遠離了權力中心成都。李嚴想回成都嗎?也許會想甚至是很想。但是你想也沒有用啊,因為會吵起來的,吵到最後沒有結果的,比如李嚴說我要回成都,先主讓我統內外軍事!成都是權力核心啊,我得在這裡向全國的軍隊發號施令,在永安沒法開展工作呀,可諸葛亮就肯定會反駁你的。先讓你留守永安,你就老老實實在那待著,非得回來,你的目的就不純了。
大家都拿先主的遺命來說話,其實都是自說自話。簡單來說,劉備想讓李嚴在永安成立另外一個軍事中心的設想沒有實現,那好吧,換成你是李嚴,你會怎麼想?我有軍權,但是回不到核心,我咋辦?沒問題,我按照先主遺願就把永安建成另外一個軍事核心唄,事實上,李嚴確實這麼做了,但是這麼遺做在諸葛亮眼裡,李嚴就是想獨霸一方,建獨立王國了。這種情況能被容忍嗎?看這個答案那是相當明顯的嘛,怎麼樣才能把李嚴這個獨立王國給毀了呢!當然不能直接撕破臉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運用政治智慧把李嚴的獨立王國給抽空,只要他成了一個工架子,那你在房梁上寫什麼獨立王國啊,或者說是宇宙無雙之類的。那隨意寫去吧,李嚴你自己愛怎麼想就怎麼想,無所謂。所以接下來李嚴和諸葛亮之間的爭鬥就是按照這個思路進行的。
在這一次北伐當中,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確實有很大的進步,用兵方面感受相當靈活,可是最後卻因為糧草不繼,宣布勝利退兵。勝利這兩個字在這說出來,雖然讓人爽歪歪的,但也是掩蓋不住彆扭。因為後面的主要的詞是退兵,退兵這個詞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都是讓人不舒服的。況且諸葛亮本身就是不想退的。如果糧食供應沒問題的話,還真想和司馬懿好好切磋寫作這裡玩上一把的。那好吧,糧草到底有沒有問題呢,這就要問諸葛亮主管後方的李嚴了。李嚴可是當初劉備的臨終託孤之臣,在蜀中地位僅僅次於孔明。這一次諸葛亮在前線殺敵,讓李嚴作為後勤老總。表面上來看,這齣場的陣容可以說是豪華陣容,蜀中最強的。
哪知道諸葛亮在前線仗打得風生水起,勝利一個接一個,把這司馬懿越玩越傻,朝裡軍中內部矛盾也越來越多了。就在這麼得意的時候,這李嚴的糧草卻供應不過來的。當然了,客觀來說李嚴糧草送不上來也是有實際原因的。當時是雨季,諸葛亮進軍結束以後,老天也就開始下雨,一下就沒完沒了的,道路都給淋壞了,泥濘難行啊!這種情況下,即便有木流牛馬,但也不是萬能的嗎,還必須靠人來推啊,碰到大風暴雨,這些木做的牛啊,馬啊沒啥,可人卻動不了了,人動不了,糧食也動不了了!碰到這種情況,如果李嚴老老實實的把當時的情況如實匯報,估計後果也不算什麼嚴重。這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對吧?可偏偏是李嚴這人呢死要面子,耍小聰明,他擔心糧草接濟不上,會受軍法處分,就開始耍小聰明。他把手下的參軍馬忠,也有史料記載,他叫胡忠呢,還有督軍程凡。
最後這兩個人跑到前線去了,在諸葛亮面前把情況講,說丞相現在的糧食確實沒法按時送到,不如班師算了!這時候的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