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是我們不願觸及卻一直存在的灰色地帶。近年來上映的不少影片都涉及了這一話題,為影片中不幸的少年少女們惋惜同情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少年們的世界怎麼了?
本該是純真活潑的一群青春少年,卻被迫害、被摧殘,墮入深淵。在《少年的你》鏡頭中,少年們的故事比我們想像的更殘忍、更黑暗,少年們的無知和忍耐也更超乎想像。
女主角陳念是一個堅強懂事的孩子,卻在高考倒計時的日子裡,遭到了毆打、疏遠。而她仍然想著「保護世界」。直到陳念遇到小混混小北,她是他生命中的陽光,而他是她依靠,她的支柱。小北默默保護陳念,甚至為她坐牢。兩個孤獨的靈魂,被不同的環境遺棄,互相攙扶,互相取暖。
《聲之形》的男主角將也,小孩子時期帶頭欺負女主角硝子,一個聽不見的女孩。但硝子的事情被校長知道後,他就被周圍的人孤立,一直都活在孤獨和自我厭惡中。
可以說,比起校園欺凌,《聲之形》更聚焦於人們之間,尤其是欺凌者與被欺凌者之間的交流。作者想用「相互厭惡的人之間的羈絆」來反證「交流的困難」和「努力交流的珍貴」。
不同於陳念,《悲傷逆流成河》中的女主角易遙對於霸凌有過反抗,但她走不出霸凌給她帶來的心理陰影,她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影片中的種種都暗示了易遙最後的死亡。讓人唏噓不已。
影片,反映的是現實。
為何校園暴力會日益頻繁地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
原本都是白紙一樣純潔的孩子,為何變成了毒蜘蛛似的欺凌者?
首當其衝的,是欺凌者非正常的價值觀。他們有的過早地接觸了成人世界所謂的一套「道德體系」,想要成為「社會人」,通過欺凌來彰顯自身的強大。而有的,則是想以此來掩飾自己的弱小。他們以不成熟的邏輯理解著這個社會。長大以後,他們或多或少,都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而比起欺凌者,更讓人寒心的是旁觀者。他們之中,有同學,有老師,更有那些本該維持正義的人。冷眼旁觀,縱然能明哲保身,卻也殘忍地默認和縱容著校園暴力的發生。
最後,願所有少年都少一點自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冷漠,多一點溫暖;少一點灰暗,多一點陽光。陽光下的你,依舊笑得那麼燦爛。
生活在同一片陽光下,有人看到的是鏡子純淨的一面,而有人卻只能看見陰暗的背面。隨著相關法律的完善;隨著校園暴力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著社會加強對心理健康的教育.我相信,總有一天,我們能讓孩子們都心身向陽,不畏暴力。
也許一句鼓勵的話,一個堅定的眼神都可能改寫整個故事的結局。
一入大學深似海,從此休閒是路人
國際文化節 | 在礦大,我環遊了全世界
—THE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字編輯 | 莫雁迪 朱依玟 白澤文
微信編輯 | 朱依玟
責任編輯丨陶 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