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少年的你》:成人社會多殘酷,少年心氣就有多可貴

2021-02-22 中國青年報
這幾天,《少年的你》全網刷屏。有人呼籲大家要更加關注校園暴力,還有人看到了電影中的「少年氣」。

推薦給你,靜夜思。

來源:書單 | ID:BookSelection

作者:書單君

這幾天,《少年的你》全網刷屏,有人質疑原著是否涉嫌抄襲,有人呼籲大家要更加關注校園暴力,還有人驚豔於四字弟弟的演技。而書單君看這部電影時最觸動的時刻,卻是來自身邊的一位觀眾。電影熒幕上,不敢回家的陳念躲在小北家寫作業,滿身淤青的小北在裡屋查看傷口,影院裡的一位姑娘小聲地感嘆了一句:真美好啊!儘管兩個少年被暴力與傷害包圍著,儘管只能躲在破舊的棚戶房裡互相取暖,觀眾還是會覺得,他們身上散發著光芒。鄭警官看到了這種光芒。影片裡,女警官說:「誰願意為了另一個人,背上強姦罪和殺人罪,賠上一生?」鄭警官回答:「你和我都不會,但他們會,他們是少年。」從小就在臺上說雞湯套話的「小天才」們,顯然不擁有少年味,而寫出「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的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我們依然認為他是少年。塞林格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寫道:長大是人必經的潰爛。《少年的你》一開頭,胡小蝶跳樓了。穿著校服的高三學生們,拿起手機圍著她的屍體站成一圈,他們拍照、議論、交頭接耳,卻只有陳念一個人上前脫下外套,蓋在胡小蝶的身上。吃瓜的學生們竊竊私語:「誒,你看你看。」漂亮的霸凌者魏萊冷嘲熱諷:「哇,你好善良哦。」他們披著少年人的皮囊,骨子裡卻滿是本只屬於成年人的惡習。小混混小北本來也是其中一員。他從小被父母拋棄,早早離開學校獨自生活,成為抽菸打架的小混混,他對陳念說:「你不會懂的,你太乾淨了。」他一直都生活在陰溝裡,早早懂得了社會的殘酷。初遇陳念時,小北帶她回家,除了報恩,心裡還是有睡她的想法。警察局裡被強姦的女生指認強姦犯時,他和小夥伴們把這當成一個玩笑,搞怪地大喊「想活命,就閉嘴。」然後放聲大笑。小北本會成長為那種最沒心沒肺的大人。被傷害的同時也肆意地傷害別人、只會用拳頭表達情感。到了中年,他會成為一個油膩的男人,或許還會打老婆、黃賭毒沾遍,少年二字再也與他無關。還好他遇到了陳念,一個同樣生活在陰溝裡的女孩。他一定在陳念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此之前,小北一定早就忘了,在這個殘酷平庸的世界之上,還有一片乾淨的星空存在。當一個人的目光不再只盯著身邊的陰溝,而是抬起頭,去看見更高的天空,這個人心中被遺忘的部分就將被喚醒。說到少年形象,我最先想到的,是《麥田裡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爾頓。他滿嘴髒話,討厭學校,討厭父母,甚至討厭那些喜歡說「祝你好運」和「很高興認識你」的人,覺得他們虛偽極了。這樣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孩子,卻在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青少年裡斬獲了一波迷弟迷妹,即使是常青藤學校裡的三好學生,也喜歡模仿他不戴手套,反戴鴨舌帽的樣子。霍爾頓身上有什麼東西,戳中了那麼多人的心?書單君認為,他身上有的,正是和小北同款的少年氣息。被學校開除以後,霍爾頓偷偷跑回家裡找他的妹妹菲比。菲比問他,你也不想上學,也不想當律師,你到底想幹什麼。「我老是在想像,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我知道這有點異想天開,可我真正喜歡幹的就是這個。」麥田是美麗的,但同時也是危險的,就像幼時脆弱易折的童心,總是被成人社會的規則不斷侵蝕。小孩子在麥田裡奔跑,稍不留神就會掉下懸崖,變成大人。單純到不知世事險惡的人,不能稱為少年;完全適應了成人社會規則的人,也不能稱為少年。真正的少年,是見識過殘酷真相,還依然保持初心的人。霍爾頓是,小北也是。他們一個站在懸崖邊,一個站在陰溝裡,以同樣的真誠與笨拙,守護著內心的星空。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將少年比喻成朝陽、乳虎、俠客。梁任公想說的,是屬於少年的勇氣。小時候,我們未經歲月打磨,總是嚮往行俠仗義的大俠,自以為也能成為那樣的人;後來,現實把我們撞得頭破血流,當年的幻想便顯得愚鈍可笑,只能埋藏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在她的成長經歷中,父親缺席,母親獨自支撐家庭,生意受挫,經常會有人上門催債。母親的做法,是讓陳念留家應對,因為「沒人會對一個小孩子怎麼樣」。可以想像,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中,陳念的「少年氣」被抑制了。她要為母親著想,要成為一個聽話的孩子,要懂事,不能再給本就焦頭爛額的母親惹麻煩了,不要給這個原本就脆弱的家庭雪上加霜。但是,她骨子裡依然有「少年氣」,否則她也不會在眾目睽睽之下,給死去的胡小蝶蓋上衣服,也不會見到被群毆的小北時,打電話報警,導致自己身陷險境。到最後,她沒有讓小北為自己頂罪,而是選擇自首,欣然承受了之後的命運。或許有人會說,這樣做太傻,明明有人心甘情願為自己頂罪,為什麼還要賠上今後的人生。一個心心念念想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女孩,卻在最後一刻放棄了這一切。不是傻是什麼?但我想說,這份「傻」恰恰就是屬於少年的勇氣。她在小北的感召下,完成了自我的救贖,同時也找回了本屬於她的「少年氣」。凱魯亞克的小說《在路上》寫的就是一群充滿「少年氣」的人。書中的薩爾,是一個思想叛逆但又很迷茫的年輕人,他不認同成人社會的準則,但也沒有完全決裂的勇氣。在一次朋友聚會上,他遇到了迪安。從此他的生活打了一個急轉彎。迪安的原型是作家尼爾·卡薩迪。他一表人才,卻從小混跡於街頭混混和乞丐中間,養成了狂傲不羈的性格。他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卻並不自卑,灑脫的個性反而深得凱魯亞克、金斯堡等作家的青睞。於是,凱魯亞克將他以「迪安」的名字寫入了小說《在路上》。小說開篇,薩爾正處於精神困境中,他不止一次計劃去西部,卻從未實施。如果沒有意外,他很可能像大多數人一樣,強迫自己成為一個適應社會規則的「大人」,掙錢、養家,混到退休,把心中的少年永藏心底。但與迪安的相遇,使他的人生發生了突變。迪安堪稱瘋狂——蔑視權威,無視規則,是「垮掉的一代」的完美化身。薩爾和迪安偶遇後為結為知己。為了追求自由,二人相約踏上了「在路上」的歷程。一路上,他們開車或搭車,橫跨美洲大陸,直抵墨西哥;他們縱夜狂歡,邂逅各種奇奇怪怪的人,穿越山川、平原與沙漠,徹夜長談哲學和生命的意義。最終,薩爾被迪安拋棄,回歸正常的生活。但是在書的結尾,薩爾卻深情地自述道:「除了無可奈何地走向衰老,沒有人知道前面將會發生什麼,沒有人,我想念迪安。」這場瘋狂之旅,就是薩爾追尋勇氣的過程。這將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珍貴的財富——他找到了自我,沒有淪落為平庸的大人。在網上看到老人跌倒無人攙扶、小偷行竊無人做聲之類的新聞,相信我們都會義憤填膺或是感嘆一句「道德淪喪」,然而,當類似事件發生在眼前時,我們又是否會挺身而出,而不是做一名冷漠的看客?當然,並不是說要以身犯險。遇到不公時,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也是很重要的。只不過,自我保護並不等同於冷漠。王爾德在劇本《一個無足輕重的女人》中寫道:「靈魂生來就是老的,可它會越來越變得年輕。」很多已經過了少年階段的人,身上仍保有這種精神;相對的,也有許多年齡是少年的人,「少年氣」卻已消失殆盡。說是在一個小學班級裡,因為班長擁有檢查作業和監督背書的權力,便主動向同學收受賄賂。於是,五年多的時間,這個小學班幹部竟然從同學手中搜颳了兩萬多元,連老師和家長都大吃一驚。這個班長是少年嗎?從年齡上講,他當然是。但是,他的「少年氣」卻被成人世界裡那些骯髒的潛規則玷汙了。他的靈魂已經蒼老了。所幸,像是王爾德說的那樣,如果他能扭轉自己的思想,重新發現身上的「少年氣」,他還是有機會重回年輕。北大教授錢理群曾提出過「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概念:「他們高智商,世俗,老到,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年輕的時候,我認為我肯定能成為偉大的藝術家,但我現在並不是。我有我的局限性。但是你知道,即便你自身有局限性,只要你盡了全力,只要你不出賣自己,不被不值得的東西收買,你仍然可以過上美好的生活。」專注,不出賣自己,不得過且過——我認為,這些都是少年的品質。這樣的人就在我們身邊,默默耕耘。「少年氣」不是花哨的外表、優雅的文辭,它更多的是一種堅定的信念。就像《少年的你》引用王爾德在《溫德密爾夫人的扇子》中的名言:長大,一直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更加困難的,是拒絕長大。只有少部分人還殘留著少年味。他們有的跌跌撞撞地闖出了一條路,成為作家或者藝術家。有的則囚困在了成人世界的夾縫裡,成為我們身邊那個「幼稚、長不大」的同事或者前男友。而更多的人,只能把曾經有過的少年氣當作一種籌碼,用來交換了適應規則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融入社會,負擔起責任,像個合格的大人一樣生活下去。幸運的是,當我們坐在電影院裡,被奮不顧身的少年小北與陳念感動得落淚時,我們沒有嗤之以鼻,而是帶著一絲羨慕感嘆:真美好啊。走出影院,再摸摸自己的胸口,我們知道,少年的你我沒有死去,他們還活在內心深處的某個柔軟的角落裡。

作者:本文轉載自一個推薦好書的微信公眾號「書單」(ID:BookSelection):由來自《南方周末》、《新京報》等媒體的資深媒體人共同打造,幫你提升自己,通過讀書變得更好。轉載授權請聯繫「書單」公眾號。

投稿·合作:yesi@cyol.com

(郵件後請附聯繫方式)

睡不著,聊幾句

相關焦點

  • 屬於林彥俊的少年心氣.
    即使更加成熟練達,那份不隨波逐流的志氣也不會就此消失,總是保持一絲帶著叛逆積極陽光的「少年心氣」。這一主題與理念使貫穿了我們少年時光的Micky經典形象被賦予了全新的註解,一件印有Mickey圖案的服裝就能凸顯自己獨樹一幟的時髦態度與風格!因此,YOHO!
  • 少年不止有爛漫,還有殘酷——電影《少年的你》觀後
    電影《少年的你》在影院播放當中,我和一位友人也在觀影,看到很多人一邊落淚一邊觀看。不知不覺間,電影營造的氣氛讓每個人都回憶起自己的年少青春,其中有美好也有殘酷的往事。校園從來就不是純粹的一片淨土和樂園,電影演繹的校園欺凌戳中了觀者內心的痛楚,比起校園的「審美」來說,「審惡」更能震撼人心。電影票房最終定格在15億多,從不凡的票房可以看到觀眾的喜愛程度。
  • 《少年的你》從少年到大人
    尹防演的警官有一句臺詞:我們不會頂殺人罪,但他們還是少年。這種透徹的背後是深深的無奈。無奈的當然不是生理.上不再年輕,而是在心理_上永遠踏進了成熟,那是一條回不去的路。少年的心氣就是可以不用想明天,哪怕在看守所裡被指認,也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小樂趣;少年的心氣就是我答應你的事情,就會做,不用籤合同協議按指紋;少年的心氣,就是我是不會在意自己如何的,只要你讓我知道,萬千人的鄙薄與傷害中,你是最痛惜與愛護我的那一個。
  • 《少年的你》橫掃香港電影金像獎:殘酷的青春,少年的你我
    《少年的你》之所以能包攬香港電影節各大獎項,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還在於影片本身立足高考、校園霸凌等社會現實話題,以一對少年的成長經歷直面青春的殘酷和無奈。影片話題直指校園欺凌。不得不說,校園欺凌行為得以存在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施暴者以及旁觀者對生命的漠視。
  • 你的少年心氣還在嗎?Tough Out
    少年》裡 那群孩子們的禮物。多少年來,我縱容自己的耳朵「海納百川」,這邊廂,我聽著《 不!》飛了起來 ;那邊廂,我又會聽著宋捷哼唱 :「蒼山洱海後,你在我身邊……」安然入睡。無論是《樂夏》裡的惜字如金還是世園公園草莓音樂節上的載譽歸來 ;無論是《陽光總在風雨後》的漫溢能量還是《未來的路》裡的淺唱低吟,蛻變中的高虎總能給你新的 衝擊與 感動。
  • 少年的你:青春期殘酷物語
    、《青春派》、《最好的我們》……這些影片更多關注的是中學生和大學生的個人情感,著重表現青春期的清純情感最終在成人世界的現實面前敗下陣來,懷舊和傷感的情緒總有一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但是《少年的你》則不同,這是一部關於怎樣的世界才能讓少年成長這一主題,雖然他是關於校園題材的電影
  • 你知道《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背後的真相多殘酷?
    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就了導演李安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裡程碑,豆瓣評分更是高達9.1分,這足以說明電影的深刻意義。導演李安和主演劇情簡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開始於加拿大蒙特婁,也結束於蒙特婁。故事敘述一名在找尋靈感的作家,無意間得知皮辛·墨利多·派特爾(派)的不可思議的故事。
  • 《少年的你》裡,沒有無辜的成人
    人類文明的基礎,也許是同理心。少年的世界,更接近叢林世界。不用去想作惡的理由,我喜歡、我願意、我可以,這就足夠魏萊把一個人當做獵物,反覆玩弄、逼上絕路。在這個叢林世界裡,有人成了狼,有人成了屈從於狼的狽,也有人成了兔子。兔子不需要做錯任何事,就可以被傷害,甚至被殺掉。悲劇的是,身在其中的少年看不到這些殘酷,而當我們成了所謂的「大人」,又會忘記這些殘酷。
  • 少年美麗而殘酷的世界
    近年來上映的不少影片都涉及了這一話題,為影片中不幸的少年少女們惋惜同情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思考:少年們的世界怎麼了?本該是純真活潑的一群青春少年,卻被迫害、被摧殘,墮入深淵。在《少年的你》鏡頭中,少年們的故事比我們想像的更殘忍、更黑暗,少年們的無知和忍耐也更超乎想像。
  • 少年的你全彩蛋細節分析,細心的網友發現,少年的你中還有這麼多小...
    少年的你全彩蛋細節分析,細心的網友發現,少年的你中還有這麼多小細節!原來陳念上學路上的白色小雛菊,是小北用繩子綁上去的,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少年的你全彩蛋細節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 從明星偶像到素人少年,《高能少年團2》如何pick少年?
    有人說,這個時代缺少了一些不隨波逐流的「少年氣」,在眼花繚亂的成人物慾世界裡,懷揣著對事物永葆熱誠的少年心氣,更加成為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因此無論是影視劇作品還是綜藝節目,青春片與競技類真人秀總能成為少年氣質最濃鬱的土壤,與直觀映射現實社會的鏡子。作為一檔少年偶像競技類綜藝節目,《高能少年團》第二季在今年四月回歸,在第一季的節目形式上持續升級,從意氣風發、「各得其所」的星素少年挑選,到寓意深刻的節目主題設定,《高能少年團2》不僅延續了正能量綜藝的內核,也在形式上塑造了更加飽滿的「少年感」。
  • 四百擊|一個少年殘酷的憂傷
    《四百擊》:少年殘酷憂傷 《四百擊》是一部不該錯過的真誠的電影。忘掉它的那些名頭吧,我會告訴你,它是一部關於成長的電影,它是你和我曾經的過往,它是每一個少年殘酷的憂傷。 十二歲的安託萬,是一個眼神清澈、內心溫柔的少年。但他私生子的身份、母親與繼父的冷漠,學校老師的排斥,一併把他推到了叛逆的路上。
  • 天才少年自殺: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
    那麼多孩子要管理,更沒空理會他這種「青春少年的無病呻吟。」父親說:「不用管他學習,我只想你們多幫我看著點他的心理問題。」心理老師厭煩到把電話拉黑了,班主任說他很好,很乖。不吵不鬧甚至成績第一能有什麼問題?
  • 《少年的你》青春哪有什么正確答案,只有愛與疼
    ,還是挺讓我滿意的,它拍出了少年的氣質和青春的殘酷。還算電影時長『只有』120分鐘,如果給曾國祥240分鐘,我相信他也可以呈現出屬於我們這個年代的『殘酷青春物語』,當然,結果看來,要比『牯嶺街』溫暖的多,畢竟今時不同往日,改革春風吹滿地,我們的國家也比那些年的臺灣省要好的多。
  • 清白之年,真情可貴,莫欺少年窮
    一事無成的溫柔最廉價,可少年如果有夢,未來一定可期,莫欺少年窮。別辜負真心,也別錯過良人。一束花抵不過一個擁抱,說出口的喜歡比不上真正把你放心裡。我愛你,遠遠比不上我娶你。少年帶著一顆真心與你相擁,如果你能懂,就惜之。如果不能,就別開始。
  • 「啟示」13部少年犯罪電影,13種殘酷青春,少年何去何從
    少年與犯罪這兩個字眼的結合總是帶給人們過多預設的遐想。少年給人們的印象,純真無知而又善良溫暖,在友情和親情的包裹中浸泡在人間的溫情浴場中,非常美好。但解開殘酷現實的面紗,少年犯罪遠遠不是少年世界的邊緣,它也並不是人們可以輕易抹去的系統故障。
  • 《少年》:這部電影尖利地刺破了成人世界的道貌岸然
    導演沒有像同行友人一樣靠喝酒、打架、泡妞的三板斧故事圈錢,青春校園部分被壓縮為兩分鐘的霸凌事件,電影講述了一個經歷殘酷青春的少年報了一個十年之仇的故事。電影仿佛是借少年的復仇組了一個局,出賣了一群中年人。少年以成年人的規則和行為方式進入了成年世界中,按成年社會的邏輯玩弄了他們以完成復仇,並撕下了成年人的面具。
  • 《少年的你》:「霸凌」語境下的青春殘酷物語
    影片「反校園凌霸」的落幅,使得這個故事更具社會話題效應,也更具現實意義。我們也可以說《少年的你》是在青春片的基礎上,搭上了題材優勢的快車,畢竟這是「校園霸凌」話題大銀幕的首秀,題材本身如錐之處囊中,這大許也是它暑期臨時撤檔的原因。
  • 《風犬少年的天空》告訴你:為什麼說少年時代的這種友情尤可貴?
    這一下,老狗心裡那股氣冒了出來,不管魔鬼訓練多艱苦,都一聲不吭地堅持下來,兩個人從此成了死對頭,無時無刻不在鬥狠。「你扔我一本書,我扔你一本書,你把垃圾掃給我,我把垃圾掃給你。」我們的少年時代,二人起點不同,背景不同,但相同的赤子之心很容易成為朋友。這種友情為什麼可貴?因為長大以後人就複雜了。
  • 電影《少年》定檔12月9日 少年成人對決拔河互黑
    為了突出「少年」與「成人」之間的對抗,楊樹鵬、歐豪、郭姝彤組成的「少年」陣營面對張譯、周一圍、王烈組成的「成人」陣營,展開了一次激烈的拔河對決,同時上演了一場互黑大會。 曾經在多部青春題材的影片中表現亮眼的歐豪在《少年》中塑造了一個冷靜而沉默的極客少年,他潛入整個城市的監控網絡,如同一隻小蜘蛛躲在黑暗角落,悄無聲息地織著一張復仇的大網。通過青春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脫穎而出的郭姝彤則是歐豪的搭檔,是個氣質清新背著大提琴四處求學的少女。他們在影片中愛得炙熱,甚至互有甘為君死的勇氣。但是,殘酷的現實下他們必須隱匿關係、以身犯險才能將獵物一個一個推入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