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好吃不過餃子,好玩不過__。(順口溜而已,不要亂學哦)
作為當之無愧的國民主食,不知道多少人是被餃子養大的?
它和麵條組成的鄉味CP更是創造出許多經典語錄。
每當離家時分,媽媽總會說一句:來,上車餃子,下車面。給你包的三鮮餡餃子,趁著熱乎吃了再走吧。
上學的時候,吃頓餃子就能橫掃飢餓;工作的時候,吃完餃子就能接著搬磚;想家的時候,吃到餃子就有了家的感覺。
餃子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無可比擬。
可你知道,看起來平平無奇的餃子,為何變成了日本頂級「國民配菜」嗎?
又是怎樣的魅力,讓霓虹國的人民為了一個餃子爭得「頭破血流」嗎?
歡迎收看《中華餃子の日漂回憶錄》。
看過《孤獨的美食家》的朋友,可能常會看到一個畫面,飢腸轆轆的五郎叔奔向居酒屋,點上一份餃子定食。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餃子配飯,快樂翻番」?
餃子還被日本人民譽為「拉麵的伴娘,米飯的對象」,是日本無可替代的黃金配菜。
不過,國民餃子怎麼會成為日本人最喜歡的中華料理呢?
據《舜水朱氏談記》記載,日本最早吃到餃子的是日本國副將軍——「水戶侯」德川光國。
公元1665年,德川光國想要興辦地方學校,於是派人找到了當時流亡日本的明末學者朱舜水,希望聘請他去江戶(現東京)任教講學。
因此契機,德川光國吃到了朱舜水製作的「福包」——一種用鴨肉、松仁、枸杞為餡料的餃子。
不過,這時的餃子還只是王公貴族的專屬食品,並未在百姓中流行。
其實餃子成為真·日本大眾美食的原因,有些令人唏噓。因為這和偽滿洲國的成立、日本人侵略中國有關。
二戰結束後,未能完成「大東亞共榮計劃」的日本軍隊被大批遣返回國。當時的日本百廢待興,糧食供給嚴重不足,眾多士兵無家可歸,因此他們急需一種快速充飢的食物。
雖然從東北被遣返了,但他們的胃卻記住了那盤來自東北的味道。從此,以宇都宮為源頭,以每月新增20家餃子店的速度,逐漸在日本蔓延開來。
日本知名的飲食雜誌《dancyu》還發現,許多餃子名店多是從戰後開始營業的,像是東京的「滿洲裡」、久留米德「滿洲屋」。
「追尋滿洲的味道」,為中華餃子「日漂」成功的第一步打下了良好基礎。
和咱一樣,日本人對各種「XX之都」也有著蜜汁執念。
目前有兩個自稱「日本餃子之都」的地方:栃木縣的宇都宮市、靜岡縣的濱松市。
為了彰顯自己才是餃子正主,兩個城市真的煞費苦心。
據英國《衛報》報導,宇都宮市自1996年起,連續15年都是日本餃子消費額最高地區。2011年後,濱松市「打擂成功」,直到2018年都守擂成功了。
這兩個城市在日本餃子界的地位不分伯仲。
尤其是在宇都宮市,餃子文化的濃厚氛圍超乎想像。車站前的餃子像,每年的餃子祭,甚至還有專門的餃子協會。
當宇都宮市的市民被問起:宇都宮的象徵是什麼?他們會笑眯眯地回答:餃子。
而濱松市也不是白叫「餃子王國」的。
吃法也很有特點,煎好的餃子上一定會配上熟豆芽,聽說這樣吃會美味double!
而且每戶濱松人家每年的餃子消費量大約是宇都宮市的4倍,將近2萬日元。
看看2021年的「餃子之都」花落誰家,吃瓜群眾已就位了。
日本人有多愛餃子?
據相關數據統計,日本人在超市愛買冷凍餃子,每袋12個裝的餃子200日元到300日元(約12到19元)左右,日本人全年餃子消費4000日元到6000日元。
人們常說「餃子是我的靈魂料理」,足以看出餃子在日本的受歡迎程度。
餃子在日本通常做成鍋貼樣式,大概5-6個一盤,和拉麵、米飯是黃金搭配。
之前Jason去日本九州時,特意打卡了一家只有老饕才能找到的「五十番餃子店」。
店鋪小小的,只有一張小小的吧檯,但味道確實槓槓的好!
煎到酥脆的餃子皮,一口咬下還能吃出糯米香。
在某檔日本綜藝裡,一些日本藝人聽說在我國餃子是作為主食的時候,發出了amazing的驚呼。
「如果是水餃就不能配飯了呢,軟軟糯糯的口感和米飯並不搭呢。」
每次看五郎叔吃餃子配飯,金黃酥脆的薄薄餃子皮,一咬就爆汁,不禁感嘆:雙倍碳水!快樂翻倍!
下面這個餃子の日漂易容大法請收好,不管怎麼偽裝,都是我們熟悉的小可愛餃紙啊,嚶嚶嚶。
① 揚げ餃子(炸餃子)
#本期話題#
你最愛吃啥樣的餃子?
歡迎分享
祝各位早日成為天之「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