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葉彧彧 來源丨網易娛樂
隨著「一劇兩星」時代螢屏競爭加劇,電視劇市場的IP瓜分熱潮也愈演愈烈。
2016年備播國產劇中,IP劇佔比達到27%。除了小說改編,多部經典韓劇/日劇/美劇/電影將被翻拍,自帶成熟粉絲效應的老劇推出續作,開啟多季周播模式。
而正在熱播中的多部國產劇,則紛紛陷入「抄襲」的質疑中,範圍涵蓋劇情、人設、臺詞、造型、音樂、特效等方方面面……這些無不在昭示著國產劇的「原創能力」匱乏。
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繼續「拿來主義」和「啃老」策略,國產劇還能混多久?究竟如何才能激發「原創能力」?
抄襲成癮翻拍成瘋,國產劇你羞不羞?
好多年前看電視劇,片頭經常有這麼一句話:「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很多觀眾為此會心一笑。
好多年後再看電視劇,片頭沒有了這麼一句話,待被指抄襲之後片方會給出類似「我們只是向經典致敬,有些個別地方借鑑」的回覆,我們依然會心一笑,假裝相信。
沒錯,越來越多的國產劇打著向經典致敬的幌子,百無顧忌地東拼西湊的抄襲著,大到劇情、人設、臺詞,小到背景音樂、後期特效、裝飾物件,甚至演員臉上的痣都一模一樣……近來,國產劇又頻頻陷入「抄襲」風波,那邊廂於正《美人製造》抄襲官司進行時,這邊廂《山海經》就頂風作案。
《山海經》海報多處涉嫌抄襲
不同於以往劇與劇之間的借鑑,《山海經之赤影傳說》把目光轉移到了遊戲和動漫上。其中,故事背景和人設均與日漫《不思議遊戲》神相似,第十四集臺詞則直接複製粘貼了《火影忍者》。此外還有網友發現,《山海經》海報上幾乎每個形象都是從別家畫面上摳下來的。
比如,背對觀眾的幾個人物出自日本遊戲《最終幻想4》,白虎則來自於遊戲Dota壁紙,玄武出自《神鬼傳奇》,而那隻碩大的朱雀,則來自百度圖片……「純屬巧合」也是夠任性,夠隨意,夠不走心。
《獵人》中黃軒造型(右)與《神探夏洛克》卷福造型(左)對比
與《山海經》同期熱播的幾部戲,也紛紛被眼尖的網友抓住「小辮子」。
懸疑劇《獵人》的人設和部分破案情節被指與風靡全球的英劇《神探夏洛克》十分相似,背景音樂和臺詞更是直接照搬,最誇張的是劇中男主角黃軒的造型,立領長大衣+西裝+襯衫+圍巾,分明正是卷福的經典搭配,連紅色紐扣眼都一模一樣。
青春劇《十五年等待候鳥》中主角們的校服,無論是西裝、毛衣、襯衣還是運動服,從款式到細節也都與韓劇《學校2015》一模一樣。即將開播的《翻譯官》,也被扒出片頭與日劇《最後的朋友》相似度達到90%以上。
《花千骨》特效場景(右)與三部好萊塢電影(左)對比
更早之前,有網友指證,《花千骨》中主角雪中滴血畫面雷同《白雪公主與狩獵者》,仙人們居住的仙宮則幾乎與《霍比特人》精靈的居所一模一樣,美不勝收的世外桃源以及主角飛天上雲層畫面,則根本就是直接抄襲《黑魔女:沉睡魔咒》。
此外,《克拉戀人》的劇情和造型疑抄襲抄襲韓國電影《醜女大翻身》;《虎媽貓爸》涉嫌抄襲小說《劉武和劉文的婚姻》,劇中部分演員名字都「神相似」;《心術》海報與美劇《豪斯醫生》大同小異;
《愛情公寓3》則被觀眾戲稱是《老友記》、《生活大爆炸》、《我為喜劇狂》等多部美劇的混合體,甚至連英美媒體都曾對此進行報導:「上海一部熱劇剽竊《老友記》,劇本、角色甚至連沙發也不放過……」
可以說,國產劇「抄襲之風」由來已久,勢頭有增無減。
《太陽的後裔》還未播完就傳出要翻拍中國版的消息
與此同時,「翻拍」也即將在國內螢屏大行其道。
目前,日劇《求婚大作戰》《龍櫻》《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呢~》、美劇《蛇蠍女傭》、韓劇《新娘18歲》《浪漫滿屋》《咖啡王子一號店》《紳士的品格》《繼承者們》《Kill me heal me》《未生》《她很漂亮》《太陽的後裔》均已確定將拍攝中國版;
電影《致青春》《重返二十歲》《無間道》《新龍門客棧》《刺客聶隱娘》等的劇版拍攝也已提上日程;《神犬小七》《旋風少女》《克拉戀人》《琅琊榜》等已培養了成熟粉絲效應的熱播劇則紛紛啟動續集,開啟多季周播模式;而從日前舉行的春推會來看,未來根據熱門小說改編的IP劇更是數量龐大,來勢洶洶。
面對此情此景,我們不禁要問:國產劇你有沒有自尊?不是抄襲就是翻拍,原創力在哪兒?
「拿來主義」好處何其多,不抄才傻?
「拿來主義」盛行多年,小說、電影、韓劇、日劇、美劇、動漫等作品中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劇源都已經快要枯竭,為什麼國產劇還如此「迷戀」抄襲翻拍?
「因為現在電視劇工業化速度太快了,完全是快餐化,他們願意把大量的資金都用在後期宣傳上,很多投資人根本不願意花大錢去購買原創故事,或者去僱傭一些成名編劇。甚至不少國產劇的編劇乾脆就在大專院校裡找學生槍手來寫,這些學生並沒有生活閱歷,他們寫不出那麼豐富的故事,所以自然而然就會去抄襲,結果從導演到投資人居然誰也看不出來這個故事是抄的,更多的學生編劇學會了這手,所以抄襲現象就越來越嚴重。」一位專門寫主旋律電視劇的編劇魏小姐在接受採訪時無奈地說。
「現在還有很多投資人根本沒耐心去等你編一個原創故事,他們更願意你把已經火熱的幾部『揉捏』在一起,略微改一個設定,我們管這個叫打補丁編故事。我寫一個原創故事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打補丁只需要幾個月,所以現在大家都不熱衷去費力不討好地原創了。」
編劇王海林的介紹道,「編劇其實是一個需要深度積累的職業,好的編劇至少需要經過5年的歷練,有過10年的積累才可能產出精品,市場上很多新編劇在技巧上都不夠成熟」,因此,電視劇行業對於劇本的需求量與編劇技巧成熟度之間卻產生了巨大的落差。
另外,藝恩諮詢發布的《中國電視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省級電視臺每年的電視劇採購量都會在3000集以上。面對如此龐大的篩選量,電視臺在電視劇採購中卻並不是以劇本作為考量,而是看該類型劇以往的市場表現。換言之,就是尋求已成功作品的衍生品、相似品。
綜上,原創一部國產劇本大概要3到5年時間,且播出效果難以預期,直接翻拍複製、揉捏改編,不僅成功率非常高,風險也小很多,你要是電視劇製作公司怎麼選?也會覺得不抄才傻吧?
法律好多漏洞可以鑽,抄了也不怕!
當然,影響國產劇「原創能力」還有最致命的一點:出色敬業的編劇越來越少。
早前以編劇為創作核心的電視劇拍攝機制已經不復存在,現階段的國產劇創作中,與導演、明星、檔期、宣傳、收視率等影響因素相比,編劇的權重更加弱化,這也讓編劇成為了電視劇「食物鏈」中最低端的人群。
網易娛樂得知,受僱於製片人的編劇有時不得不委身於製片人的「陰陽契約」!
什麼是「陰陽契約」?簡而言之就是製片人會與編劇訂立兩份合同,在給編劇的合同中約定稿酬x萬元一集(寫劇本),並以此標準支付,但同時也會訂立稿酬x萬元一集的另一份合同(買劇本),兩份合同都經由編劇籤字,製片方僅從編劇這一環節就能獲得幾百萬的虛擬收入。在後期製作環節,製片方也會將最初合約中的30集剪輯為40集出售給電視臺,並以此平衡製作費用。這種追求即時買賣的市場環境自然也會催生出無心打磨劇本的編劇。
除此之外,雖然在網絡上我們常常看到關於國產劇抄襲的口誅筆伐,但真正走到法律層面的卻少之又少,這也從側面助長了抄襲的氣焰。
「我們國家的版權法關於著作權的保護有明確的說法,一般20%的雷同就會認定抄襲,但是實際上執行起來比較困難,所謂『雷同』的界限本身就模糊。」
京師律師事務所影視法律事務部負責人張志東律師曾經分析表示,司法對於「抄襲」的判斷非常嚴謹,要比對所處的背景、故事脈絡主線、主要人物角色設計、重要情節安排、劇情衝突、人物對白等等多方面是否存在相同或者相似。
「但是有些國產劇抄襲得很巧妙,比如一部我們認為是抄襲來的外國劇,它只有10集,國產劇原搬照抄擴寫成了40集,添加了很多細枝末節,但大體上劇情還是一樣的,你就沒辦法去認定20%的雷同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很多被抄襲的海外作品根本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沒有來起訴,那些國產劇除了受點兒輿論譴責,也就沒別的了。」
導演鄭曉龍在接受網易娛樂的採訪時表示,這是整個行業的不健康發展,需要整個行業更多的法規來約束。「現在影視業進入空前繁榮的時期,必須要拿起法律的手段,首先作為我們來講,要進一步的熟悉版權法以及和版權相關的法律,尊重版權和版權法,在我們的合同、協議中更好地通過法律來保護自己、保護別人、保護對方,維護自己的利益,維護創作者的利益。」
小結:一味複製粘貼的結果只有死路一條
十年前,臺灣偶像劇曾經盛極一時。然而,正如鄭曉龍所說,那些偶像劇很少是臺灣人自己創作的,也並非來自臺灣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大量是改編自日本動漫。現在日本動漫被拍光了,臺偶自然也就枯竭了。
這給了國產劇一個「前車之鑑」:抄襲、翻拍已成功作品無疑是一條「多快好省」的捷徑,但同樣也會引起惡性循環——當複製粘貼成為普遍做法時,編劇原創的動力會越來越小;
而可複製的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到時候國產劇拿什麼拯救自己?想要持續發展,必須依靠原創能力,這才是生命之源。
-完-
《傳媒圈》微信自媒體平臺,是一個領先的有關傳媒、影視、品牌、營銷等領域的信息庫和智慧庫。每天受到20萬品質人士關注,年閱讀量超過五千萬人次。
如希望交流,請加個人微信號:dianyingquan,將有機會參與線下溝通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