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攀巖》丨一個男人是如何「戲弄」死神的

2021-12-20 東七門

最近,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在國內熱映。3月22日,另一部本屆奧斯卡贏家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也將登陸國內,不少音樂愛好者正翹首以盼。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是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的得主:《徒手攀巖》,IMDB評分8.4,豆瓣評分,9.1。

 

 

注意:

 

有恐高症、心臟不好的請謹慎閱讀文章,慎重觀影。

在看這部電影時,請準備好紙巾——不用來擦眼淚,用來擦手心的汗。

 

話不多說,我們先來幾張截圖感受一下這部電影的畫風:

 

 

如果看到以上圖片後有強烈不適感,請不要觀影!

提到攀巖,大家並不陌生,第一印象可能如下圖所示,室內攀巖。

 

 

也有的人不滿足於人造的障礙,將目光投向了大自然中的天險,他們毫無疑問是一群勇者。

 

而勇敢者中的勇敢者,在徵服懸崖峭壁時,選擇赤手空拳且不加任何保護措施。業內將這種不加任何保護措施的攀巖稱為「Free Soloing」,也就是本片《徒手攀巖》的英文原名。

 

 

徒手攀巖有多危險呢?片子裡有一個很好的比方:

 

「想像一下,一位奧運會選手如果不發揮出最佳水平、得不到金牌就會死」

 

《徒手攀巖》有兩位主角。

其中一位叫做Alex Honnold,Free Solo最狂熱的踐行者之一。

 

 

美國加州人,85後,他的名字在攀巖圈子內如雷貫耳。不過以世俗的眼光看,Alex恐怕是一個怪人。

 

他兒時是一個「學霸」級人物,雖然從小就熱愛攀巖,保持著相當程度的訓練,但依舊沒有耽誤他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

然而,19歲那一年,他從無數人擠破頭都想進的世界名校輟學。回家搞了一輛貨車,吃住全在車裡,開著車訪遍各地,四處攀巖。

 

攀巖事業上的成功給他帶來了相當可觀的經濟收入(相當於一名成功牙醫的收入),但是他始終離群索居,始終住在自己的貨車裡,吃穿一切從簡:

 

 

在感情層面上,他恐怕是會被國內某些營銷號當成「直男癌」典型的人。

 

影片中,他有一個女朋友,是在自己的籤售會上認識的,名字叫做Sanni,認識Alex之前,Sanni並不是攀巖圈子裡的。

 

 

不過,在提到自己的女朋友時,他的語氣不太像是在談論一個活生生的人:

 

 

因為女友的一次失誤,導致他受傷,他的第一反應是要和Sanni分手。

 

 

雖然在表達自己的感情時,他笨拙地像一個嬰兒。但是,在看完影片之後,你絕對不會懷疑Alex對Sanni的愛:

 

 

這樣一位怪人,將自己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在無保護徒手攀巖上,徵服了一座座不可能的天險:

 

 

而有一個地方,讓他始終心嚮往之,那就是本片中的另一個主角:位於美國加州、高914米、無數攀巖者心中的聖地:酋長巖。

 

 

Alex要做的,就是徒手攀登這個懸崖。他選擇的攀登路線,對於通常意義的攀巖者高手來說,需要3—5天完成,吃住都要在懸崖上的懸掛帳篷解決。

 

換句話說,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徒手攀巖的攀巖者死亡率相當高,其中不乏Alex認識的人。

 

而Alex即將挑戰的項目,比前人所完成的還要困難,在外人看來,無異於「自殺」。

 

拍攝過程中,攝影師一度不敢看拍攝畫面。

 

 

他的女友在他出發攀巖後,擔心到痛哭。

 

 

強悍如Alex,也深知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多麼瘋狂。所以,他緊密地籌備自己的攀登計劃。

 

《徒手攀巖》前80%的內容,都是Alex和他的團隊做準備的過程。徒手攀巖是勇敢者的遊戲,但並不是只有勇氣與體力就可以。

 

長達兩年的準備期間,Alex和朋友們一次次的沿著預訂的線路攀爬,將每一個關鍵點、落腳點、需要做的動作做成筆記:

 

錯過一個只有幾毫米的落腳點、每一隻巖縫裡可能躥出來的動物,甚至拍攝過程中Alex對攝像機產生的心理壓力,都有可能致Alex於死地。

 

 

影片的後20分鐘左右,濃縮了Alex從開始挑戰到登頂的全過程。

 

 

在Alex登頂後,攝像機逐漸拉遠,Alex逐漸變成一個小小的紅點,消失在廣袤的天地間。

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蔑視著渺小的人類,而Alex以血肉之軀證明人類的意志與能力,可以有多麼雄偉。

 

看完《徒手攀巖》後,我的心情難以平復,不僅僅是因為驚險的攀巖過程、高度帶來的眩暈與手心的汗水。

 

給我衝擊更大的,是他對待生命的方式。現如今,要懷抱一顆赤子之心做事兒,究竟該有多難得?

 

挑戰成功後,Alex臉上的笑容無比的純粹:

 

 

影片的結尾部分,朋友問完成歷史壯舉的Alex接下來的打算。

 

我本以為Alex會說「慶祝」、「休息」、「看看家人」之類的,但是Alex的回答令人吃驚:「做懸掛訓練」。



緊接著就是Alex在車裡訓練的畫面,影片結束。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條件發達的社會,在消費主義浪潮的裹挾下,穿差不多的潮牌、吃一樣的快餐、說同樣的網絡用語、看大同小異的商業片、做不太感興趣的工作、你辛苦工作的汗水早晚一天也會變成貸款,回歸到資本家們手中。

 

而當我們問問自己內心自己究竟是誰、究竟熱愛何事的時候,往往會陷入迷惘,給不出答案。

 

Alex以及眾多和他一樣極限運動者的身上,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份力量與車子房子票子都無關,與外人的評價無關。

 

這份力量也許關乎榮譽,關乎一個生命所能到達的極限,一份出自靈魂深處的熱愛和欲望。

雖然我們這輩子都可能與如此精彩、危險的事情無緣,這也許是一種幸運。

 

但是,當我們徹底失去某種力量與欲望時,恐怕就是最大的不幸了。

作者:寨主。朝陽區最直男性,低俗文學作家

微博ID:黑龍寨寨主

你對極限運動感興趣嗎?

隨便聊聊。


看到手心出汗請點👇

相關焦點

  • 《徒手攀巖》帶給我們的啟發
    沒有安全繩,沒有保護器,沒有頭盔,一個穿紅色短袖的男人,用手指卡到巖石縫裡,一點點往酋長巖的高處攀爬。你要知道這是沒有任何限制、世界上難度最高、不容出半點閃失的運動。因為它的對手是死神。《徒手攀巖》中這個穿紅色短袖的男人叫Alex Honnold,美國著名的攀巖專家。該片記錄了他經過八年努力後,成為第一個徒手登上酋長巖的攀巖者的心路歷程。該片在寫徒手攀巖的同時,還穿插了攀巖愛好者的支持和鼓勵、Alex 和女友的生活點滴。整片在平鋪直敘的緩慢節奏裡,一點點鋪墊出驚濤拍岸的感覺,讓人叫絕!
  • 《徒手攀巖》攀登片段:酋長巖攀登路線難點揭秘!
    這兩天榮獲第91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徒手攀巖》已經刷爆朋友圈,主人公Alex Honnold徒手攀登酋長巖的過程更是驚嘆世人,驚險程度就連拍攝的攝影師都不敢直視
  • 《徒手攀巖》:和死亡做鄰居!
    2018年就上演了一部人與自然的鬥爭史——《徒手攀巖》,這部紀錄片講述的是亞歷克斯用3小時56分鐘登頂酋長巖的壯舉。亞歷克斯是一位徒手攀巖愛好者,他的目標是完成酋長巖的無輔助登頂,這項偉業在之前從未有人做到過。
  • 《徒手攀巖》,一個奇蹟締造者的現實與神話
    不繫繩子、不藉助輔助工具、全程僅使用雙手進行攀登,光是想想就讓人雙腳發軟,但這就是對攀巖技巧要求極高且極具危險性的一種攀巖方式——【徒手攀巖】(Free Solo),正是因其極高的危險性,徒手攀巖又被列為"世界十大極限運動之一"。
  • 徒手攀巖不是冒險,人生才是
    《徒手攀巖》中國首映禮當天,主辦方貼心地給每個觀影的觀眾都發了一個氧氣袋,100分鐘的影片播完,每個人的氧氣袋都空了。正如Alex自己所說,雖然我是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徒手攀登酋長巖的人,但是在這麼大的IMAX屏幕前觀影,你們也隨我一道攀上了酋長巖,完成了徒手攀登。不論何時,只要Alex在公眾場合講話,他總是會被問到兩個問題:「你不怕自己會死掉嗎?」「你為什麼要做這個?」如果把徒手攀巖比作成奧運會的話,他必須要拿到金牌,否則就要死亡。
  • 《徒手攀巖》中國首映 「攀巖大師」如何克服恐懼?
    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和亞歷克斯·霍諾德★同場加映前晚,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中國首映禮,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現身,分享有關攀巖、電影和人生的思考。
  • 《徒手攀巖》一部細思極恐的真實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分!
    《徒手攀巖》這是一部紀錄記錄極限運動的影片,記錄了美國攀巖史上迄今為止最為重要的一個事件:世界頂級攀巖運動員亞歷克斯·漢諾爾德以徒手攀巖(又稱無保護獨自攀巖)的方式,成功登頂美國最大的花崗巖巨石酋長巖的故事。
  • 《徒手攀巖》主角:拍片期間曾來中國攀巖
    亞歷克斯說,攀巖已經融入到他的生活中,即便是這次來中國宣傳,他每天都會堅持在酒店房間鍛鍊。而對於片中他和女朋友的關係有沒有進展,亞歷克斯坦言,兩人還沒結婚,「婚姻和攀巖一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亞歷克斯·霍諾德以一貫的運動風格服裝出場,亞歷克斯甚至表示他當天所穿的鞋子和拍攝《徒手攀巖》時的是同一雙,雖然身為「世界徒手攀巖第一人」,亞歷克斯節儉樸素的生活習慣仍然令人欽佩不已。兩位嘉賓在與現場觀眾親密的映後交流中分享和探討了有關攀巖、電影和人生選擇的理解與思考,亞歷克斯·霍諾德一改片中內向平和的性格,幽默詼諧的解答了現場觀眾對於他、對於徒手攀巖的種種好奇。
  • 《徒手攀巖》主角:徒手攀巖不可怕 拍攝期間曾來中國攀巖
    北京時間8月30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首映禮,本片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共同現身。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導演在現場介紹了《徒手攀巖》的拍攝難點:不是技術層面而是心理層面。
  • 《徒手攀巖》面對危險Alex比任何人更容易接受
    世界上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攀巖愛好者嘗試過徒手攀巖,可見其危險程度。此刻Alex正在攀爬至今無人徒手攀爬的酋長巖對於普通人來說,徒手攀巖的理解就是:犯一個小錯誤,手腳一滑,你就會摔死(對極限運動實在的理解)。那麼為什麼還是有人去挑戰呢?面對疑問,Alex答道:「我覺得吧,每個人都會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巖只不過讓那一天來得更快而已。
  • 《徒手攀巖》獲奧斯卡金像獎,華人導演在好萊塢越來越火
    《徒手攀巖》劇照《徒手攀巖》拍攝美國攀巖高手艾力克斯霍諾德(Alex Honnold) , 2017 年6 月單人徒手攀登加州酋長巖,這巨大花崗巖九百多公尺高,光禿垂直,用繩索攀爬也難度極大,過去從來沒有人不用繩索,成功徒手攀登
  • 奧斯卡佳作《徒手攀巖》首映 徒手攀巖第一人親述幕後難事
    8月30日,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在北京舉辦首映禮,本片導演伊莉莎白·柴·瓦沙瑞莉攜傳奇攀巖家亞歷克斯·霍諾德共同現身。首映現場,包括著名編劇、影評人史航和青年演員李純在內的文藝界嘉賓,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攀巖愛好者一起觀影。
  • 紀錄片《徒手攀巖》
    徒手攀巖(FreeSolo)被稱為十大危險運動,是指單人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自由攀爬,攀登者不允許使用攀巖工具,只能使用攀巖鞋和火藥袋,禁止使用繩索和機械插頭,不得使用上升器等任何輔助設備。很多人說這是最純粹的攀巖,這不是空話,這是人類原始意義上真正的攀登,就相對於的巨大體力消耗而言,freesolo也是一種心理競爭,根本不允許有任何錯誤,在幾百米高的懸崖上,一次錯過就意味著死亡,攀巖者的結尾類似於古羅馬競技場角鬥士,或者成功或者死亡!
  • 比《徒手攀巖》更好看的攀巖電影,恐高症慎入
    「徒手攀巖」,比無保護攀巖更進一步,不藉助任何攀巖器材和保護設備,是難度最大也最危險的一種攀巖方式。對於攀巖者感情的描寫,《黎明牆》要比《徒手攀巖》更加細膩豐富。《黎明牆》講述的是名叫Tommy和Kevin的兩位攀巖運動員,花費將近二十天的時間,終於成功爬上黎明牆的故事。
  • 徒手攀巖,無限靠近死亡的自由
    他曾經住在沃爾瑪的停車場裡,每天花88美分來吃晚餐,平日裡最現實的願望就是房車裡能夠有一個浴室,後來為了環保他又成了一個素食主義者,對他來說,自己孤僻憂鬱的性格從未改變,只不過是從裝著樂高積木和電腦遊戲的小房間換到了攀巖健身房。「不用繩索攀巖,很明顯,後果會更嚴重,它要求更高的專注度,是一種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 巖壁「蜘蛛人」懸棺守護者,徒手攀巖堪稱一絕,現狀如何?
    今天苗族人早已不再進行懸棺葬,但是架設懸棺的徒手攀巖絕技,卻在格凸河傳承下來。黃小寶,53歲,家住格凸河苗寨,它是當地徒手攀巖高手,攀巖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蜘蛛人」在當地人稱會徒手攀巖絕技的人叫蜘蛛人。黃小寶師兄妹六人,他排行老大。從12歲拜師學藝徒手攀巖,如今已有40年。黃小寶一直帶著師兄弟,在格凸河的燕子洞進行徒手攀巖表演。
  • 《徒手攀巖》:要以最大熱情追求自己喜歡的事
    徒手攀巖起源於18世紀的歐洲,1970年被列為一項獨立的運動項目,是一種戶外的極限運動形式,指的是不藉助任何輔助工具進行攀巖,位列世界十大危險運動之列,具有極大的危險性。徒手攀巖不僅需要極高的攀巖技巧,同時對攀巖者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心理挑戰。
  • 《徒手攀巖》:但願能「勸退」一些頭腦發熱的無保護攀巖者
    (注,酋長巖北坡是可以徒步走上去的)你會在《徒手攀巖》裡看到兩個答案:一個有點冠冕堂皇,那是亞歷克斯自己說出來的,他把參與無保護攀巖這項極限運動定義為「武士精神」,一種美國人理解的日本武士道精神,即在以生命為賭注的攀登中,獲得完美的體驗,哪怕這種體驗有如櫻花綻放般短暫。「我不斷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一步步向更大的目標邁進,終於到了今天,即便看似瘋狂的目標也成為可能了。」他說。
  • 《徒手攀巖》曝IMAX版海報 極限拍攝捕捉驚險畫面
    原標題:奧斯卡佳作《徒手攀巖》曝IMAX&中國巨幕版海報 超強視覺震撼世界為之屏息   IMAX海報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影片《徒手攀巖》發布了IMAX版和中國巨幕版海報,在IMAX版海報的畫面中「世界徒手攀巖第一人」亞歷克斯·霍諾德懸於酋長巖巖壁之上,
  • 《徒手攀巖》一部很不錯的電影
    就電影劇情而言,經管在觀影前已經知道了主人公成功攀巖的結局,但影片本身依然可以為觀影者帶來極大的震撼。在觀看這部影片之前,筆者一度認為:在已知男主最後成功Free solo(徒手單人攀巖)的情況下,等於給觀眾餵了一顆定心丸,所以會一定程度上影響觀眾的體驗。但隨著劇情的推進,筆者發現這部電影的敘述方式依然會很大程度上帶動觀眾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