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春夏秋冬又一春》:從隱喻與因果,解讀四季變換意象

2021-01-07 微光人文

欲知前世因,則今生所受者是,欲知後世果,則今生所為者是。——《因果經》

電影海報

在電影史上,韓國電影總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和敘事手法,形成獨立於其他各國的電影風格。

而在韓國電影導演之中,有一位與其他的導演也有著巨大的不同,這位導演就是金基德。

金基德所創作的影片當中最為獨特,並且意蘊最為深刻的,我認為就是其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

豆瓣評分頁

這部影片當中,不僅僅是通過對於傳統的東方禪學意韻的深入表達,更多的是通過導演對於生命哲學的理解來去表達對現實生活當中,人所遇到的糾葛和罪惡,及其救贖主題。

這部影片當中,沒有直接的情感的宣洩,也沒有刺激人視野的暴力美學,更多的,是在風景優美的湖中小廟當中去理解生命。

理解人生命中春天的燦爛與殘忍、夏天的欲望和美好、秋日的瘋狂和張狂,以及冬日沉澱之後的又一場四季輪迴。

011.春天:蛇和魚的死亡,隱喻孩童的殘忍行為和自由的追求

春天,在人們的理解當中,正是萬物復甦,並且蓬勃發展的季節。

在這一季節,每一個人都仿佛具有了活力,天地也開始以嶄新的面貌迎來新的希望。

是在這部作品當中的春天,似乎並不太一樣。

導演所要深入表達的,是在一個人的少年孩童時期所具有的殘忍和燦爛。

小廟之春

春天時期的湖中小廟,只有老和尚和小和尚兩個人與世隔絕,在這片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中,表面的平靜之下,是小和尚在成長過程當中所遇到的殘忍——貪玩的小和尚把石頭綁在小魚,青蛙和蛇的身上,在他們無力掙扎的時候,小和尚卻笑得極為開心。

為了教育小和尚,老和尚在小和尚熟睡的時候,也給他的身上綁上了大石頭,通過感同身受的方式來教育小和尚,要學會去尊重生命,尊重每一種生靈的存在。

但無法挽回的,是在小和尚的舉動下,蛇和魚悲慘的死去了,小和尚失聲痛哭。

在春天這一主題之中,這部影片更為深入的是他的隱喻象徵。就像被小和尚綁在石頭上的蛇。

在傳統文化之中,蛇代表著誘惑,就像在聖經之中誘惑亞當和夏娃的那條蛇一般。

而小魚,則象徵著小和尚嚮往自由的心情。

因為貪玩而釀成的生命的悲劇,恰恰隱喻著在下面的篇章之中,小和尚所經歷的那些生活的選擇和無奈的未來。

小和尚與意中人

022.夏天:公雞的警告,隱喻放下戒備的小和尚的因果

在第二篇章夏天之中,小和尚迎來了自己的青年時期,小和尚的青年充滿著情慾與誘惑。

小和尚和老和尚在湖心的廟中生活的日子裡,又迎來了新的客人。

新的客人是一對母女,女兒與小和尚年齡相仿,但卻生了怪病。

母親為了治好自己的女兒,將他帶到廟中,尋老和尚給他治病。

然後,女兒就留在了廟中,母親回了家。

因為新客人的存在,使小和尚產生了異樣的心情,小和尚從未遇見過異性,並正直青春壯年時期。

一個美好的充滿著青春氣息的女孩子,就這樣走入了小和尚的眼中。

但此時的小和尚對於愛情,對於世俗並不了解,僅僅是通過對於自身生命本能的渴望,去接近女孩,試圖在兩個人的相處之中,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在一次又一次的相見與熟悉的過程當中,女孩接受了他,和小和尚漸生情愫,進而和小和尚走到了一起。

這時的小和尚相信,對於他來說,生命進入了更為美好的夏天。在這一階段的小和尚甚至認為除了愛情和情感以外,再沒有什麼別的東西,能夠使他流連忘返。

但是,一次又一次在女孩身邊的流連,也使老和尚看出了小和尚身上無法擺脫的情感困境的宿命。

為了警醒小和尚,老和尚通過公雞去警告和提醒陷入情慾之中的小和尚。

公雞的隱喻

在小和尚和少女在小船上相處一夜次的日清晨於小船中熟睡時,老和尚發現了他倆的身影,公雞又出現,提醒小和尚,應該在生命之中控制自己的情感,不然將會迎來無可預知的變化。

之後,少女的病至此痊癒,也就沒有呆在廟裡的理由,因而老和尚提出讓她回家,少女就依依不捨的回家了。

少女的離去,使小和尚極為焦慮,在一次又一次內心的渴望之中,小和尚決心脫離廟宇還俗,進而下山尋找少女。

而在離去時候,小和尚沒有忘記帶著廟裡的佛像和那隻公雞,但是在下山途中卻把公雞重新放歸了山野——這一隱喻也具有著極為濃重的色彩。

公雞代表警示和提醒,沒有了老和尚的警示和提醒,小和尚註定會在世俗當中沉淪,甚至放下自己的堅持。

老和尚的提醒

一旦放下這種警覺,就意味著,小和尚會陷入在生命當中無可抑制的憤怒和欲望之中,這也為他後來的行為埋下了一個伏筆——一切生命的許多悲劇場景都在之前就已經預示了。

在這裡,就體現出導演所要表達的因果輪迴這一思考,更為深入的是導演對於傳統的佛家禪意的理解。

033.秋天:篆刻《心經》,隱喻解脫與老和尚的涅槃

秋天是憤怒和狂亂的季節,離開寺廟的小和尚,沒有獲得自己所追尋的幸福,也沒有獲得美滿的結局。

在世俗當中,因為妻子的背叛,小和尚憤怒之中殺害自己的妻子,最後,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無奈又回到了寺廟。

在罪過面前,小和尚產生了自盡的想法,被老和尚發現並勸阻。老和尚對小和尚的輕生想法極為憤怒,讓他去通過在地板上篆刻《心經》,意在使小和尚。放棄自己的暴戾的心情。

最後,在警察追捕之下,小和尚真正的獲得了內心的平靜,承認了自己的罪過,認罪服刑。

但是在另一邊,老和尚認為自己培養出了一個手上沾上鮮血的徒弟,以自焚的方式告別了人生。

空蕩安靜的小廟

044.冬天:棄嬰,一個輪迴的結束與另一個輪迴的開始

在最後一個篇章,冬天之中小和尚人到中年,服刑期過去,他回到了湖中寺廟之中。

但是,因果依然無法消除,在一天晚上,一個蒙面婦女來到了寺廟之中,留下了自己無法撫養的男嬰。

但是意外在小和尚留下的吃水的冰窟窿,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小和尚只能在贖罪之後,撫養留下的棄嬰。

自此,一個輪迴逐漸呈現。

老和尚到小和尚的變化,再到新的小和尚的出現,隱喻著人的一生所具有的因果和輪迴的變化。

似乎每一個人的生命皆是如此:

小時候對於什麼事物都好奇,不懂得如何尊重生命。

少年時期,渴望愛情的存在,在美好的愛情之中沉淪,進而放下了警醒。

在中年,產生婚姻危機,甚至是人生危機時,以暴躁易怒的心情去對待,進而留下了禍根,在一系列的生命的煩亂和經歷之中,沉澱生命的本真意義。

老去的小和尚,又一次變成了老和尚。

小和尚的懺悔

又一次的春天,新來的小和尚依然去以殘忍的方式對待小魚,小蛇和小青蛙。

就像老和尚在小和尚篆刻的《心經》之上塗滿了五顏六色的顏色一樣,他對於小和尚囑託的,他人生最後一段裡所要表明的,是一切的形形色色的世間萬物,最後的本質依然是空。

就像一筆又一筆的的《心經》篆刻,只有經過了人的一次又一次對於生命的洗禮和鉛煉,才能得到靈魂的安穩。

對於生命的感悟,對於生命哲學的理解,導演告訴我們,人生僅僅只有一次,但是卻可以一生來去踐行對於道德倫理的選擇與堅持。

就像孔子所說,「五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生命當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著每一個階段的特點,永不可能將老和尚的經驗直接轉接到小和尚身上,小和尚所具有的情感的衝動,也無法通過老和尚公雞的警醒,而獲得拯救。

又一年春天

055.因果:內心的修行,才能獲得本真的解脫

老和尚和小和尚居住的地方,是在深山野林的湖中廟宇,但是無法逃脫的,依然是那些俗世當中的一次又一次的洗鍊。

儘管他們少了許多現代人的煩惱,但是青春的煩惱和中年的糾葛依然無法擺脫。

「四大皆空」,在這一層面上來說,只屬於那些經過深入思考之後的人們。

就像小和尚在服刑歸來,為了救贖,腰間拴著巨石,懷抱佛像,登山峰一般,一次又一次努力向上爬的過程,都有著現實的前行。

在他的生命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人的一生之中所能夠獲得的一切經歷。

儘管這部影片所表達的,並非是在現代社會當中如何在物慾橫流的世界尋求心靈的港灣,但是他卻在深山的廟宇之中,為我們奉送上如何理解自己生命,本來意義和價值的道路。

生命所具有的美景,並非僅僅只有那些瑰麗的景色,還有在瑰麗的景色背後所具有的殘忍和後悔、救贖。

因而我們可以看出金基德這位導演所要表達的更為深入的意蘊——冬天總會過去,另一個夏天,也會到來,無法阻擋的生命的洪流永遠在前行,只有內心不變的對於善良的虔誠才可以拯救一個人。

相關焦點

  • 《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眼中的因果輪迴
    一座深山,一池湖水,一間小廟,小廟漂在湖中央,與世隔絕。在這紅塵之外,住著一老一小兩個和尚,春夏秋冬四季往返,小廟裡的宿命、人生的宿命在一幕幕上演。《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天,貪玩的童僧拿著石頭,綁在魚、青蛙和蛇身上,捉弄著小小生靈。老僧發現後,用同樣的手法懲罰他,告誡他不可胡來。夏天,十七歲的少僧為久居深山的修行日子苦悶不已。
  • 豆瓣8.5分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擋不住欲望的四季輪迴
    這部豆瓣評分8.5的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模糊美的特徵表現得尤為強烈。人性本源,善與惡的模糊性在長達104分鐘內,電影試圖通過春夏秋冬四季的轉變,對人性這一物的本源進行探討,五個單元,有不同的含義。|春之殺戒童僧與老僧共同生活在山中孤廟之中,一日童僧外出遊玩,歡笑中用繩子捆綁了溪流中的魚兒、青蛙,還有巖石中的蛇,他看著小動物的掙扎笑得是那麼開心。這一切都被高處的老僧盡收眼裡,深夜,老僧將石頭綁在童僧腰處,第二天告誡童僧,若是不能夠救回動物們,那就把石頭綁在自己的心上吧。|夏之色戒廟中來了一位養病的少女。
  •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夏秋冬四季往返,人生的宿命也在一幕幕上演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執導,金英民、吳英秀、金基德主演,一部講述輪迴的韓國電影。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裡,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欲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裡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
  • 《春夏秋冬又一春》到處都充滿了暗示和象徵
    影片中出現最多的意象就是蛇,在西方文化中,蛇引誘了亞當和夏娃偷吃禁果,違背了上帝的旨意,並因此犯下原罪並從此墮落,所以蛇象徵著邪惡、狡猾和殘暴;但同時也因為蛇引誘了亞當和夏娃,才使人類有了欲望和分辨善惡的能力,所以蛇也成為性和欲望的象徵。基於榮格的原型理論先對蛇意象進行原型分析,可以進一步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下對電影主人公進行精神分析,從而對影片有一個更細緻的解讀。
  • 電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
    該片於2003年9月19日在韓國上映。電影將故事的情節定格在不同的季節裡。一間小寺廟一年四季漂浮在平靜的水面上。終於帶著一佛像、一公雞離開了水上孤寺。而後在世俗中與女子結婚,但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好了不再劇透了,總之小編認為《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金基德最好的影片。適合在假期,選個舒適的姿勢,慢慢地欣賞。
  • 看完《春夏秋冬又一春》覺得金基德簡直就是「韓國國寶」的存在
    春夏秋冬,人生四季;生老病死,故有輪迴。關於輪迴、人性之惡、因果、救贖、覺悟。不入世怎能出世,不經歷怎能領悟,不遭苦難怎能修行解脫。《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金基德代表作,目前看過的最有禪意的電影。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韓國電影都是以其獨特的人文觀察視角、異於他者的敘事手法、刁鑽取巧的敘事題材獨立於世界電影中,在這些知名導演的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一個或失序、或詭譎、或思辨、或蠻荒的人類世界。
  • 《春夏秋冬又一春》一部關於輪迴的電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一部非常不錯的電影,本片有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執導,獲得了不少獎項,在各個電影網站評分都很高。本片講述的故事按季節分為五個章節,分別講述春天裡的罪惡,夏天裡的欲望,秋天裡的愛恨,冬天裡的反思和醒悟,再又是春天,人生輪迴,生生不息。
  • 《春夏秋冬又一春》:人生順逆交加,都是為了成就你
    2003年,韓國導演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上映後,引發巨大反響。它獲得了第56屆洛加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並代表韓國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與金基德其它含有情色、暴力等元素的其他影片相比,這部片子顯得格外得安靜唯美,表現手法也比較柔和 ,還透露著一股濃濃的東方禪意。這部片子講了一個人生輪迴的故事。
  • 從苦諦到緣覺,《春夏秋冬又一春》憑什麼封為金基德最好的電影?
    電影按四季劃分成4個章節,描寫小和尚隨歲月成為老僧人所經歷的種種七情六慾——孩童時貪玩殺生背負心債,年輕時還俗到城市追求愛情,中年時殺妻入獄,年老時在寺廟收留孤兒,仿佛是幼年時的他,輪迴的寓意赫然呈現。看完《春夏秋冬又一春》,小和尚的一生令我感受到人生的變幻無常。
  • 二、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賞析
    上期給大家分享了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春」「夏」精彩片段,本期給大家繼續分享。
  • 從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看韓國導演金基德對命運輪迴的解讀
    今天要說的這部《春夏秋冬又一春》與他之前作品相比,更是放棄了以往的黑色暴力元素,探討了人性的細膩與命運的輪迴,融入了更多的參禪之道,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慢慢品味。情節上,導演以春、夏、秋、冬、春這個自然的時間輪迴為標誌物,講述了一個輪迴的故事。
  • 影視點評:《春夏秋冬又一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春夏秋冬又一春》看到第二遍才明白其實只有佛學的表象,其本質依舊是人生與命運的思考。「欲望」、「輪迴」與「救贖」的主題本來便是老金的專用。除了盡收韓國的四季靚景之外,五個大段落如同互相聯繫又各自獨立的短片一般,結構完滿。而最難得的是,影片大部分的段落都不需要對白,但讓觀眾不覺得沉悶,實在頗為難得。這電影,金基德表面講佛,留白處卻近禪。比如那許多的動物,被害的魚,交媾的蛇,意圖都太明顯,反而不巧妙。倒是四處飄蕩的寺院,結冰的湖面和枯榮善變的老樹,構成了更為恆久不變的相對具體。
  • 《完美陌生人》:從意象隱喻、封閉敘事和開放結局解讀生活的本質
    本文希望根據電影的表達和呈現技巧,從月食這個意象的三重隱喻、封閉式空間敘事的細節體現以及開放式結局三個方面,來深入解析電影對於主題人性的揭露和探討。《完美陌生人》01根據電影意象美學分析月食的三重隱喻創作者通常會使用一些醒目的意象,通過象徵、隱喻等手法,傳遞超越意象本身的信息,對電影進行延伸和深化,賦予電影蘊涵哲理和深意的靈魂。意象往往是一部電影中讓人印象最深刻或起關鍵作用的東西,如《情迷高跟鞋》中阿莫瓦多的高跟鞋,《星際穿越》中諾蘭的黑色手錶,《完美陌生人》中的月食景觀。
  • 一、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賞析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又一部經典之作,這部影片他既是編劇又是導演而且還參與了部分演出,可謂親力親為
  • 《春夏秋冬又一春》門的本質並非出口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論據,但是在《春夏秋冬又一春》這部影片中,導演金基德給我的答案是——「門本質上並非出口,而是一個儀式,不斷紀錄我們從一種束縛跨入另一種束縛的過程」。影片一開始就為我們展現了一扇沒有牆體的門,小和尚和老和尚心照不宣的接受著這樣一扇看似多餘的門,然而這種來自精神層面的自我約束究竟能持續多久?
  • 《春夏秋冬又一春》:從前有座山 山裡有座廟
    《春夏秋冬又一春》敘事形式嚴謹,卻充滿詩意,四季各大篇章的鏡頭組段結構分明,各具深意的意象、視聽語言的運用,無不彰顯出創作者那充滿東方禪意的、獨特的審美意韻,深刻地展現了救贖的人性與生命的輪迴。鏡頭賞析《春夏秋冬又一春》第56屆洛枷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 提名第51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1- 清冷的色調 -影片因故事的主題與佛學的主旨,整部影片的色彩都較為清冷,清亮、冷清和淡墨的色彩,使電影就像一幅水墨畫一樣慢慢展開,也預示了影片救贖與感悟的故事軌跡。
  • 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由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擔任編劇、導演,本片共獲獎7次,提名2次。
  • 《春夏秋冬又一春》相當符合主流審美,影片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
    當然,金基德並非所有的影片都聚焦於毀滅和身體,《春夏秋冬又一春》則相當符合主流審美,從它成為豆瓣收錄的金基德的影片中評分最高的一部可以窺見一斑。故事從春天開始,春生。小和尚睡夢中醒來,跟隨師父一同外出。觀眾只能看到師徒二人居住在山谷深處一篇美麗的湖泊中心的寺廟中,並不知道它的名字叫人生庵,也無法明白它是如何孤獨從湖心建造出來並且始終佇立,至於時間,則隱藏在佛堂的菩薩塑像的斑駁色彩裡。
  • 《春夏秋冬又一春》:「情慾大師」最經典的一部電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英民、吳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韓國電影。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裡,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欲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裡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故事在一個名叫「人生庵」的寺廟裡展開,一座「大雄殿」浮於湖面上,人們需要乘坐木船往來。男主角是一個小和尚,他和廟裡年邁的師傅相依為命。
  • 陪你走過四季,愛你在春夏秋冬!
    春愛就像鬱鬱蔥蔥的夏季,我們可以躺在愛的樹蔭裡乘涼!心中的大樹已紮根心田,任何的風吹雨打,都會痛的不能自拔!願你在我心中的大樹下駐留,它會為你遮陽擋雨!冬愛你就在春夏秋冬,陪你一起瀏覽四季的變換,愛你在心裡,愛你在一次次下雨的雨傘裡,愛你在一次次寒風中為你披上的大衣,愛你在一次次你流淚時為抹去的淚水,愛你在一次次寒冬裡為你捂熱的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