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是指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軍攻下北宋首都開封,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
在靖康之變後,朱敦儒倉猝南逃金陵,總算暫時獲得了喘息機會,在他客居金陵時,有一天傍晚,登上了金陵城樓,北望中原,心生感慨,寫下一首《相見歡》,以表達自己強烈的亡國之痛和深厚的愛國精神,感人至深。
相見歡·金陵城上西樓
宋代: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
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
上片寫登樓所見。「金陵城上西樓,倚清秋」,在靖康之變後,宋室南渡,詞人被迫背井離鄉,做客金陵。一個秋天的傍晚,詞人登上高樓,縱目遠望,只見天地之間一片茫茫。
「萬裡夕陽垂地大江流」,因為詞人心中積蓄著濃厚的國亡家破的傷感情緒,所以他筆下的景象也顯得分外蕭索,火紅的夕陽垂垂落下,滾滾長江水無盡東流去。
下片由景轉到國事。「中原亂,簪纓散,幾時收」。這幾句的意思是中原淪陷,北宋世家貴族紛紛逃散,故土不知道何時才能收復。這幾句不僅表現了詞人對恢復故土的強烈願望,同時也表達了對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憤慨和抗議。
「試倩悲風吹淚過揚州」,當時的揚州是抗金的前線重鎮,國防要地,詞人要請悲風將自己的淚吹到揚州,表現了他對前線戰事的關切以及對國事的深切憂慮。
朱敦儒這首詞只有短短36個字,卻清晰地講述了靖康之變後中原的混亂不堪和南宋朝廷的不思進取、苟且偷生,讓人讀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