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為程式學》淺談傳統武學中樁功的實質到底是什麼?

2020-12-26 道韻筋骨開發體系

樁功的實質到底是什麼?這在中華武林界,那可是諱莫如深的事情!及至,有一代武林奇才宗師王薌齋老前輩出,似乎才終於將「樁功」解釋詮釋明白。

王薌齋老前輩對於「樁功」,可謂另闢蹊徑,別有洞天!但是,衲子對此還是疑慮叢生。衲子自幼好學,曾經博覽群書。衲子認為,中華武學的「樁功」,其目的是「固化」,僅此而已!

我們知道,按照《行為程式學》的觀點,人們的行為習慣,由二十一天養成!這很奇妙啊!因為有一個歇後語: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行為程式學》將人們的行為習慣,分為量化、固化、程序化與自動化四個主要部分,這並不難以理解。

形意拳有「未練先站三年樁」之說,這句話的真實意思,其實是在說樁功的重要性。衲子就這句話,思索感悟了近四十年!衲子最終,也沒能得出什麼離奇玄妙的結論!形意拳的三體式樁,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

衲子認為,是校二十四法用的。靜止是相對的,而運動則是絕對的!因為只有在相對的靜態下,才能便於教拳者糾正二十四法的動作要領,同時,也便於學拳者校正二十四法的動作要領!

衲子曾經深入研究學習過我國陸軍的軍體拳與武警部隊的拳法,不論軍體拳還是武警部隊拳法的練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產,那就是他們其實也都有自己的樁法,只不過他們不這麼稱呼罷了!

他們在練習時,教練可能會突然大喊一聲——「停」!然後,戰士們就將動作停留在那一個姿勢上靜止不動!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固化,就是為了動作的定型,就是為了動作的校正,當然,也就是為了增強所謂的「功力」!

衲子一向認為,天下但凡真正的原理與道理,那一定都是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的,內容一定大於形式;反之,玄妙莫測、不知所云的,那一定是形式大於內容!樁功亦是如此!老虎善撲,而獅子善搏,未知它們修習的是什麼樁功樁法?皆天性自然也!(本文作者道韻國術學友我本佛前一青蓮,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戴氏心意拳樁功內涵初探
    「肩與胯合,肘與膝合,膝與足合」,「心與意合」,就是指練功者在站樁時不能心猿意馬,胡思亂想,要求你必須使心神脾意都處於極靜的練功狀態中,神不外馳則心定,心定才能生慧,練功才能達到無為變有為,這種要求和道家煉丹講的「入靜」,佛家講的「人定」的境界相同,做到「練功先調心」,「放鬆、入靜、恬淡自然」、「虛靜無為」,這樣才能做到意守丹田氣自回,陰陽反覆丹自結。
  • 論太極樁功——武當太乙門密傳丹派的太極樁
    能夠使他們延續、發展到今天的動力是什麼呢?內功!內功是傳統武術的精華所在,而內功的具體修煉方式是以站樁功的方式來完成的。站樁功是傳統武術內練能力的基礎。習練者在站樁中,通過思維意識的運用,而進入意識相對的靜止狀態,從中實現人體的陰陽平衡、開通經絡、調和氣血、補養元氣,達到培本固元地目的。
  • 樁功的秘密: 來自戰場的武科基礎——膂力與馬步
    今人動輒提及武術來自戰場,但名將戚繼光又有言「拳法似無預於大戰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好似功夫又沒什麼大用,那麼功夫到底在戰場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功課中還有騎馬、步射,都算是實用性的,之外也有掇石、大刀、開硬弓的規定動作,再有的是一些拳腳套路與九節鞭一類的便攜兵器了,十八般兵器不必樣樣精通。其中大刀還是功刀,不是實戰用刀,掇石也是練力、扎馬為用的,整個訓練體系還是圍繞著馬步與膂力,似乎就是為弓馬騎射打基礎的。大清國很清楚什麼好用,不然歷來怎麼都是強調弓馬騎射呢?皇太極講滿清文化精髓,是滿語與騎射。
  • 一個研究生武痴在傳統武術的低谷中談希望在哪裡
    難道傳統武術真的就那麼差勁?真的就完全不行了?作為一名武痴,我想用我的親身經歷來談談傳武的路到底該如何走?這次旅程我收穫巨大,我被人打了一個肩靠,我當時莫名其妙的被彈出去兩三米遠,正是這一肩,成了我傳統武術之旅的裡程碑。在此之前,我只是帶著身體卻沒帶腦袋去拳館,每次都是熱身、纏絲、站樁各十多分鐘,然後是打兩遍老架一路,再然後就是揮揮衣袖什麼都不帶走的走人!腦袋裡除了套路中的手高手低,沒有思考過關於武術的其他任何問題。
  • 獅形八式樁功法——獅子闔口式樁功
    獅子闔口式樁功接上期:獅形八式樁功法——獅子大張嘴式樁功八卦內功六十四動靜樁功大法——獅形八式樁功法同上獅子張嘴式撤左上右步面向正北坎卦位,掌心對準肚臍(即神闕穴)求坎中滿之象,肩臂肘手掙圓,站立片刻,中腹部內有熱感適度。換下式。
  • 武動乾坤:武學也有等級制,最強武學是什麼等級?
    天玄大陸強者無數,不提武祖,光是天玄大陸本身的強者就不在少數,而這些高手在巔峰時期都會自己創造一部武學之後流傳千古。當然武學也並非一概而論,它也有等級制,等級越高的武學攻擊力越強,那麼最強的武學是什麼等級呢?
  • 站樁功的千古不傳之秘
    中國的傳統武術各門各派都非常重視站樁!傳統武術發展到近代,從形意拳中發展出來一個新的拳種叫做大成拳,完全沒有套路,但是卻依然要練習樁功! 形意拳本身也很重視樁功!當年天津國術館館長薛顛就說:站樁能站到兩個小時以上,功夫才算是入門了!形意拳的樁功主要是三體式, 還有詠春拳的二字鉗羊馬,也是一種樁功!
  • 「寧教十年拳,不授一日樁」,樁功才是太極的不傳之秘
    健身嘛,做什麼都能健身,也不必要苛求太極拳。如果喜歡,練練即可。如果想繼承一下太極拳學的文化遺產,這個可就大了。這個不僅需要沐浴、薰陶、滋潤,還要將太極拳學的文化內涵滲透到你的骨髓裡才行。如果是這樣的話,樁功是非站不可了。傻站不行,得悟。體悟、心悟、覺悟,非明師指導不行。
  • 無極樁功:太極拳的秘功
    同時,無極樁功顯著的健身及治療慢性疾病的功效,在廣州地區及東南亞一帶迅速普及,惠人無數。澳門、香港、美國、加拿大、印尼等地也相繼成立無極樁分會。蔡松芳老師也因此成為無極樁功推廣第一人,造福人類,功德無量,在美、澳、東南亞等地負有盛名。
  • 男女雙方有了實質的親密行為,還能做朋友嗎?
    男女雙方有了實質的親密行為,當不了朋友了。發生過關係的男女,有了實質的親密行為(性行為),兩人的關係就已經突破朋友的界限,進入到男女朋友或情人的關係。想要倒回朋友關係或以後保持朋友關係,那只是一種願望,一種不想負責任的藉口。
  • 金庸宇宙的武學體系脈絡分析
    今天就來淺談一下金庸武俠世界中的武學體系,梳理一下跨越十一部作品的金庸世界中,武學是怎樣一個概念。 為什麼是十一部?這裡剔除了《白馬嘯西風》和《鴛鴦刀》,因為這兩部作品風格大異於其他作品,有猜測這兩部是冠名金庸先生(為書寫方便,以下尊稱查老),實非查老出品。
  • 【理論】「湯瓶六合」——「化勁」之六段樁功法則
    分別以所出為井,所溜為榮,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應地之金木水火土五行為論。四時更迭,始起東方春甲之日,而萬物始生。人經脈之氣血,亦如山谷幽泉之象,故言出者為井,其意始發主春。  詩曰:拳把莫輕言交人,滯氣不化最可怕,若能會透變化理,妙術不落他人下。古人云:筋者,接其來而筋之也,擎者執其肱而輕扶之,以忖其來力去力也。懈者,散也,散其來力而使不得來前也。
  • 《西遊記》與丹經武學
    《西遊記》與丹經武學 悟空斷送草還丹~在五莊觀,因為偷吃人參果,悟空將人參果樹推倒打折,書中說了一句:「悟空斷送草還丹」;鎮元子追上師徒四人,三徒與之爭打,書中又說:「悟空不識鎮元仙」。「悟空斷送草還丹」,是書中情節:「悟空不識鎮元仙」,則與修為的層次尺度有關了。「悟空」者,乃「悟徹菩提真妙理」,繼而還要悟真空、悟大空。這「悟空」是修為中首做之事,也是必做之事。但若「悟空」不當,就會產生災害,斷送修為。
  • 倚天中張無忌武學包羅萬有,這種境界到底有多強?其實類似石破天
    原文提到:其時他胸中於武學包羅萬有,這兩大高手的攻守趨避,無一不在他算中,但見謝遜的一招「千山萬水」亂披風勢斬出,金花婆婆更向左退。此時的張無忌的確是當世頂尖高手,因為他個人經歷導致他奇遇不斷,不僅遇到最頂級的內功秘籍,又遇到天下絕無僅有的神功,後來又得到一代修仙老道的指導,此時的張無忌相比突降光明頂時期,武功更是精進不少,說他「胸中武學包羅萬有」絲毫不過分。
  • 太極拳的練功秘訣—無極樁功
    同時,無極樁功顯著的健身及治療慢性疾病的功效,在廣州地區及東南亞一帶迅速普及,惠人無數。澳門、香港、美國、加拿大、印尼等地也相繼成立無極樁分會。‍該樁法簡單易學,男女老少、體質強弱均可練習。不講究行氣,更不會出偏差。不受時間、場地的限制。對治療慢性疾病和強健身心均有顯著的效果。‍習練無極樁的方法:正確掌握習練無極樁的方法很重要。俗話說:「學拳容易,改拳難」。
  • 《一代宗師》,王家衛式武學境界的探討,快意恩仇的江湖寫照
    王家衛天馬行空的拍戲方式獨樹一幟,打破常規是他對自我的挑戰和行為準則,從《旺角卡門》到《2046》,他善於觀察、揭露獨屬於邊緣群體的內心獨白,利用飽和度強烈的色彩對比和曲徑通幽的敘述方式書寫他心中的人物故事。
  • 《楚留香》中的自創武學太有意思了,大家有什麼神奇的創意呢?
    現在有一款自由度非常高的武俠遊戲,那就是《楚留香》,在這裡面連武學都可以自己創造!大家可以看到,遊戲裡面的自創武學是由起手、出招、收招組成的,每個部分的動作招式也是非常之多的,第一個就是大家最喜歡的比心了。是不是很萌啊?
  • 上官鼎:《王道劍》是創造儒家的武學
    [摘要]過去武俠小說沒有儒家的武學,俠士的行為是符合儒家價值觀的,儒俠是有的,但是武術或者武學沒有來自儒家的,我就想突破它。 「三個人鼎足三立,所以就用了『鼎』,覺得複姓聽著顯得武功高,那時什麼司馬、諸葛、歐陽、臥龍都被用了,上官沒被人用,我們三個就用了『上官鼎』的名字。」劉兆玄記憶中,上世紀60年代的臺灣文壇,武俠小說風靡,「我們兄弟幾個看小說,看完覺得也沒有怎樣,自己也可以寫嘛,趕上出版社在報紙上登啟事發掘新人,我們就寫了去應徵,結果就開始寫了。」
  • 扎馬步的正確姿勢、 別把站樁功法當扎馬步!
    現在許多人以訛傳訛導致一些動作的變得越來越不標準,最原始的要領被加以修改失去了最本來的面目,導致後來的人都不知道最初的正確要領是什麼,關於扎馬步大家都再熟悉不過了,但真正知道正確姿勢的卻非常少,甚至連最基本的動作要領都不知道,那麼扎馬步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