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的時候工信部在《工信部就「攜號轉網」服務監管工作再要求、再部署》會議中透露全國16億用戶中選擇攜號轉網的人次僅僅960萬人,攜號轉網率還不到千分之六,與用戶預期存在一定差距。截至目前,已有1018萬人次轉網成功。
儘管工信部及三大運營商為其實現投入了巨大人力物力,「攜號轉網」在技術與業務規則方面依然是一個相對複雜的業務類型,但辦理過程中多多少少總會有些小問題。近日有用戶發現轉網之後運營商歸屬信息並不準確,顯示的還是原來的運營商信息。對於此問題,中國聯通在今日做出了回應,表示造成此問題的原因是因為歸屬地顯示軟體提供方未能及時同步用戶攜號轉網數據,目前還沒有找到能夠完全解決這一問題的適合辦法,但不影響號碼使用。
另外,中國聯通還提醒廣大用戶,關於轉往後號碼充值渠道的問題,用戶可以通過運營商各種官方渠道充值,如果在第三方話費充值平臺充值,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微信和支付寶進行了攜號轉網改造,能判斷用戶歸屬運營商並正確充值,其他第三方APP目前暫不支持攜轉用戶充值。
「攜號轉網」服務早在去年11月10日就上線試運行,11月27日正式提供服務了,但是在經過9個月的時間後僅有1018萬用戶進行攜號轉網,一方面是因為目前運營商之間還存在著一些服務差異;另一方面,「攜號轉網」涉及的環節可能較多,用戶轉網面臨較高的時間成本和複雜度,大部分消費者也不願意花費如此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個事情上。這一系列問題無疑是打擊了消費者對「攜號轉網」的熱情,大家攜號轉網的比例自然就會下降。
用戶辦理「攜號轉網」的初衷都是為了生活更加方便、資費更加實惠,運營商應該從用戶的角度出發,並且保障用戶轉網後的使用感受,加之5G網絡普及,攜號轉網率自然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