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望商誠】怎樣與青春期的孩子共舞?

2021-01-11 騰訊網

有人說:「以為孩子到青春期就是半個大人了,結果卻是行走的炸彈,分分鐘搞出個驚天動地。全家人都得看他臉色,小心伺候著,怎麼就突然變成這樣了?!小時候那個省心的娃去哪兒了啊!」

的確,青春期的孩子從個頭上,看著和成年人的確沒多大差別。可是因此就把他們當成縮小版的成人,或者長大了的小孩,就真的是我們大人的一廂情願了,而且對他們還很不公平。

首先,青春期孩子的前額葉與邊緣系統發育得不平衡。

從剛進入青春期開始,孩子的大腦就發生了巨變,任性叛逆、衝動外加自制力差,真的不是他們自己想要那樣的。

從孩子出生一直到20多歲,大腦一直處於不斷發育的過程,而且各個部位發育的時間是有先有後的。正是這種發育上的不均衡,造成了青春期孩子常見的「情感」與「理智」間的矛盾。

人類大腦的前額皮質,主要負責人的高級認知功能,包括做出決定、計劃,抑制衝動,同時也和社交活動、理解他人和自我認知有關,它很重要,但發育卻最晚,一直到25歲左右才會成熟。可就前額葉還在懵懵懂懂時,大腦的邊緣系統就日漸成熟了。

大腦邊緣系統由海馬和杏仁核構成,用於管理記憶、情緒和感受獎勵,這部分一般在15歲以前就發育成熟。

這意味著,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和成年人一樣能夠感知情緒、情感,但卻沒有成年人那種控制情緒和行為的能力,很難像成年人一樣作出理性的決策。

說得更直白一點,當你和一個15歲的孩子處於同樣的憤怒狀態時,你可能可以抑制住抽對方一耳光的衝動,而那個15歲的孩子可能就要動刀子了;當你們同樣難過時,你可能會理性地決定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而那個15歲的孩子可能就想著要跳樓了。

所以,青少年確實愛衝動,但他們也真的是身不由己啊!因為他們有著成人的情緒和情感,但管理情緒、抑制衝動的那部分腦區(前額葉皮質)還遠未成熟,這是大腦的發育階段所限,不是我們勸他們「別衝動」就能扭轉的。

其次,孩子的青春期焦慮與內側前額葉皮質有關。

內側前額葉皮質被稱為「自我」的神經基礎,當你想到自己,或者某一個場景對自己有情感意義時,內側前額葉區域就會變得活躍起來,尤其是在社交場合。

根據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在15歲左右,人類的內側前額葉區域在社交場合的活躍度會達到峰值。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青少年會比成年人更焦慮,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極度強烈。而成年人,早就習慣了這種「自我感」,面對其他人的審視也會淡然很多。

事實上,內側前額葉在社交場合的活躍,對青少年帶來的影響還不止於此。被排斥的恐懼,在孩子眼裡要遠大於吸菸對健康的傷害。

青少年(特別是青春期早期時)對社會排斥非常敏感,尤其是和同齡人在一起時。同齡人的觀點、評價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讓他們寧願冒著高風險,也要選擇去迎合周圍人。

被排斥的恐懼,在孩子眼裡要遠大於吸菸的危害,所以有的孩子即使不喜歡也會嘗試吸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事兒,青少年最愛幹。

不管你接不接受,青春期這場漫長而艱苦的戰役,可能猝不及防地就會來到你我身邊。

而當我們了解了這段時間,孩子的大腦特徵後,自然也就知道該如何與他們相處了:

因為他們前額葉皮質發育不成熟,「理智」戰勝不了「情感」,很容易衝動,父母就別硬上。

知道青少年的內側前額葉很活躍,在乎其他人的評價,那就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孩子。即便在家裡批評孩子,也要點到為止,別囉嗦個不停,一遍即可。

青春期的孩子,受同伴的影響要遠遠超過父母,所以父母這時候的教育宜「曲線救國」,不要以為可以通過說教來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怎樣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父母們準備好了嗎?
    青春期的到來,生理上的巨大變化已給孩子帶來了許多困擾,世俗的偏見又常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憂慮和精神負擔。因此,必須給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關心,要學會與他們溝通和交流。這種溝通和交流是平等的、民主的,必須建立在良好的感情基礎上,否則孩子是不會把他們的喜悅、快樂、痛苦、困感與你共享,你也永遠不會聽到孩子的真心話的。
  • 怎麼說青春期的孩子才會聽
    那麼青春期的孩子此刻他也非常想要搞清楚自己是誰。那個小BB剛生下來,他覺得跟媽媽是一體的,現在整個世界是完全不一樣了,所以此刻他的個性化看起來就像叛逆一樣,因為他就是在這樣的一個進化的一個過程。那麼如果想讓我們家長理解這個問題的話,你可以回憶一下,你小的時候,你在青春期的時候,你還記不記得你在成長的過程?是怎樣去試圖擺脫家長的監管的?那時候你是怎樣去追求自己這種獨立的?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為你深度解讀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解我教育深度解讀孩子青春期叛逆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的一種固執偏激的思維習慣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內心感受,作為父母和老師,不要先入為主。青春期的問題沒你想像的那麼可怕,孩子也不是你想的那樣,出問題的人往往是父母自己。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青少年的是「自我意識」的逐漸清晰和「獨立意識」的日益強烈。
  • 孩子不說話,我想找茬和他吵架:找準原因,善待青春期孩子的沉默
    如果有一天,原本嘰嘰喳喳什麼話都要跟你說的孩子變得沉默了,不喜歡跟你講話了,作為家長會是怎樣的感受呢?一位高一女孩的媽媽說:最近孩子越來越不說話了。這段時間還是在家上網課,都不跟我說話的。我跟她說話,她有時會聽,但是聽完就走,也沒個什麼反應。我看著好著急啊,她初中時候不是這樣的,那時還會跟我講講學校裡的事。
  • 青春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孩子的父母們
    青春期,一說起青春期,不管是家裡有孩子馬上進入青春期或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父母都格外焦慮: 我家閨女好像和一個男生走的很近,還經常一起出去玩,她是不是談戀愛了,是不是會影響學習; 我家孩子經常抱著手機,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你提醒他,他嫌你煩,你不說,他也不知道會玩到什麼時候
  • 不要讓自己的無知害了孩子,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實是孩子發出的...
    李玫瑾老師在一個視頻中說過這樣一個事: 怎樣判斷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呢?如果孩子放學回來,啥也不說,回家後就直奔自己的房間,然後把門一關,這說明孩子進入青春期了。 李玫瑾老師的這段話點明了青春期孩子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待見父母。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現得「很不聽話」,是不是青春期叛逆開始了?爸爸媽媽該怎麼辦? 通常我們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自己的原因,是父母沒有適應孩子的快速成長,沒有學會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所以,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2、面對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如臨大敵 爸爸媽媽常常把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件事,看得非常嚴重,有的甚至孩子才十來歲,就擔心孩子過兩年不好管了。
  • 14歲男生跳樓身亡,父母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這一悲劇再次引發了輿論場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探討,孩子母親的做法也受到了輿論的廣泛批評。但平心而論,此時此刻恐怕沒有人比這位母親更加痛苦、悔恨。除了扼腕嘆息和痛斥批評之餘,我們更需要一種建設性的探討:處於過渡期的青少年,他們的心理是怎樣的?面對尚未成熟的他們,家長和學校又該如何與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
  • 陪孩子一起熬過青春期
    被孩子拒於他們的世界之外 為什麼養育一個青春期孩子會那麼辛苦?在一些關於青春期少年的新聞深度報導中,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不少受欺凌的孩子和施暴的孩子未必都生活在一個非常不堪的家庭。相反,他們的父母也像許多父母一樣,愛孩子卻又深深困惑於無法走進孩子的世界。
  • 孩子青春期什麼時候開始注重穿衣打扮?
    青春期孩子愛美,注重穿衣打扮太正常、太普遍了。尤其是女孩,在這方面表現得更加突出。北京所中學的心理諮詢師孫老師說,有一次她在學校的衛生間裡,看到幾個女生僅僅為了劉海的事就聊了大半天。有的說用發卡別在後面,有的說要別在側面,還有的認為讓劉海垂下來好看。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真相,看懂了影響孩子一生!
    此外,逆反心理會加劇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問題,出現多疑、偏執、冷漠等不良情緒,導致意志衰退、生活萎靡等,甚至向犯罪心理和變態心理轉化。由於家長會把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習慣性地控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的控制往往適得其反,家長不但不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反而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背道而馳。
  • 青春期沒有叛逆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提青春期,很多父母就頭疼腦熱。 很多父母擔心孩子上了中學就開始叛逆,而且現在一大部分孩子的叛逆期在五六年級就開始了,於是忙碌的父母基本都會選擇強制壓抑孩子叛逆的欲望,簡單粗暴
  •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和引導
    「真是頭疼死了,不能打不能罵,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和他交流了」時常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還要在孩子教育上也要做的完美,很多的父母就非常的無奈,想要求助,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那。誰的青春不迷茫那,家長要端正面對孩子青春期的態度,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有些孩子還出現了青春期叛逆的行為,作為家長是一定要正確的疏導孩子,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知識星球告訴你
    那些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長的父母,會更容易和青春期的孩子打成一片,而那些控制欲強、一直停留原地的父母,更容易與孩子發生嚴重的衝突。大量孩子離家出走、自殺的悲劇事件,就是發生在這個年齡段前後。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用以前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強制的嚴厲的,簡單粗暴的家長作風式的教育,當然是不管用了,只能讓孩子的心離家長越來越遠。或者說,是不能與孩子的眼下的心理特徵相匹配。
  • 更年期女性遇上青春期孩子怎麼辦?
    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恰巧遇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很多女人都處理不好母子(女)間的關係,通過各種資料了解到這個階段女人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問題。1、首先作為母親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情緒。明白自己面對的孩子不再是小孩子了,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變化,已經長大成人到了青春期了,不再是那個聽話的孩子了,是有獨立思維的青春期孩子了,認識到這點,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就會有所改變。
  • 青春期問題9:「狂飆期」,孩子到底想要什麼?
    這可真讓父母們不明白其中的原委,不得不發出疑問:「現在的孩子,到底想要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幫父母解開這個謎團,看看青春期的孩子真正要的到底是什麼。1.正確和適當的物質需求如果一個女孩子,初一時拒絕穿裙子,一兩年後,她又堅決要買很多裙子,你真的別奇怪,這是孩子正在從長大走向成熟。
  • 不要輕易認為青春期的孩子是「壞孩子」!
    孩子不願說話,叛逆,難以溝通不知道哪句話就讓孩子炸了毛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家長相信都深有體會孩子為什麼會有逆反心理?應該怎麼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青春期可能要到30歲才能結束我們常認為青春期是12-18歲,正好是初高中這個階段,一般覺得孩子到18歲就是個成年人了,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青春期要到30歲才會結束,一部分重要的生理原因就是因為前額葉皮質沒有長好。大腦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叫做前額葉皮質,它差不多就是在我們額頭後面的部分。
  • 如何陪伴孩子與「網」共舞
    由此可見,家長因為孩子上網和孩子產生矛盾實在有些沒道理。網絡使用不當與家長不當陪伴密切相關家長不知道該怎樣陪伴孩子,而「神獸」們也不想讓家長陪伴,孩子使用網絡的不當行為往往和家長的不當陪伴有密切關係。如果孩子年幼時家長多些陪伴,或者少用電子產品做保姆,孩子就不會觸網早;如果家長給孩子安排好課後休閒生活,孩子就不會因為家附近休閒場所少而在網上娛樂過多;如果孩子課餘時間多些親情或友情陪伴,他就不會因為經常獨自一人而上網打發時間;如果家長經常與孩子溝通,也許孩子就不會因為心裡話沒有人說而到網上和網友聊得火熱;如果家長少些嘮叨多給些尊重,孩子就不會到網上去尋找慰藉……可見,網絡時代的親子陪伴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 | 精選
    文章授權轉自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zqfxlgzs)作者 | 劉純婷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
  • 父母一定要明白,青春期的敏感、叛逆,其實是孩子發出的求救信號
    李玫瑾老師在一個視頻中說過這樣一個事:怎樣判斷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呢?如果孩子放學回來,啥也不說,回家後就直奔自己的房間,然後把門一關,這說明孩子進入青春期了。李玫瑾老師的這段話點明了青春期孩子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待見父母。